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形VAV末端装置噪声的多元回归推算方法
1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VAV末端装置的噪声测试需要一套严谨的噪声测试专用装置或设备。然而,许多VAV末端装置制造商没有置备这种价格昂贵且占地的装置或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已有同类产品的噪声数据,推算圆形VAV末端装置噪声数据(计算公式)... VAV末端装置的噪声测试需要一套严谨的噪声测试专用装置或设备。然而,许多VAV末端装置制造商没有置备这种价格昂贵且占地的装置或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已有同类产品的噪声数据,推算圆形VAV末端装置噪声数据(计算公式)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生成完整的圆形VAV末端装置的噪声数据,甚至只需验证一个条件下的噪声数据就可以按比例修正相应VAV末端装置的其他噪声数据,可以在VAV末端装置的开发过程中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同时,多元回归得到的噪声数据(计算公式)可以作为衡量该VAV末端装置噪声水平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变风量末端装置 圆形 噪声 多元回归 推算 节省经费 衡量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在VAV末端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彦竹 魏兵 +1 位作者 边立秀 王向宁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将模糊控制和普通PID控制相结合,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VAV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控制。建立了变风量系统空调房间和末端装置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普通PID... 将模糊控制和普通PID控制相结合,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VAV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控制。建立了变风量系统空调房间和末端装置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普通PID控制方法精度高、超调量小,特别是对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装置 自整定PID控制 应用 模糊PID控制器 vav空调系统 模糊控制规则 变风量系统 设计方法 数学模型 空调房间 仿真实验 控制方法 控制相 超调量 稳定性 适应性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VAV末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娟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0-44,共5页
提出变风量空调技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介绍了一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单风道再加热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结构和压力无关型末端装置的控制原理。具体分析了此系统的VAV末端控制器的功能、控制方式、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该控制器应用效果稳定可... 提出变风量空调技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介绍了一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单风道再加热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结构和压力无关型末端装置的控制原理。具体分析了此系统的VAV末端控制器的功能、控制方式、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该控制器应用效果稳定可靠 ,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 末端控制器 空调系统 温度控制 风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最小送风量
4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本文讨论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最小送风量这个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温度、风速)和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该因素决定了上送上回方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室内气流组织和能耗。通过回顾有关规范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的历史,以及室外二氧化... 本文讨论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最小送风量这个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温度、风速)和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该因素决定了上送上回方式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室内气流组织和能耗。通过回顾有关规范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的历史,以及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趋势,分析了室内气流组织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对单风道变风量末端装置最小风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单风道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逻辑的改进。同时指出,随着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0%(体积分数,即1000 ppm)以下的传统标准导致当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比该标准制定初期的1973年增加了20%以上,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能耗也因此比50年前增加了20%以上,这个问题成为当前设计规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 最小送风量 舒适度 室内空气品质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装置 控制逻辑 二氧化碳浓度 新风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绿地国际商务中心VAV空调设计浅析
5
作者 顾红军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0期206-207,共2页
阐述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设计实例基础上对该VAV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将变风量系统和传统的定风量系统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进行了比较,从而显示了VAV系统的运行和节能优势。
关键词 变风量(vav) 直接数字式控制(DDC) 变风量末端 空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21-29,共9页
从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空调机组送风温度控制、空调机组风机转速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量控制4个方面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原理。每个方面都从控制目标、控制对象、控制逻辑明确了各控制环节要做什么、如何做好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变风量(vav)空调系统 优化控制 末端装置 空调机组(AHU) 送风温度 风机转速 新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22-28,66,共8页
变风量末端装置(VAV BOX)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楼宇自控系统(BAS)对装有压力无关型单风道VAV BOX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单机风量调试及风管系统平衡调试作了介绍。VAV BOX的单机风量调试主要是VAV BOX的风量标定,风... 变风量末端装置(VAV BOX)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楼宇自控系统(BAS)对装有压力无关型单风道VAV BOX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单机风量调试及风管系统平衡调试作了介绍。VAV BOX的单机风量调试主要是VAV BOX的风量标定,风管系统平衡调试主要是各手动风阀的开度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宇自控系统 空调 变风量末端装置 单机调试 风量标定 风管系统平衡调试 手动风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系统的变风量末端装置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25-32,66,共9页
从节能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应用的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风量测量技术。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皮托阵列式动压测管测量其增幅动压,经差压变送器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高,造成能耗损失大。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螺... 从节能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应用的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风量测量技术。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皮托阵列式动压测管测量其增幅动压,经差压变送器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高,造成能耗损失大。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螺旋桨风速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低,比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大幅降低了风机能耗。第三代变风量末端装置采用风机取代了传统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比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更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风机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变风量末端装置 风量测量 皮托阵列 增幅动压 螺旋桨风速传感器 螺旋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系统末端装置的整定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剑波 程飞 +1 位作者 姚晶珊 汪雨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指出变风量装置的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通常由不同企业生产,因此可能导致两部分不完全匹配。介绍了变风量末端装置中VAV控制器用于计算风量的风量计算系数Kv的定义及获取风量计算系数的测试装置、方法。分析了同一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箱体,不... 指出变风量装置的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通常由不同企业生产,因此可能导致两部分不完全匹配。介绍了变风量末端装置中VAV控制器用于计算风量的风量计算系数Kv的定义及获取风量计算系数的测试装置、方法。分析了同一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箱体,不同VAV控制器风量计算系数Kv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送风压力的大小对变风量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发现送风压力越小风阀有效开度的下限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变风量末端装置 vav控制器 风量计算系数 送风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机组在VRV新风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薇 黄虎 +1 位作者 张忠斌 陈泽民 《建筑节能》 CAS 2009年第8期12-15,共4页
简述了直接蒸发式全新风机组的主要特点,并对该机组作为独立的新风系统在VRV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在进行VRV新风系统设计时,需考虑到变新风工况下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应注意室内综合热湿比、新风终状态和VRV系统室内机... 简述了直接蒸发式全新风机组的主要特点,并对该机组作为独立的新风系统在VRV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在进行VRV新风系统设计时,需考虑到变新风工况下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应注意室内综合热湿比、新风终状态和VRV系统室内机的热湿处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压缩机变容量技术,调整新风机组、VRV系统室内机内冷媒流量,来维持室内状态点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机组 应用 室内综合热湿比 新风终状态 变容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末端装置整定测试及其选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荣 叶大法 +1 位作者 胡仰耆 魏炜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8,共5页
阐述了变风量末端装置整定测试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提出了选择国产变风量末端装置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 变风量 末端装置 测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国荣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19,66,共6页
简述了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的功能和传感器设置。详细阐述了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基本控制要求、控制原理图及风量控制方法。介绍了新风的控制要求、控制原理图及最小新风量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 空气处理机组控制 方法原理 最小新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景涛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介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定义,综述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点,介绍了变风量末端机组的类型及其优缺点,最后探讨了定静压控制、变静压控制、总风量控制、总风量控制等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并提出最优控制方法。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 控制方法 变风量末端机组 定静压控制 变静压控制 总风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末端阀位调控规则的变风量空调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朋丹 历秀明 +1 位作者 赵天怡 王秀波 《暖通空调》 2019年第8期114-119,84,共7页
分析了送风量调节中末端阀位与送风静压设定值之间的调控关系。基于作用模糊子集推理方法,提出了基于末端阀位调控规则的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易于模块化封装,调试简单,便于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控制性... 分析了送风量调节中末端阀位与送风静压设定值之间的调控关系。基于作用模糊子集推理方法,提出了基于末端阀位调控规则的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易于模块化封装,调试简单,便于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控制性能及节能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定静压法相比,采用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在冬季和夏季工况下可分别减少14%和16%的送风机电耗;通过合理选择静压变化量的模糊基本论域,采用变静压模糊控制方法在冬季和夏季工况下分别可进一步减少33%和11%的送风机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变风量空调 末端阀位 变静压模糊控制 调控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前沿技术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向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共10页
分析和讨论了变风量空调系统主要的前沿技术,包括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改进,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投票法变送风温度设定和变静压控制、总风量控制、最小阻力控制等风机转速控制方法,以及全新风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末端装置 可调比 送风温度控制 投票法变送风温度设定风机转速控制 变静压控制 最小阻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基于IPSA-DE算法室温PI~λD~μ-送风量PI串级控制器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波 李绍勇 +2 位作者 吴宗礼 李海林 魏先宏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8年第4期428-434,450,共8页
目前,空调房间配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Variable Air Volume Terminal,VAV-TMN)往往采用整数阶PID-P串级调节方式,这带来了室温控制误差和超调量较大以及调节时间较长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空调VAV-TMN的室温分数阶PID-送风量PI的串级调... 目前,空调房间配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Variable Air Volume Terminal,VAV-TMN)往往采用整数阶PID-P串级调节方式,这带来了室温控制误差和超调量较大以及调节时间较长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空调VAV-TMN的室温分数阶PID-送风量PI的串级调节器设计方法。首先,综合分析空调工艺和自动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室内温度对象、温度和风量测量变送单元、送风量执行单元分别进行建模,确定主控制器为室温分数阶PID控制器(Indoor Temperature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ler,IT-FOPIDC)和副控制器为送风量PI控制器(Sending Air Volume Proportional Integral Controller,SAV-PIC)的控制策略。其次,基于改进的自适应差分进化(Improved Parameter Self-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IPSA-DE)算法来分别整定出IT-FOPIDC和SAV-PIC的控制参数最佳值。最后,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对该空调VAV-TMN的室温PIλDμ-送风量PI串级调节系统进行组态和数值模拟相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串级控制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室温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基于Ziegler-Nichols整定法和DE算法的整数阶室温PID-送风量PI串级调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 室温分数阶PID控制器 串级控制 改进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板送风空调在某软件研发中心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赟治 沈晋明 葛春申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结合某软件研发中心建筑显热大、发热量集中的空调特点,介绍变风量地板送风系统在该类建筑中的应用及末端设备的选择,为同类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描述地板送风系统热力分层的特点,详细分析几种末端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合。... 结合某软件研发中心建筑显热大、发热量集中的空调特点,介绍变风量地板送风系统在该类建筑中的应用及末端设备的选择,为同类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描述地板送风系统热力分层的特点,详细分析几种末端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合。设计时,通过多级水温的控制,既保证地板下的IDU末端装置干盘管运行,又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量系统 地板送风系统 工作区 末端设备 机房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金融大厦标准办公单元变风量空调系统自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进学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重点分析了幕墙侧风机盘管结合变风量空调系统在主风管变静压调节过程中有效实现整体控制的运行策略。将幕墙侧风机盘管纳入变风量空调自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避免了以往项目中同一区域2种系统独立控制时容易产生的温度失调问题,同时,采... 重点分析了幕墙侧风机盘管结合变风量空调系统在主风管变静压调节过程中有效实现整体控制的运行策略。将幕墙侧风机盘管纳入变风量空调自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避免了以往项目中同一区域2种系统独立控制时容易产生的温度失调问题,同时,采用静压设定值定步长调整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控制逻辑实现了主风管变静压调节。经过冬、夏季的运行测试,结果显示上述空调自控系统达到了变静压调节的要求,并且实现了幕墙侧风机盘管与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整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单元 变风量空调 变静压 定静压 楼宇自控 温度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末端设备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艺 余绍培 Thomas Podgurski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3,共5页
介绍了单风道变风量末端、风机串联型末端以及风机并联型末端的主要设备构成及其在空调系统内外区的应用。讨论了变风量末端的选型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变风量末端 内区 外区 一次风 二次风 风机 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中心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20
作者 王凯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5年第3期63-68,共6页
变风量系统是国外较为流行的节能空调系统,国内也开始大量采用。本文从实际工程出发,详细描述了此系统的设计过程并提出一些注意问题。
关键词 北京 办公楼 变风量空调系统 节能措施 负荷特点 送风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