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旋涂法和电子束蒸发法制备的V2O5/Ag/V2O5叠层透明导电薄膜 被引量:2
1
作者 佐婧 郭晓阳 刘星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0-365,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与电子束蒸镀相结合的方法在常温下制备了叠层V2O5/Ag/V2O5(VAV)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各层薄膜厚度对叠层结构光电特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四探针电阻仪及开尔文探针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光...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与电子束蒸镀相结合的方法在常温下制备了叠层V2O5/Ag/V2O5(VAV)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各层薄膜厚度对叠层结构光电特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四探针电阻仪及开尔文探针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光电性能及功函数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可见光(380 ~ 780 nm)平均透过率达75%,迁移率为16.89 cm2/(V·s),载流子浓度为-1.043×1022 cm-3,方块电阻值为15.1 Ω/□,功函数为5.17 eV.该制备方法降低了V2O5薄膜的工艺制备难度,为该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透明导电薄膜 v2o5/ag/v2o5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条件对V2O5溶胶制备AgVO3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影响
2
作者 麦立强 胡波 +2 位作者 金伟 戴英 陈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269-2272,共4页
以V2O5溶胶和Ag2O为反应物,用超声波辅助处理和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AgVO3准一维纳米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时间、搅拌与超声处理等条件对AgVO,一维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V2O5溶胶和Ag2O为反应物,用超声波辅助处理和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AgVO3准一维纳米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时间、搅拌与超声处理等条件对AgVO,一维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AgVO,准一维纳米材料长几到数十微米,直径100-400nm的纳米纤维聚集成束状结构。升高水热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AgVO,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形成,但当反应时间过长时,晶粒的择优取向生长变弱,产物逐渐生长为微米级的块状结构。搅拌和超声处理使固体反应物Ag2O充分、均匀进入到V2O5溶胶层间,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vo3 准一维纳米材料 v2o5溶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空穴缓冲层对绿色磷光OLED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杜帅 张方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4-689,共6页
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V_2O_5薄膜,将其引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中用作空穴缓冲层,制备了以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Ir(ppy)2acac为绿光磷光掺杂染料的OLED器件,结构为ITO/V_2O_5/NPB/TCTA/CBP∶Ir(pp... 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V_2O_5薄膜,将其引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中用作空穴缓冲层,制备了以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Ir(ppy)2acac为绿光磷光掺杂染料的OLED器件,结构为ITO/V_2O_5/NPB/TCTA/CBP∶Ir(ppy)2acac/BCP/Alq3/Li F/Al。研究了不同厚度的V_2O_5作为空穴缓冲层对绿色磷光OLED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_2O_5薄膜的厚度为30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其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54.36 cd/A和48.77 lm/W,比未加入缓冲层的常规器件均提高了34%。在驱动电压为11 V时,亮度可达到28 990 cd/m2,且在电压从5 V上升至10 V的过程中,对应的色坐标仅从(0.36,0.60)变化为(0.36,0.61),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分析认为适当厚度的V_2O_5薄膜降低了发光层中空穴的浓度,提高了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的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缓冲 v2o5 绿色磷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cheme V2O5-Ag2O/g-C3N4异质结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聪 王灿 +1 位作者 赵欣 潘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V2O5,并将其与Ag2O/g-C3N4水热复合制备V2O5-Ag2O/g-C3N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S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2O5成功掺杂在Ag2O/g-C3N4上,与Ag2O/g-C3N4相比,复合材...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V2O5,并将其与Ag2O/g-C3N4水热复合制备V2O5-Ag2O/g-C3N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S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2O5成功掺杂在Ag2O/g-C3N4上,与Ag2O/g-C3N4相比,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增大;在可见光照射180min后,V2O5掺杂量为15%的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达到99.10%.经过3次循环降解后,复合材料对MB的降解率保持85%以上,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掩蔽实验推测,空穴(h^+)是光催化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质,其光催化性能增强的机理是Ag2O与g-C3N4复合界面形成p-n异质结,并与V2O5之间的复合过程符合Z-scheme可见光驱动机制,有效阻碍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促进活性物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ag2o/g-C3N4 三元光催化剂 可见光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负载型V_2O_5-WO_3/TiO_2催化剂碱中毒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沈伯雄 熊丽仙 +2 位作者 刘亭 王静 田晓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实验制备了陶瓷颗粒为骨架的纳米级V2O5-WO3/TiO2(C)催化剂。采用浸渍法模拟碱金属中毒,研究了中毒及再生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运用XRD、FT-IR、H2-TPR、XPS技术表征分析了碱金属对催化剂的失活作用。实验表明,碱金属能使催化剂活性... 实验制备了陶瓷颗粒为骨架的纳米级V2O5-WO3/TiO2(C)催化剂。采用浸渍法模拟碱金属中毒,研究了中毒及再生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运用XRD、FT-IR、H2-TPR、XPS技术表征分析了碱金属对催化剂的失活作用。实验表明,碱金属能使催化剂活性降低,钾的毒性大于钠。FT-IR结果显示,催化剂以Lewis酸作为活性酸位。H2-TPR、XPS结果表明,钾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主要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采用单纯的水洗方法并不能提高催化剂活性,而酸洗再生后催化剂在较高反应温度下活性得到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v2o5-Wo3/TIo2 脱硝 碱金属 催化剂中毒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2O对V2O5-WO3/TiO2催化剂的中毒作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3 位作者 仲兆平 李锋 陈玲霞 翟俊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实验室制备了V2O5-WO3/TiO2的脱硝催化剂,采用模拟中毒法,在此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通过BET,XRD,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SCR活性试验台上研究不同含量K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K2O对... 实验室制备了V2O5-WO3/TiO2的脱硝催化剂,采用模拟中毒法,在此催化剂上负载碱金属氧化物K2O,通过BET,XRD,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SCR活性试验台上研究不同含量K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N2O生成率和SO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K2O对于催化剂的毒性较强,随着添加量的增大,NO脱除率急剧下降,SO2的氧化率大大提高;较大含量的K2O(nK/nV=1,摩尔比)使催化剂比表面积有所减少,催化剂颗粒发生轻微团聚,微观结构变化不大,但NO的脱除率小于50%(380℃),N2O的生成率和SO2的氧化率均增加;K2O通过与V2O5的活性酸性位结合,使催化剂中有效活性位数量大为降低,导致脱硝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K2o v2o5-Wo3/TIo2催化剂 SCR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状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3 位作者 李锋 仲兆平 翟俊霞 陈玲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45-50,共6页
实验室制备了蜂窝状V2O5-WO3/TiO2的脱硝催化剂,通过BET、XRD、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自制SCR活性试验台上测试各种运行工况(温度、空速比等)和烟气组成([NH3]/[NO]、水蒸气等)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选择性、SO,的氧... 实验室制备了蜂窝状V2O5-WO3/TiO2的脱硝催化剂,通过BET、XRD、SEM等方法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自制SCR活性试验台上测试各种运行工况(温度、空速比等)和烟气组成([NH3]/[NO]、水蒸气等)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选择性、SO,的氧化率和氨逃逸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蜂窝状催化剂在空速比小于3500h^-1、NH3/NO在0.9-1.0、温度320-420℃范围内的NO脱除率较高、SO2氧化率和氨逃逸量较低,基本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低含量(低于2%)水蒸气可以提高高温段NO脱除率,而高含量的水蒸气对催化剂NO脱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水蒸气的加入会使NO脱除温度范围拓宽;由于催化剂自身含有较多的硫酸盐,未观察到SO2对脱硝反应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 v2o5-Wo3/TIo2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盐对V_2O_5/TiO_2催化剂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姜烨 高翔 +3 位作者 杜学森 毛剑宏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21-26,共6页
钾在中国燃煤和生物质烟气中以钾盐——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形式存在。文中采用静态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emperature-programmed surface reaction,TPSR)、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和催化活性评价... 钾在中国燃煤和生物质烟气中以钾盐——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形式存在。文中采用静态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emperature-programmed surface reaction,TPSR)、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和催化活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钾盐对V2O5/TiO2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盐使V2O5/TiO2催化剂活性降低。随着钾盐在催化剂上负载量的增加,稳定的NO脱除温度窗口逐渐变窄,当K与V物质的量之比达到3.0时,该窗口消失。钾盐的掺入使催化剂表面活性位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并没有显著改变催化剂的反应性。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K优先配位在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性位上,中和了Br¢nsted酸性位酸性,使Br¢nsted酸性位上吸附的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钾盐 v2o5/TIo2催化剂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中V_2O_5、Sm_2O_3对脱水组分γ-Al_2O_3的修饰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谭猗生 解红娟 +2 位作者 崔海涛 韩怡卓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2-606,共5页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改性脱水催化剂,通过H2-TPR、Pyridine-IR、还原态NH3-TPD、XRD等表征手段,以及目标反应浆态床CO+H2合成二甲醚,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以及酸中心分布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H2-TPR结果表明,在脱水催化剂γ-Al2O3、V...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改性脱水催化剂,通过H2-TPR、Pyridine-IR、还原态NH3-TPD、XRD等表征手段,以及目标反应浆态床CO+H2合成二甲醚,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以及酸中心分布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H2-TPR结果表明,在脱水催化剂γ-Al2O3、V2O5/γ-Al2O3和Sm2O3/γ-Al2O3上不出现还原峰,V2O5、Sm2O3的加入改善了复合催化剂中Cu的还原性能,促进了甲醇催化剂的还原。Pyridine-IR表明,V2O5和Sm2O3的加入对L酸、B酸的量影响不大。还原态NH3-TPD说明V2O5和Sm2O3的加入改变了酸中心的分布,增加了弱酸中心的比率。XRD结果发现,V2O5和Sm2O3均匀分散在γ-Al2O3上,没有新的物种生成。二甲醚合成目标反应的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增强,合成反应中CO转化率、二甲醚的选择性都得到提高。V2O5和Sm2O3的添加增加了弱酸中心数量,促进了脱水活性,从而提高了复合催化剂合成二甲醚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脱水催化剂 v2o5 SM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O5-CeO2/TiO2催化剂上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被引量:32
10
作者 黄妍 童志权 +1 位作者 伍斌 张俊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620,共5页
考察了V2O5-CeO2/TiO2催化剂中V、Ce活性组分的担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及其在单独SO2、H2O和两者共存气氛下的抗毒化性能。结果表明,焙烧温度400℃下制备的5V30Ce/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还原NO活性,... 考察了V2O5-CeO2/TiO2催化剂中V、Ce活性组分的担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及其在单独SO2、H2O和两者共存气氛下的抗毒化性能。结果表明,焙烧温度400℃下制备的5V30Ce/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还原NO活性,空速为10 000 h-1,165℃时NO转化率达99.2%;500℃以下低焙烧温度时,添加的Ce不与V相互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CeO2形式存在,有利于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强V2O5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度,提高催化活性。而在500℃以上较高焙烧温度下,Ce与V会形成CeVO4,对活性提高不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水中毒性能,但受SO2毒化作用明显,其在SO2、H2O共存气氛下中毒程度较单独SO2下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Ceo2/Tio2 低温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TiO_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及再生 被引量:22
11
作者 仲兆平 张茜芸 +1 位作者 杨碧源 姚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8-552,共5页
为研究SCR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采用K,Na,Zn的氯盐和P的铵盐作为V2O5/TiO2催化剂中毒的前驱体,研究了4种物质对氨法SCR脱硝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水洗、酸洗和氯化铵洗涤3种再生方式,对钾盐中毒的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再生性... 为研究SCR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采用K,Na,Zn的氯盐和P的铵盐作为V2O5/TiO2催化剂中毒的前驱体,研究了4种物质对氨法SCR脱硝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水洗、酸洗和氯化铵洗涤3种再生方式,对钾盐中毒的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再生性能研究.最后对于新型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钾盐对于V2O5/TiO2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最强;酸洗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钾盐中毒的催化剂经酸洗再生后,脱硝活性在一定条件下高于新鲜催化剂;通过添加助剂磷钨酸,V2O5/TiO2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得以拓宽,且抗钾盐中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v2o5 TIo2催化剂 中毒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V_2O_5-WO_3/TiO_2催化剂SCR脱硝过程中PM_(2.5)的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玉华 束航 +2 位作者 范红梅 张亚平 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3-389,共7页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 针对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10/PM2.5采样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SEM-EDX)等对SCR烟气脱硝中形成的细颗粒粒径分布、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烟气组分及反应条件对SCR脱硝系统出口细颗粒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R脱硝过程中会形成不少亚微米级颗粒,主要成分为硫酸铵以及硫酸氢氨,晶型呈块状。细颗粒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NH3/NO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脱硝效率较高时,颗粒物形成量也趋于增多;烟气中SO2、H2O和O2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细颗粒物形成量的增加。导致细颗粒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SO2的氧化以及SCR脱硝反应中NH3的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PM2.5 形成 排放特性 影响因素 v2o5-Wo3/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O5-WO3/TiO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载体选择 被引量:49
13
作者 朱崇兵 金保升 +2 位作者 仲兆平 李锋 翟俊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7,共7页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试验台上对4种不同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测试,采用BET、X射线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进行微观表征,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对比。以硫酸法制备的纳... 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试验台上对4种不同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测试,采用BET、X射线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进行微观表征,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对比。以硫酸法制备的纳米级锐钛型TiO2适合作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效率高,温度窗口宽,选择性好,其中硫酸盐质量分数为8%~10%时最为有利;以氯化法制备纳米TiO2过程中,生成了V3Ti6O17的聚合物导致NO脱除率较低,因此不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以工业级TiO2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氨氮比为1.0时,在355~420℃的温度范围内NO脱除率为80%~85%,但由于成本很低,因此可以用于脱硝要求不高的场合。由钛酸丁酯溶胶法制备TiO2为载体制备的SCR催化剂性能不及硫酸法制备的纳米级锐钛型TiO2制备的催化剂,且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不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Wo3/TIo2 催化剂载体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纳米级锐钛型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AC催化剂对氨还原NO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黄张根 朱珍平 +1 位作者 刘振宇 牛宏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8-453,共6页
考察了V2 O5/AC催化剂对NH3 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浓硝酸预氧化处理的活性焦为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提高 ,这是由于浓硝酸预氧化后 ,活性焦表面产生了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可能吸附更多的NH3 ,并且提高了活性组分V2 O5的含... 考察了V2 O5/AC催化剂对NH3 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浓硝酸预氧化处理的活性焦为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提高 ,这是由于浓硝酸预氧化后 ,活性焦表面产生了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可能吸附更多的NH3 ,并且提高了活性组分V2 O5的含量 .反应气氛中加入SO2 后 ,二者活性都增加 ,但差异消失 ,这是由于SO2 存在时 ,反应生成的SO2 - 4离子的酸性强于浓硝酸预氧化产生的含氧官能团的酸性 .催化剂在使用前经过煅烧和氧化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改善 .SO2 存在时 ,V2 O5含量为1wt%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AC催化剂 氨还原 No 烟气处理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WO_3-MoO_3/TiO_2催化剂制备及NH_3选择性还原NO_x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闫志勇 高翔 +4 位作者 吴杰 姜烨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6,291,共6页
采用静态氮物理吸附法和X射线衍射对自行研制的V2O5-WO3-MoO3/TiO2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能测定,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上进行了活性评价,另外对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成分及助剂比例的大小对催化剂活... 采用静态氮物理吸附法和X射线衍射对自行研制的V2O5-WO3-MoO3/TiO2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能测定,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上进行了活性评价,另外对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成分及助剂比例的大小对催化剂活性有决定性影响,催化剂中V2O5/TiO2最佳比例为3%左右,WO3/TiO2为15%,MoO3/TiO2为30%。除此之外,反应温度、空速、NH3与NO摩尔比、NO初始浓度、氧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脱硝效果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选择性催化还原 v2o5 Nox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溶液pH值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的低温NH_3-SCR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1
16
作者 董国君 张玉凤 +1 位作者 赵元 白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5-1463,共9页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 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 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的增强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聚合态钒物种和V4+(3+)/V5+的比值以及表面酸性,增加活性位数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其脱硝催化性能。因此,通过提高前驱体溶液的酸性,有助于制备出脱硝活性较好的NH3-SC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溶液 v2 o5-Wo3/Tio2 PH值 低温NH3-SCR 钒物种 脱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TiO_2-ZrO_2催化剂上甲醇选择氧化制甲缩醛 被引量:10
17
作者 武建兵 王辉 +4 位作者 秦张峰 吴志伟 黄礼春 赵启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8,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TiO2-ZrO2催化剂,对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甲醇选择氧化生成甲缩醛(DMM)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氧化物载体TiO2或ZrO2负载的钒基催化剂相比,V2O5/TiO2-ZrO2对甲...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TiO2-ZrO2催化剂,对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甲醇选择氧化生成甲缩醛(DMM)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氧化物载体TiO2或ZrO2负载的钒基催化剂相比,V2O5/TiO2-ZrO2对甲醇选择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XRD、NH3-TPD和H2-TPR表明,ZrO2的加入有利于增加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并改善钒物种的氧化还原性,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醇选择氧化性能。钒的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钒物种的存在形式和颗粒大小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V2O5质量分数5%~10%的催化剂甲醇氧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选择氧化 甲缩醛 v2o5 TIo2 ZR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在烟气脱SO2及脱SO2后H2再生制备硫磺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邢新艳 肖勇 +2 位作者 郭彦霞 杨建丽 刘振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干法脱除烟气SO2的多种催化剂均可在H2气氛中再生,直接制备硫磺。该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再生尾气循环,而且要求催化剂具有双重功能,即在脱硫过程中催化氧化SO2为H2SO4以及在再生过程中将催化还原释放出的SO2进一步转化为硫磺。添加有金... 干法脱除烟气SO2的多种催化剂均可在H2气氛中再生,直接制备硫磺。该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再生尾气循环,而且要求催化剂具有双重功能,即在脱硫过程中催化氧化SO2为H2SO4以及在再生过程中将催化还原释放出的SO2进一步转化为硫磺。添加有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具备双重功能。着重考察了添加Ce、W、Fe、Co等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烟气SO2脱除能力及脱除SO2后经H2再生制备硫磺的能力,并对添加Co的催化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这类催化剂中,对烟气脱SO2起主要催化氧化作用的是V2O5,对H2再生硫磺制备起作用的是添加的金属氧化物。除Ce2O3外,WO3、Fe2O3和CoO都提高了再生中的硫磺收率,CoO的作用最为显著。较合适的催化剂组成是1%V2O5和0.5%CoO。这些金属氧化物在AC上的担载方法,对烟气脱SO2和H2再生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硫磺的生成需要CoO向CoS2的转变,再生后催化剂上残余有部分CoS2,且残余硫量还与V2O5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AC Co 脱So2 H2再生 硫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再生条件对V_2O_5/AC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郭彦霞 刘振宇 +1 位作者 李允梅 刘清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8,共5页
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吸附SO2后的活性炭载V2O5(V2O5/AC)催化-吸附剂在含NH3气氛下的再生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3%-5%NH3/Ar气氛、300℃、60 min再生可有效恢复V2O5/AC的脱硫活性,并明显提高其脱硝活性。基于对SO2和NO的脱除率、再... 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吸附SO2后的活性炭载V2O5(V2O5/AC)催化-吸附剂在含NH3气氛下的再生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3%-5%NH3/Ar气氛、300℃、60 min再生可有效恢复V2O5/AC的脱硫活性,并明显提高其脱硝活性。基于对SO2和NO的脱除率、再生后V2O5/AC的硫质量分数以及FT-IR谱图分析发现,NH3的存在对V2O5/AC所吸附硫的脱附行为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改变V2O5/AC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利于烟气脱硫;NH3还可在V2O5/AC表面储存,显著促进脱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AC 脱硫脱硝 再生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催化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工艺过程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立宇 杨伯伦 +2 位作者 张秀成 董武 曹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以V2O5为催化剂,在发烟硫酸中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研究工作,考察了V2O5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发烟硫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机理探讨和宏观动力学推导。甲烷在部分氧化反... 以V2O5为催化剂,在发烟硫酸中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研究工作,考察了V2O5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发烟硫酸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甲烷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机理探讨和宏观动力学推导。甲烷在部分氧化反应中首先转化为硫酸甲酯,后者进一步水解得到甲醇。甲烷转化率可达54.5%,选择性45.5%,相应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175mol、反应温度180℃、发烟硫酸中SO3含量50%(wt)、反应时间2h。V2O5催化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反应遵循亲代取代机理,甲烷液相部分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液相部分氧化 v2o5催化剂 发烟硫酸 催化反应机理 宏观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