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下U型微电热驱动器形状优化设计
1
作者 修峰翼 曹云 +2 位作者 孔啸宇 聂伟荣 席占稳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针对光纤移动式光开关的应用场景,进行负载下U型微电热驱动器输出位移性能提升的形状优化设计。将电热驱动器的热臂形状改进为阶梯型、贝塞尔曲线型和B样条曲线型,通过改变热臂形状改变了驱动器热臂上的温度分布,从而实现在驱动器不发... 针对光纤移动式光开关的应用场景,进行负载下U型微电热驱动器输出位移性能提升的形状优化设计。将电热驱动器的热臂形状改进为阶梯型、贝塞尔曲线型和B样条曲线型,通过改变热臂形状改变了驱动器热臂上的温度分布,从而实现在驱动器不发生热失效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驱动器上加载的电压来提高驱动器的负载下输出位移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驱动器上的温度分布有了明显改善,驱动器负载下的输出位移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热驱动器 形状优化 联合仿真 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电热驱动器多场耦合模型及温度特性
2
作者 谢海鹏 曹云 +3 位作者 孔啸宇 朱恒伯 陈旺生 席占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0,共9页
为研究微小尺度下MEMS电热驱动器的温度特性,考虑空气对驱动器动态热平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对流传热的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根据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气体对流换热和热传导等理论,建立MEMS电热驱动器的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 为研究微小尺度下MEMS电热驱动器的温度特性,考虑空气对驱动器动态热平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对流传热的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根据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气体对流换热和热传导等理论,建立MEMS电热驱动器的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搭建MEMS电热驱动器温度特性试验平台,将恒定电压激励下的驱动器温度响应试验结果与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以及传统传热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恒定对流换热系数及经验公式的模型,采用电-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得到的结果准确性更高,稳态温度分布误差在0.8%~7.6%之间;驱动器各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对流换热系数在上表面、下表面及竖直壁面分别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上升以及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3个特征面上对流换热系数几乎同时达到稳态,此时驱动器温度也达到稳态。基于空气对流换热不均匀特性,所获得的电热驱动器温度特性为MEMS电热驱动器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器 温度特性 对流换热 电-热-流-固 微机电系统(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丝/尼龙螺旋线圈型人工肌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小慧 汪熙 +3 位作者 周志香 龙梅 曹岩 陈礼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6-240,共5页
将廉价的尼龙线和不锈钢丝混纺制备螺旋线圈型人工肌肉,探索尼龙线直径和不锈钢丝股数对人工肌肉的电热致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尼龙线直径的增加,不锈钢丝/尼龙人工肌肉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间增长,在相同刺激时间下输出力和收缩率大... 将廉价的尼龙线和不锈钢丝混纺制备螺旋线圈型人工肌肉,探索尼龙线直径和不锈钢丝股数对人工肌肉的电热致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尼龙线直径的增加,不锈钢丝/尼龙人工肌肉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间增长,在相同刺激时间下输出力和收缩率大幅提升,且输出力与尼龙线直径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随着不锈钢丝股数增加,人工肌肉的收缩率和输出力增大,3股不锈钢丝性能最优,50g恒定载荷下收缩率达17%,输出力达0.67N。可为聚合物基人工肌肉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肌肉 尼龙线 不锈钢丝 螺旋线圈 电热致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顺排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手臂状电热型致动器(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智伟 严勤华 +1 位作者 刘长洪 范守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1-418,共8页
与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相互浸润的高分子具有均匀的导电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合适的力学性能,它在电热型致动器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首先利用这种具有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制作了一个简单的U型小器件来展示电热致动器... 与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相互浸润的高分子具有均匀的导电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合适的力学性能,它在电热型致动器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首先利用这种具有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制作了一个简单的U型小器件来展示电热致动器的工作原理,在电热的作用下该小器件能够产生730°的卷曲。其次,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旋转结构手臂状的致动器(人工手臂)。在低电场(小于41 V or 500 V/m)的作用下,该人工手臂能够产生大的形变(大于700°旋转,49.2%的长度收缩和26.4%的直径收缩)。所制作的人工手臂和U型小器件能够受电压(或电功率)的精确控制。该人工手臂能够握起4 g(自重的26倍)的重物,展示了一种新的抓取物体的方式,在仿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热型 缠绕 致动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三层结构的SU-8胶V形微电热驱动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然 褚金奎 +1 位作者 王海祥 陈兆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00-1508,共9页
为解决SU-8胶微电热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平面外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铜-SU-8胶-铜三层对称结构的新型SU-8胶V形微电热驱动器。采用刚度矩阵方法建立了包含被驱动结构刚度的微电热驱动器力学模型,并针对一种柔性微夹钳,利用该模... 为解决SU-8胶微电热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平面外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铜-SU-8胶-铜三层对称结构的新型SU-8胶V形微电热驱动器。采用刚度矩阵方法建立了包含被驱动结构刚度的微电热驱动器力学模型,并针对一种柔性微夹钳,利用该模型对微电热驱动器进行了几何参数设计。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所设计微驱动器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种新的MEMS加工工艺来制作三层结构微电热驱动器,并测试了它的性能。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差不大,在150mV驱动电压下,所设计微驱动器温度仅升高约32.93°C,并对微夹钳产生约2.5μm的输入位移,使微夹钳产生126μm的钳口距离改变量。微驱动器仅消耗大约30.35mW的功率,钳口的平面外运动小于500nm。最后,利用微电热驱动器驱动的微夹钳成功地对一个长1.2mm,宽135μm,厚50μm的SU-8胶材料微型零件进行了微操作实验,实验证明了微驱动器实际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8胶 微电热驱动器 微夹钳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6
6
作者 席占稳 聂伟荣 曹云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共14页
MEMS技术是未来提升武器性能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S&A)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和引信起爆控制电路集成等优点,国内外对MEMS安全与起爆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引信MEMS S&A装置研究进展,在... MEMS技术是未来提升武器性能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S&A)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和引信起爆控制电路集成等优点,国内外对MEMS安全与起爆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引信MEMS S&A装置研究进展,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引信MEMS S&A装置发展现状及趋势。按照解除隔离的驱动力类型,将MEMS S&A装置划分为惯性力驱动、电热驱动、火药能量驱动三种类型。结合各类型典型装置的分析,分别总结了其技术特征,研判出MEMS S&A装置发展的三个趋势:硅基工艺制作MEMS S&A装置的结构以分层平行基板式,体积更小,更适于大规模生产;微火工品集成在MEMS S&A装置中一体化设计制造;MEMS S&A装置、含能材料设计与制作在一片或多片芯片上,并与微电子系统集成出片(状)上引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 惯性力驱动 电热驱动 火药气体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电热驱动器理论模型及动态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浩 王新杰 +2 位作者 王炅 席占稳 聂伟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3-1271,共9页
为研究V型电热驱动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根据热传导理论和受迫振动方程分别建立驱动器电-热和热-力耦合模型,从而形成完整的一维V型电热驱动器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模型.采用正弦变换结合隐式差分法对电-热耦合模型求解并进行收敛性测试,正弦... 为研究V型电热驱动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根据热传导理论和受迫振动方程分别建立驱动器电-热和热-力耦合模型,从而形成完整的一维V型电热驱动器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模型.采用正弦变换结合隐式差分法对电-热耦合模型求解并进行收敛性测试,正弦变换中,空间离散点数对温度求解结果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电-热耦合模型在不同电压下,其瞬态和稳定温度分布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得较好.通过实验和边缘检测算法获得驱动器在不同电压下的稳态位移,与热-力耦合模型的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该理论模型,分析驱动器在阶跃、正弦电压下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弦电压幅值越大,V型电热驱动器中心处的温度与位移变化的幅度也就越大;当正弦电压作用时间大于5个周期,即50 ms后,驱动器中心处的温度与位移的平均值均等于驱动器在等效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稳态温度和位移;在周期性电压加载下,驱动器会逐渐趋于周期性运动,其运动周期与电压周期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器 耦合 正弦变换 受迫振动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铰链支承的热驱动硅微机械手的力学模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雪瑾 王旭 +2 位作者 戚伟俊 李科委 吴文蕾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微机械手是一种典型的微型执行器,是微型机电系统(MEMS)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热驱动硅微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夹钳的二次超静定力学模型,导出了钳口处输出位移的解析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硅微机械手的性能进行了分... 微机械手是一种典型的微型执行器,是微型机电系统(MEMS)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热驱动硅微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夹钳的二次超静定力学模型,导出了钳口处输出位移的解析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硅微机械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微夹钳的输出位移与柔性铰链切割半径成正比,切割半径越大,输出位移越大;对各加载电压下的微夹钳输出位移,其试验和理论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微夹钳输出位移随输入电压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电系统 微机械手 V型梁电热致动器 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铰链的热驱动微夹钳的实验和仿真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旭 沈雪瑾 张永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559-1562,共4页
微执行器在整个微机电系统中直接面对其应用对象,需要满足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控制方便的要求.柔性铰链以其特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操作执行器的设计应用中.以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热驱动微夹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ANSYS有... 微执行器在整个微机电系统中直接面对其应用对象,需要满足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控制方便的要求.柔性铰链以其特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操作执行器的设计应用中.以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电热驱动微夹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对微夹钳的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微夹钳端部的输出位移与输入电压基本呈线形关系.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柔性铰链结构尺寸变化对微夹钳性能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执行器 柔性铰链 电热驱动微夹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性能比较与分析(邀请论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绪平 张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6-1643,共8页
提出一种用于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性能比较的拓扑结构和标准,建立了在真空工作环境下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系统分析与比较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助此分析模型及所提出的性能比较拓扑结构和标... 提出一种用于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性能比较的拓扑结构和标准,建立了在真空工作环境下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系统分析与比较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助此分析模型及所提出的性能比较拓扑结构和标准,综合分析和比较了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随不同结构参数变化时输出位移和力性能,为V型和Z型电热微驱动器的合理选择、系统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可靠和实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器 微驱动器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微夹持器的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宇鹏 孙红胜 阴学朴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2,共4页
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微夹持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平行梁结构电热微夹持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模拟出微夹持器的输出位移、末端刚度、夹持力与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随结构尺... 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微夹持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平行梁结构电热微夹持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模拟出微夹持器的输出位移、末端刚度、夹持力与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随结构尺寸的变化情况,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夹持器 电热致动 ANSYS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电热驱动器的理论建模及位移响应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峰 王新杰 陈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72-1581,共10页
为了研究V型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响应特性,考虑到材料参数的温度非线性及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非连续性边界问题,从理论、仿真和实验三个方面对V型电热驱动器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与温度相关的材料参数更新函数,建立V型电热驱动器的电-热-力耦合... 为了研究V型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响应特性,考虑到材料参数的温度非线性及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非连续性边界问题,从理论、仿真和实验三个方面对V型电热驱动器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与温度相关的材料参数更新函数,建立V型电热驱动器的电-热-力耦合模型;利用改进型切比雪夫谱方法求解所构建的耦合模型,得到V型电热驱动器温度和瞬态位移表达式。然后,对V型电热驱动器温度和位移进行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最后,搭建电热驱动器瞬态位移响应实验平台,将恒定电压激励下的V型电热驱动器位移响应实验结果与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周期性方波电压下V型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响应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段时间后,V型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响应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与方波电压周期相等;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峰峰值为14 V的周期方波电压作用下,电热驱动器位移均值为20μm,峰峰值为7 V的周期方波电压作用下,位移均值为28μm;频率为50 Hz的周期方波电压作用下,电热驱动器位移变化幅度比频率100 Hz下多7μm。V型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均值基本不变,但位移变化幅度与频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电热驱动器 切比雪夫 温度 瞬态位移 位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MA的摆动式驱动器驱动原理及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宏 姚熊亮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1-43,46,共4页
在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电热驱动原理的基础上,对一种差动式关节型SMA驱动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流和冷却条件对驱动器的摆动周期有很大的影响,增大电流会显著提高SMA驱动器的动作频率,但电流过大,易使SMA失去... 在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电热驱动原理的基础上,对一种差动式关节型SMA驱动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流和冷却条件对驱动器的摆动周期有很大的影响,增大电流会显著提高SMA驱动器的动作频率,但电流过大,易使SMA失去形状记忆功能,所以,电流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驱动器的动作频率还受到冷却速度的制约,加快冷却速度也会提高驱动器的动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电热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混凝土电热驱动升温速率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匡亚川 王少华 +2 位作者 彭志威 樊凡 谢杰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8-1870,共13页
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利用SMA的形状记忆效应可以控制并恢复结构的变形,实现混凝土裂缝的主动修复。为提高SMA电热驱动升温速率,提出一种在SMA表面缠绕漆包线后再涂刷隔热胶的新型加热方法。通过... 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利用SMA的形状记忆效应可以控制并恢复结构的变形,实现混凝土裂缝的主动修复。为提高SMA电热驱动升温速率,提出一种在SMA表面缠绕漆包线后再涂刷隔热胶的新型加热方法。通过SMA智能混凝土试件电热驱动试验和有限元瞬态热分析,研究分析升温速率、漆包线绝缘隔热方法以及温度场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加热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MA升温效率,缩短加热激励时间;导热性能较差的隔热胶可以有效地减少传递给混凝土的热量,进而减轻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且隔热胶的隔热性能越好,混凝土温度变化程度越小;漆包线通电加热激励驱动SMA时,加热速率快,且漆包线通电电流强度远远小于SMA直接通电的电流强度;无黏结SMA混凝土试件梁内存在天然的空气隔热层,与有黏结SMA混凝土试件梁相比,采用相同的电热驱动方法和电流强度驱动SMA时,无黏结SMA混凝土试件梁的升温速率更快,且混凝土温度变化更小。有限元瞬态热分析结果表明,试件中混凝土各测点试验升温曲线与有限元计算升温曲线吻合较好,通电结束时,试件各测点的实测温度值与有限元计算温度值基本一致,最大相差2.5℃。研究成果可为SMA智能混凝土提供一种快速的电热驱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智能混凝土 电热驱动 升温速率 瞬态热分析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微电热驱动器理论模型及瞬态位移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星帆 王新杰 陈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针对电热驱动器材料参数受温度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简化模型中存在的非连续性边界问题,开展U型电热驱动器的瞬态位移特性研究。引入与温度相关的材料更新函数,根据能量守恒方程等热力学理论以及虚功原理等材料力学理论建立U型电热驱动器的... 针对电热驱动器材料参数受温度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简化模型中存在的非连续性边界问题,开展U型电热驱动器的瞬态位移特性研究。引入与温度相关的材料更新函数,根据能量守恒方程等热力学理论以及虚功原理等材料力学理论建立U型电热驱动器的电-热-力耦合模型。利用改进型切比雪夫谱方法求解所构建的耦合模型,得到U型电热驱动器温度和瞬态位移表达式;对U型电热驱动器瞬态位移进行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大致相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搭建电热驱动器瞬态位移特性实验平台,将恒定电压激励下的U型电热驱动器位移响应实验结果与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周期性正弦电压作用下驱动器的瞬态位移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U型微电热驱动器位移变化趋势同样呈现正弦规律变化,且变化周期与电压周期相等;U型微电热驱动器的位移变化幅度与电压峰峰值正向变化,与电压频率负向变化。所获得的瞬态位移变化规律为U型微电热驱动器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动态驱动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 瞬态位移特性 耦合 切比雪夫谱方法 边缘检测 微动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GD-6型电热式脱硫罐的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宁 李永泰 韩文潮 《压力容器》 2002年第4期11-13,23,共4页
介绍了电热式再生橡胶脱硫罐设计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着重对快开结构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有限元分析及手工计算结果。
关键词 电热式 脱硫罐 设计 快开结构 有限元分析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骨架”柔性电热驱动器的制备及其自形变性能
17
作者 张晓慧 杜鲜晶 +1 位作者 田明伟 曲丽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79,共5页
柔性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今电热驱动器普遍存在弯曲变形幅度小、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针对此问题,文章选用碳纤维作为“骨架”材料,加入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界面... 柔性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今电热驱动器普遍存在弯曲变形幅度小、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针对此问题,文章选用碳纤维作为“骨架”材料,加入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界面中,制备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电热驱动器。碳纤维“骨架”柔性驱动器的机械性能和自形变性能明显增强,最优驱动器在6 V电压下可弯曲109°,响应时间为10 s,输出力为7.25 mN(其质量的10.3倍)。由此,制备了一个自爬行机器人,可在218 s内向前爬行54 mm,展示了其在柔性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驱动器 碳纤维 石墨烯 电热驱动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流体芯片的仿真建模及几何参数影响分析
18
作者 周铖杰 吴央芳 +2 位作者 夏春林 王玉翰 陆倩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硅流体芯片的特性,通过多物理场仿真得到了芯片输入电压与中间层杠杆机构输出位移之间的近似传递函数,结合AMESim软件进行了气路仿真研究。将气路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利用气路仿真模型分析了静态增... 为研究硅流体芯片的特性,通过多物理场仿真得到了芯片输入电压与中间层杠杆机构输出位移之间的近似传递函数,结合AMESim软件进行了气路仿真研究。将气路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利用气路仿真模型分析了静态增益和时间常数对双芯片结构阶跃响应及滞回特性的影响。使用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着重探讨了几何参数对V型电热微致动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致动器输出位移的大小主要与筋的倾角、跨长、对数有关,几何参数的改变对静态增益影响明显,时间常数主要与跨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流体芯片 多物理场仿真 V型电热微致动器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柔性驱动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志华 杜鲜晶 +1 位作者 张晓慧 曲丽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6,共6页
随着柔性机器人、人工肌肉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等领域的发展,柔性驱动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指出二维的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电热转换和光热转换性能,在柔性驱动器的制备中备受青睐。介绍石墨烯基柔性驱动器的类... 随着柔性机器人、人工肌肉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等领域的发展,柔性驱动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指出二维的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电热转换和光热转换性能,在柔性驱动器的制备中备受青睐。介绍石墨烯基柔性驱动器的类型、致动原理、性能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基柔性驱动器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驱动器 石墨烯 电热 光刺激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型扫描微镜的微型双光子显微镜探头设计
20
作者 余小敏 张林嘉 +1 位作者 罗文松 谢会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79,共5页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微型化对在体脑部神经活动研究和体内组织病理状态检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热型扫描微镜的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探头,其微镜设计采用反向串联双S型双层材料结构,通过对微镜四个侧面执行器分别...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微型化对在体脑部神经活动研究和体内组织病理状态检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热型扫描微镜的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探头,其微镜设计采用反向串联双S型双层材料结构,通过对微镜四个侧面执行器分别施加周期信号,实现了±3.5°的扫描范围;其光学设计是通过单模光纤导入800 nm飞秒激光,激光经微镜扫描,由光学系统聚焦作用于生物样品,激发样品产生荧光,荧光信号通过采集光路汇集并耦合到多模光纤输出,最后通过显微镜的图像采集系统成像。探头尺寸为26 mm(L)×12 mm(W)×8 mm(H),重量为5.6 g。利用该显微镜探头,对含有不同尺寸凹槽的微结构进行了成像测试,其结果表明,其扫描成像的范围可以实现150μm×150μm,横向分辨率可达到5μm;利用该探头对荧光染色小鼠肾脏冷冻切片进行的成像测试,成功得到了双光子二维荧光图像。基于本装置以及进一步的改进,将有助于构建便携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置于活体动物头部,在体进行脑部神经活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头 双光子显微镜 电热型执行器 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