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水肥次序与氮肥形态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王可辉 廖安丽 +5 位作者 赵乐 李玲燕 李松坚 万雪洁 刘义国 师长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6,共9页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 本研究采用柱栽试验,设3种不同形态氮肥追施,分别为硝态氮肥(硝酸钠,N)、铵态氮肥(氯化铵,A)和酰胺态氮肥(尿素,U),将滴灌时施肥时间等分为前中后3个时段,设3种滴灌水肥次序:氮-水-水(NW)、水-氮-水(WN)、水-水-氮(WW),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氮肥形态、水肥次序及二者互作对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酰胺态氮肥的WN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较高,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也较高,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均表现为U>N>A,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产量则表现为WN>WW>NW;追施酰胺态氮肥条件下WN处理千粒重分别较NW、WW显著高出11.9%、10.1%,产量分别显著高出3.9%、2.8%。追施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氮素转运量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平均高出28.6%和23.3%。追施酰胺态氮肥配合W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较高。同一形态氮肥下,各水肥次序处理间旗叶的谷氨酰氨合成酶(G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而同一滴灌水肥次序下不同形态氮肥处理旗叶GS活性大小表现为U>A>N;追施硝态氮肥的3个滴灌追肥次序处理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显著高于追施铵态氮肥处理的。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尿素配合水-氮-水的滴灌水肥次序追肥,能够提高冬小麦千粒重及旗叶GS与NR活性,降低表观氮损失,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水肥次序 氮肥形态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对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孙惠东 曹红霞 +1 位作者 刘林桃 杜国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的同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向籽粒分配,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211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18.85%可获得最高产量19 323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87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8.08%可获得最大收获指数60.4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且随着化肥减施比例增加,籽粒体内形成更多的粗脂肪。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促进氮累积量向籽粒分配,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9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5.77%可获得最大氮累积量242.79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7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33.46%可获得最高氮肥利用率33.9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有效固定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降低其向深层渗漏的风险。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同时考虑经济效益,推荐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合化肥减施18.85%~33.46%(49~87 kg·hm^(-2))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较低肥力砂壤土的有效提质增效技术并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有机肥 化肥减施 产量 籽粒品质 水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抗旱稻种植表现及其“稻+菜”轮作栽培技术
3
作者 黄惠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文结合抗旱稻品种旱优73在福建厦门惠安县东桥镇东湖生产基地的规模种植表现,总结分析了旱地“稻+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及其优势。该品种在研究区进行“稻+菜”轮作种植,全生育期约128 d,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旱性较好;水稻干谷产量7... 本文结合抗旱稻品种旱优73在福建厦门惠安县东桥镇东湖生产基地的规模种植表现,总结分析了旱地“稻+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及其优势。该品种在研究区进行“稻+菜”轮作种植,全生育期约128 d,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旱性较好;水稻干谷产量7 542.75 kg/hm^(2)。旱作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基肥和旋耕;拌种或育秧后,进行直播或无水机插秧;按照插秧机轮子行走路线进行田间微喷灌管带布设;出苗后浇好返青水、分蘖水和抽穗灌浆水,以提高秧苗质量和水稻结实率;根据田间苗情,追施分蘖肥、拔节肥和孕穗肥,以培育壮秧;旱地草害较水田多,一般采取封闭除草为主、化学药剂扑杀为辅和人工拔除补救等措施进行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测报信息,及时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应用旱地“稻+菜”水旱规模轮作模式和旱地无水机插秧等技术,具有省工降耗、便于水分控制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技术管理优势,以及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和改善土壤环境等社会效益。本文为相关地区旱地“稻+菜”水旱规模轮作模式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稻 “稻+菜”轮作 节水灌溉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水肥盐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凯 封晓辉 +4 位作者 伍靖伟 陈小兵 巨兆强 孙宏勇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肥沃耕层构建 水肥盐调控 水土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策略的水肥一体机控制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伟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230,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水肥一体机的综合作业效率,实现用水量与施肥量的混合浓度最优配置,以模糊策略为设计基点,针对整机控制展开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整机作业架构组成为基础,考虑灌溉施肥同步过程的水肥动态平衡,搭建正确的模糊策略模型...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水肥一体机的综合作业效率,实现用水量与施肥量的混合浓度最优配置,以模糊策略为设计基点,针对整机控制展开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整机作业架构组成为基础,考虑灌溉施肥同步过程的水肥动态平衡,搭建正确的模糊策略模型,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硬件匹配。通过升级型水肥一体机实施灌施作业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策略的水肥一体机控制系统整体试验过程顺畅,灌施的肥液均匀度可相对提升8.77%,系统对于各监测参数的响应度与稳定性均保持在90%以上,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试验中节水率和肥料利用率分别较模糊策略应用前提升至91.70%和93.15%,整体灌施效率良好,说明了此模糊策略应用设计的优越性。研究结果对于实现水肥一体装备的智能控制水平向纵深提升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机 模糊策略 动态平衡 肥料利用率 纵深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铁臣 李云飞 郭芳 《蔬菜》 2024年第9期72-75,共4页
为了促进秋季露地大白菜优质高效生产,基于北京市“2023年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擂台赛”活动中67个生产主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分析了选用丰产、稳产品种是高产的前提,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是高产的基础,种植密度、成品率和单株质量是产量构成的... 为了促进秋季露地大白菜优质高效生产,基于北京市“2023年秋露地大白菜高产擂台赛”活动中67个生产主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分析了选用丰产、稳产品种是高产的前提,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是高产的基础,种植密度、成品率和单株质量是产量构成的三要素,水肥管理是获取高产的保障,应用轻简技术是高效生产的关键等高产经验。同时,探讨提出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以期为露地秋白菜生产提供参考,包括冬储型大白菜生产品种可以选择北京新3号、金黄美、2171、乌冬菜和绿油3号;直播生产方式适宜播种日期为8月5—12日,育苗生产方式宜8月下旬移栽定植;大株型品种适宜每667 m^(2)种植3000~3500株、小株型品种适宜每667 m^(2)种植7000株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露地 高产 栽培技术 轻简化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俊 王小昌 +3 位作者 崔晓路 李澳旗 赵璐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168,共11页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氮肥增效剂 土壤氨挥发 土壤硝态氮残留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蛋白水溶氨基酸肥的制备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湘雪 何咏梅 +3 位作者 辛恺达 张婷 李欣 田宝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水溶性氨基酸肥料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功能性有机肥料。为探究水溶氨基酸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鱼产品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合理优化料水比、蛋白酶种类和酶量以及水解条件制备水溶性氨基酸肥料。进而通过水培试验以不同稀释倍数的鱼蛋白... 水溶性氨基酸肥料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功能性有机肥料。为探究水溶氨基酸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鱼产品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合理优化料水比、蛋白酶种类和酶量以及水解条件制备水溶性氨基酸肥料。进而通过水培试验以不同稀释倍数的鱼蛋白水溶肥对小麦百农矮抗58进行施肥,确定最适稀释倍数,并分别采取喷施与浇施两种方法对番茄新中蔬四号进行施肥,研究水溶性氨基酸肥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3料液比、添加0.1%碱性蛋白酶、50℃酶解4 h条件下,利用鱼蛋白下脚料可以制备可溶氨基酸总量为16.925 mg·g^(-1),且植物易利用氨基酸比例高(约50%)的鱼蛋白水溶肥。水培试验表明鱼蛋白氨基酸水溶肥的最适施用浓度为稀释100倍(DB100)。DB100显著提高了小麦种子萌发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了小麦幼苗的根长和根冠比(P<0.05)。以DB100作为稀释标准,盆栽番茄喷施氨基酸肥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株高(22.9%)、叶面积(38%)和叶片叶绿素含量(33.3%)(P<0.05),且降低了番茄叶片丙二醛含量(26.7%,P<0.05)。而水溶肥浇施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盆栽试验说明叶面喷施水溶肥能够直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植物易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叶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水溶氨基酸肥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叶面喷施水溶氨基酸肥显著促进了植物叶片的光合效率和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产品加工下脚料 水溶氨基酸肥制备 稀释倍数 施肥方式 促进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产量和根干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真雄 何军 +4 位作者 钟韵 华克骥 廖薇 甘学华 张宏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探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产量和根干重的影响,于2020年5-9月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水稻测坑种植试验,以水稻品种“Y两优957”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2种灌溉模式,常规肥(N1)和缓释肥(N2)2种施肥类型... 为探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产量和根干重的影响,于2020年5-9月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水稻测坑种植试验,以水稻品种“Y两优957”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2种灌溉模式,常规肥(N1)和缓释肥(N2)2种施肥类型。采集泡田前和黄熟期收割后土样进行土壤全磷(TP)分析,于黄熟期测产,取植株样进行干物质称重,并化验地上部分植株各器官含磷量。结果表明,W2N2处理下水稻产量、磷素收获指数(PHI)、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植株根干重均达最高,分别为8566.10 kg/hm^(2)、58.25%、214.35 kg/kg、255.47 g/m^(2);W2模式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W1(P<0.05),分别高出10.85%(N1)和11.03%(N2);不同水肥处理下水稻各器官含磷量占比均为:穗>叶、茎,磷素会逐渐在穗部积累;施肥类型相同时,W2模式下植株茎、叶含磷量占比均高于W1,而穗含磷量占比均低于W1;灌溉模式相同时,N2条件下植株籽粒含磷量占比较N1高出4.50%(W1)和1.54%(W2);黄熟期收割后土壤TP含量均高于泡田前,收割后N2条件下稻田土壤TP含量较N1高出3.70%(W1)和6.25%(W2),收割后W2模式下稻田TP含量较W1高出13.33%(N1)和15.63%(N2)。间歇灌溉配施缓释肥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磷素吸收,进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处理 灌溉模式 施肥类型 磷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土壤总磷 根干重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雪娇 张婷婷 +7 位作者 梁俊梅 张君 张胜 李虹谕 安昊 兰慧青 侯建伟 赵旭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及适宜替代比例。【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设100%M(100%有机肥)、75%M(75%有机肥+25%化肥)、50%M(50%有机肥+50%化肥)、25%M(25%有机肥+75%化肥)... 【目的】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及适宜替代比例。【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设100%M(100%有机肥)、75%M(75%有机肥+25%化肥)、50%M(50%有机肥+50%化肥)、25%M(25%有机肥+75%化肥)、NPK(单施化肥,N 21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80 kg/hm^(2))、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8个处理,分析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下,25%M处理马铃薯产量、大薯产量、小薯产量和单株薯个数最高,分别为31812、18250、13.56 kg/hm^(2)和7.90,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3.14%、2.22%、4.39%和23.82%;25%M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入有机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肥料利用率,50%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94%;25%M处理的磷肥、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7.57%、60.95%;25%M处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35.86%、38.98%和25.00%;25%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5.81 kg/(hm^(2)·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25%M处理(25%有机肥+75%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适宜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马铃薯 产量 养分积累量 肥料利用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的施氮量对胡麻产量及生理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林泽宸 李玥 +4 位作者 高玉红 吴兵 吴丽丽 刘强 赵永伟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351-358,共8页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坝选3号胡麻产量及生理因子的影响,利用2021—2022年张北县胡麻田间的实测数据,采用DSSAT-Flax模型建模并模拟不同施氮量下的胡麻产量及相关生理因子。结果表明:胡麻农艺性状均方根误差(RMSE)与决定系数(R2)指标...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坝选3号胡麻产量及生理因子的影响,利用2021—2022年张北县胡麻田间的实测数据,采用DSSAT-Flax模型建模并模拟不同施氮量下的胡麻产量及相关生理因子。结果表明:胡麻农艺性状均方根误差(RMSE)与决定系数(R2)指标的拟合度在张北县表现良好。在90 kg/hm^(2)的氮肥施用量下,胡麻的产量、单株籽粒数和单株粒质量达到最高,产量为2206 kg/hm^(2),且此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率最佳。增加氮肥施用量虽能提高各器官的氮素含量,但降低了氮素利用率、叶片和茎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90 kg/hm^(2)的氮肥施用量是提高胡麻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最佳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 产量 水分利用率 DSS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替代普通水溶肥对红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汪洋 刘和彤 +7 位作者 温超 吕晓惠 曹桂芹 董飞 朱娇 齐宇 王烨楠 王成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12-218,共7页
为改善盆栽红掌生产过程中的养分利用率、提高红掌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究了缓释肥替代水溶肥对红掌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优化红掌的生产栽培措施。以盆栽红掌特伦萨、骄阳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处理:清水对照(CK)、普通水溶... 为改善盆栽红掌生产过程中的养分利用率、提高红掌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究了缓释肥替代水溶肥对红掌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优化红掌的生产栽培措施。以盆栽红掌特伦萨、骄阳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处理:清水对照(CK)、普通水溶肥(T)和缓释肥(AL),通过测定其株高、冠幅、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叶片数量、叶柄直径等生长指标发现:缓释肥处理组(AL)的盆栽红掌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K)和普通水溶肥组(T)。进一步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以及植株氮磷钾积累量,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水溶肥组(T),缓释肥组(AL)在2个品种中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1.9%(骄阳)和60.3%(特伦萨);植株干物质量分别增加3.9%(骄阳)和35.4%(特伦萨);氮素分别增加13.6%(骄阳)和32.1%(特伦萨);同时植株整体状态和商品性更佳。因此,缓释肥替代普通水溶肥能够通过提高植株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加植株的养分利用率,提高红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未来红掌盆花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缓释肥 水溶肥 养分利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肥和保水剂配施对甜菜硼吸收利用的影响
13
作者 陈雪珂 黄睿敏 +6 位作者 罗静静 魏正美 陈浩 李想 张彦朋 董心久 樊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93,共7页
以甜菜品种‘Beta 796’和‘ST 1309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施硼量为主区[包括施硼量0 kg·hm^(-2)(M0)、1.2 kg·hm^(-2)(M1)、2.4 kg·hm^(-2)(M2)、4.8 kg·hm^(-2)(M3)],保水剂为副区[包括保水剂施用量0 kg&... 以甜菜品种‘Beta 796’和‘ST 1309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施硼量为主区[包括施硼量0 kg·hm^(-2)(M0)、1.2 kg·hm^(-2)(M1)、2.4 kg·hm^(-2)(M2)、4.8 kg·hm^(-2)(M3)],保水剂为副区[包括保水剂施用量0 kg·hm^(-2)(Z0)、75 kg·hm^(-2)(Z1)],研究硼肥和保水剂配施对滴灌甜菜硼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硼含量随施硼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2处理达到最大。甜菜不同器官硼含量表现为叶片>叶柄>块根,其中M2处理条件下甜菜叶片、叶柄和块根硼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6.09%~54.55%、7.17%~49.68%和11.08%~73.70%。与叶丛期相比,收获期甜菜叶片和叶柄硼积累量占比分别降低8%~19%和3%~7%,块根硼积累量占比提高14%~24%。施用保水剂后,甜菜叶片、叶柄和块根硼含量较不施用保水剂处理分别提高10.56%~32.73%、3.66%~25.04%和20.11%~57.38%。相同处理条件下,‘Beta 796’叶片、叶柄和块根硼积累量比‘ST 13092’提高0.45%~15.64%、0.89%~13.72%和1.15%~15.79%。‘Beta 796’和‘ST 13092’品种的硼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2.43%和37.89%。因此,将3.1~3.5 kg·hm^(-2)硼肥和75 kg·hm^(-2)保水剂在叶丛期随水滴施能够实现甜菜增产增效,为新疆甜菜可持续生产管理提供了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硼肥 保水剂 硼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黄芪减氮增效及养分需求规律研究
14
作者 乌日古木拉 赵巴音那木拉 +6 位作者 兰天 叶贺 裴志福 张俊民 胡有林 白雪原 红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71,共11页
为了研究在水肥一体化减量施氮条件下黄芪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在科尔沁沙地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喷灌撒施(CS)、常规施肥+水肥一体化(CW)、减氮30%+水肥一体化(JW_(30%))和减氮50%+水肥一体化(JW_(50%))5个处理... 为了研究在水肥一体化减量施氮条件下黄芪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在科尔沁沙地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喷灌撒施(CS)、常规施肥+水肥一体化(CW)、减氮30%+水肥一体化(JW_(30%))和减氮50%+水肥一体化(JW_(50%))5个处理。分析黄芪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水肥一体化减氮技术显著提高了黄芪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其中JW_(30%)处理效果较为明显,与CS相比,产量增加了5.4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甲苷分别提高了18.99%和7.18%。(2)在不同施肥策略下,JW_(30%)处理吸氮量及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JW_(30%)处理吸氮量达227.26 kg·hm^(-2),其次是JW_(50%)处理,达207.62 kg·hm^(-2)。与常规施肥(CS和CW)处理相比,JW_(30%)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了26%和24%,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了9%和1%,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和7%。(3)减氮30%+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黄芪经济效益最优,与CS相比,纯效益增加了2793~4323元·hm^(-2)。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实现黄芪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协同提高,最优施氮量是319 kg·hm^(-2),产量可达9810 kg·hm^(-2)。研究结果对科尔沁沙地黄芪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减量施氮 肥料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兵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45-48,共4页
在农业生产中,水、肥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二者紧密相连但又彼此制约。水氮耦合可调节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保证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玉米是典型的需水量大、需氮量多的作物,在其关键生育... 在农业生产中,水、肥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二者紧密相连但又彼此制约。水氮耦合可调节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保证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玉米是典型的需水量大、需氮量多的作物,在其关键生育期水氮供应不足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最终降低玉米产量,浪费农业资源。本文综述了水氮耦合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产量及构成因素、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合理灌溉及施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氮耦合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6
作者 马富裕 刘扬 +3 位作者 崔静 樊华 芦阳 李明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目的】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 【目的】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有利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点,不仅能大幅降低肥料用量,减少养分如氮素的淋失损失,增强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还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提高土壤孔隙度,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溶肥发展处于非常活跃时期,水溶肥开发趋向于高溶解度、高含量、液态化、全营养的方向发展。综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对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面临问题:(1)缺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时段等为依据个性化订制肥料的发展;(2)水溶肥理化性状与作物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不匹配;(3)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应该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装备的便利条件,加强作物营养管理的科学运筹,加强磷钾肥以追施方式施用技术发展,大力推广加注式比例式施肥技术,以提高施肥的精确性。【结论】加强科学运筹作物营养管理,实施作物生长期动态调控营养管理,推广磷肥以追施的方式施用,使用智能变量施肥管理系统,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降低化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利用效率 养分管理 施肥装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阔叶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对林缘不同光环境光能和水分的利用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郭志华 张旭东 +2 位作者 黄玲玲 巨关升 ChenJiqua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7-1056,共10页
由于砍伐、林火等形成的林缘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并以高生物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光环境为最显著特征。研究植物在林缘附近不同光环境下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特征有利于在个体层次揭示林木更新、森林群落动态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砍伐、林火等形成的林缘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并以高生物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光环境为最显著特征。研究植物在林缘附近不同光环境下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特征有利于在个体层次揭示林木更新、森林群落动态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栎是长白山地区落叶阔叶林及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阳性树种。通过对长白山白桦林林缘及附近蒙古栎的野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冠对林缘光照等的影响随距离林缘远近的不同而不同。林缘及附近区域的光环境存在巨大差异,温度和水分条件等也有显著变化。②蒙古栎光合的日进程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的高峰值达20μmolCO2·m-2·s-1,未见明显午休;林外蒙古栎的净光合速率及日光合总量均大于(或远大于)林缘和林内的净光合速率及日光合总量,表明蒙古栎在林外强光下生长最快;此外,对低光的高效利用显示蒙古栎可在林内低光环境正常生长。③蒙古栎在不同光环境下蒸腾速率的日进程为单峰型,林外最高可达近8mmolH2O·m-2·s-1。虽然蒙古栎在林外的蒸腾速率、日蒸腾量及水分利用率均较高,但与林内弱光环境相比,水分利用率增加的趋势略有降低,这是蒙古栎对林外强光环境的一种适应。④蒙古栎叶片的气孔导度随光照的增加而增大,这有利于植物在强光下增加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植物在强光下快速生长。另外,蒙古栎的叶片胞间CO2浓度从早至晚呈增加趋势;随日PAR总量的增加,蒙古栎的叶片胞间CO2浓度呈降低趋势。弱光环境下胞间C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植物固定CO2、增加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缘 光环境 光能利用 水分利用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技术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1
18
作者 刘虎成 徐坤 +1 位作者 张永征 孙敬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6-111,共6页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该文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沟灌不施肥(CK0)、常规沟灌施肥(CK)、滴灌等量施肥(T1)及滴灌减量施肥20%(T2)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生姜生长及水分和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有利于...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该文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沟灌不施肥(CK0)、常规沟灌施肥(CK)、滴灌等量施肥(T1)及滴灌减量施肥20%(T2)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生姜生长及水分和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有利于生姜植株各器官的平衡生长,虽然生物产量与常规沟灌施肥无显著差异,但T1、T2的根茎经济产量分别比CK提高17.94%和15.78%。T1、T2的氮钾吸收量分别比CK增加12.54%、13.53%和6.09%、7.01%,而磷素吸收量T1、T2与CK间无显著差异;T1、T2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19.85%、12.38%、19.66%和37.06%、30.66%、37.76%;T1、T2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112.71%和110.64%。表明滴灌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生姜根茎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利用率以及水分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利用效率 生姜 产量 滴灌施肥 氮磷钾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处理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小刚 张富仓 +1 位作者 田育丰 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4,共6页
为研究灌水和施氮位置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通过春玉米水氮同区、异区隔沟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根区土壤水氮迁移和水氮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同区低水处理和异区高水处理收获时根区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大,同区高水处理... 为研究灌水和施氮位置对玉米根区水氮迁移和利用的影响,通过春玉米水氮同区、异区隔沟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根区土壤水氮迁移和水氮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同区低水处理和异区高水处理收获时根区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大,同区高水处理更容易导致硝态氮的淋失。异区高氮低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最大为9953kg/hm2,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为6.70kg/m3,比同区高氮高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2.68%。高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小于低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氮处理玉米的氮素累积总量大于低氮处理的氮素累积总量,作物的氮素累积总量和施氮量呈正相关;其中异区高氮低水的氮素累积总量最大,同区低氮高水处理的最小。最佳的水氮耦合处理是异区高氮低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 迁移 水氮同区 水氮异区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漏条件下尿素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阿林 刘春增 +2 位作者 张付申 皇甫湘荣 昆忠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1-237,共7页
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温室中研究了无渗漏(长期淹水)和渗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的渗漏状况也强烈影响... 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温室中研究了无渗漏(长期淹水)和渗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的渗漏状况也强烈影响水稻各部分的生长及氮肥利用率。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积累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为18.66%~35.67%;在渗漏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氮肥利用率达42.0%~65.8%。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基肥施用^(15)N回收率比追施低。长期淹水条件下氮肥的激发效应为18%,高于渗漏条件下的5.1%。0~80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肥料氮低于总施用量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水分渗漏 肥料利用率 水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