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 mineralization by typic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for preparing ultrafine CaCO_(3): A review
1
作者 Run Xu Fuxia Zhu +8 位作者 Liang Zou Shuqing Wang Yanfang Liu Jili Hou Chenghao Li Kuntong Song Lingzhao Kong Longpeng Cui Zhiqiang Wa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679-1697,共19页
Mineral carbonation is a promising CO_(2) sequestration strategy that can utilize industrial wastes to convert CO_(2) into high-value CaCO_(3).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cements in CO_(2) mineralization using typ... Mineral carbonation is a promising CO_(2) sequestration strategy that can utilize industrial wastes to convert CO_(2) into high-value CaCO_(3).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cements in CO_(2) mineralization using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s to prepare ultrafine CaCO_(3).This work surveys the mechanisms of CO_(2) mineralization using these wastes and its capacities to synthesize CaCO_(3),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carbonation pathways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preparation of CaCO_(3),analyz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tatus and economics of this technology.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impurities in solid wastes,the purity of CaCO_(3) prepared by indirect methods is greater than that prepared by direct methods.Crystalline CaCO_(3) includes three polymorphs.The polymorph of CaCO_(3) synthesized by carbonation process is determin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These parameters essentially impact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CaCO_(3) by altering the CO_(2) supersaturation in the reaction system and the surface energy of CaCO_(3) grains.Increasing the initial pH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CO_(2)flow rate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vaterite,but calcite is formed under excessively high pH.Vaterite formation is favored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residence time.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rolonged residence time,it passes through aragonite metastable phase and eventually transforms into calcite.Moreover,polymorph modifiers can decrease the surface energy of CaCO_(3) grains,facilitating the synthesis of vaterite.However,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including high costs,high energy consumption,low calcium leaching rate,low carbonation efficiency,and low product yiel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ways to accelerate carbonation,optimize operating parameters,develop cost-effective agents,and understand the kinetics of CaCO_(3)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to obtain products with specific crystal forms.Furthermore,more studies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should be conducted to fully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ed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eral carbonation Ultrafine CaCO_(3)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渣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2
作者 石海丽 何慕 +1 位作者 朱晓莉 孔德玉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37-39,48,共4页
对某混凝土搅拌站废渣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废渣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废渣已发生水化反应,活性较低,且吸水性强,强度较低,故随着废渣替代率增大,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减小,抗压强度降低,当... 对某混凝土搅拌站废渣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废渣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废渣已发生水化反应,活性较低,且吸水性强,强度较低,故随着废渣替代率增大,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减小,抗压强度降低,当废渣替代率为60%时,混凝土坍落度较未掺组减小了20.3%,7、28 d抗压强度分别较未掺组降低了25.6%、14.7%。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密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式,综合考虑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及经济性,最终确定废渣替代率以30%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拌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固废利用 混凝土废渣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煤矸石胶凝材料配比优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家乐 王学安 +3 位作者 冯博 陈龙 周玥 王传留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了有效提高煤矸石返井充填效率,实现矿山固废高效利用,以神东布尔台煤矿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材料的泌水性、凝结时间、粘度和强度的工作性能,研究了煤矸石胶凝材料代替水泥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合料配比下,... 为了有效提高煤矸石返井充填效率,实现矿山固废高效利用,以神东布尔台煤矿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材料的泌水性、凝结时间、粘度和强度的工作性能,研究了煤矸石胶凝材料代替水泥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合料配比下,试件的泌水性、凝结时间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增大。水/灰比为0.7时,试件均不会发生泌水。当石灰与水泥复掺时,不同水/灰比的各试件均可满足泌水性要求。当掺合料为石灰时,试件凝结时间最大。掺入水泥会缩短凝结时间;试件的粘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水/灰比在1.0以上,不同掺合料的试件均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试件的强度受掺合料类型影响较大,样品单掺石灰时,试件没有早期强度,但水泥的掺入有助于试件强度的提高。以煤矸石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可以提升样品的流动性并提升成本优势,对于提高矿山的收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地质聚合物 胶凝材料 注浆充填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铁尾砂碎石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颖 陈坤 +1 位作者 张士强 白琦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基于密实填充理论,设计了3种不同级配的骨架密实型铁尾砂碎石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揭示了填充度对铁尾砂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矿铁尾砂碎石混合料稳定后的性能,对马鞍山周边3处矿场铁尾砂碎石混合... 基于密实填充理论,设计了3种不同级配的骨架密实型铁尾砂碎石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揭示了填充度对铁尾砂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矿铁尾砂碎石混合料稳定后的性能,对马鞍山周边3处矿场铁尾砂碎石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和强度试验,为铁尾砂碎石混合料的应用提供了主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填充度小于100%时,填充度与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填充度为98%时级配一表现出优异的路用性能;铁尾砂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能满足不同公路等级的要求,且具有优异的抗冻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固废利用 铁尾砂碎石 级配设计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固废综合利用途径及其碳减排效应
5
作者 李运改 王煌东 +4 位作者 王勇 王明荃 严春霞 郭迎宾 孙俊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行业在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同时也是我国CO_(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推进煤电固废综合利用对资源节约和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重点介绍了煤电固废的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煤... 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行业在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同时也是我国CO_(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推进煤电固废综合利用对资源节约和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重点介绍了煤电固废的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煤电固废在筑路、建材、生态修复、工程填筑等领域的综合利用途径及CO_(2)减排方式;从促进CO_(2)减排和增加CO_(2)吸收两方面出发,分析了煤电固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降碳固碳效果,旨在为火电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固废利用与节能降碳技术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固废 综合利用 CO 2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三化”协同利用基础与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科 何淑欣 +6 位作者 何祥 初茉 周伟 袁宁 陈登红 龚鹏 张元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矿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是解放“三下一上”压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实现固废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三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产煤大省山西省、“华东能源粮仓”安徽两淮基地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基固废种类和产量,详细阐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为主要材料的煤基固废通过重金属吸附解吸和络合钝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置,列举煤基固废分类应用于低热值煤基固废发电、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对比分析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复垦回填及井下充填规模化利用途径,突出煤基固废井下充填的优越性。基于煤电化基地深部煤炭资源,提出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深部煤矸石源头减量与采选充协同技术、充填材料高效制备与深部井下输送技术及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深部多场耦合机理,探究多源煤基固废从源头、过程到终端的深部充填开采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以解决矿区深部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煤矿、山西省霍尔辛赫煤矿及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和充填目的,分别提出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方案、关键层非典型特征条件下多离层梯级注浆方案和煤基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综合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沉陷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形成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开采模式,为煤炭开采高质量化和环境低损伤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化基地 煤基固废 协同利用 深部开采 源头减量 采选充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波涛 冯乐乐 邵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173,共13页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仍存在矿化效率低、反应时间长、CO_(2)处理量小等不足,其对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亟待解决。简要介绍了粉煤灰矿化烟气CO_(2)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浸出和CO_(2)矿化反应效率的影响机制,对比了CO_(2)直接矿化反应工艺、碱土金属预浸出工艺、CO_(2)预吸收工艺等3种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包含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高效浸出、CO_(2)矿化反应过程强化、粉煤灰矿化CO_(2)智能装备、矿化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技术体系,总结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构想。最后,凝练出了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快速浸出与CO_(2)高效矿化特性、粉煤灰矿化CO_(2)大型反应器中多相混合与反应规律、粉煤灰浆液矿化CO_(2)产物性质的调控机制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指明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的攻关方向,为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及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和固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烟气 粉煤灰 二氧化碳 矿化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茎秆纤维结构及其沥青胶浆流变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祖仲 熊乔扬 +3 位作者 刘卫东 曾金海 马晨杨 杨佳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51,共8页
本研究将棉秸秆、玉米秸秆、废竹、蔗渣制备出植物纤维。采用相关分析和试验评价各植物纤维沥青胶浆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微米级结构层面上,棉秸秆纤维、玉米秸秆纤维和蔗渣纤维呈现出空腔管状结构,竹纤维、木质素纤维为实心结构;各... 本研究将棉秸秆、玉米秸秆、废竹、蔗渣制备出植物纤维。采用相关分析和试验评价各植物纤维沥青胶浆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微米级结构层面上,棉秸秆纤维、玉米秸秆纤维和蔗渣纤维呈现出空腔管状结构,竹纤维、木质素纤维为实心结构;各纤维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且影响其热解速率。掺入纤维后,沥青胶浆高温稳定性改善明显,在初始试验温度下各纤维沥青胶浆车辙因子提升了23.8%~75.7%,弹性恢复率提高了9.4%~18.5%。掺加纤维后,沥青胶浆低温抗裂性能略有下降,但植物纤维类型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沥青胶浆 茎秆固废利用 微观结构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董宪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1,共14页
煤炭洗选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洗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矸石和尾煤等)产量逐年增加,其综合治理及利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介绍了选煤固废的理化特性,系统总结了选煤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就选煤固废综... 煤炭洗选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洗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矸石和尾煤等)产量逐年增加,其综合治理及利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介绍了选煤固废的理化特性,系统总结了选煤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就选煤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煤矸石和尾煤含有大量的硅铝化物及锂、镓、钛等微量元素,在燃烧发电、充填、建筑材料制备、土壤改良、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而言,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途径更为全面,尤其是以超高水充填技术、采选充+X技术等技术为代表的矸石充填开采,具有煤矸石大宗处理的巨大潜力。尾煤的资源化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在环境治理、土壤改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可以用来制备吸附剂、土壤改良剂等材料。选煤固废资源化利用未来应着眼于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完善技术、引入智能化等进一步实现选煤固废高效、安全、环保、分级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洗选 固体废弃物 物理化学性质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固废矿化固定封存CO_(2)与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奚弦 桑树勋 刘世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19-3634,共16页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理念,探寻煤矿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低碳化的处置新路径,创新发展矿区固废处置、采空区地下空间充分利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融合的关键技术,是“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需求。研究工作表明: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和煤气化渣等矿区固废在矿山地下空间充填开采与沉陷治理、煤矿防灭火、建筑用材及农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路径与处置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为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启示,但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亟待加强;矿区固废矿化固定与封存CO_(2)潜力大、具有工程可行性,正在形成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新的技术体系;矿区固废与CO_(2)基气-液-固三相介质矿化强化、高效吸收与矿化固碳调控技术、地下空间矿化固碳充填与CO_(2)密闭封存、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潜力评价与碳去除量核算、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环境与安全性评价等将构成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体系的核心内涵;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是未来实现“煤炭生产加工-矿区固废处置-高效矿化固碳与CO_(2)封存-地下空间充填与利用-矿区地面沉陷防治与生态修复”的无废矿山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矿区固废+CO_(2)基地下充填与封闭功能材料研发是重要突破口。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与地下空间利用、矿区生态修复保护等融合技术研发应用为绿色低碳型矿山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固废处置 CO_(2)矿化固定与封存 地下空间利用 地面沉陷防治 无废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掺合料用于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1
作者 丁锐 李文甫 李博 《北方建筑》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钢渣是钢铁行业在炼钢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其活化程度低、易磨性差、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含量较多,目前仍未得到有效应用。本文研究了钢渣的基本理化性能,通过对钢渣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其内部含有结晶程度较好的C3S和... 钢渣是钢铁行业在炼钢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其活化程度低、易磨性差、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含量较多,目前仍未得到有效应用。本文研究了钢渣的基本理化性能,通过对钢渣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其内部含有结晶程度较好的C3S和C2S,这使得钢渣具备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潜力,并详细论述了钢渣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包括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改善工作性能、耐久性等,指出了钢渣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未来钢渣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掺合料 混凝土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热技术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琪丽 胡玉龙 蒋旭光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水热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将飞灰改性,降低飞灰毒性,还可以合成沸石类物质,提高产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对现有的水热处理技术进...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水热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能将飞灰改性,降低飞灰毒性,还可以合成沸石类物质,提高产物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对现有的水热处理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根据水热法的机理,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水热法、微波水热法、熔融预处理的微波水热法和超声波水热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在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水热处理后飞灰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结合近几年水热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型水热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上存在的大型化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理 垃圾焚烧飞灰 微波水热法 超声波水热法 沸石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下粉煤灰-市政污泥固废基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盛 夏鑫 +1 位作者 覃志笛 于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为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在氢氧化钠及水玻璃的复合激发下,用经生石灰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取代10%细骨料,粉煤灰分别取代10%、20%与30%水泥,制备了混凝土;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表观现象、相对质量、相对动... 为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在氢氧化钠及水玻璃的复合激发下,用经生石灰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取代10%细骨料,粉煤灰分别取代10%、20%与30%水泥,制备了混凝土;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表观现象、相对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相对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随粉煤灰掺量与碱当量的变化规律;分别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与相对抗压强度为损伤变量建立不同的冻融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表观损伤愈发严重,内部孔隙增多,相对动弹性模量及相对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粉煤灰及碱激发剂的加入可以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劣化效果,降低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当粉煤灰掺量10%、碱当量4%时,粉煤灰会在碱激发剂及改性污泥中残余碱的联合作用下被较充分地激发,消纳改性污泥中的残余碱,减弱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此时,混凝土水化程度最高,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最小,且服役寿命最长,约为16 a以上;相对动弹性模量与相对抗压强度相关性良好,分别以两者为损伤变量的冻融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固废资源化利用 冻融循环 微观结构 冻融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强化石膏溶解矿化制备高纯CaCO_(3)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妍汝 钟山 +4 位作者 唐思扬 杨柯 宋磊 李红娇 梁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铵溶液强化硫酸钙溶解浸出,液固分离后再进行矿化的间接矿化工艺。试验研究了溶解强化过程中硫酸铵浓度及溶解浸出时间对硫酸钙溶解特性的影响,以及矿化过程中氨水浓度、温度、矿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矿化过程和矿化产物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溶解与矿化工艺条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磷石膏的间接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与直接矿化相比,间接矿化可使CaCO_(3)产品纯度由82.2%提高至98.6%,且产品粒度D_(50)由22.00μm降至10.98μm。间接矿化工艺可有效强化石膏溶解浸出过程,避免引入外加介质,并制备高纯度轻质CaCO_(3),相关研究可为固废石膏矿化CO_(2)技术的经济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溶解强化 CaCO_(3) 石膏固废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邯予 李正 +2 位作者 朴海燕 张兰河 张庭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阐述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的设计背景、构建、实验环境及教学效果。针对好氧发酵和脱水焚烧工艺建立了虚拟仿真模块。学生操作具体分为构建工艺路线、设计计算、运行与调试仿真实验、提交操作4部分。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使... 阐述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的设计背景、构建、实验环境及教学效果。针对好氧发酵和脱水焚烧工艺建立了虚拟仿真模块。学生操作具体分为构建工艺路线、设计计算、运行与调试仿真实验、提交操作4部分。虚拟仿真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好氧发酵和脱水焚烧工艺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弥补实体实验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资源化利用 虚拟仿真 固体废物 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特性分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鑫 傅国辉 +6 位作者 褚会超 杨晓峰 付亚峰 董振海 刘剑军 满晓霏 智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铁尾矿是我国矿山固废体量最大的组成部分,目前仍面临着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由于不同类型矿山尾矿的特性差异较大,且不同应用领域对原料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铁尾矿的原料特性及利用技术进行概括,并对该领域... 铁尾矿是我国矿山固废体量最大的组成部分,目前仍面临着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由于不同类型矿山尾矿的特性差异较大,且不同应用领域对原料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铁尾矿的原料特性及利用技术进行概括,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为铁尾矿和其他大宗固废的合理化利用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矿种以及不同选矿工艺排放尾矿的特性差异,包括元素组成、有价组分以及粒度等。其次从大宗利用和高值化应用两个方面对铁尾矿利用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铁尾矿的大宗利用技术包括尾矿再选和制备建筑材料等,其中尾矿再选以提取铁精矿、有价金属元素以及高品质非金属矿为主。铁尾矿作为建材原料时,其应用方向可以概括为胶结型材料、烧结型建材以及熔制型材料,高值化应用以制备功能性非金属矿物材料为主。选矿工艺、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尾矿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上游提高铁尾矿品质的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根据不同分选工艺排放铁尾矿的特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将有望真正解决铁尾矿高附加值利用不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固废处理 矿物材料 资源利用 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化技术对酒糟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杜陶 李霞 +2 位作者 王毓嘉 叶锐 肖霄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4,共8页
经济高效的干化技术对于包括农林废弃物、制革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固废等生物质的资源化转化利用至关重要。中国白酒产量巨大,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带来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酒糟。废弃酒糟具有含水量高、酸度高、易霉变... 经济高效的干化技术对于包括农林废弃物、制革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固废等生物质的资源化转化利用至关重要。中国白酒产量巨大,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带来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酒糟。废弃酒糟具有含水量高、酸度高、易霉变等问题,不易处理,导致其资源化利用一直面临困难。高效、低成本的酒糟干化技术对于其资源化利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文章介绍了不同工艺酒糟的特点,详细综述了多种酒糟干化预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期为酒糟的资源化、能源化转化利用提供借鉴,为酿酒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干化 资源化利用 生物质 酿酒 可持续发展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有机固废热转化清洁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天华 佟瑶 +2 位作者 翟英媚 崔爽 马英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1,共2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碳中和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固废的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清洁利用技术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碳中和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固废的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清洁利用技术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为碳中和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此背景下,综述了有机固废热转化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农林生物质能源利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及生活垃圾清洁利用技术等方面,总结燃烧、热解、气化、水热4种热化学转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生物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热解气化多联产技术以及污泥协同焚烧、热解碳化等工艺。通过深入分析有机固废处理处置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可行的高值化资源化转化利用技术,提出有机固废热转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有机固废处理处置相关政策文件,总结了有机固废热转化利用过程中环境减排效益,提出了我国有机固废热转化商业模式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城乡有机固废无害化、高值化、资源化清洁利用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有机固废 热转化 清洁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改良煤矸石基质水分特性
19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5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杨春艳 王小展 邓莫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质量分数0%、0.1%、0.2%、0.3%和0.4%的SAP对煤矸石基质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1)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物理性质,随SAP使用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呈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上升趋势;(2)SAP会极显著抑制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且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随SAP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当SAP质量分数为0.4%时,对煤矸石毛管水抑制程度较0.3%差异不显著;(3)最小显著差异法拟合分析得到: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0.01),上升速率与时间变化呈对数函数下降趋势;(4)在室内通风条件下,72 h内不同SAP质量分数的煤矸石基质含水率持续降低,纯煤矸石(SAP质量分数0%)基质含水率下降趋势最大,水分损失率为15.96%,SAP质量分数为0.3%与0.4%下降趋势较小,水分损失率分别为3.90%和3.52%,差异不显著,且作用时间越长,SAP的保水性能表现越突出。【结论】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且在一定范围内,含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显著。因此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首选质量分数为0.3%的SAP应用于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中,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的水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毛管水运移 高吸水树脂 固废资源化利用 保水性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永祥 霍孟浩 +2 位作者 侯莉 陈枝东 张领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6-134,共9页
管廊肥槽、建筑物深基坑、矿山采空区、桥涵台背等施工过程常需要进行回填作业,流态填筑材料回填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应用场合、性能要求、施工方法、材料组成乃至术语称谓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 管廊肥槽、建筑物深基坑、矿山采空区、桥涵台背等施工过程常需要进行回填作业,流态填筑材料回填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应用场合、性能要求、施工方法、材料组成乃至术语称谓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其基本特点。同时,对矿山胶结充填材料、可控低强度材料、流态固化土等材料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常见的基料粒径范围,对多种类型的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作出了相对性的区分。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是一类组成多样、用途广泛的工程材料,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绿色低碳特征,可以据此建立多种废弃物协同处置的技术体系。然而,目前这类材料存在用水量大、组成和性能差异性大、测试方法不统一等主要问题。因此,提升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的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流态填筑材料 固化土 低强度 回填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