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勇 曹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8,87,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和践行体育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职业信仰重塑、专业能力提升、师德境界升华的三维建构,解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破解机制,进而构建“教育家型教师”转型理论框架:价值导向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信仰与追求;专业能力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本领与根基;师德师风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品德与操守。据此,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路向:筑牢信仰之魂,锚定体育教师价值导向的实践路径;锻造才智之魂,夯实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策略;磨砺凝心之魂,涵养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职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素养 师德师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分类评价:现实诉求、实施框架与行动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 刘晓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分类评价已成为我国“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增效、增值赋能形成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国家“双高计划”整体评价范式统一、指标异化的省思以及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现实、多层次服务面向诉求,如何使双高院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成为... 分类评价已成为我国“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增效、增值赋能形成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国家“双高计划”整体评价范式统一、指标异化的省思以及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现实、多层次服务面向诉求,如何使双高院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成为高职教育需要直面的时代之问、社会之问。分类评价作为能够充分尊重办学规律、引领内涵发展的科学方法,为第二期“双高计划”理性建设提供新思路。对此,以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增量思维为导向、以动态诊断为抓手,架构分类评价的价值理念,并分层次、分赛道、分面向系统观察分类评价相关指标,形成覆盖“入口—过程—出口”的闭环式、全域化、柔性化行动机制,促进“双高计划”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新双高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城乡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东南大学的演进与探索
3
作者 段进 阳建强 +3 位作者 陈晓东 江泓 王承慧 殷铭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自1998年恢复本科招生以来,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从以建筑学为基础的“设计能力”培养向以空间思维为核心的“空间+”培养体系的转变。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规划行业... 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自1998年恢复本科招生以来,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从以建筑学为基础的“设计能力”培养向以空间思维为核心的“空间+”培养体系的转变。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规划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从“以面向职业规划师为主体的专业教育”向“以面向多元职业场景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识教育”转变,并构建了基于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建筑类大类学科基础-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规划管理、城市科学和规划设计等专门化方向基础”的三大逐层进阶的专业通识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教育 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通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样态与时代路向 被引量:2
4
作者 付苏豪 李玉顺 +1 位作者 蒋芮 马凡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教育生态、城乡持续适切帮扶、理论吸纳转化实践的三重现实阻遏,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城乡数字教育资源、教师现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区域教育文化优质均衡的四重理想寻绎提供新的机遇。为此,探索建构以数字生态赋能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供给、教育共同体群智协同共建共享、“异步教研+同步教研+示范课堂”重构乡村教师研修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并以涵盖全国14省市20县域的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为例进行真实样态的立体评估,发现其能协同培育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学业素养,带动县域教育水平提升与乡村教育现代化跃迁。为促进理论体系迭代优化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发展,必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平台精准功能服务;打通东西部城乡供需链,形成双边共建共享机制;创新项目管理评价制度,促生教师发展内生动力;联动县域师训部门协力,扩大项目造血辐射规模;重视师生数字素养培育,释放教育数字生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 乡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思政教育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艳 侯春宇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85-87,91,共4页
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在提升兽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感及人文关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三个实... 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在提升兽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感及人文关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三个实施路径,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及资源配置不足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用指导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兽医专业人才 职业道德 责任感 校企合作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失还是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工作危机与专业化重构价值取向
6
作者 何旭昭 李晓燕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6,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与工作图景的变革,人类正面临着智能“可替代性”的技术性恐慌。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因经济层面的实用性与有用性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实现专业化就业的工作图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工作契约的瓦...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与工作图景的变革,人类正面临着智能“可替代性”的技术性恐慌。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因经济层面的实用性与有用性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实现专业化就业的工作图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工作契约的瓦解,高等教育一方面因其专业化特质陷入了“专业化失业”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将可能由于自身专业化培养模式的结构性困境引发“专业化待业”的工作焦虑。因而,高等教育系统理应作好预防性的观念启蒙和制度性的体系构建,以自身主动转型引领社会进步。高等教育首先需要更新整全式教育理念,培养新质人才并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其次需要转换受教育者的经济性教育思维,帮助受教育者树立从旨在就业到指向价值的教育观转变;最后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融合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专业化 工作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继续工程教育职业道德培养的现实挑战与路径设计
7
作者 周晓杰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6,共5页
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对工程师进行知识再更新、能力再提升、素质再培养的时代重任。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积极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继续工程教育应通过强化顶... 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对工程师进行知识再更新、能力再提升、素质再培养的时代重任。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积极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继续工程教育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培养体系、融入工程实践、涵育创新文化、加强开放交流等路径,全方位推进工程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育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价值操守的工程师,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工程师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工程教育 新质生产力 工程师 职业道德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实习生对慎独认知与实践经历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8
作者 锁彤晖 张凤琴 +2 位作者 芮晓丽 杨国琴 汪丽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及相关经历,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实习生...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及相关经历,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基于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慎独的认知和经历归纳为3个主题:慎独的本质与内涵,慎独的实践价值与现实困境,影响慎独的内、外部因素。结论护理实习生对慎独有较正面的理解;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多层面支持和引导,帮助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逐步觉醒慎独意识,实现慎独素养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 实习 慎独 职业伦理 职业道德 解释现象学 质性研究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的五重路径
9
作者 刘登攀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058,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医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医学学科专业设置遭遇重大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医学伦理规范以及法律约束面临新问...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医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医学学科专业设置遭遇重大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医学伦理规范以及法律约束面临新问题,进而加剧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矛盾,影响医患关系和谐,为当下“新医科”引领的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带来新课题。为纾解矛盾、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学教育创新要求,应从培育理念革新、课程体系重构、实践路径创新、长效机制建设、师资体系完善五个方面创新探索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路径,为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效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信仰 医学教育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在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应用及挑战
10
作者 吕勇 樊代明 王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63,共6页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系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优化。DeepSeek的应用面临数据质量与隐私风险、算法可靠性局限、人机协作机制转型及伦理法律风险等挑战。需构建数据治理框架,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与虚拟现实临床协作平台,推动真实世界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DeepSeek大语言模型 虚拟病例 医学科研 教育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优计划”背景下中职植物保护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
11
作者 邓万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53-57,共5页
在“双优计划”的政策推动下,中职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文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深入剖析植物保护专业群的建设情况。阐述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 在“双优计划”的政策推动下,中职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文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为例,深入剖析植物保护专业群的建设情况。阐述该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专业群组群逻辑的研究,明确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以及群内专业的逻辑联系。进而提出从优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深化等多方面的建设实施路径,旨在为中职植物保护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优计划" 中职教育 植物保护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和破解策略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邱志军 李琼 +1 位作者 王聪 陈文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9-66,95,共9页
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持续导向,也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模块化教学既是一种课程观,也是一种教学观,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源头整体设计。基于模... 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持续导向,也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模块化教学既是一种课程观,也是一种教学观,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源头整体设计。基于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视角,综合分析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和专业绿色化改造、技能型社会建设和落实国家标准体系、教育数字化转型等现实情境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理念、开发路径、模块构建、实施保障、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遵循标准、系统调研、分析模块功能、深化产教融合、重构数智评价体系等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模块化教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教育评估专业伦理规范:意蕴与维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育评估的专业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与保障。当前从评估专家的立场来看,在教育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一团和气”“先入为主”“居高临下”“不负责任... 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育评估的专业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与保障。当前从评估专家的立场来看,在教育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主要有“一团和气”“先入为主”“居高临下”“不负责任”等四种评估,需要伦理规范来调适。教育评估专业伦理规范是评估人员在评估中需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估人员在评估实践中的行动指南,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属于规范伦理学研究范畴。从当前国际教育评估组织制定的伦理规范来看,教育评估专业伦理规范构建需要从专业能力、责任和公正等三个维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估 专业建设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回应:人工智能教育立法的四维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旭东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51,共18页
通过系统化立法来规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教育为不同教育主体带来了全新机遇,但亦引发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安全遭遇挑战的浅层风险,以及人类主体性的自我消解这一深层风险。当前,新一轮... 通过系统化立法来规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教育为不同教育主体带来了全新机遇,但亦引发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安全遭遇挑战的浅层风险,以及人类主体性的自我消解这一深层风险。当前,新一轮立法事业的开启为应对上述风险提供了历史契机,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也为立法本身带来了挑战。人工智能教育立法的四维路径在于巩固既有革新,并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立法挑战:其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巩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格局;其二,通过技术性正当程序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浅层风险;其三,通过人工智能教师运用职业操守化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深层风险;其四,构筑多元规范体系和敏捷治理机制,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的不确定性,规避传统治理手段滞后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立法 技术性正当程序 职业操守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教育路径新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红芳 吕雪梅 段志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2-56,共5页
新时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落地生根两者之间的合理转换和过渡方面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从现实审视,影响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医学与人文的疏远、医师专业精神教育缺失、课程占比少、教材引领不足等。在... 新时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落地生根两者之间的合理转换和过渡方面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从现实审视,影响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医学与人文的疏远、医师专业精神教育缺失、课程占比少、教材引领不足等。在新时代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新境遇下,需重构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路径:充实医学伦理理念,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学科交叉机制,创新教育路径;赋能医学伦理实践,创建评价体系。重塑医学伦理学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是适应新时代追求全民健康新形势、形成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新思路、实现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理论新突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医师专业精神 临床实践 教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师德师风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实践路向: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世潋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师德师风治理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师德师风治理经历了以政治认同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初肇成型阶段、以德法并重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健全完善阶段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系统推进阶段。... 师德师风治理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师德师风治理经历了以政治认同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初肇成型阶段、以德法并重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健全完善阶段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师德师风治理系统推进阶段。研究发现,教育改革与知识生产所构成的深层结构、立德树人与德法共治形成的路径依赖、职业认同与尊师重教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等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师德师风治理的演进逻辑。而全面深化师德师风治理,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旨归,遵循建立教师全方位发展支持服务机制、建设师德师风治理共同体、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路向,提升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师风 历史制度主义 立德树人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师德情怀:内涵、意义与构成要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宗劲 王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师德情怀是新时代我国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学界对它的内涵、意义和构成要素却不甚明确。师德情怀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卓越的理想情怀。它由“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两个独立的素养组成。“职业道德”是... 师德情怀是新时代我国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学界对它的内涵、意义和构成要素却不甚明确。师德情怀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卓越的理想情怀。它由“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两个独立的素养组成。“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个人内在具有的一类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良好道德品质,包括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以公正的方式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教育情怀”是指教师树立的有关教学的理想信念,包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恪尽师道,做学生的道德示范者;恪尽职守,做社会的角色楷模。师德情怀具有三重意义:它是教师开展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素养;它能为教师专业化奠定伦理基石,教师职业若想受人尊重,教师就需要对公众负责;它能为教师胜任教学这项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注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素养 教师专业化 师德 教育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如何将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师德惩处权的合法与正当行使,关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和保障。师德失范行为的本质是教师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此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有损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尊严。师德失范行为... 如何将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师德惩处权的合法与正当行使,关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和保障。师德失范行为的本质是教师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此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有损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尊严。师德失范行为的惩处机制既包括从业禁止、撤销教师资格等行政处罚,也包括行政处分以及其他处理措施。相应地,教师违反职业规范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是多元的,既包括行政法律责任,也涉及民法乃至刑法上的责任。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权力,其法律规制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比例原则以及自主治理原则等公法基本原则。将师德失范行为的惩处权纳入法律规制,关键在于健全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厘清司法审查介入师德失范行为治理争议案件的范围及其强度,保障教师作为公民以及教育专业人员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行为 教育专业人员 专业尊严 师德惩处 法律救济 教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政治信念与职业伦理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佟佳馨 袁和静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0-987,共8页
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医疗事业发展与科研伦理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代的医学生应富有“仁心”,思想上要坚定政治信念;本领上应富有“仁术”,恪守职业伦理道德。为此,开... 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医疗事业发展与科研伦理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代的医学生应富有“仁心”,思想上要坚定政治信念;本领上应富有“仁术”,恪守职业伦理道德。为此,开展以政治信念为引领,职业伦理为基础,政治信念与职业伦理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融合”的效果,需从教育内容、教育领域、教育形式和教育队伍等方面综合施策,实现政治信念教育与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开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校 职业伦理 政治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逻辑:一项基于团体活动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鲁艺 赵蒙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60-71,95,共13页
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呼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敬业乐群”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内容。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多沿用传统灌输式方法,其实效性与吸引力有待提升。团体辅导活动具有交互性、反思... 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呼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敬业乐群”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内容。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多沿用传统灌输式方法,其实效性与吸引力有待提升。团体辅导活动具有交互性、反思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对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与学习投入理论,将心理学领域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行动研究方法,对某所五年制高职的16名学生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与优化,探究团体活动对学生职业道德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团体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生成,其中,个体的能动性与反思性是职业道德生长的根源,集体环境的社会化互动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具身实践是职业道德内化的动力。学校应重视青少年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兼顾学生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建构,平衡活动的趣味性与教育性,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具身化实践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 团体活动 行动研究 社会学习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