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实施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响应路径构建——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规划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庆楠 路林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9,共8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市文脉传承、人性化场所塑造、城市地标打造和交通系统重构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开展逐级校验、打破无形边界、创新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了从策划、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链条融合,削减了前期规划“决策主体”、中期“实施主体”与后期“使用主体”之间的“预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重点地区 规划实施 规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晗晗 周圆心 +6 位作者 何静 韩中鹏 赵怡婷 刘晶 李超 韩子金 肖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70,共15页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提高城市韧性、创建低碳城市的关键策略。地下空间的直接载体为地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三维空间属性,使得三维地质建模对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并非局限于二维层面,而是涵盖竖向深度与平面范围的三维管控,与三维地质的理念相通。尽管如此,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尚待明确。本次以北京城区某地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1041个钻孔数据和34条标准化地层剖面,创建了研究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从三维地层结构、关键地质层和集成评价分区三个方面,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综合模型与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从竖向深度和平面范围上为研究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了地质支撑,也为后续区域层面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三维地层结构 关键地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体系的城市生态用地边缘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3
作者 钟凌艳 李春玲 杨志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叠加。文章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辨析和量化,解读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效应及其支撑、扩散和过滤功效。通过成都生态建设在城市空间、功能和社会文化3个方向上的实践,验证了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正效应能够促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融合,推动城市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用地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边缘效应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构建
4
作者 罗吉 王静茹 +2 位作者 谢来荣 周云琛 陶文铸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适应时代需求且具有普适价值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对于规划的科学实施监督、动态优化调整以及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传承内核方...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适应时代需求且具有普适价值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与指标体系对于规划的科学实施监督、动态优化调整以及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传承内核方法、适配评估维度、融合创新体系为研究思路,提出构建“全周期—全生命”实施评估技术框架体系与“协调性—操作性”实施评估指标体系两项研究任务。一方面,从“全周期—全生命”视角出发,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分为年度体检评估、中期成效评估和期末实施评估3个阶段,形成全链条管理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基于省级规划的协调性要求与评估体系的操作性特点,搭建“两类三层”指标池,遴选并构建包含“4+1”评估维度与21项评估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与“全周期—全生命”技术框架相互衔接。以此为省级层面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性文件的研制开拓思路,为类似实施评估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实施评估 全周期—全生命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生空间”效能评价
5
作者 张中华 王晨鹏 王玉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8,共19页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耦合协调度评价、功能适宜性评价等方法,构建镇域“三生空间”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探讨镇域“三生空间”的格局特征,进行镇域“三生空间”的冲突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提出面向新时期城乡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镇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国土空间规划 三生空间 效能评价 太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研究——以无锡市钱桥街道为例
6
作者 顾张熤 冯建喜 +1 位作者 秦天 罗小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7,共7页
当前,关于存量工业用地评价的研究多关注工业用地的使用状况,侧重于低效工业用地的认定而忽视其再开发路径,很难将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城市更新政策。基于此,提出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方法,分两个步骤确定具体地... 当前,关于存量工业用地评价的研究多关注工业用地的使用状况,侧重于低效工业用地的认定而忽视其再开发路径,很难将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城市更新政策。基于此,提出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方法,分两个步骤确定具体地块的更新策略:首先,依据战略刚性条件和综合用地绩效评估,明确“退二进三”“退二优二”“留二优二”等更新路径;其次,依据单因素评估和更新难易程度评估,确定政府直接征收、政府挂账征收、政府统租统管、集体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等具体更新操作方式。以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的舜柯社区和溪南社区工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为其他城市存量工业用地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规划 工业用地更新 更新实施方案 用地评价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
作者 黄梦倩 朱佩娟 王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1,共9页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存在的理论框架滞后、动态监测不足与跨尺度适配性弱等突出问题,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与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需求,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的范式转型路径。从战略导向、空间重构...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存在的理论框架滞后、动态监测不足与跨尺度适配性弱等突出问题,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与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需求,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的范式转型路径。从战略导向、空间重构、治理赋能、制度创新和技术支撑5个维度出发,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逻辑;突破传统“经济—社会—环境”维度局限,基于“目标维度—空间特征”系统关联,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粮食安全、绿色生态、高效开发、品质生活)与空间特征(形态、规模、质量、治理)深度耦合,形成包含4个一级维度、16个二级维度、44项主体指标的多层级评价体系。指标体系通过刚弹结合的指标属性分级、多尺度传导机制与全周期管控体系设计,有效实现战略目标的量化传导与空间治理效能评估,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从静态管控向动态赋能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实施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内涵认知、指标构建及动态管理
8
作者 牛帅 王晓莉 +2 位作者 王清华 李欣哲 胡业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链条。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可为后续各省的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实施监测评估 指标构建 边界动态管理 规划实施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城市更新实施模式与实践——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9
作者 雷诚 康燕妮 +1 位作者 王玲 范凌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理念逐步被纳入城市更新政策和实践行动,强调从系统性和全局性视角强化城市更新实施。面对当前城市更新实施的碎片化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时间维度、生命维度、环境维度对城市更新...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理念逐步被纳入城市更新政策和实践行动,强调从系统性和全局性视角强化城市更新实施。面对当前城市更新实施的碎片化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时间维度、生命维度、环境维度对城市更新内涵进行再定义,提出“三三制”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理论框架,强调从“全过程联动、全要素统筹、全政策设计”3个方面系统探索城市更新实施模式,并结合苏州市吴江区进行实践探索,探讨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实施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规划 城市更新 规划实施模式 苏州市吴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与实施管理互馈路径
10
作者 吴左宾 程启航 华文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其体检评估是实现国土空间发展意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其体检评估是实现国土空间发展意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与实施管理之间的困境,探讨回归空间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内涵,深入辨析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与实施管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立足空间治理视角,明晰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价值引领。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与实施管理耦合模式,以“目标定位—指标体系—空间布局—行动计划”的全流程体检评估思路,明确“市(县)域—城区—单元”全域多层级的空间治理重点,构建以空间治理为主线的“问题识别—成因研判—对策建议—任务清单”闭环互馈路径,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与实施管理提供理论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体检评估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国际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峰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5,124,共8页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导向与核心理念,从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其所蕴含的流程管控、技术方法和实施管理3个方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障碍因素,提出应对规划转型升级的方向性策略,以实现规划逻辑与价值目标的升级,规划理念与研究内容的适应性转向,以及规划范式与管理政策的创新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逻辑—理念—范式 流程管控 技术方法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中国城镇化政策响应
12
作者 程艺 袁嘉露 +1 位作者 刘海猛 崔怡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筛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之后中国发布的32份全国性城镇化政策文件,剖析SDGs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政策较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导向逐渐由数量累积转变为质量提升,由城乡二元转变... 筛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之后中国发布的32份全国性城镇化政策文件,剖析SDGs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政策较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导向逐渐由数量累积转变为质量提升,由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融合,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由单要素管理转向现代化系统治理,由强调硬件建设转变为多维统筹的软硬件协同推进。从空间指向来看,城镇化政策尤其关注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为顶点的“菱形”区域。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各目标的匹配不够均衡,SDG11内部子目标之间也有较大差距;已有政策对性别平等、清洁能源、城市遗产、城市灾害等子目标关注不足。未来应加强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的协同衔接,增强城镇化政策的区域协调与公平性,建立面向SDGs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镇化政策评估 新型城镇化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开行方案效果及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雪鹏 宫振冲 杨宇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目前,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存在行车间隔大、列车满载率低、运营经济性差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开行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从降本增效角度研究改善措施。[方法]分析了当前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车站乘降量及断面客运量分... [目的]目前,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存在行车间隔大、列车满载率低、运营经济性差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开行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从降本增效角度研究改善措施。[方法]分析了当前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车站乘降量及断面客运量分布,研究工作日早高峰客流特征,对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分析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在列车满载率、乘客服务、车辆配置率及运力运量精准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当前开行方案效果。[结果及结论]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当前开行方案存在的乘客服务水平低、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运力浪费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甩项工程建设、调整开行方案、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公布列车时刻表、研究实现灵活编组等措施去解决,以确保在保障乘客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16号线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特征分析 开行方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评估体系及改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建新 王涛 +1 位作者 吴璐帆 张彬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传统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仅考虑轨道接驳设施的“有无”,而忽略设施运行的“好坏”,导致无法评估并解决因供需矛盾突出、出行体验较差而诱发的接驳不便问题;在保留部分“设施有无”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供需匹配”及“使用体验”层面的... 针对传统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仅考虑轨道接驳设施的“有无”,而忽略设施运行的“好坏”,导致无法评估并解决因供需矛盾突出、出行体验较差而诱发的接驳不便问题;在保留部分“设施有无”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供需匹配”及“使用体验”层面的指标,并系统性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从设施融合、网络融合及运营融合等方面提出关键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评估体系可充分保障轨道接驳的便捷性、舒适性与安全性,对于大中城市系统性开展三网融合改善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三网融合 接驳评估体系 设施融合 网络融合 运营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兰州主城区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及优化策略
15
作者 王清泽 刘文兰 宋捷 《园林》 2025年第5期71-79,共9页
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精准地解决现有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低效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公园优化策略。以兰州市主城区11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POI数据与公众点评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借助ArcGIS通过核密度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及Rost CM... 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精准地解决现有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低效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公园优化策略。以兰州市主城区11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POI数据与公众点评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借助ArcGIS通过核密度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及Rost CM6分析工具等,对城市公园供需水平进行评价,分情景对供需空间特征进行诊断;再通过使用人群的差异性及周边用地类型等因素,对城市公园使用特征深入剖析,全面诊断兰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游憩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整体步行可达性较好,但游憩服务现状不理想,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核心区城市公园服务压力大且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群需求;通过分析公园周边用地及公众点评数据发现,不同供需服务特征的城市公园在使用时间段及公众负面情绪反馈上存在差异;基于此,从综合型、日常型、周末型三种公园类型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城市空间高度密集化导致城市公园规划面临的瓶颈提供参考,对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规划 多源大数据 游憩服务能力 供需评价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绿色基础设施遥感解译及其生态服务现状研究
16
作者 茉洁 钱丽源 +1 位作者 朱庆涛 周斯翔 《园林》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的广泛应用,正在持续重塑全球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成都作为紧邻川西高原的内陆盆地城市,其城市景观在UGI构成的多样性等方面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显著差异。以成...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的广泛应用,正在持续重塑全球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成都作为紧邻川西高原的内陆盆地城市,其城市景观在UGI构成的多样性等方面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显著差异。以成都城市景观为中心展开综合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服务建模和空间分析来量化UGI对生态服务的影响,并采用系统化方法将UGI整合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规划建议中,为快速城市化中的成都主城区UGI空间布局优化,特别是空间聚集程度冷点区域改善,提供具体的解决策略。总结出三个关键趋势:(1)成都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的显著缩小和建设用地的显著扩大为特征,主要归因于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2)空间聚集程度热点和冷点的调查分析显示,主城区大多数温度冷点位于成都的东部,而基于其价值的热点最高集中度位于南部地区;(3)对UGI内碳密度的分析显示,生态系统服务集中度的峰值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成都主城区 遥感解译 碳效应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 城市规划 环境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17
作者 陈振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9,共7页
[目的]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地铁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对城市规划控制的理念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重要性,突出... [目的]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地铁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对城市规划控制的理念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重要性,突出城市规划控制在保障地铁工程实现安全建设与运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环保要求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其次,阐述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6大理念及其理论依据,并通过与这些理念相关的国内外案例说明城市规划控制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成效。再次,以广州地铁11号线为例,验证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有代表性的地铁项目,阐述在面对环境保护、线路走向优化、征地拆迁等不同项目难点时,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点和实施策略。[结果及结论]当前我国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依然存在不足,同时也面临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应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升地铁工程设计中城市规划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工程设计 城市规划控制 城市规划理念 规划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施为导向的上饶市高铁新城城市设计思路
18
作者 王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6,共7页
目前国内大量高铁新城已编制城市设计,但因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其设计内容、成果范式和实施管控路径均在探索中,同时城镇发展由高速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铁新城建设由于土地、资金、产业、人口等问题存在规划设计较... 目前国内大量高铁新城已编制城市设计,但因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其设计内容、成果范式和实施管控路径均在探索中,同时城镇发展由高速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铁新城建设由于土地、资金、产业、人口等问题存在规划设计较难实施的情况。上饶市高铁新城城市设计立足现状发展问题,以实施为导向提出务实的可操作的规划方案及行动路径,从编制思路、技术路径、管控体系、工作模式及行动落实5个维度探讨高铁新城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路径,以为其他高铁新城城市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新城 城市设计 规划实施 实施管控 规划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规划管控与保护利用路径——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19
作者 欧阳丹 王婧 +2 位作者 陈玲仙 李文菁 洪武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管控粗放、与详细规划衔接不足、落地难等问题,基于对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典型特征的认知,提出从空间、管治、支撑3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廊道保护修复规划管控思路和实施路径,促使规划与具体...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管控粗放、与详细规划衔接不足、落地难等问题,基于对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典型特征的认知,提出从空间、管治、支撑3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廊道保护修复规划管控思路和实施路径,促使规划与具体修复实施工程的紧密衔接,强化传导、保障规划落地。在此基础上,以深圳市龙岗区重点生态廊道规划为例,探讨其在落实生态廊道分区管控、规划传导、实施落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建成区 城市生态廊道 规划管控 系统化修复 传导实施 深圳市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上海市大虹桥为例
20
作者 周逢源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215-222,共8页
实现新质生产力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新发展阶段的协同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策略。总结历版上海总体规划与生产力发展的演进规律,本研究提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规划层次中,新质生产力要素协同发展、融合集聚、孵化跃升的... 实现新质生产力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新发展阶段的协同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策略。总结历版上海总体规划与生产力发展的演进规律,本研究提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规划层次中,新质生产力要素协同发展、融合集聚、孵化跃升的3种互动模式。在实践层面形成一套“演进规律推导-城市格局优化-潜力空间识别-落地实施运营”的工作方法,并且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大虹桥)规划为例,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旨在为城市竞争力跃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土空间规划 绩效评价 城市更新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