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5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绿地微气候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杨烁 林双毅 +3 位作者 詹开元 何松骏 王敏华 董建文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威胁居民健康,城市绿地微气候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风景园林学科对于城市绿地微气候的研究日益重视。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过去二十年的相关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威胁居民健康,城市绿地微气候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风景园林学科对于城市绿地微气候的研究日益重视。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过去二十年的相关文献,通过整理关键词发现城市微气候研究主要集中在小气候、数值模拟、热舒适等方面。研究进一步梳理文献来源、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情况和研究热点等内容,并进行深入评析。并对城市绿地类型与景观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城市绿地微气候分析与优化、城市绿地公众热舒适度评价这三个方面成果最为丰富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提出注重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多感官舒适度评价的耦合、长期的微气候效应评估以及跨区域比较研究的建议。研究旨在探究城市绿地微气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研究当前城市绿地微气候有关内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微气候 CITEspace 综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兵 李弘毅 张金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城市蓝绿空间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异常活跃,成为国际风景园林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扼要总结了该领域研究涉及的3类关键问题:健康促进机制(健康促进效应产生的内因和途径)、... 城市蓝绿空间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异常活跃,成为国际风景园林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扼要总结了该领域研究涉及的3类关键问题:健康促进机制(健康促进效应产生的内因和途径)、健康响应规律(城市蓝绿空间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效应和转译过程)和健康绩效优化(健康绩效导向下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调控目标与干预路径)。简要讨论了今后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应重视的若干问题:跨媒介“绿色处方”的开发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健康绿地规划设计及大健康视域下的风景疗愈服务与支持体系构建,旨在促进城市蓝绿空间健康效益的人人享有与均衡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蓝绿空间 公众健康 健康城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低碳生态公园设计流程与途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懋 徐浩博 +1 位作者 张涛 高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0,共9页
【目的】“双碳”目标逐渐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达成共识,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碳汇中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中国西北地区现有实践项目提出城市低碳生态公园及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流程尤为关键。【方法】针对陕西省铜川市5个典型生态公园展开调... 【目的】“双碳”目标逐渐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达成共识,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碳汇中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中国西北地区现有实践项目提出城市低碳生态公园及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流程尤为关键。【方法】针对陕西省铜川市5个典型生态公园展开调研,根据场地内部植物景观特征与功能导向的差异筛选出38个典型样方,量化植物个体及群落的固碳量,匹配优化方法进行公园碳汇分区并计算碳中和年限。【结果】提出适用于西北地区的“生态与功能协同目标定位—碳汇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低碳设计指标要素布局—低碳建造与低碳施工—低维护管理与碳中和年限”的城市低碳生态公园设计流程;将公园内涵盖的植物景观划分为公园道路及广场景观、公园林地及草地景观、公园河湖水系景观、公园特殊生境景观4类。结合生态服务与空间协同效益,将公园植物景观类型细分为9种类型,提出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的24种植物景观碳汇优化模式。【结论】通过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协同考虑,提出基于生态与功能协同的设计流程与优化方法,为低碳生态公园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 使用功能 碳汇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被特征对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4
作者 刘青 杨露 +4 位作者 黄英 孙怡 唐淼 蔡娟娟 刘苑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该文以南昌市结构及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红谷滩带状公园绿地以及结构相对简单、斑块特征明显的艾溪湖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 d的样地土壤温湿度实测以及样点地上空间特征指标测量量化获取研究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植被结... 该文以南昌市结构及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红谷滩带状公园绿地以及结构相对简单、斑块特征明显的艾溪湖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 d的样地土壤温湿度实测以及样点地上空间特征指标测量量化获取研究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植被结构对土壤温度的降温作用存在差异,降温效果依次为乔木>乔灌>灌木>草;对土壤保湿作用效果依次为灌木>乔灌>乔木>草,但不同结构的早晚湿度增减存在差异;2)绿地土壤温湿度受斑块特性、植被结构特征、斑块的空间方位等的多重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对表层土壤温湿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分别是林分环境特征(41.16%)、斑块特征(30.89%)和方位(12.48%);3)DSM模型与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可以直观地反映场地土壤温湿度的空间分布,但其适宜性要考虑场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表层土壤 温湿度 植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行路径的山地城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评价与优化研究
5
作者 罗丹 张沂珊 +2 位作者 罗融融 李波 杨鑫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2,共8页
山地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域具有更加复杂和特殊的用地条件与交通状况,与平坦城市相比存在更突出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绿色开放空间供需状况可能失衡,影响居民福祉。依托步行可达性构建具有山地适宜性的供需评价模型,选取两步移动搜索法... 山地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域具有更加复杂和特殊的用地条件与交通状况,与平坦城市相比存在更突出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绿色开放空间供需状况可能失衡,影响居民福祉。依托步行可达性构建具有山地适宜性的供需评价模型,选取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给、需求、供需过程改进评价指标,并以重庆渝中区为例探讨实际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水平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高水平区域具有集中式分布、随距离递减的特征;不同类型绿色开放空间供需水平及其提供有效服务的效率均存在差异,城市级绿色开放空间主导供需空间格局,片区级和社区级绿色开放空间服务效率相对更好;供需水平随步行路网密度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且与路径绕路系数具有显著负相关。基于实际供需评价结果,以增加供给效率为目标,提出完善整体布局和优化供需连接的提升策略,为存量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同类城市空间服务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高密度城区 绿色开放空间 步行可达性 供需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复杂建成环境的口袋公园智能化选址方法
6
作者 周聪惠 宋銮鑫 杨柳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7,共7页
传统的空间分析和现场调查评估受限于分析精度和效率,难以在复杂建成环境下支持大范围口袋公园体系的规划和增补选址。为此,以北京为例,整合应用街景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口袋公园智能化选址方法。首先根据口袋公园的选址要求建立... 传统的空间分析和现场调查评估受限于分析精度和效率,难以在复杂建成环境下支持大范围口袋公园体系的规划和增补选址。为此,以北京为例,整合应用街景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口袋公园智能化选址方法。首先根据口袋公园的选址要求建立涵盖空间、活力、设施、愉悦性4个项目在内的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其次依托街景大数据和卷积神经网络EfficientNet-B0分别训练4个并行任务学习模型,将模型评分结果整合为选址适宜性以确定口袋公园备选场地;最后通过游憩资源供需强度叠加分析甄别优先发展地段。研究结果能为口袋公园规划精度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口袋公园 深度学习 街景图像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绿空间共位的西北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晖 张晓彤 +1 位作者 杨莹 汪潮阔 《园林》 2025年第6期14-23,共10页
在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与绿地配置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水绿错位”和“水绿错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水平方向的水绿共位,强调绿地蓄水功能,而关于水对生境的改善作用及植被对水的适应性,探讨相对有限,仍有进一步深化和完... 在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与绿地配置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水绿错位”和“水绿错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水平方向的水绿共位,强调绿地蓄水功能,而关于水对生境的改善作用及植被对水的适应性,探讨相对有限,仍有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空间。将“绿”的概念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拓展,强调植被在水资源适配和生态功能实现中的多层次作用,提出平面布局与垂直结构协同的水绿共位关系理论模型及生态设计途径,并在沣西新城创新港中学开展设计实践,展现出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一步验证了构建水平—垂直协同的水绿共位机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绿共位 垂直结构 以绿适水 城市生境单元 绿地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碳汇提质增效及减排工具箱构建研究
8
作者 王晶懋 王千格 +4 位作者 刘晖 姚盈羽 徐冰洁 钱磊 王雨欣 《园林》 2025年第7期4-13,共10页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战略。创新性地构建包含地形处理、水系规划、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道路组织和空间布局6大要素的低碳设计工具箱,并针对各要素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的秦陌花塘为例,系统探究城市绿地空间的碳汇功能提升与减排路径优化,进一步提出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协同碳汇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效益并实现维护成本最小化,为城市绿地空间提质增效和高固碳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空间 增汇减排 提质增效工具箱 低维护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绿地碳库构建与碳汇量化
9
作者 王晶懋 齐鑫 +4 位作者 刘晖 达良俊 徐冰洁 赵婧雅 刘雨萌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通过对绿地“植物-土壤-水体-大气”多要素碳汇量与碳储量的碳库核算,为精确量化评估绿地碳汇效益提供指导。【方法】以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为例,通过构建绿地碳库核算其静态碳储量,并基于全生命周期法进行绿地碳汇... 【目的】通过对绿地“植物-土壤-水体-大气”多要素碳汇量与碳储量的碳库核算,为精确量化评估绿地碳汇效益提供指导。【方法】以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为例,通过构建绿地碳库核算其静态碳储量,并基于全生命周期法进行绿地碳汇碳排动态量化及碳中和推演,形成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综合量化方法。【结果】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现状碳汇量为181.68 t,碳排放量为2848.24 t,是碳排库,需16年达到碳中和;碳库碳储量为1652.17 t;碳密度为12.79 kg·m^(-2),植物碳库碳密度大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林地型、灌地型和地被型绿地碳库的碳密度分别是18.83 kg·m^(-2)、7.18 kg·m^(-2)、4.23 kg·m^(-2),碳库指数分别为1.295、1.38、0.87。【结论】影响绿地碳汇效益的要素有植物、土壤和养护管理,据此提出城市绿地碳汇效益提升策略和7种高碳汇绿地植物群落模式,从增汇减排两方面将碳中和年限缩短5.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碳库构建 全生命周期 碳汇 碳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评价
10
作者 包红光 王波 +3 位作者 闫晓云 贾雨龙 秦嘉泽 王卫民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8-27,45,共11页
[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旨在为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优配置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天,在7∶0... [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旨在为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优配置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天,在7∶00-19∶00对5种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PM_(2.5)、空气正负离子以及噪声等指标进行实地监测,分析变化特征并评价环境效益。[结果]人体舒适度(Ⅰ_(CHB))季节日变化与季节均值主要表现为较舒适(Ⅴ)、偏热(Ⅵ)、舒适(Ⅳ)、冷(Ⅱ)等级;同一季节不同结构绿地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PM_(2.5)呈“上午高,下午低”的状态,15∶00-19∶00出现监测时段最低值;冬季、夏季PM_(2.5)均值分别表现最高、最低;PM_(2.5)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II级标准。春季、夏季、秋季18∶00-19∶00,冬季7∶00-8∶00空气清洁度指数(CI)达到容许(D)及以上;不同季节均值等级分别为C~D、B~C、B~C、C~D,对照点均值为D;冬季灌草型均值最高,其他季节乔灌草型均值最高。冬季噪声均值在Ⅰ~Ⅲ,其他季节噪声均值在Ⅰ~Ⅱ,同一季节多层结构绿地噪声较低;秋季、冬季不同结构绿地噪声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结论]PM_(2.5)为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的主要因素;春季灌草型,夏季、秋季、冬季乔木型环境效益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公园管理部门实行季节性绿地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结构绿地的环境效益表现,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地更新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人体舒适度指数 PM_(2.5) 空气清洁度指数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波 杜薇 +1 位作者 贺萌 张乔勇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将为从生物多样性感知方面开展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文章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当前研究热点为生物多样性感知偏好与影响因素,基于生物多样性感知的健康恢复效益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以及各尺度生物多样性感知差异等;2)常用研究方法为现场实验、控制实验、模型模拟和网络数据分析4大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包括:1)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新方向探索,如不同气候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感知行为研究等;2)通过综合现有方法、引入新兴技术、结合多感官等,探索感知研究的新方法。3)探索生物多样性感知与城市绿色空间设计结合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感知 城市绿色空间 感知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不同绿地类型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梅 李思敏 +5 位作者 张锋 尚钇君 邱雨荷 荀斌 王俊 王森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植被提供的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价值的不同,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15个公园绿地、28个社区绿地和26个街头绿地共90个样方,对调查区内主要树种及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三维绿量以及生态效益等... 为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植被提供的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价值的不同,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15个公园绿地、28个社区绿地和26个街头绿地共90个样方,对调查区内主要树种及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三维绿量以及生态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主要树种中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产生的三维绿量和生态效益最高。②常绿乔木三维绿量贡献率显著低于落叶乔木(P<0.05)。③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街头绿地(31835.50 m^(3))、公园绿地(30351.50 m^(3))、社区绿地(24956.75 m^(3))。④3种绿地的单位面积年生态效益价值以吸收CO_(2)量最高,其次是释放O_(2)量、夏季蒸腾量和滞尘量,吸收SO_(2)量最低。研究显示,基于西安市常绿树种较落叶树种种植面积偏低,在该区域的城市绿化应适度增加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此外,落叶树种多采用三球悬铃木、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等高大宽阔的树种,可有效提高西安市城市绿地三维绿量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城市绿地 三维绿量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蝴蝶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蕊 苏芝敏 +3 位作者 王效科 刘颖 万五星 周伟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5,共10页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被公认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蝴蝶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帮助植物传粉、支撑食物链等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是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者。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于2023年4—9月对北京...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被公认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蝴蝶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帮助植物传粉、支撑食物链等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是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者。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于2023年4—9月对北京城区五环路以内47个城市绿地中的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了蝴蝶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蝴蝶4469头,隶属于5科16属17种,菜粉蝶(Pieris rapae)是最大的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74.67%,其次是云粉蝶(Pontia edusa)和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2)蝴蝶物种多样性随城市化程度加强而降低,城区外缘样地(四环与五环之间)的蝴蝶物种丰富度、多度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最高,不同区域之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3)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发现不同城市区域的蝴蝶群落相似性较高,进一步的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larities,ANOSIM)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较小(R=-0.012,P>0.05),表明城市绿地的蝴蝶物种组成较为相似。4)三种蝴蝶优势种在不同区域的时间动态存在差异,特别是菜粉蝶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活跃期早于城市边缘地区。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蝴蝶物种多样性与研究样地植物物种总数(P<0.001)和蜜源植物物种数(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样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城市区域的蝴蝶多样性趋于均质化,城市绿地面积和植物多样性是制约蝴蝶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城市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城市绿地、扩大蝴蝶生存空间的同时,提高植物多样性,并从不同植物花期时序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为蝴蝶提供更多的食源,从而达到维持甚至提高蝴蝶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蝴蝶 人类干扰 生境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智能赋能下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改为例
14
作者 周聪惠 占慧莹 许晶昕 《园林》 2025年第10期33-39,共7页
当前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依托人工智能教学支持系统训练并搭建了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讨课的AI教学核心平台和拓展平台,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三个环节针对教师端和学生... 当前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依托人工智能教学支持系统训练并搭建了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讨课的AI教学核心平台和拓展平台,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三个环节针对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教学需求设置多个支持场景,并以开放式议题准备、讨论及知识点辨析为线索构建起虚实融合、“教师—平台—学生”三元交互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反馈结果显示,AI教学平台的置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丰富教学场景,学生则通过利用平台的答疑和资源推荐功能,增强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成果为建筑类专业的智慧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其构建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设计类专业共性教学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专题研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高新区城市绿地自生植物种类与区系分析
15
作者 王友国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9-35,共7页
为掌握重庆高新区城市绿地中自生植物种类、区系类型、分布情况,对位于重庆高新区的公园绿地、广场绿地、住宅区绿地和校园绿地中的自生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中的种子植物进行区系分析,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和资源开发利用、园林... 为掌握重庆高新区城市绿地中自生植物种类、区系类型、分布情况,对位于重庆高新区的公园绿地、广场绿地、住宅区绿地和校园绿地中的自生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中的种子植物进行区系分析,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和资源开发利用、园林景观建设和绿地养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重庆高新区城市绿地中,常见的自生植物累计有76科185属243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种子植物69科177属233种。含10种及以上自生植物的优势科有3科49属60种,即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唇形科(Lamiaceae),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3.95%、26.49%、24.69%;从自生种子植物科的区系角度看,分布型表现出既十分丰富,又非常集中的特点,尤以世界广布型、泛热带型最为突出,二者累计占所有科的比例高达75.35%,其余4个类型5个变型仅占总科数的24.65%;从自生种子植物属的区系角度看,分布型主要集中在泛热带分布型、世界广布型、北温带分布型,累计有101属,占总属数的57.06%。综上所述,在重庆高新区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选择、引种、驯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要优先考虑世界广布型、泛热带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植物,成活率高、景观效果好;在重庆高新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要加强对世界广布型和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监测,避免其逸出监管范围,以自生植物的形式大面积出现,从而影响城市绿地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自生植物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重庆高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城市自生植物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金艳 员浩帆 +5 位作者 徐文斌 孟伟庆 唐晓琪 贺梦璇 莫训强 李洪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应用典型样地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荒野生境3种生境类型中的自生植物进行调查。选择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对自生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态位宽度入手,探究城市自生植物多样性... 应用典型样地法对济南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荒野生境3种生境类型中的自生植物进行调查。选择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对自生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态位宽度入手,探究城市自生植物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了济南市不同生境类型中自生植物62科216属316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公园绿地和荒野生境的自生植物多样性水平与城市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而道路绿地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水平则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狗尾草、酢浆草、葎草、灰绿藜、地肤、马齿苋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作为城市植被对城市化响应的指示植物,有助于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构建低维护、生物多样性丰富、抵御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同时突显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城市绿地植被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植物 城市化 植物多样性 种群 绿地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凌书伟 林碧华 +5 位作者 阮广鸣 陈泽平 张雨晨 蔡晨 李珂佳 郑世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3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65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22科52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 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9.23%);生活型共有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32种,占比为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48种,占总数的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16种、中风险(Ⅱ级)18种、低风险(Ⅰ级)31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层次分析法(AHP) 风险评估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耦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世欣 张晓伟 +3 位作者 孟鑫 薛鹏 谢静超 刘加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6-157,共12页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流动空间特性,提出涵盖车站建筑、车轨隧道和通行列车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耦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建立包含设计、施工、运营...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流动空间特性,提出涵盖车站建筑、车轨隧道和通行列车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耦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建立包含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及通勤服务便捷、人工环境舒适、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4方面的全场景、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出主观评价分值;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确立碳排放核算边界,采用碳排因子法计算建材生产、施工、运营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并引入年度人均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客观计算碳排放强度。以北京某典型车站作为案例,进行耦合评价模型验证,评估其绿色部分评价分值,并计算年度人均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该车站绿色低碳耦合评价结果为绿色评价分值243分、年度人均碳排放量17.2 tCO_(2)e/万人次。为全面提升车站的整体绿色性能并有效降低碳排放,提出针对该车站的全过程优化方案,最终可将绿色评价分值提升至271分,显著降低年度人均碳排放量至13.3 tCO_(2)e/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生命周期 流动空间 绿色评价 碳排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主客观绿色空间特征对心理健康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可 毛艺培 李永钧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4,共9页
【目的】探明城市绿色空间特征对多类型心理健康效益(情绪恢复、认知提升、压力缓解)的关联机制,有利于精细化地调控绿色空间特征指标,进一步提升绿色空间的健康服务效能。【方法】选取南京市2处绿地开展心理健康感知恢复实验,通过实地... 【目的】探明城市绿色空间特征对多类型心理健康效益(情绪恢复、认知提升、压力缓解)的关联机制,有利于精细化地调控绿色空间特征指标,进一步提升绿色空间的健康服务效能。【方法】选取南京市2处绿地开展心理健康感知恢复实验,通过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测度主客观绿色空间特征和心理健康效益,耦合LightGBM模型和SHAP方法,进而明晰影响情绪恢复、认知提升和压力缓解3类心理健康效益的核心绿色空间特征。【结果】主观绿色空间特征相较于客观绿色空间对心理健康效益的影响更大,其中综合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观绿色空间特征为感知吸引力、感知绿量以及感知噪声;客观绿色空间特征中,实际噪声会抑制认知提升与压力缓解,而适度的感知噪声会促进情绪恢复和压力缓解;相对绿视率、郁闭度、NDVI而言,感知绿量对心理健康效益的促进更强。【结论】借助SHAP方法,能够揭示并量化主客观绿色空间特征对3类心理健康效益的影响程度,为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导向下的城市绿色空间特征指标管控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绿色空间特征 绿地感知 心理健康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和蓝绿空间时空演替特征研究——以沈大城市发展带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驰骋 杨东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选取沈大城市发展带为研究区,按照“渗透效应—用地扩张—生态胁迫—空间演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1—2021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描述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特征,研判模式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沈大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 选取沈大城市发展带为研究区,按照“渗透效应—用地扩张—生态胁迫—空间演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1—2021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描述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特征,研判模式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沈大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与蓝绿空间演替存在3种模式差异,城乡渗透效应在不同城市间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研究区建设用地以海陆双向扩张的方式实现对蓝绿空间的侵占,城乡渗透效应通过刺激土地利用需求驱动建设用地扩张并逐渐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压力;研究区在增长秩序趋于稳定的背景下面临的蓝绿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压力大于发展机遇,城乡渗透效应与城镇发展阶段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对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逻辑进行重新认识,为东北地区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参考与准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带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演替特征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