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
丁永刚
陈欢
曹承富
乔玉强
赵竹
李玮
张向前
杜世州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2
|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王晓婧
代兴龙
马鑫
董述鑫
张秀
初金鹏
贺明荣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9
|
|
3
|
不同菠菜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评价 |
刘敏娜
刘晓霞
丁文雅
陈秋会
林咸永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4
|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杜世州
曹承富
张耀兰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2
|
|
5
|
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经济生态施氮量及对氮素环境承受力 |
李玉英
余常兵
孙建好
李春杰
李隆
程序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2
|
|
6
|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及有效途径 |
江立庚
曹卫星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32
|
|
7
|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
贺明荣
曹鸿鸣
王振林
陈民生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8
|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 |
童依平
李继云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1999 |
63
|
|
9
|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
陈志伟
何婷
陆瑞菊
王亦菲
邹磊
杜志钊
单丽丽
何烨
黄剑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10
|
河南省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研究 |
郭战玲
沈阿林
寇长林
马政华
王守刚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玉米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
栾明宝
员海燕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12
|
黑龙江玉米主产区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分析 |
魏湜
曹鑫波
李改玲
左师宇
焦健
李晶
顾万荣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3
|
氮高效甜瓜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
康利允
李晓慧
高宁宁
梁慎
常高正
李海伦
王慧颖
徐小利
赵卫星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4
|
不同氮素效率类型油菜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特征 |
刘晓伟
鲁剑巍
李小坤
徐维民
潘琴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5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周娟
李进前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董桂春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6
|
小麦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的研究进展 |
熊又升
袁家富
郝福新
赵书军
彭成林
徐祥玉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7
|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氮素效率差异的变化特征 |
付捷
田慧
高亚军
|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8
|
旱地胡麻不同氮磷配施后磷素转运分配和磷肥的利用效率 |
吴兵
高玉红
李玥
剡斌
崔政军
张中凯
牛俊义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9
|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甘薯肥料利用率研究 |
董晓霞
孙泽强
张立明
王学君
王庆美
谢备涛
郑东峰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0 |
20
|
|
20
|
基于夏玉米光谱特征的叶绿素和氮素水平及氮肥吸收利用研究 |
张俊华
张佳宝
李卫民
|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