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流管长度对管内中心多股射流混合的影响
1
作者 马立勋 王宗勇 +2 位作者 王丁 徐占华 丁鰲榜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1,127,共6页
为了研究射流管长度对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及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FIUENT多相流模型对气液两相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分离强度量化气液混合程度,分析了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及射流管长度(h=3~15 mm... 为了研究射流管长度对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及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FIUENT多相流模型对气液两相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分离强度量化气液混合程度,分析了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及射流管长度(h=3~15 mm)范围内,气液混合规律及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范围内,当气相雷诺数Re较小时,射流管长度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气液混合效果。不同射流管长度h下,Re=8000时,反应器呈现较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当Re=8000时,随着射流管长度h的增加,射流穿透高度逐渐增大;当射流管长度h较小时,射流过程容易受到横流流动的影响;当h=3~6 mm时,反应器射流段气泡不容易聚并;射流管出口到反应器内壁面和芯管外壁面的距离比值为0.36,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湍流流动最弱;射流管长度h的变化不会影响反应器达到最佳混合效果所需的反应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 分离强度 射流管长度 气液混合 射流穿透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2
作者 谢海燕 聂鑫 +1 位作者 赖建永 田雅婧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建立了计算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回路的压降、流量和温度等热工水力参数的数学模型和管束金属壁温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流动回路未知流量、压力节点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最终得到了螺旋管束内流量分配、压降、工质温度变化、出口汽温分布、壁温分布、干度及换热系数等变化情况,获得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开发了除RELAP5外的一维系统分析计算程序,并完善了液态金属堆螺旋管束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堆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束 流动网络 流动传热特性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志泓 王理博 +5 位作者 朱煜 张寅 王方方 孙海漩 徐华锋 郭盼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3,共9页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作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关键部件,承担着热交换及辐射屏障的重要作用,其结构完整性严重影响核电安全运行。针对该类特殊结构传热管的在役检查难题,设计了专用的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研制了内置单...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作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关键部件,承担着热交换及辐射屏障的重要作用,其结构完整性严重影响核电安全运行。针对该类特殊结构传热管的在役检查难题,设计了专用的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研制了内置单点检测式的磁场增强型电磁超声导波探头,开发了采用模块化组件的五轴联动多自由度自动运载装置,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管孔动态定位方法,建立了蒸汽发生器全尺寸模拟体试验平台并开展了定位精度测试与缺陷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可实现任意位置目标管孔的高精度定位及自动行走,可识别模拟体上异种钢焊缝处与距离检测端约60 m处的刻槽缺陷,有效检测范围覆盖传热管全长,有望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特殊结构传热管的质量健康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电磁超声导波 自动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压降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硕磊 代玉强 +1 位作者 张伟健 徐琴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4,共6页
针对装填不同形状颗粒的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颗粒床层的物理模型,通过CFD-DEM(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拟的方法,探究颗粒形状和缠绕管结构参数对床层空隙率、流体分布的影响,利用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对高雷诺数单相... 针对装填不同形状颗粒的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颗粒床层的物理模型,通过CFD-DEM(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拟的方法,探究颗粒形状和缠绕管结构参数对床层空隙率、流体分布的影响,利用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对高雷诺数单相流动状态下的压降进行精确测量。结果表明:缠绕管螺距、层间距越小,床层空隙率越大,管径的变化对空隙率几乎没有影响。球形颗粒床层的流场分布差异较大,圆柱、棱柱颗粒床层流体分布均匀性依次改善。球形颗粒的CFD-DEM耦合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是非球形颗粒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对多种压降预测公式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常用的Ergun公式、Nemec-Levec公式进行常系数项修正来准确预测压降,研究结果可为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设计和压降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填充床 空隙率 数值模拟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内氦氙混合气体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宁可为 刘凯 +4 位作者 孙汝雷 赵富龙 游尔胜 余霖 谭思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8,共9页
小型化、高紧凑反应堆系统是陆上多用途能源供给的研究重点,直接热-动循环下的能量转换对冷却剂工质选型提出极高要求。为了明确氦氙混合气体、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工质适用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者在圆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对比... 小型化、高紧凑反应堆系统是陆上多用途能源供给的研究重点,直接热-动循环下的能量转换对冷却剂工质选型提出极高要求。为了明确氦氙混合气体、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工质适用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者在圆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对比了2种冷却剂的物性,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入口速度、入口温度对冷却剂换热系数的影响,拟合提出了2种冷却剂工质圆管内换热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堆在加热功率超过100 kW/m~2、入口流速大于10 m/s下,对流换热系数较大;氦氙混合气体入口温度在1 000~1 200 K、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入口温度550~600 K附近时,对流换热系数存在极大值;在高雷诺数区(Re>10~4),2冷却剂的修正关系式与计算值吻合良好。本文计算能够为新型反应堆开发提供数据及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反应堆 氦氙混合气体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圆管通道 数值模拟 模型修正 换热特性 安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式铅冷快堆SGTR事故多组分多相流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陈宇彤 张大林 +4 位作者 林悦 张熙司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32,共17页
本研究使用欧拉坐标下的多组分多相分析程序ACENA,首先介绍了ACENA程序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铅铋-氮气两相流动实验HESTIA-2、KYLIN-Ⅱ-S铅铋-水相互作用实验和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对程序热工水力模块和中子动力学模块进... 本研究使用欧拉坐标下的多组分多相分析程序ACENA,首先介绍了ACENA程序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铅铋-氮气两相流动实验HESTIA-2、KYLIN-Ⅱ-S铅铋-水相互作用实验和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对程序热工水力模块和中子动力学模块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针对欧洲先进铅冷示范堆ALFRED的设计方案分别开展了热态满功率稳态校核计算和假想无保护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瞬态模拟,重点关注了SGTR事故后铅池内多相流动过程以及包壳最高温度、燃料最高温度、堆芯相对功率以及主容器压力等参数的演变,并分析了断管数量、铅冷却剂循环路径以及所采用的机理模型等影响因素对ACENA程序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shii-Chawla-Suzuki相间曳力系数模型结合Ishii等提出的相间界面面积浓度输运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圆形/环形铅铋流道中上升气泡的扩散迁移特性;通过对KYLIN-Ⅱ-S实验的模拟说明ACENA程序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熔融铅基合金-水相互作用过程中,铅池内压力波动和温度瞬变等现象;ACENA程序对ALFRED堆稳态满功率下关键热工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国际认可的一维系统程序TRACE/FRED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ACENA程序全堆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ALFRED堆假想SGTR事故的计算验证了ACENA程序对铅冷快堆SGTR事故下复杂多组分多相流动现象的模拟能立,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一次侧冷却剂循环路径、尽可能降低管道破损数量均对消减铅冷快堆SGTR事故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可为我国池式铅冷快堆SGTR事故安全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ALFRED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 ACENA程序 多相流动 机理模型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冷快堆主换热器内冷却剂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良星 向祖涛 +2 位作者 赵佳元 许向阳 石尚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铅冷快堆由于其优秀的热工水力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商业发电和动力装置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液态铅铋合金(LBE)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为工质的主换热器作为连接铅冷快堆一、二回路的关键设备,其热工及安全性能对反应堆的运行... 铅冷快堆由于其优秀的热工水力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商业发电和动力装置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液态铅铋合金(LBE)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为工质的主换热器作为连接铅冷快堆一、二回路的关键设备,其热工及安全性能对反应堆的运行效率及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铅冷快堆主换热器内流动换热优化方案,针对铅冷快堆主换热器编写了设计和校核计算程序,借助等换热功率分段模型获得了设计工况下主换热器的关键热工水力参数;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缩比模型,对使用外置式导流筒时换热器内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换热器分别使用直管和螺旋扁管时流体的流场、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外置式导流筒减小了LBE在换热器壳侧流动的最大流速,改善了流场;螺旋扁管相较于直管换热器增大了总换热功率约1.68倍,管侧和壳侧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主换热器 数值模拟 螺旋扁管 外置式导流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虱螨脲中间体连续硝化生产工艺设计与开发
8
作者 李双涛 魏东旭 +6 位作者 黄益平 夏燕喃 黄晶晶 周明杰 何伟 刘辉 沈文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为研究1,4二氯2(1,1,2,3,3,3六氟丙氧基)5硝基苯(虱螨脲中间体)的连续硝化合成工艺技术路线、反应器结构型式、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参数。以m(浓硫酸)∶m(浓硝酸)为3∶1组成的混酸为硝化剂,采用循环管式反应器结构型式,研究反应与熟化... 为研究1,4二氯2(1,1,2,3,3,3六氟丙氧基)5硝基苯(虱螨脲中间体)的连续硝化合成工艺技术路线、反应器结构型式、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参数。以m(浓硫酸)∶m(浓硝酸)为3∶1组成的混酸为硝化剂,采用循环管式反应器结构型式,研究反应与熟化工艺串联技术路线,考察25、30、35和40℃4种反应温度与40℃熟化温度下的组合工艺的硝化反应效率,并计算总停留时间。研究表明,连续硝化合成工艺转化率明显高于间歇硝化工艺的转化率,反应控制温度由间歇20~25℃提升至35℃,反应时间由间歇工艺15 h降低至4 h,产品产量和质量亦较为稳定,同时连续硝化反应工艺利于快速移走反应热,确保反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管式反应器 1 4二氯2(1 1 2 3 3 3六氟丙氧基)5硝基苯 间歇硝化工艺 连续硝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环己烷的高温燃烧机理及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9
9
作者 谈宁馨 王静波 +2 位作者 华晓筱 李泽荣 李象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32-1837,共6页
根据高碳链烷烃和环烷烃高温燃烧的反应类型,开发了高温燃烧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并据此建立了甲基环己烷的高温燃烧详细机理.采用激波管反应器模型开展了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燃烧点火温度、点火压力、燃料摩尔分数和当量比对... 根据高碳链烷烃和环烷烃高温燃烧的反应类型,开发了高温燃烧反应机理的自动生成程序ReaxGen,并据此建立了甲基环己烷的高温燃烧详细机理.采用激波管反应器模型开展了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燃烧点火温度、点火压力、燃料摩尔分数和当量比对点火延时的影响.将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国际上同类机理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同时,探讨了甲基环己烷的高温燃烧过程的反应路径和对点火延时敏感的关键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机理 甲基环己烷 激波管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窄脉冲DBD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若兵 吴彦 +1 位作者 靳承铀 李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9-722,共4页
主要简述了双向窄脉冲DBD放电水处理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反应器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用该反应器对靛蓝水溶液脱色实验表明,100mL水溶液2.5min的脱色效率可以达到99.095%,效果明显.
关键词 水处理反应器 DBD放电 双向窄脉冲 气体放电 印染废水脱色 放电反应器 放电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流反应器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54
11
作者 丁富新 李飞 袁乃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对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规律、结构和操作特性以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环流反应器结构对流体循 环液速和气含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环流反应器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对环流反应器在多相反应过程 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流体力学 多级 多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永民 孙桂大 袁乃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25,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管式环流反应器,对于空气-水体系,在每个上升管气速为0~0.16m/s和管径比Dd/Dr=0.3~1.0范围内,研究了两个上升管气速及不同管径比时上升管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分离箱中静液高...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管式环流反应器,对于空气-水体系,在每个上升管气速为0~0.16m/s和管径比Dd/Dr=0.3~1.0范围内,研究了两个上升管气速及不同管径比时上升管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分离箱中静液高及分离箱结构参数与下降管气含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环流反应器 气含率 环流反应器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降管生物质热裂解液化反应器设计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志合 柏雪源 +1 位作者 李永军 易维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119,115,共5页
以固体热载体加热工艺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下降管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反应器。详细阐述了反应器中的陶瓷球热载体换热器、颗粒喂料器、反应管、颗粒分离及热裂解气冷却系统等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并对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 以固体热载体加热工艺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下降管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反应器。详细阐述了反应器中的陶瓷球热载体换热器、颗粒喂料器、反应管、颗粒分离及热裂解气冷却系统等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并对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热载体的温度与喂料速率控制精确,热载体与炭粉颗粒分离完全;空心锥喷嘴非常适合生物质热裂解气体产物的喷淋冷却,当喷嘴孔径为4.0 mm、液体压力为0.2 MPa时雾化效果最佳,利用该喷淋冷却方式时秸秆类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的收集率达到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裂解 下降管反应器 固体热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水热晶化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庆 王洁欣 +2 位作者 郭奋 邵磊 陈建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5-242,共8页
采用微通道反应与水热晶化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HAP纳米粉体。结果表明,增大反应物流量比或减小微通道高度会导致HAP粉体的颗粒粒径变小,增加水热温度或时间会提高HAP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反应物流量比和水热温度是影响HAP纳米粉体制备... 采用微通道反应与水热晶化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HAP纳米粉体。结果表明,增大反应物流量比或减小微通道高度会导致HAP粉体的颗粒粒径变小,增加水热温度或时间会提高HAP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反应物流量比和水热温度是影响HAP纳米粉体制备的主要因素。当反应物流量比为5∶1,微通道高度为250μm,220℃下水热4 h时,实验可以制得平均粒径约为80 nm、粒度分布均匀、结晶度高的短棒状HAP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反应 水热晶化 羟基磷灰石 纳米粉体 套管式微通道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温度场控制与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喜彬 李志合 +3 位作者 易维明 柏雪源 徐士振 程卫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3-136,132,共5页
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器内部温度场的准确控制与测量,是影响生物质快速热解挥发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物质快速热解热挥发特性,设计制作了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及其温度场的控制与检测系统,并且利用该反应器进行了玉米秸... 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器内部温度场的准确控制与测量,是影响生物质快速热解挥发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研究物质快速热解热挥发特性,设计制作了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及其温度场的控制与检测系统,并且利用该反应器进行了玉米秸秆粉末快速热解挥发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对反应温度进行准确控制和测量;玉米秸秆粉的热解挥发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 下降管 温度 测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工况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石玉千 李涛 +1 位作者 应卫勇 房鼎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3,共5页
年产40万吨甲醇合成反应器由两个绝热-管壳复合型反应器并联组成,并共用一个汽包。以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两个平行反应为独立反应,CO和CO2为关键组分建立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获得催化床内各组分的摩尔分率和床层温... 年产40万吨甲醇合成反应器由两个绝热-管壳复合型反应器并联组成,并共用一个汽包。以CO、CO2加氢合成甲醇的两个平行反应为独立反应,CO和CO2为关键组分建立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获得催化床内各组分的摩尔分率和床层温度随轴向的分布。针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装置,模拟计算了各操作参数,如沸腾水压力和温度、操作压力,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不同时期的反应器操作条件。此模型计算预测值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管壳催化床 甲醇合成 反应器 数学模型 工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荣春 束忠明 +1 位作者 黄发瑞 戴迎春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 使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研究了导流筒结构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物理模型进行了网格独立性的考察,使用Chisti关系式验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环己烷氧化反应器内导流筒直径、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高度以及导流筒喇叭口的开度对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导流筒上部增加喇叭口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气液分离能力,喇叭口直径增大,气液分离效果增强;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液相混合效果增强;随导流筒在反应器内的位置升高,液相表观速度和液相循环量呈增加的趋势并趋于稳定,而气含率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堆全船断电事故源项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伟 陈力生 +1 位作者 张帆 蔡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本文以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MELCOR为研究工具,建立了某型船用堆的计算模型。计算验证了全船断电事故稳压器波动管的蠕变失效,对波动管破损前后的源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动管失效直接导致对大气环境和船内人员的放射性... 本文以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MELCOR为研究工具,建立了某型船用堆的计算模型。计算验证了全船断电事故稳压器波动管的蠕变失效,对波动管破损前后的源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动管失效直接导致对大气环境和船内人员的放射性危害。波动管破损尺寸的减小,导致失效后事故进程减慢,然而对船内人员的外照射危害略有提高,内照射危害相同。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源项剂量分析及船内外应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COR 船用堆 断电 稳压器波动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彦平 马介亮 +2 位作者 肖泽军 张兴武 赵俭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针对由 7根双层套管单管组成的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试验段 ,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 ,结果表明 ,试验段的管间脉动主要表现为密度波脉动、不规则脉动和热力型脉动 3类 ,与单通道流动不稳定性、两管平行通道管间脉动 。
关键词 多管平行通道 试验研究 流动不稳定性 双面传热管 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模拟设计 被引量:24
20
作者 应卫勇 房鼎业 +1 位作者 朱炳辰 孙松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针对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 万吨甲醇装置,提出了绝热-管壳复合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应用CO、CO2 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宏观双速率动力学方程,以甲醇和CO2 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甲醇合成反应器催化床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正交配置法求... 针对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 万吨甲醇装置,提出了绝热-管壳复合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应用CO、CO2 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宏观双速率动力学方程,以甲醇和CO2 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甲醇合成反应器催化床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正交配置法求得催化床内各组分摩尔分数和床层温度随轴向和径向的分布。模拟计算了主要操作参数如沸腾水压力和温度、操作压力,对反应器操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使用中后期反应器的生产能力。生产操作数据与模型计算预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反应器 数学模型 模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