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关键问题与政策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2,共16页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释农业科技支撑系统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的现状及困境,并从基础性支撑、运行性支撑、...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释农业科技支撑系统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的现状及困境,并从基础性支撑、运行性支撑、发展性支撑和保障性支撑四个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需要重视准确研判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科学筹划农业科技创新布局、加快补齐重点科研领域短板、持续优化农业科技管理机制等四大关键问题。下一步,需要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供给、优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配置和深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素赋能三条路径,把党中央关于农业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技支撑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实践制约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京洋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农业生产要素、新质农业生产方式和新质农产品的统一体。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抓手,人才、科技要素的发展失衡与协同低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实践制约。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农业生产要素、新质农业生产方式和新质农产品的统一体。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抓手,人才、科技要素的发展失衡与协同低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实践制约。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内蕴着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凝聚要素合力、拉升质量底线的逻辑关系。要聚焦夯实智力支撑、提升有效供给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放大综合效应等方面,深入探索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效提高人才、科技赋能西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业 新质生产力 人才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概述
3
作者 贾仁需 文珺 孙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86,共8页
该文总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一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面上、青年、地区、优青和杰青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从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人年龄、依托单位情况、近年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梳理了项目分布特征,分... 该文总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一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重点、面上、青年、地区、优青和杰青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从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人年龄、依托单位情况、近年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梳理了项目分布特征,分析了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成、研究方向热度及其发展趋势等,旨在为广大科研人员了解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布局、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以及部分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对领域项目申请与资助的影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子科学与技术 项目申请与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4
作者 李周晶 孙巍 张学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2,共2页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引领度和显示度,宣传农业科技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科学研究前沿 农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itors-in-Chief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HonFR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Editor Chief Royal Society Chemistry Xinhe Bao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World Academy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
6
作者 侯冠华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1,共13页
在对华科技竞争中,美国基于“自我—他者”的逻辑,围绕“情境”“角色”“冲突”“寓意”等叙事要素,构建了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这种战略叙事以“竞争”为名,实为对华科技遏制进行造势。在情境设置上,美国在对国际体系基本状态进... 在对华科技竞争中,美国基于“自我—他者”的逻辑,围绕“情境”“角色”“冲突”“寓意”等叙事要素,构建了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叙事。这种战略叙事以“竞争”为名,实为对华科技遏制进行造势。在情境设置上,美国在对国际体系基本状态进行设置的基础上,营造了技术领先优势对美国至关重要的情境,以此营造出作为“自我”的美国和作为“他者”的中国相对立的氛围;在角色塑造上,中国被视为是“技术挑战者”和“技术威权主义者”,美国则被定位为“技术守卫者”和“技术民主主义者”;在冲突制造上,美国编织了“每况愈下”的故事情节,中国被视为是“使事情逐渐变得糟糕”的“罪魁祸首”;在寓意提出上,美国在“自我”与“他者”两个层面提出了扭转“每况愈下”冲突情节的办法。美国构建的对华科技竞争战略叙事在战略层面具有误导效应、动员效应以及扩散效应。对此,中国应提供美国对华科技竞争叙事的替代性叙事,为中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对华竞争 科技竞争 战略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现代化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三重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7
作者 陈凡 李东洺 朱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诠释了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互动的理论缘由;从实践向度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指明了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向度探讨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刻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研究
8
作者 敖丽娟 唐川 王婉婧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87,共8页
[研究目的]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政策从酝酿到制定的发展机理,厘清并刻画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为我国科技政策决策者提供清晰的参考框架,并能够为我国科技政策工具箱提供精准应对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多源流理论,... [研究目的]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政策从酝酿到制定的发展机理,厘清并刻画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为我国科技政策决策者提供清晰的参考框架,并能够为我国科技政策工具箱提供精准应对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出发,向前追溯影响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形成的要素与机理,进而刻画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策源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认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背后存在一套由三类源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所构成的策源体系,其中问题源流主要包括大众舆论和媒体宣传,政策源流主要包括科技公司、游说集团和智库,政治源流主要包括总统、国会及下属机构。这些主体相互作用,推动了政策问题的提出、政策方案的酝酿、政策的正式制定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科技竞争 对华科技政策 政策溯源 政策策源体系 多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政策取向解读及其档案学新质化路向探析
9
作者 帖伟芝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导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政策取向上围绕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的协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展开探索,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政策基底。基于此,档案学新质化发展可以归纳为新质化转型升级、创新型人才支撑、数智化组织服务三个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学 新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洪霞 张学彪 +1 位作者 曲春红 赵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德国作为农业科技强国,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德两国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促进和加强两国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既符合两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标,又有利于共同应对和解决区域性和全球性重大农业挑战问题。为此,首先系统梳理了两国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促进和加强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现实需求以及现有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项目管理、合作成果考核评价、相关利益方参与度、资助模式以及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挖掘等角度提出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其为两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 创新合作 农业科技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创新体系: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及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劲 潘信然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共9页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科技政策中的智库角色——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静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研究目的]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智库在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主流智库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和研判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大致走向。[研究方法]以话语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使用文本分析... [研究目的]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智库在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主流智库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和研判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大致走向。[研究方法]以话语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使用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法,深入剖析美国六家主流智库在对华科技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论]美国智库以话语或观念与美国决策者进行“协作性对话”、与美国公众进行“沟通性对话”,分别致力于影响和形塑美国决策者对华科技政策和公众对中美科技竞争的认知,推动了美国国内对华科技政策的演变,进而牵动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智库 对华科技政策 话语制度主义 中美战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量化评价及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一鸣 孙绍聚 张家年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9-1413,共15页
科技竞争是新时代中美两国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而科技政策是政府科技行为风向标,因此,对美国相关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探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未来趋势,可以帮助我国在与美国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动。本研究综合PMC(policymodeling... 科技竞争是新时代中美两国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而科技政策是政府科技行为风向标,因此,对美国相关政策进行评价分析,探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未来趋势,可以帮助我国在与美国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动。本研究综合PMC(policymodelingconsistency)指数模型、文本挖掘与政策样本分析方法,以美国总统项目、美国立法信息网站以及美国政府各行政部门网站为数据来源,收集政策文件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根据词频分析的结果,构建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政策的PMC评价体系,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政策样本,并对其进行文本挖掘和分析,确定样本PMC指数,结合PMC曲面图,对政策样本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政策样本的分析结果,初步勾勒美国在对华科技竞争中运用的类柏伊德循环的战略运作体系,从科技竞争态势感知预警体系、科技竞争事态快速响应机制与科技竞争事态动态评估体系3个方面,为我国应对新时期的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科技竞争 政策评价 PMC指数模型 政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时代的中国档案学学科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卞昭玲 李鑫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7,共5页
数智技术,直接导致我国千行百业的原始数据形成,其管理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适应从人人相连走向万物智联的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数字技术对我国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原始记录形成和管理... 数智技术,直接导致我国千行百业的原始数据形成,其管理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适应从人人相连走向万物智联的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专业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数字技术对我国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原始记录形成和管理的作用影响之后,提出传统的“中国档案学”学科将演进为“档案大数据工程”学科。并且指出,档案大数据工程学科高等教育包括“管理文秘”“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尝试提出以上几个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学科建设 档案学 档案大数据 管理文秘 数据资源管理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西部高等教育结构的困境检视与功能重塑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晓鑫 祁占勇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是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教融汇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提供了方向指引。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需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在层...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是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教融汇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提供了方向指引。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需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在层次结构上凸显人才梯队培养,在科类结构上服务科技产业升级,在形式结构上形塑科研生态系统,在布局结构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然而,在实践层面,西部高等教育当前仍面临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在支撑引领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包括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重心偏低,高科技人才缺口大;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性差,科技驱动能力不足;形式结构内部要素协同性弱,科研合作机制不畅;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失衡,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普及化初级阶段,西部高等教育应在科教融汇理念指导下,遵循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原则,深化科教融汇育人理念,逐步上移层次结构重心;立足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西部高校集群发展,促进形式结构协同联动;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完善科研设施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西部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结构优化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50
17
作者 高强 程长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共14页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创新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科技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黄河 章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于中国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升级。在世界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面对新的境遇挑战,又有着各自的应对理路。中日两国是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成功典范,从引进吸收的外源型逐渐转为自主创新的内生型,显示了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和动力机制展示出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具体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比较分析中日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与境遇理路、相似性与差异性,可以获得一些启示:我国应着力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产、学、研融合发展效应,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健全科技评估体系建设,以科技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科技 科技现代化 比较研究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及其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蒙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现状与重点合作领域,探讨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变化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可能影响,并对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进未来中欧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地平线欧洲 科技创新战略 中欧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呼应社会转型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述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4,159,共11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时代以来最深刻的整体性转型变迁,社会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社会,经济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经济,由工业革命驱动的第一次现代化加速转型为由智能革命驱动的第二次现代化。由此逻辑衍生,孕育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和第一次...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时代以来最深刻的整体性转型变迁,社会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社会,经济形态加速转型为智能经济,由工业革命驱动的第一次现代化加速转型为由智能革命驱动的第二次现代化。由此逻辑衍生,孕育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和第一次现代化的知识体系以及在近代历史过程中所建构的相应知识体系,也必将同时发生深刻转型变革,以呼应这一崭新时代的转型变迁。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人类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面临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正逢其时。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是新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走到世界前沿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转型 科学技术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