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国气候公约体系下的国家分类演变
1
作者 朱松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3,共9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附件一/非附件一对缔约方进行了分组,在《巴黎协定》下,这种清晰的“二分”演变为以“发达/发展中”为区分的模糊“二分”。这种变化与其他多边机制对各国的分组分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通过对已经提交的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附件一/非附件一对缔约方进行了分组,在《巴黎协定》下,这种清晰的“二分”演变为以“发达/发展中”为区分的模糊“二分”。这种变化与其他多边机制对各国的分组分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通过对已经提交的百份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的分析发现,缔约方“自我定位”的苗头开始出现。从清晰“二分”到“自我定位”的发展趋势,有其合理性存在,但过犹不及,对全球气候治理释放出消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协定》 国家分类 自我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及组织碳盘查
2
作者 阿阳 杨文婕 +3 位作者 陈艳莹 杜志向 吕粤 马璐瑶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6,共6页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原因,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演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类最终选择了巴黎协定框架内1.5℃这一目标,依据目标,需要进行大量的碳减排。碳减排的任务...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原因,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演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类最终选择了巴黎协定框架内1.5℃这一目标,依据目标,需要进行大量的碳减排。碳减排的任务最终要分解至企业层面,企业为履行责任,需要事先摸清家底,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设置组织边界和报告边界,对温室气体源、温室气体汇进行识别,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活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计算,最终汇总编制形成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协定 组织边界 报告边界 GHG清单 GHG报告 碳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争端案例分析、 制度检视及中国因应
3
作者 王传良 艾汇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0,共9页
气候变化导致国家之间海洋渔业资源分配、捕捞、管制等争端日益加剧和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天然的妥协性使其难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海洋渔业争端,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海洋渔业争端解决制度。中国积极参与适应和解决气候变... 气候变化导致国家之间海洋渔业资源分配、捕捞、管制等争端日益加剧和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天然的妥协性使其难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海洋渔业争端,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海洋渔业争端解决制度。中国积极参与适应和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争端,对推动全球渔业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渔业争端解决制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发展:从温室效应理论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被引量:20
4
作者 杜志华 杜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5-149,共5页
本文考察了温室效应理论对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决定性影响 ,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法律原则 (规则 )及其对国际环境立法的贡献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法 温室效应理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机制路径探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瑞萍 杨肃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林业碳汇交易的首要问题是确立碳排放权,林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林业碳汇交易的重心是国内林业碳交易市场,要注重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协调,通过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确定交易价格、明确交易的利益分配、确立交易主体客体和... 林业碳汇交易的首要问题是确立碳排放权,林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林业碳汇交易的重心是国内林业碳交易市场,要注重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协调,通过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确定交易价格、明确交易的利益分配、确立交易主体客体和第三方,拓展林业碳汇融资渠道,建立林业碳贸易机制,开征"碳税"等方式,实现林业碳汇交易的市场机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林业碳汇 碳排放权 清洁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历程及主要经济体的态度与政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了十五次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成果,确定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义务... 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了十五次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成果,确定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国际社会已准备就《京都议定书》以后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进行谈判,各国官方机构、学术机构与学者围绕减排义务的类型、区别对待与责任分担,提出了多种方案。发达经济体是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奥巴马总统将气候变化政策作为重点政策领域之一;欧盟与日本则一直积极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中经济体也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如印度已制订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需承担气体排放减少量化任务,但仍积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20,共7页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上,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碳减排问题 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后的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寅硕 董子源 王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30,共9页
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产生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之下,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重点之一,也是未来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增进国际信任的重要环节。《巴黎协定》达成的"每两年通报"的决... 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产生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之下,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重点之一,也是未来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增进国际信任的重要环节。《巴黎协定》达成的"每两年通报"的决定,将推动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最新的气候资金机制以及测量、报告和核证的文献资料和智库报告,分析了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的内涵、目标和最新进展,以及公约框架下面临的挑战。分析指出,目前不同的气候资金统计和核算机构的资金分类标准存在差异,数据可比性有待改善;缺乏从资金上游到下游的反馈机制,影响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完整性;气候资金计量体系虽然正在发展和完善之中,但仍然难以提供准确的资金"支付"数据。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综合性的国际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重点任务:建立具有统一数据基础和核算口径的气候资金测量体系,建立操作指南更为详细、形式更为标准统一的气候资金报告体系,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气候资金核证机制。最后,文章指出国际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构建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坚持公约资金机制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和协作。作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向GEF捐资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参与过程中应力争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气候资金性质的主张以及对测量、报告和核证机制的关键概念和范围界定的主张,影响国际气候资金机制的运营规则和技术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协定 气候资金 测量 报告和核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国际审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柴麒敏 刘滨 姜冬梅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7,45,共5页
即将于2013年至2015年启动首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审评工作将重点评估全球长期目标的充分性以及实现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意味着可能在当前"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更严格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可能... 即将于2013年至2015年启动首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审评工作将重点评估全球长期目标的充分性以及实现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意味着可能在当前"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更严格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可能性,涉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时间框架、2050年减排目标等核心关切,并关注长期目标是否能实现、存在多大差距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毫无疑问将对后续"德班平台"谈判进程中提高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和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安排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对长期目标国际审评机制谈判进展、当前国际审评机制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的未来国际审评机制模式设计的建议,包括审评前期信息收集和汇编、审评专家对话和评估研究、审评综合报告撰写和汇报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长期目标 审评 德班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公约的背景、履约进展、分歧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渊媛 薛达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5,共5页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事件。作为多边框架,UNFCCC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拥有195个缔约方。期间,为推动履约工作,共召开了1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事件。作为多边框架,UNFCCC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拥有195个缔约方。期间,为推动履约工作,共召开了1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包括《京都议定书》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与决定。本文全面阐述了《公约》产生的背景、履约进展与缔约方之间主要分歧的根源。此外,有鉴于当前新的国际政经版图与形势,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并藉此提出了"合而不同"的履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履约进展 气候适应与减缓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权利挑战、规则重构和诉讼愿景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利江 武俊松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34,共12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未明确提及全球气候变化,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愈发紧密。这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或酸化等问题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适用和解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海平面上升是否会导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未明确提及全球气候变化,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愈发紧密。这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或酸化等问题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适用和解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海平面上升是否会导致领海基线移动、岛礁法律地位变更,将对一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构成法律挑战。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和破坏,如何通过规则重构的方式实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碳排放、海洋暖化或酸化、大气污染跨界损害的有效规制是国际社会亟须关注的重要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能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但在诉讼主体资格、法律义务和可归因性的认定等方面,国际诉讼活动仍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权利 海洋环境 气候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业CDM固C项目的前景、影响及相关对策
12
作者 李江 雷玮 +4 位作者 陈宏伟 冯弦 周云 孟梦 刘永刚 《热带林业》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从林业的角度对《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条款做了介绍,并对CDM(清洁发展机制)林业固C项目在我国开展的前景及影响做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CDM林业固C项目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为林业争取... 本文从林业的角度对《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条款做了介绍,并对CDM(清洁发展机制)林业固C项目在我国开展的前景及影响做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CDM林业固C项目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为林业争取国外资金、技术支持及促进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将有力促进我国林业展与生态建设。2)为了充分把握CDM林业固C项目的机会,需要对林业的固C总量及固C潜力,可纳入CDM的林业固C项目的类型与特征,合适的CDM固C造林技术及模式,C贮量测定的标准化以及CDM的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3)建议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培养相关人材,开展小规模的CDM固C项目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清洁发展机制 林业固C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谈判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敏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互补性策略,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谈判中,适应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处于减缓的从属地位。《公约》20多年的适应谈判进程可划为早期缓慢发展、科学和技术讨论、适应与减缓并重、增强适...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互补性策略,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谈判中,适应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处于减缓的从属地位。《公约》20多年的适应谈判进程可划为早期缓慢发展、科学和技术讨论、适应与减缓并重、增强适应行动和全面适应行动5个阶段,呈现出由无到有、重要性不断增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全球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的不断增强。未来适应谈判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公约》现有机制增强行动及如何增加适应资金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适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坎昆适应框架 巴黎协定 气候谈判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苗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概念还未有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界定,可将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定义为: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引起的,通过减缓和适应行动无法应对的,对自然、人类及社会系统造成的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实际或潜在的、有形或无形的不利后果。经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它应属于跨界损害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上涉及传统国家责任和跨界损害责任两种责任形态。目前,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的实施不仅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如难以确定责任主体、法律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确定复杂,还面临严峻的政治障碍,即发达国家的反对与阻挠。面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之国家责任何以可能的问题,立足上述两种责任形态从理论方面探讨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国家责任认定的可行进路,或将为该问题驱逐一丝迷雾,并为其早日解决带来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 《巴黎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国家责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