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诊治分析
1
作者 黄华 马绍斌 +7 位作者 陈玄玄 薛寒 袁洋 马帅军 马晓宇 黄泓玮 陈琦 冯杰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总结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type V, V-CEA)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例Ⅴ-CEA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type V, V-CEA)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例Ⅴ-CEA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手术年龄、手术方式、瘘管位置、并发症、再次手术)及预后等。结果 8例患儿中, 男3例、女5例。日龄≤28天4例, 29天至1岁3例, ≥1岁1例。体重1.9~11 kg。均因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呕吐入院。术前食管造影、胸部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Ⅴ-CEA例数分别为4例、2例、8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5例, 第7颈椎至第1胸椎2例, 第2胸椎至第3胸椎1例。入院后4~24 d内行经胸腔入路(6例)或左侧颈部入路(2例)手术, 其中胸腔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双镜联合)4例, 双镜联合中转开胸手术1例, 开胸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 颈部入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2例。术后2例出现声嘶伴吞咽障碍, 无一例吻合口瘘或瘘管复发。随访1~18个月, 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并于本院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3个月复发并于外院再次手术;2例出现轻微呛咳, 于18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其余4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中, 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进行Ⅴ-CEA瘘管定位及修补术安全可行, 具有快速精准定位瘘管、降低手术操作难度、节省手术时间等优点, 术中缝扎离断瘘管并修补气管侧及食管侧瘘口,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先天性 外科手术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胸腔镜 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术前辅助定位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张致远 +2 位作者 苏天昊 金龙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VATS术前辅助定位技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双钢板与单钢板Nuss手术治疗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辛鹏鸽 牟亚汝 +5 位作者 丁奕名 牛泽永 周玉 宋国鑫 李爱武 王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双钢板Nuss手术治疗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的可行性与手术经验, 并比较其与单钢板Nuss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行胸腔镜下双钢板Nuss手术矫形的66例13至18岁漏斗胸患...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双钢板Nuss手术治疗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的可行性与手术经验, 并比较其与单钢板Nuss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行胸腔镜下双钢板Nuss手术矫形的66例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临床资料(为双钢板组), 并与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单钢板Nuss手术的62例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为单钢板组)进行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钢板移位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分析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单钢板组相比, 双钢板组手术时间延长[(105.68±17.47)min比(87.42±15.83)min, t=6.184], 术后疼痛时间缩短[(3.21±1.00)d比(4.97±1.40)d, t=-8.193], 钢板移位发生率降低[ 0比8.06%(5/62), χ2=4.713], 疗效优秀率更高[93.94%(62/66)比82.26%(51/62), χ2=4.2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7.52±3.19)mL比(7.05±3.17)mL, t=0.830]、术后住院时间[(7.89±1.52)d比(8.31±1.46)d, t=1.561]、术后发热时间[(1.41±1.25)d比(1.71±1.15)d, t=-1.411]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4.24%(16/66)比25.80%(16/62), χ2=0.04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双钢板Nuss手术治疗13至18岁漏斗胸患者安全、有效, 较单钢板Nuss手术, 有术后疼痛时间短、钢板移位发生率低、疗效更好等优势, 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青少年 外科手术 NUSS手术 方法 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再次二尖瓣手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何潇一 张林 +2 位作者 董士勇 申宏 姜胜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再次二尖瓣手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至2024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再次接受二尖瓣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组(...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再次二尖瓣手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至2024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再次接受二尖瓣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组(全胸腔镜组)46例和正中开胸心脏停跳组(正中开胸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胸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二尖瓣成形率、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正中开胸组,术中最低体温、输血率、滴注悬浮红细胞量、术后次日肌钙蛋白T、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正中开胸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脑卒中(6.52%vs 3.23%,P=0.420)、院内死亡(6.52%vs 6.45%,P=0.98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低温心室颤动手术技术可安全应用于需要接受再次二尖瓣手术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再手术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心室颤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捷 刘锋 +2 位作者 王波 王芹 钟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VATS术的302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VATS术的302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定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分为疼痛组及非疼痛组。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14)和验证集(n=88),对训练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该模型的临床价值,并在验证集中校验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925,95%CI:0.872~0.981,P=0.009)、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OR=1.273,95%CI:1.018~1.591,P=0.034)、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OR=1.090,95%CI:1.030~1.153,P=0.003)、术后第1天NRS(OR=3.060,95%CI:1.879~4.981,P<0.001)为单孔VATS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71(95%CI:0.799~0.943),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临界值为0.195,此时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85.6%,Bootstrap法抽样1000次,校准曲线图预测的慢性疼痛概率与实际风险高度一致。DCA曲线表明在全预测概率下均有正收益。结论:单孔VATS后,患者年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第1天CRP值、术后第1天NRS评分值均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有助于准确预测术后慢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术后慢性疼痛 NRS评分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术前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佳龙 周蕾 +1 位作者 秦玲玲 刘春来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90,共6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肺结节检出率明显上升。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肺结节治疗的首选方案。研究表明,精准的术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肺结节检出率明显上升。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肺结节治疗的首选方案。研究表明,精准的术前定位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中转开胸率)、减少并发症并缩短手术时间。本文系统综述了六大核心定位技术:经皮穿刺辅助定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定位、3D打印辅助定位、“流域分析”法定位、机器人辅助导航系统定位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定位。通过对比分析各技术的操作原理、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适用性,本文旨在为优化肺结节管理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胸腔镜肺切除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华艳 李东泽 +2 位作者 周子涵 吴文芳 樊榕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胸腔镜肺切除患者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科2个医疗组行肺段、肺叶或复合肺叶切除手术2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一个医疗组使用传统引流管理方案(对照组,109例),另一个医疗...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胸腔镜肺切除患者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科2个医疗组行肺段、肺叶或复合肺叶切除手术2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一个医疗组使用传统引流管理方案(对照组,109例),另一个医疗组使用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改良组,109例)。对照组腋中线第7肋间留置粗管(20~24F胸腔引流管)至胸顶(引流量<300 ml/24 h,漏气量<20 ml/min后拔除)。改良组腋前线第3~4肋间放置粗管至胸顶(漏气量<20 ml/min后拔除),腋后线第7~8肋间放置细管(7F胸腔引流管)于膈肌表面(引流量<300 ml/24 h后拔除)。比较2组粗管带管时间、总带管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中重度疼痛例数(疼痛评分≥4分)、镇痛泵药物用量和功能活动评分(functional activity score,FAS)。结果改良组粗管带管时间较短[(2.1±1.6)d vs.(2.7±1.8)d,t=-2.715,P=0.007],总带管时间较长[(3.3±2.0)d vs.(2.7±1.8)d,t=2.308,P=0.022],但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4.2±2.2)d vs.(4.1±2.1)d,t=0.247,P=0.805]。在疼痛控制方面,术后第2天改良组活动时疼痛评分较低[(2.1±1.1)分vs.(2.6±1.3)分,t=-2.885,P=0.004],中重度疼痛例数较少(5例vs.14例,χ^(2)=4.670,P=0.031),镇痛泵药物用量较少[(17.9±16.2)ml vs.(27.4±29.4)ml,t=-2.951,P=0.004]。其他指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功能活动恢复方面,改良组术后第2天FAS A级(活动不受疼痛限制)的占比较高[61.5%(67/109)vs.46.8%(51/109),Z=-2.170,P=0.030]。2组术后并发症及切口如期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胸腔引流管理方案在保证充分引流的同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活动状态,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腔引流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次级隆突重建术的病例报告(附手术视频)
8
作者 李大圣 朱鸿宇 张楼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0-1374,共5页
随着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其在肺楔形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及肺叶切除等常规术式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然而,涉及多级气道重建的复杂术式(如支气管袖式切除、次级隆突重建等)仍面临技术瓶颈,现有文献中单孔胸腔镜下同期实施肺段袖... 随着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其在肺楔形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及肺叶切除等常规术式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然而,涉及多级气道重建的复杂术式(如支气管袖式切除、次级隆突重建等)仍面临技术瓶颈,现有文献中单孔胸腔镜下同期实施肺段袖式切除与次级隆突重建的案例报道极为有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隆突重建 袖式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9
作者 蒋捷 刘锋 王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建立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部手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EALI)的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行VATS手术的309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验证集(n=92),在训练集中... 目的建立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部手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EALI)的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行VATS手术的309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验证集(n=92),在训练集中按是否有EALI分为EALI组(n=57)及非EALI组(n=160),对训练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该模型的临床价值,并在验证集中校验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3.038,95%CI1.150~7.979,P=0.023)、吸烟史(OR=2.336,95%CI 1.053~5.158,P=0.035)、术中单位体重潮气量(OR=5.868,95%CI2.439~15.432,P=0.001)、术中单位体重补液量(OR=1.258,95%CI 1.088~1.489,P=0.004)以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OR=1.212,95%CI 1.070~1.383,P=0.003)为VATS肺术后EALI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 0.745~0.911),最大约登指数对应0.227,特异度0.774,敏感度0.755,校准曲线Brier值为0.128。Bootstrap法抽样1000次,校准曲线图预测的慢性疼痛概率与实际风险高度一致。DCA曲线表明在全部预测概率下均有正收益,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结论在VATS术后,糖尿病史、吸烟史、术中单位体重潮气量、术中单位体重补液量以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可准确预测EALI,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早期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笑如 钱坤 +1 位作者 张培龙 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 单孔胸腔镜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孔与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茂林 崔东 +2 位作者 张卫东 邱瑞兴 钱如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胸腔镜,单孔组为腋中线6 mm切口,使用30°5 mm胸腔镜,均行双侧R4交感神经切断。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代偿性多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即刻双侧手掌温暖干燥,无并发症发生。双微孔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3±0.8)分vs.(1.8±0.9)分,t=-2.578,P=0.012]。2组手术时间[(28.3±9.3)min vs.(30.7±8.2)min]、术中出血量[(6.2±2.5)ml vs.(7.0±3.1)ml]、术后住院时间[1(1~2)d vs.1(1~3)d]、代偿性多汗发生率[33%(10/30)vs.27%(8/30)]和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微孔和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均安全、有效,双微孔切口更隐蔽、美观,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单孔 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犬肺血管肉瘤
12
作者 许一晨 朱晓英 +3 位作者 万建军 吴秀娟 夏炉明 盛文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内窥镜手术对动物损伤较小,具有术后动物出血量少、疼痛轻、组织黏连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兽医临床。然而,胸腔镜手术因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在我国兽医临床较少实施。本文从病例基本情况、检查...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内窥镜手术对动物损伤较小,具有术后动物出血量少、疼痛轻、组织黏连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兽医临床。然而,胸腔镜手术因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在我国兽医临床较少实施。本文从病例基本情况、检查、诊断以及手术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胸腔镜成功为一例罹患肺转移性血管肉瘤的10岁金毛犬施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案例,并且分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的设备器械选择、单肺气体插管方法,以及胸腔镜手术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以期为同行开展兽医临床胸腔镜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玉果 季聪颖 +3 位作者 邓翼鸥 王敏涛 张玮 郭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并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7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经病理诊断为肺癌并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7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将患者分为愈合不良组(128例)和愈合组(576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其他既往史(手术侧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史、免疫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切除范围、闭式引流位置、引流管切口缝合针数、留置引流管时间、引流管口拆线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糖尿病与发生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15,95%CI:1.081~2.413,P=0.019)、BMI(OR=2.086,95%CI:1.382~3.148,P<0.001)、糖尿病(OR=2.103,95%CI:1.216~3.638,P=0.008)是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糖尿病是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术后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围手术期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关注伤口变化,给予针对性措施,以减少闭式引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手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切口愈合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变化
14
作者 王凌飞 詹岳宁 +2 位作者 王丹 张艳梅 黄泽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和IVATS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每组60例。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喉罩)即刻(T_(1)),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T_(2))、60 min(T_(3)),拔管(喉罩)后15 min(T_(4))各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率(SVV)、心率变异率(HRV)、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同时检测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_(2))、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结果2组麻醉满意度评分、术野满意度评分、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胶体液量用量、晶体液量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IVATS组比较,NIVATS组T_(1)、T_(2)、T_(3)时CO明显增高,而SVV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HRV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T_(2)、T_(3)时PaO_(2)、CjvO_(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NIVATS组T_(2)、T_(3)、T_(4)时Da-jvO_(2)、CERO_(2)明显高于IVATS组(均P<0.05)。此外,NIVATS组T_(1)、T_(2)、T_(3)时PaCO_(2)较IVATS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与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比较,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CO、SVV、HRV)更趋于平稳,同时脑氧代谢指标(Da-jvO_(2)、CERO_(2)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1
15
作者 郝志鹏 蔡奕欣 +2 位作者 付圣灵 张霓 付向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在传统三孔胸腔镜的基础上,单孔胸腔镜术式发展迅速并渐用于肺癌根治性切除,其与传统胸腔镜术式相比的临床应用优势也为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针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在传统三孔胸腔镜的基础上,单孔胸腔镜术式发展迅速并渐用于肺癌根治性切除,其与传统胸腔镜术式相比的临床应用优势也为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针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在我科同诊疗组连续行单孔胸腔镜(单孔组)或三孔胸腔镜(三孔组)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6例,其中单孔组115例,三孔组10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及手术资料,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时疼痛的最小(VASmin-d3、d7)及最大(VASmax-d3、d7)值,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reatment-Lung,FACT-L)中文版v4.0评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三月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术后三月切口麻木发生率及患者对切口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手术时间(157.62±19.50)min较三孔组(116.00±17.32)min更长(P<0.001),但术后胸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在单孔组[(4.37±1.65)d,(9.87±1.25)d]均明显短于三孔组[(5.54±1.57)d,(10.43±1.43)d](P=0.020,P=0.004);两组患者术后VASmin-d3无显著差异,但单孔组VASmin-d7及VASmax-d3、d7[(1.46±0.29),(3.75±0.54),(2.43±0.53)]均低于三孔组[(1.58±0.30),(3.93±0.51),(2.62±0.62);P=0.003;P=0.011;P=0.018]。FACT-L评分显示术后三月单孔组患者功能状态、情感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得分[(20.94±2.22),(19.88±1.70),(108.09±4.58)]均高于三孔组患者[(20.24±1.92),(19.36±1.67),(106.88±4.17);P=0.014;P=0.024;P=0.045],而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态及肺癌相关症状评分两组并无差异。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三月切口麻木发生率(24.3%vs 38.6%)更低(P=0.024),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更高(78.3%vs 65.3%,P=0.03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7天)的病因分析——附115例报道 被引量:28
16
作者 戴亮 康晓征 +8 位作者 闫万璞 杨永波 赵培俍 付浩 周海涛 梁震 熊宏超 林瑶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29,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手术已是我科肺癌肺切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7天以内出院患者近90%,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们对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术后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发症的种类及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方法数据来源为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前瞻性肺癌数据库,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肺癌肺切除手术,且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调查其并发症种类,并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将其分为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析临床因素与并发症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7天者共115例,占同期手术比例为10.3%(115/1,112)。全组患者轻度并发症81例,占同期手术(1,112例)比例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者比例分别为7.3%和70.4%,重度并发症34例,分别为3.1%和29.6%;因并发症死亡者2例,分别为0.18%和1.7%;术后最常见者为漏气超过5日20例,分别为1.8%和17.4%,肺不张19例,分别为1.7%和16.5%,肺部感染18例,分别为1.6%和15.7%;罕见并发症中支气管胸膜瘘4例(0.36%和3.5%),但危险高,其中2例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围手术期死亡;临床因素中仅低肺功能(FEV1%<70%)可能是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因素(45.8%vs 23.6%,P=0.038);轻度并发症组与重度并发症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52.2%vs51.9%,P=0.894)及5年总生存率(64.0%vs 53.5%,P=0.673)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持续漏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延长胸腔镜肺癌术后住院时间的主要原因,而支气管胸膜瘘是最凶险的并发症;术前低肺功能患者更易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并发症严重程度并不会影响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m单孔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瑞杰 蔡奕欣 +3 位作者 张霓 付圣灵 祖育昆 付向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及支气管残端、段切缘有无残留。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9.4±32.6)min;术中出血量(160.2±48.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2.9±0.9)d;术后住院时间(10.6±0.8)d。结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病例及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徐金东 郁丽娜 +3 位作者 赵达强 谢亮 周海榆 王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20例中度以上多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及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入手术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20例中度以上多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及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入手术室行常规监测并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A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后仅鼻导管吸氧;B组行常规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5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无1例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A组和B组的麻醉准备时间(15.46±8.32 min vs 35.65±11.12 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6.26±2.09 min vs46.32±15.76 min),住院费用(6355.54±426.00元vs 8932.25±725.9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咽喉部不适等(0%vs 100%),术后监护时间(2 h vs 12 h),术后进食时间(2 h vs 6 h)均优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术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各指标无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血PH、PaCO_2、PaO_2无明显变化;同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PaCO_2升高及PH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_2无明显变化。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非气管内插管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刀切割和机械切割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海波 林钢 +3 位作者 张诗杰 黄伟明 商学谦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刀切割手工缝合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两种。但仅有很少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且均针对开放式肺段切除术,目前尚未... 背景与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刀切割手工缝合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两种。但仅有很少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且均针对开放式肺段切除术,目前尚未有相应的研究针对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方法在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连续58例患者,根据段间平面分离方法不同分为电刀切割组30例和机械切割组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除手术时间[电刀切割组(248.70±54.46)min和机械切割组(209.39±67.25)min]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外,术中出血量(60.00mL vs 65.00 mL)、胸腔引流总量(445.00 mL vs 590.00 mL)、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455.33±318.333)mL vs(422.32±194.9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50天vs 4.00天)和术后住院时间(6.00天vs 6.00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0vs 2/2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的分离方法中,应用电刀切割手工缝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安全性不劣于应用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切割缝合器 电刀切割 段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汤应雄 魏翔 +2 位作者 潘铁成 张良华 陈启福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为 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 VATS。均获成功 ,6例辅助小切口 ,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 4~ 2 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 :V...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为 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 VATS。均获成功 ,6例辅助小切口 ,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 4~ 2 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 :VATS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方法 ,尤其适用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