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健康管理方案在高血压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曹忠萍 姜宴 《华夏医学》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健康管理方案在高血压眩晕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10例高血压合并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为期3...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健康管理方案在高血压眩晕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10例高血压合并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为期3个月的基于TTM的健康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眩晕症状、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眩晕症状、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TM的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眩晕患者的血压控制、眩晕症状、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状态,能够为此类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眩晕 跨理论模型 健康管理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永清 王晶 +4 位作者 申秋月 陈红 孙京丽 李晓北 吴家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9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 :探索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模式,优化患者住院服务流程,提高医院床位资源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住院服务。方法 :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在试点科室(妇科和血管外科)开展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负责安排入院日患者接诊、入院宣教... 目的 :探索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模式,优化患者住院服务流程,提高医院床位资源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住院服务。方法 :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在试点科室(妇科和血管外科)开展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负责安排入院日患者接诊、入院宣教及入院检查,将患者安全送达住院病区。结果 :监测试点科室在住院服务中心完成通知患者入院、医嘱处理、采血及检查平均时间分别为:妇科,3.63min、3.20min、2.35min、95.00min;血管外科,3.75min、2.70min、2.20min、61.20min。出院人数、病床周转次数及手术例数均比实施前增加,平均住院日及术前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缩短。结论 :入院日患者统一管理模式可以增加病房医师、护士有效管理在院患者时间,对改善病房秩序、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日 统一管理 护理模式 护理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统一标准化延续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玲 缪园园 +1 位作者 柯亭羽 周湘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统一标准化延续性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为改变、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MMC)中心就诊的22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统一标准化延续性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为改变、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MMC)中心就诊的22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统一标准化延续性管理(即MMC管理模式)。对两组管理前后血糖变化、自我管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P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实验组餐后血糖(FPG)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FPG、PB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合理饮食、运动、血糖自我检测、规范用药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合理饮食、运动、血糖自我检测、规范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T2DM患者FPG、PBG、HbA1c的达标率,能有效地改善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统一标准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 2型糖尿病 血糖达标 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标准操作规范救护模式在群体伤病员院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寿宇雁 王惠芬 唐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介绍急诊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救护模式的编写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该模式在城市突发群体伤救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急诊SOP程序文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对人员物资、伤员预检、诊断治疗、院内协调、预案... 目的介绍急诊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救护模式的编写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该模式在城市突发群体伤救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急诊SOP程序文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对人员物资、伤员预检、诊断治疗、院内协调、预案演练等环节设置了标准化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在2011年上海地铁事故突发群体伤救治过程中,急诊SOP救护模式获得充分应用,统计显示,国际通用的病员辅助检查率、重症伤员误诊率、急诊科3h内可用ICU床位数和住院患者24h内手术率等指标均与国外相似规模群体伤救治的文献结果相仿。结论急诊SOP救护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突发群体伤的院内急救效率,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标准操作规范 管理模式 群体伤 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CRRT患者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哲 李冰玉 王海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和观察组(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各39例,...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和观察组(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各39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透析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实施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团队管理模式 全程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钱军 杨朋 邓怀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癌痛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仅常规遵医嘱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癌痛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仅常规遵医嘱用药,研究组给予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管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疼痛、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改善情况,记录两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1周后、干预1个月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1个月后NRS评分低于干预1周后;研究组干预1周后、1个月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情绪、睡眠、日常生活、与他人关系、生活兴趣、行走能力、日常工作等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给予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 癌痛 全程化 管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4C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爱玲 陆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4C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4C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延续性4C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4C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血压控制达标率及干预前后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1个月、3个月末研究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维度评分及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4C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血压控制达标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延续性4C管理模式 情绪 治疗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艳梅 梁媛 +1 位作者 黄海霞 徐玉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SDMM)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2020年6月-2... 目的探讨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SDMM)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56),将2021年2-8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56)。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SDMM的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和再入院率。结果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后6个月的时间内,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以及出院康复过程中,采取SDMM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工作模式,有助于保证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 临床结局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艳 杨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目的探究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内护理和随访,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体能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痛缓解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护理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OG体能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基于医护一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不仅能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体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延续性护理模式 多发性骨髓瘤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S管理模型构建的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郑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4S管理模型构建的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血液净化室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工作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与观察组(2020年5月—2021...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4S管理模型构建的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血液净化室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工作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与观察组(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4S管理模型构建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的相关认知得分、照顾行为得分以及职业倦怠评分,同时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相关知识、感知到的严重性、感知到的易感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照顾行为中翻身行为、皮肤管理、营养支持、创面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E、DP评分低于对照组,P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S管理模型构建的护理管理应用到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当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工作的正确认识,提升其对患者的照顾行为,降低职业倦怠感,也由此降低了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期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S管理模型 护理管理 连续血液净化 正确认知 照顾行为 职业倦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法对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探析
11
作者 张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法对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在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法对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在两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习惯改善的情况、对遵医嘱服药的依从率、复诊率、再住院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戒烟戒酒患者所占的比例、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患者所占的比例、坚持合理饮食原则患者所占的比例、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患者所占的比例、坚持进行适当运动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遵医嘱服药的依从率、复诊率均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法对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其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规范化护理管理法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