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model of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for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爱华 董蕾 董陇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44-749,共6页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theory.Considering the geologic conditions,technology,economy and safety production,ten main f...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theory.Considering the geologic conditions,technology,economy and safety production,ten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mining method were taken into account,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was constructed.The unascertained evaluation indi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lected factor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were solve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New measurement standards were constructed.Then,the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function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was established.The index weights of the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by entropy theory,and credible degree recognition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theory.The results of mining method evaluation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credible degree criteria,thus the best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was determined.Furthermore,this model was employ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chosen standard mining methods in Xinli Gold Mine in Sanshandao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superiority degrees of mining methods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optimization model,so the optimal method can be easily determined.Meanwhile,the proposed method can take into account large amount of uncertain information in mining method selection,which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for selecting the optimal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optimization model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theory information entr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principle of combined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m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宏 古德生 李建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The pit limit optimization is discusse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combined min-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economic model of ore-blocks. A new principle of the limit optimization is put f... The pit limit optimization is discusse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combined min-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economic model of ore-blocks. A new principle of the limit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 through analyzing the limitations of moving cone method under such conditions. With a view to recovering asmuch mineral resource as possible and making the maximum profit from the whole deposit, the new principle is tomaximize the sum of gain from both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alo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nd modules for software package (DM&MCAD)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 inTonglushan Copper Mine. It has been proved to be rather effective in the min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ining underground mining combined mining method OPTIMIZATION MODEL open PIT limit block econom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洞口智能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林发宝 吴佳明 +3 位作者 杨辉 陈韶平 杨剑 孙文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147,共9页
矿山法隧道洞口人工设计工作繁琐、生产效率低,如何迅速而准确地设计出隧道洞口方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任务。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提出融合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洞口智能设计框架,并发展一种隧道洞口智能化设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影... 矿山法隧道洞口人工设计工作繁琐、生产效率低,如何迅速而准确地设计出隧道洞口方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任务。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提出融合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洞口智能设计框架,并发展一种隧道洞口智能化设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影响隧道洞口设计的因素,并收集超过1400个隧道洞口的设计案例,构建隧道洞口设计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搭建隧道洞口主要设计参数的智能决策模型,实现了隧道洞门类型及洞口边仰坡坡率的智能决策。采用智能推荐生成的洞口设计参数,并结合搜索优化算法,建立隧道洞口边仰坡和排水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国产BIM平台自主研发了隧道洞口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设计方案智能决策、二三维联动详细设计、成果自动输出的隧道洞口智能设计全流程服务。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验证了本方法和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 隧道洞口 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决策 数字设计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煤炭基地矸石山生态修复技术模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春丽 侯晓磊 +7 位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邓雅元 麻文章 巩子涵 曾文杰 芦治源 吴国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1-474,共14页
针对西北干旱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不清,生态修复技术模式针对性不强,措施单一等问题,以宁东煤炭基地6座煤矸石山及周边自然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立地类型划分,运用复合模糊物元熵权法从土壤改良效果、植被恢复效果和... 针对西北干旱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不清,生态修复技术模式针对性不强,措施单一等问题,以宁东煤炭基地6座煤矸石山及周边自然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立地类型划分,运用复合模糊物元熵权法从土壤改良效果、植被恢复效果和技术措施状况(技术措施完整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共19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及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不同立地类型对位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旨在为西北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为立地类型划分主导因子,据此将矸石山分厚层急阴坡、中层斜阴坡、厚层斜阴坡、薄层急阳坡、中层斜阳坡、厚层斜阳坡、中层斜半阴半阳坡、厚层斜半阴半阳坡、薄层急半阴半阳坡及厚层平台9种立地类型;(2)中层斜半阴半阳坡立地类型,推荐“砾石沙障”模式或“活体沙障”模式;厚层急阴坡、薄层急阳坡立地类型,推荐“撒播草籽+挡矸墙+环保树脂网工程护坡+排水沟+微喷”模式;中层斜阴坡、中层斜阳坡立地类型,推荐“撒播草籽+挡矸墙+排水沟+草方格”模式;厚层平台立地类型,推荐“植苗造林+草方格+截水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区 煤矸石山 立地类型 技术模式 复合模糊物元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钻进过程数据驱动的地层可钻性预测方法
5
作者 陈韬 张幼振 钟自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2,共7页
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给煤矿井下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钻进数据建立地层可钻性预测模型,实现地层类型智能感知,可为钻进过程提供地质信息保障。针对煤矿井下钻进数据存在异常值、样本量不平衡等问题,采用局部离群因子异常检测... 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给煤矿井下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钻进数据建立地层可钻性预测模型,实现地层类型智能感知,可为钻进过程提供地质信息保障。针对煤矿井下钻进数据存在异常值、样本量不平衡等问题,采用局部离群因子异常检测算法(LOF)剔除异常钻进数据,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对原始钻进样本进行训练,获取了钻进生成样本以构建平衡钻进数据集。提出了一种鲸鱼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WOA-KELM)的钻进地层可钻性预测方法,构建基于鲸鱼算法优化后的核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预测地层可钻性等级。通过淮南矿区现场实钻数据获得了包括回转压力、钻进压力、钻速等钻进数据,利用LOF剔除异常值后通过GAN生成与原始样本相似度高的生成样本,应用箱线图、识别率、散点图分布验证了生成钻进样本的可靠性。利用生成样本平衡钻进数据集通过WOA-KELM建立钻进过程地层可钻性预测模型,对地层可钻性预测准确率达98%左右,优于SVM、KNN等识别模型。研究结果为煤矿井下自适应钻进与工况智能感知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钻探 地层可钻性 钻进参数 鲸鱼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6
作者 章来烨 郑小龙 +2 位作者 郭远树 邹庆松 饶运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0,共5页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基于博弈论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同时考虑层次分析法(AHP)和CRITIC法的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组合赋权法(A&C)。通过FLAC3D模拟计算某钨矿山8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并赋权值,建...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基于博弈论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同时考虑层次分析法(AHP)和CRITIC法的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组合赋权法(A&C)。通过FLAC3D模拟计算某钨矿山8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并赋权值,建立了组合隶属度矩阵,在综合分析各方案采场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回采率等指标的基础上综合优越度排序得到最佳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对同类矿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采场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博弈论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东五盘区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与应用
7
作者 李国富 季长江 +4 位作者 李军军 张江华 唐杰 赵晋斌 邵显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高瓦斯矿井煤层含气量大,单纯的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及空间制约,导致井下抽采效果受限。同时,由于井下通常仅依靠钻孔进行负压抽采,煤层增透手段和改造方式缺乏,导致抽采不充分,煤层含气量总体降幅小,无法快速实现工作面消突、达到保障... 高瓦斯矿井煤层含气量大,单纯的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及空间制约,导致井下抽采效果受限。同时,由于井下通常仅依靠钻孔进行负压抽采,煤层增透手段和改造方式缺乏,导致抽采不充分,煤层含气量总体降幅小,无法快速实现工作面消突、达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运用油气开发技术在地面进行煤层气抽采,煤层增透措施不受空间限制,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煤层改造,提升储层渗透性。同时,根据采掘规划,在地面超前布置煤层气抽采工程,对煤层进行长时间超前预抽,可减少井下瓦斯抽采工程量,缩短井下瓦斯抽采和达标时间,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为大幅降低高瓦斯煤层含气量,提升煤炭开采效率与安全生产水平,针对寺河矿东五盘区煤层气地质特征,结合盘区采掘衔接规划,开展相适应的煤层气地面与井下抽采技术与工艺研究,探索高瓦斯矿井的煤与煤层气高效协调开发。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东五盘区开展多种煤层气地面与井下抽采尝试,综合降低煤层含气量。并通过地面抽采效果检验井,评价东五盘区煤层气抽采实际效果。经过近20 a的井上下连续抽采,东五盘区规划区3号煤层剩余含气量降到8 m^(3)/t以下,平均降幅在50%以上;准备区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15%以上,保障了矿井高产高效;生产区井下精准抽采甲烷浓度提高5%以上,工作面抽采率提高5%以上,确保井下高效抽采。东五盘区地面大规模超前预抽已基本实现高瓦斯煤层的低瓦斯采掘。煤与煤层气共采既通过地面超前预抽大幅度降低了煤层含气量、增加了煤层气产量,又通过井下精准抽采填补了地面抽采盲区,实现了煤层气抽采的全覆盖,节约了井下瓦斯抽采成本。寺河矿东五盘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保障了高瓦斯煤层的低瓦斯开采,也大幅度降低了甲烷排空污染大气环境,同时还促进了沁南煤层气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其他高瓦斯矿井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对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煤层气共采 寺河矿 东五盘区 抽采效果评价 井上下联合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
8
作者 任明阳 杨会龙 +4 位作者 李健 孙涛 白双军 王连发 贺广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22,共8页
针对井工矿障碍物检测中因高程结构点云过滤困难和地面分割精度不足导致的误识别与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条件滤波进行点云的裁剪和去噪,将条件滤波后的多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融... 针对井工矿障碍物检测中因高程结构点云过滤困难和地面分割精度不足导致的误识别与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条件滤波进行点云的裁剪和去噪,将条件滤波后的多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再进行体素降采样,完成点云预处理。其次,将预处理后的点云投影到二维栅格,依据栅格与车体的距离划分远近距离栅格,并分别计算各栅格的巷道地面高度和顶部高度特征,更新车体附近栅格和每行栅格特征,基于点云分布和前后行栅格的连续性,采用由近到远、逐行更新的策略进行全局栅格特征更新,实现对巷道地面和顶部特征的精准计算。最后,基于栅格特征进行地面分割,从非地面点云中过滤掉高程结构点云,再对剩余点云进行欧氏聚类,从中检测出障碍物。井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过滤上下坡及点云稀疏工况中的高程结构点云;对信号箱、锥形桶、低矮支架和车辆等低矮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2.3%,90.9%,96.5%和100%;在不同工况巷道中,有效减少了误识别和漏识别,具有较高的障碍物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矿障碍物检测 栅格法 多激光雷达 点云栅格化 地面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与地下工程注浆技术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秦鹏飞 刘静 +1 位作者 杨丁诚 邵振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6,共8页
地下交通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等地下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于岩土介质成分、结构的复杂性和地下水的侵袭,岩土项目建设中经常发生涌水、坍塌等灾害事故。注浆可有效提升岩土体的抗渗和承载性能,保证... 地下交通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等地下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于岩土介质成分、结构的复杂性和地下水的侵袭,岩土项目建设中经常发生涌水、坍塌等灾害事故。注浆可有效提升岩土体的抗渗和承载性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地下结构坚固稳定。该文从高聚物、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与EICP(酶诱导方解石沉淀)注浆方面对水电工程注浆技术进行了分析,从地铁和近海建设方面对隧道工程注浆技术进行了阐释,并选取了矿业和桩基工程对其他方面的注浆技术进行了梳理。注浆延长了水电工程的服役寿命,保证了隧道的安全运营,实现了矿产的安全开采,提升了桩基的承载性能。注浆技术的科学创新和进步,必将全面推动岩土与地下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与地下工程 注浆技术 EICP 矿业工程 桩基后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典型井工煤矿碳排放核算与减排路径研究
10
作者 陈梦圆 张凯 +3 位作者 黄瑞舒 何勇 李梦琪 陈湘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井工煤矿既是碳基能源的供应方也是消耗方,其碳排放核算在“双碳”背景下备受关注。《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规范了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但其适用性与对企业降碳工作的指导性仍... 井工煤矿既是碳基能源的供应方也是消耗方,其碳排放核算在“双碳”背景下备受关注。《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规范了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但其适用性与对企业降碳工作的指导性仍存在争议。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典型井工煤矿(含选煤厂)为研究对象,在关键监测点位布设CH_(4)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及多参数传感器,进行为期8个月的实时监测,获取煤矿区CH_(4)排放量,依据《指南》识别该煤矿温室气体排放源项和核算范围,核算了各排放源碳排放量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及选煤工艺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有主要有6项,占比大小排列为矿后CH_(4)逃逸排放(43.9%~44.9%)>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_(2)排放(24.3%~28.0%)>井工开采CH_(4)逃逸排放(14.5%~16.8%)>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_(2)排放(7.2%~7.9%)>化石燃料燃烧CO_(2)排放(3.5%~7.0%)>井工开采CO_(2)逃逸排放(0.8%~0.9%);化石燃料的燃烧、井工开采和矿后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其三者之间均具有强正相关关系,是实施碳减排的重点对象;针对矿后CH_(4)逃逸核算与实际排放差距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电力矿后CH_(4)逃逸核算方法;指出西北地区地下煤矿应实施联合减排技术,结合实地考察为矿区设计综合性的碳减排路径和方案,为我国西北地区井工煤矿的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方案设计提供数据基础与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碳排放核算 机器学习模型 联合减排技术 碳减排路径 矿后CH_(4)逃逸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工艺重构”思想及其在采矿方法开发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庆发 玄昊然 +3 位作者 商昱 甘泉 付振宇 李建辉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基于采矿工艺变革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采矿工艺重构”的概念与定义,指出其实质是对现有采矿工艺组分和技术进行拆解与重构,旨在形成一套结构稳定、工作工序有序且能够满足矿山采矿工艺变革现实需求的新工艺。开展了采矿工艺重构的技... 基于采矿工艺变革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采矿工艺重构”的概念与定义,指出其实质是对现有采矿工艺组分和技术进行拆解与重构,旨在形成一套结构稳定、工作工序有序且能够满足矿山采矿工艺变革现实需求的新工艺。开展了采矿工艺重构的技术特点及其对工艺开发人员的要求分析,以及重构后的工艺系统模式划分研究;讨论了“采矿工艺重构”与“协同开采”在思想和技术层面上的关联性;并结合小分段壁式空场采矿法开发案例,介绍了“采矿工艺重构”思想在指导采矿方法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矿工艺重构”思想能够有效指导采矿工艺变革,根据该思想开发的小分段壁式空场采矿法不但提升了回采率指标,而且有效控制了顶板安全事故,有助于解决矿山存在的突出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艺变革 采矿工艺重构 采矿方法 小分段壁式空场采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地下矿山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12
作者 覃美满 寇向宇 +3 位作者 鄢德波 董培林 魏星 张柏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了科学评价地下矿山的生产运营风险、提升地下矿山安全预防能力,基于地下矿山生产特点选取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地下矿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采用组合赋权法... 为了科学评价地下矿山的生产运营风险、提升地下矿山安全预防能力,基于地下矿山生产特点选取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地下矿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采用组合赋权法优化指标综合权重,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评价地下矿山的安全风险状况。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组织专家调研的5座矿山为评价样本进行分析,不同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设备因素维度中的六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因素维度中的矿山地质条件、管理因素维度中的工作安全制度3个风险指标权重较大,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威胁较为明显;所研究的5座矿山中,钨矿山M_(2)安全风险级别最高、石墨矿山M_(4)的安全风险级别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矿山安全 安全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法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煤矿开发过程甲烷排放核算方法现状及趋势
13
作者 张进华 陈伟崇 +4 位作者 刘冰 李琦 张龙年 王锐 赵香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共6页
控制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板块,开展准确的碳排放监测和核算是一切碳减排技术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矿开采常规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发过程甲烷排放主要来源及核算边界,针对重点排放... 控制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板块,开展准确的碳排放监测和核算是一切碳减排技术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矿开采常规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发过程甲烷排放主要来源及核算边界,针对重点排放源CH_(4),梳理了现有碳核算模型中CH_(4)计算方法,结合当下我国“双碳”战略和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最新协议精神,探讨现有井工煤矿碳核算中CH_(4)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和技术难题。研究指出井下开采过程甲烷排放和矿后活动甲烷排放是煤炭开采过程重点监测对象,是碳核算偏差较大的主因,是未来开展精细化监测、核算和核查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井工煤矿监测存在问题和未来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碳减排模型 甲烷核算方法 高精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技术定位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14
作者 武瑞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2-215,共4页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巷道复杂,危险因素多,作业风险程度非常高,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煤矿企业积极引进UWB技术定位系统,发挥其高精度、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可对井下人员准确定位,实施瓦斯检测,还可应用于...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巷道复杂,危险因素多,作业风险程度非常高,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煤矿企业积极引进UWB技术定位系统,发挥其高精度、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可对井下人员准确定位,实施瓦斯检测,还可应用于煤矿所在区域综合检测,促使开采工作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作业 UWB技术定位系统 高精度 抗干扰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例
15
作者 佘长超 侯星野 +2 位作者 腾天野 蒋楠洋 张建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等问题,无法满足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因此提出了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服务体系、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在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在实际矿区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 矿区地下管网 三维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 智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常规双参时间函数的煤矿开采动态沉陷预测研究
16
作者 周华安 戴广礼 +2 位作者 李怀展 刘超 元亚菲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煤矿开采动态沉陷预测对于保证开采过程中地面建(构)筑物安全及实施边采边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基于常规双参时间函数(Weibull、MMF、Logistic及Bertalanffy)进行开采动态沉陷预测时存在的预测精度偏低及模型拟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 煤矿开采动态沉陷预测对于保证开采过程中地面建(构)筑物安全及实施边采边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基于常规双参时间函数(Weibull、MMF、Logistic及Bertalanffy)进行开采动态沉陷预测时存在的预测精度偏低及模型拟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混合寻优人工鱼群算法(Adaptive Hybrid Optimization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AHO-AFSA)实现双参时间函数参数最优值求解。该算法采用自适应视野和步长对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AFSA)的固定视野和步长进行改进,并将相对成熟但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粒子群算法与尚未广泛应用于地表动态沉陷预测的人工鱼群算法(AFSA)相结合,实现了利用寻优算法求取双参时间函数参数精度的提升。同时以静态概率积分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复化辛普森公式优化地表点静态沉降值的求解过程,并基于此构建了煤矿开采地表动态沉陷预测理论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得出:利用优化求解双参的自适应混合寻优人工鱼群算法,基于Weibull、MMF、Logistic和Bertalanffy 4种时间函数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精度分别提升了2.44%、0.35%、1.48%和3.11%,总体拟合误差在10.3%以内,算法用于反演双参时间函数参数进行动态沉陷预测具有较高精度。研究成果对于基于寻优算法反演双参时间函数参数的煤矿开采动态沉陷精准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双参时间函数 概率积分法 动态预测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厚大矿体下向扇形深孔爆破精细控制与参数寻优方法
17
作者 安龙 符洲云 +1 位作者 张家华 韩琳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8,共10页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因其大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被应用于开采低品位厚大矿体。该方法在增大产能的同时也对爆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爆破参数不合理,极易造成大体积超欠挖与大块增多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矿山高质高效开采...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因其大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被应用于开采低品位厚大矿体。该方法在增大产能的同时也对爆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爆破参数不合理,极易造成大体积超欠挖与大块增多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矿山高质高效开采。为此,从爆破边界与块度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设计与影响权重分析相联合的爆破参数寻优方法。通过经验设计方法初步确定爆破参数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主要爆破参数对爆破超欠挖和块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与影响权重,以超欠挖和大块率最小为目标确定最优爆破参数。以山东某金矿为例,获得了孔径、抵抗线、孔底距以及微差时间对爆破超欠挖以及大块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炮孔直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最大,而孔网参数最小。在此基础上优化爆破参数,当孔径100 mm、抵抗线2.5 m、孔底距3.3 m、微差时间75 ms时,预测的爆破超欠挖量以及不合格块度占比最小。现场工业试验反映出,采用以上参数进行回采爆破边界清晰,爆堆块度分布均匀。所提爆破参数寻优方法,对于扇形深孔爆破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厚大矿体 阶段矿房法 扇形深孔 爆破参数 超欠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导水裂隙带的物探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18
作者 尹耀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0-495,共6页
煤矿导水裂隙带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发水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危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技术开展煤矿导水裂隙带探测工作,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导水裂隙... 煤矿导水裂隙带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发水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危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技术开展煤矿导水裂隙带探测工作,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导水裂隙带的形成受岩层硬度、岩层组合、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地下水位及水压等多种因素影响。导水裂隙带的产生与发展会引发矿井突水、瓦斯积聚、顶板坍塌等灾害,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直流电法、电磁法和岩层探测技术等多种物探手段可用于探测煤矿导水裂隙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物探技术在分辨率、适用条件和数据解释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未来随着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发展,煤矿物探技术将更加高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物探技术 直流电法 电磁法 地震探测 岩层探测 煤矿安全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采矿岩石力学进展 被引量:56
19
作者 何满潮 武毅艺 +1 位作者 高玉兵 陶志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9,共25页
随着煤炭开采日益向深部发展,深部采矿引发的围岩大变形破坏和强冲击动力灾害日益严峻。在深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采动、强流变及多场耦合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场的应力场特征、煤岩体破碎性质、岩层移动及能量的积... 随着煤炭开采日益向深部发展,深部采矿引发的围岩大变形破坏和强冲击动力灾害日益严峻。在深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采动、强流变及多场耦合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场的应力场特征、煤岩体破碎性质、岩层移动及能量的积聚释放规律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深部采矿中的岩石力学问题,论述了笔者及团队在深部采煤方法、深部巷道破坏机理与围岩控制、深井热害与地热利用三大方向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1)提出了平衡开采理论和实现平衡开采的110/N00工法,进行了千米深井现场工程应用;(2)构建了深部“非均压建井”模式,研发了实现深井稳定提升的SAP系统,形成了可大幅简化井巷工程量和提高矿井采出率的建井方法;(3)研发了多套适用于研究深部岩体在水、高温、高压、结构效应及多场耦合作用下发生宏观破坏的实验系统和可进行微观层面演算的超算系统,揭示了深部软岩大变形破坏机理及多尺度力学特性;(4)研制了深部岩体冲击型和应变型岩爆实验系统,阐述了深部岩体冲击能量沿开挖临空面瞬间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5)提出了深部巷道开挖补偿支护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具有高恒阻、高延伸率、强吸能和耐冲击超常力学特性的NPR支护材料和技术;(6)研发了模拟深部高温、高湿和高压环境下的岩体热力学实验系统,提出了热害治理和热能资源化利用方法,建立了深部热害治理与热能综合利用系统(HEMS)。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深部开采领域得以应用,可为深部采矿面临的复杂岩石力学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岩石力学 110/N00工法 巷道变形 围岩控制 矿井热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煤矿全生命周期甲烷捕集核算及减排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原白云 岳宗耀 +2 位作者 高保彬 李兵兵 贾天让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甲烷减排是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甲烷捕集核算体系是实现甲烷减排的前提。以甲烷近零排放为目标,结合《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2019》和煤炭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提出了井工煤矿全生命周期中地质勘探、煤炭... 甲烷减排是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甲烷捕集核算体系是实现甲烷减排的前提。以甲烷近零排放为目标,结合《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2019》和煤炭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提出了井工煤矿全生命周期中地质勘探、煤炭开采、矿后活动和煤矿废弃各阶段甲烷捕集的具体核算方法,构建了井工煤矿全生命周期甲烷捕集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工煤矿甲烷减排路径及其实施方案。研究结果可为井工煤矿甲烷治理与低碳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全生命周期 甲烷捕集核算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