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性能优化
1
作者 许愿 张傲翔 +3 位作者 张鹏飞 王芳 刘俊杰 刘玉怀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了解决AlGaN基深紫外(DUV)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严重电子溢出和低空穴注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它大幅改善了基于AlGaN的DUV LED的光电特性.与传统结构相比,所提出结构的输出功率提高了337.8%;同时它的内... 为了解决AlGaN基深紫外(DUV)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严重电子溢出和低空穴注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它大幅改善了基于AlGaN的DUV LED的光电特性.与传统结构相比,所提出结构的输出功率提高了337.8%;同时它的内部量子效率(IQE)也高达96%,并且没有效率下降现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的引入明显增加了多量子阱(MQWs)内载流子的浓度并降低了量子阱(QWs)内的电场,导致了更高的辐射复合率,为改善DUV LED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ALINGAN 锥形超晶格 内部量子效率 辐射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红光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玉洁 束浩渊 +1 位作者 潘磊庆 屠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3-289,I0004-I0006,共10页
草莓表皮极薄,采摘后易受到微生物侵染造成品质劣变和风味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尤为重要。该研究以红颜草莓为原料,分别进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处理,... 草莓表皮极薄,采摘后易受到微生物侵染造成品质劣变和风味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尤为重要。该研究以红颜草莓为原料,分别进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处理,随后于4℃贮藏8 d,每2 d进行取样,测定草莓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总酚含量、颜色、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草莓腐烂指数、失重率和过氧化氢含量的上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草莓的货架期。LED红光处理延缓了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并有效促进草莓果实采后果香型风味物质的生成和青草型风味物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品质 短波紫外线 发光二极管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密腔的高灵敏臭氧探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孟辉 童金钊 +2 位作者 林川 黄晨光 谢品华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精密腔技术的高灵敏臭氧(O_(3))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266 nm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UV-LED)作为光源,以反射率为99.7%的两片高反镜构建了长为30 cm的光学腔,其有效吸收光程达到84.7 m。首先探究了DUV-LE...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精密腔技术的高灵敏臭氧(O_(3))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266 nm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DUV-LED)作为光源,以反射率为99.7%的两片高反镜构建了长为30 cm的光学腔,其有效吸收光程达到84.7 m。首先探究了DUV-LED光源的稳定性及其中心波长处其他气体的干扰,标定了该系统的有效腔长,并进行了空腔消光值校准。随后,采用艾伦偏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集成后的系统在1 s时间分辨率下对O_(3)的检测限为129×10^(-12)(1σ),系统总不确定度为6.2%。最后,为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利用该系统在合肥科学岛综合楼开展了连续3 d的外场观测应用实验,并与商业仪器Thermo-49i进行了同步O_(3)测量分子浓度比对。观测结果表明两套系统测量的O_(3)分子浓度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性系数为0.98,斜率为1.01,截距为0.75,验证了该系统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表明该系统能够应用于实际环境中O_(3)的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臭氧探测 高精密腔技术 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柠檬腐败真菌分离鉴定及UV结合LED光诱导复合膜液对其抑菌效果
4
作者 杨路林 范湘凤 +4 位作者 邢亚阁 何丽 但利 雷春晓 田园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42-152,共11页
针对重庆潼南地区青柠檬采后贮藏期间易发腐败的问题,从自然腐败的青柠檬中分离纯化出3株致腐真菌F1、F2和F3。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F1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F2为杰克逊青霉(P.jacksonii)、F3为意大利青霉... 针对重庆潼南地区青柠檬采后贮藏期间易发腐败的问题,从自然腐败的青柠檬中分离纯化出3株致腐真菌F1、F2和F3。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F1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F2为杰克逊青霉(P.jacksonii)、F3为意大利青霉(P.italicum)。随后,采用紫外光(ultraviolet,UV)结合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诱导壳聚糖(chitosan,CTS)-TiO_(2)-Ag复合膜液进行抑菌实验,评估其对F1~F3致腐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UV结合LED光诱导CTS-TiO_(2)-Ag复合膜液各处理组对F1~F3致腐真菌均有抑菌性,抑菌效果优于单一UV诱导对照组。此外,随着光诱导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抑菌圈直径增大,菌丝干质量减少,菌丝生长抑制率上升,胞外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外渗值增加。总体而言,在相同光诱导时间下,UV结合LED红光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明确了重庆潼南青柠檬采后腐败的真菌种类,探究了UV结合LED光诱导CTS-TiO_(2)-Ag复合膜液对这些腐败真菌的抑制作用,为开发针对性的柠檬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柠檬 腐败真菌 分离鉴定 紫外光 发光二极管 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层结构提高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效率与稳定性
5
作者 于宏宇 张宝文 +1 位作者 陈平 张勇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和叠层NUV-OLEDs,并比较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叠层器件的性能显著优于单层器件。其中,BCPO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84 nm,近紫外光占比56.9%,外量子效率2.91%,辐射功率34.2 mW/cm^(2);而BCPO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提高到60.5%,外量子效率提高到5.73%,辐射功率达到52.8 mW/cm^(2)。TAZ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77 nm,近紫外光占比79.1%,外量子效率3.65%,辐射功率15.7 mW/cm^(2);而TAZ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略增至79.6%,外量子效率提高到7.21%,辐射功率达到29.4 mW/cm^(2)。此外,叠层器件在相同辐射功率下所需电流密度更低,这使得叠层器件能够展现出比单层器件更好的发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近紫外光 叠层结构 电荷生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拟体系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6
作者 童张法 姚森 +4 位作者 江怡清 张连峰 申聪敏 刘乃鑫 闫建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2-4051,共10页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为了实现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表面消毒器设计的优化、高效、智能化目的,研究建立了UV-LED表面消毒辐射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该数学模型,编写了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程序,对辐射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试验验证了辐射模型的可行性。试验进行了应用举例,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4时,选择最大发光角90°的UV-LED可使辐射场最优化;当照射距离与灯间距的比值为0.8和1.6时,对应的最优选择分别是45°和30°的UV-LED。数学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为优化设计紫外线表面消毒设施提供了模拟、优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表面消毒 辐射场 数学模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7
作者 申国文 鲁麟 +3 位作者 许福军 吕琛 高文根 代广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6-1162,共7页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在加速区获得能量,从而提高了空穴注入效率。另外,多量子势垒结构还能够通过提高电子势垒有效抑制电子泄漏,从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性能。综上所述,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AlGaN基DUV-LED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电子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HPSA的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
8
作者 何慧萌 杨婷 +4 位作者 施会丽 王平 邴喆 王星 白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接收平面光功率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A)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设计方案。以16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矩形和混合型布局为例,设置接收光功率方差为适应度函数,...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接收平面光功率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A)的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光源优化设计方案。以16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矩形和混合型布局为例,设置接收光功率方差为适应度函数,将所提出的HPSA与IRS技术相结合,对LED的位置布局、半功率角以及IRS的偏航角与滚转角进行优化。仿真对比了初始的(未经优化)、基于HPSA优化的室内VLC系统,以及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VLC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考虑一次反射链路的情况下,与初始的VLC系统相比,采用HPSA优化的系统在两种光源布局下的接收光功率以及信噪比波动都明显降低;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室内VLC系统在矩形布局下对接收光功率波动的改善与基于HPSA优化的VLC系统效果相当,其在混合型布局下明显低于仅采用HPSA优化的VLC系统的光功率波动。3种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基于HPSA优化的IRS辅助VLC系统的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此外,上述3种VLC系统采用混合型布局的平均均方时延拓展性能均优于矩形布局。研究工作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分布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发光二极管 光源优化 混合粒子群算法 智能反射面 接收光功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技术对食品微生物灭活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东 张忠杰 +3 位作者 祁智慧 尹君 金毅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特点,综述了对微生物灭活的机理、探究了影响灭活效果的因素(波长、紫外剂量和物料特性)、处理食品的灭菌效果以及对部分食品品质的影响,为UV-LED在食品领域的杀菌处理工艺和设备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微生物灭活 食品行业 非热杀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阵列式紫外固化光源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6
10
作者 许文海 赵欢 芦永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2-1037,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LED阵列式紫外固化光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多路可控恒流源,紫外LED空间阵列及光学系统等,其中紫外LED空间阵列结构提高了光源的辐照度和均匀性。在分析光源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给出了LED空间阵列光...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LED阵列式紫外固化光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多路可控恒流源,紫外LED空间阵列及光学系统等,其中紫外LED空间阵列结构提高了光源的辐照度和均匀性。在分析光源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给出了LED空间阵列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并利用Light Tools光学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光学设计方法得到的空间阵列辐照系统,其紫外辐照度可达200 mW/cm2,辐照面上光强分布均匀稳定,能够满足紫外光固化过程对光源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LED空间阵列 光学设计 light TO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预编码的多用户MIMO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 被引量:23
11
作者 洪阳 陈健 王子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7-1282,共6页
针对多用户室内可见光系统,提出了基于预编码算法的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模型,通过对发送信号的预处理,在发送端将多用户干扰消除,从而有效降低用户终端的复杂度和功耗.基于4×[2,2]的室内多用户多入多出可见光通信系统,分析了块对角... 针对多用户室内可见光系统,提出了基于预编码算法的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模型,通过对发送信号的预处理,在发送端将多用户干扰消除,从而有效降低用户终端的复杂度和功耗.基于4×[2,2]的室内多用户多入多出可见光通信系统,分析了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在室内可见光系统中的局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同一用户终端的不同光接收机采用不同的视场角.分析了用户终端的位置对系统信噪比、误码率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单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射功率为10mW时,在室内大部分区域,系统在100Mb/s的传输速率下能够达到10-6左右的误码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白光二极管 多用户多入多出 块对角化预编码 视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加权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晴晴 王旭东 吴楠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7,共6页
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采用的三边定位算法普适性不高、定位区域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四LED加权定位算法。该算法结合室内照明LED布局实际情况,从可见光传输距离短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出发,将传输距离信息作为加权因子引入定位算法中,提高了... 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采用的三边定位算法普适性不高、定位区域较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四LED加权定位算法。该算法结合室内照明LED布局实际情况,从可见光传输距离短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出发,将传输距离信息作为加权因子引入定位算法中,提高了定位精度及扩大了定位区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定位算法在5 m?5m?3 m的空间区域中可以获得约为18 cm的平均定位误差性能,有效地提高了室内定位精度和系统应用的普适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定位 三边定位法 加权因子 定位误差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智勇 沈连丰 +1 位作者 汪井源 陈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并对系统的通信距离和收发仰角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显示:日盲区紫外光在大气中散射传输时由于大气粒子的强烈散射与吸收,传输损耗较大,距离每增加10倍,接收功率下降20dB,因此日盲区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场合;近距离传输时散射造成的光脉冲多径展宽为微秒量级,对中低速通信系统影响较小;单个紫外LED发光功率较低,可通过多个LED阵列来提高发射功率,增大通信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日盲区 非视线 单次散射 紫外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C的无线导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子轩 梁海莲 +2 位作者 钟镇 何磊 顾晓峰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新型无线导览系统。在需要安装导览系统的地方对LED照明系统进行合适的改造,使LED发射带有识别码的可见光。当带有光电二极管的终端进入光照范围时,直接接受识别码,并经过跨阻放大器、滤波电路、电平判...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新型无线导览系统。在需要安装导览系统的地方对LED照明系统进行合适的改造,使LED发射带有识别码的可见光。当带有光电二极管的终端进入光照范围时,直接接受识别码,并经过跨阻放大器、滤波电路、电平判决器等电路处理后生成数字信号发送给后级微处理器,再通过解码、识别码比对等处理实现目标定位和无线导览的功能。利用FPGA开发套件及可见光发射机、接收机搭建了一个采用Manchester编解码和OOK调制方式的最简无线导览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室内无线导览系统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通信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特 刘璐 胡薇薇 《中兴通讯技术》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章介绍了全球可见光通信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可见光通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见光通信的研究趋势。文章认为可见光通信能够同时实现照明与通信的功能,具有传输数据率高、保密性强、无电磁干扰、无需频谱认证等优点,已经成为世... 文章介绍了全球可见光通信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可见光通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见光通信的研究趋势。文章认为可见光通信能够同时实现照明与通信的功能,具有传输数据率高、保密性强、无电磁干扰、无需频谱认证等优点,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文章指出可见光通信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将大大地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级管 可见光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腔效应的近紫外垂直结构LED光萃取效率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晓龙 齐赵毅 +1 位作者 黄华茂 王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6-844,共9页
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近紫外垂直结构LED的光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LED的光萃取效率随p-GaN层厚度的变化呈周期性振荡变化,在极大值点处的光萃取效率是极小值点处的4.8倍。进一步地,对上述振荡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的n-GaN层厚... 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近紫外垂直结构LED的光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LED的光萃取效率随p-GaN层厚度的变化呈周期性振荡变化,在极大值点处的光萃取效率是极小值点处的4.8倍。进一步地,对上述振荡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的n-GaN层厚度和表面光子晶体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光萃取效率分别达到35.3%和24.7%,比优化前各提高了37.9%和280%。因此,合理的外延层和光子晶体结构可有效提高近紫外垂直结构LED的光萃取效率,这对实验制备高效近紫外垂直结构LED芯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光萃取效率 近紫外 光子晶体 谐振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通信中LED非线性补偿和带宽拓展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玉皞 曹凡 +4 位作者 邓震宇 刘晓东 罗雨桑 马帅 鄢秋荣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1,共12页
可见光通信(VLC)是一项有前景的技术,作为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的有益补充,可提供高速率、低延迟及多设备接入等通信服务。借助传统无线通信的高性能编码调制技术,已经设计并实现了各种适配于VLC系统的物理层通信技术。不同于传统射频通信,... 可见光通信(VLC)是一项有前景的技术,作为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的有益补充,可提供高速率、低延迟及多设备接入等通信服务。借助传统无线通信的高性能编码调制技术,已经设计并实现了各种适配于VLC系统的物理层通信技术。不同于传统射频通信,VLC采用LED作为信号的发射源,LED的调制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且调制带宽有限,已成为VLC高速通信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两方面的挑战,本文以白光LED为出发点,阐述了白光LED能有效兼顾照明和通信的特性,总结和分类了非线性失真补偿和拓展调制带宽的多种技术,最后本文提出了LED封装材料及工艺、新型Micro-LED器件研究、光源布局设计、码间干扰消除技术等开放性研究问题,以期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白光LED 非线性失真补偿 带宽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LED联合次氯酸钠灭活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锦旭 毛竹 +3 位作者 李绍峰 冉治霖 王志红 乾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3-661,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水质对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联合次氯酸钠灭活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初始氯质量浓度、初始菌液浓度、pH值、温度、无机阴阳离子浓度及腐殖酸质量浓度等6种常见水质条件来观察其分别对试验灭活率的影... 为了探究不同水质对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联合次氯酸钠灭活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初始氯质量浓度、初始菌液浓度、pH值、温度、无机阴阳离子浓度及腐殖酸质量浓度等6种常见水质条件来观察其分别对试验灭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灭活率随初始氯质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初始氯质量浓度为8 mg/L时灭活率为5.9个对数级,达到最高值;灭活率则随初始菌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在初始菌液浓度为104cfu/m L时,灭活率最高,达6.2个对数级;灭活率随p H值上升有显著降低,酸性条件下灭活率明显好于碱性条件,在p H=6时灭活率为6.59个对数级;灭活率随温度上升先升高后降低,在25℃时灭活率最高为5.9个对数级。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增加会对灭活产生抑制作用,锰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样会降低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溶液中腐殖酸的存在也会对灭活有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动力学分析表明,UV-LED联合次氯酸钠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反应遵从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变化幅度表明,pH值、初始氯质量浓度和HA质量浓度对试验灭活的影响高于其他3种水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枯草芽孢杆菌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LED空间光强对VLC幅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子轩 梁海莲 +2 位作者 钟镇 何磊 顾晓峰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功率LED阵列VLC系统的收发通路。通过对LED光源特性的分析和讨论,建立了一种基于LED阵列的空间光强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实际电路测试研究了大气信道距离对接收信号幅频特性的影响,指出了VLC系统接收电路的幅频特...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功率LED阵列VLC系统的收发通路。通过对LED光源特性的分析和讨论,建立了一种基于LED阵列的空间光强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实际电路测试研究了大气信道距离对接收信号幅频特性的影响,指出了VLC系统接收电路的幅频特性不随光强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阵列 光强分布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110)表面并四苯薄膜生长光电子谱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永升 张寒洁 +4 位作者 吕斌 黄寒 李海洋 鲍世宁 何丕模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4页
利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有机半导体并四苯 (tetracene)与金属Ag(110 )界面的相互作用特性和电子性质 ,UPS测量给出tetracene的价带结构 ,其价带顶 (HOS)位于费密能级以下约 2 6eV处。XPS测量显示Ag 3d和C 1s谱峰几乎没有位移 ,表明tetran... 利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有机半导体并四苯 (tetracene)与金属Ag(110 )界面的相互作用特性和电子性质 ,UPS测量给出tetracene的价带结构 ,其价带顶 (HOS)位于费密能级以下约 2 6eV处。XPS测量显示Ag 3d和C 1s谱峰几乎没有位移 ,表明tetranece与衬底Ag之间相互作用弱。随着tetracene在Ag(110 )表面的沉积 ,功函数在初始阶段快速减小 ,继续沉积te tracene其功函数回升并达到饱和。tetracene沉积初始阶段的功函数减小归结于有机分子在表面的极化 ,而随后增加的起因则是有机分子间的退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谱 薄膜生长 价带 带结构 有机分子 电子性质 能级 功函数 有机半导体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