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莓粗多糖对UVB诱导的小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1
作者 王雨婷 王学红 +5 位作者 陆杰 米尔扎提·阿不力米提 车广学 韩乐 姬一鸣 杨永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树莓粗多糖(RCP)(剂量分别为50、100、200mg/kg)对BALB/c小鼠中波紫外线(UVB)皮肤光损伤模型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微板法测定小鼠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树莓... 采用树莓粗多糖(RCP)(剂量分别为50、100、200mg/kg)对BALB/c小鼠中波紫外线(UVB)皮肤光损伤模型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微板法测定小鼠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树莓粗多糖对UVB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RCP可明显改善BALB/c小鼠皮肤红斑、脱屑和皱纹,并减轻皮肤局部角化过度、表皮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相较于模型组,低剂量RCP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了16.1%,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2.1%与43.3%;中剂量RCP组丙二醛(MDA)含量下降18.9%,TNF-α水平降低37.4%,MMP-1和MMP-3含量分别减少35%和48.2%;而在高剂量RCP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增强了21.3%和34.3%,MDA含量下降了24.8%,白细胞介素-6(IL-6)与TNF-α水平分别降低了33.3%和56.6%,此外,MMP-1和MMP-3的含量也分别减少了35%和63.3%。以上结果说明RCP可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氧化应激来改善UVB引起的小鼠皮肤光损伤,且RCP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粗多糖 小鼠皮肤光损伤 中波紫外线 基质金属蛋白酶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胁迫对辣椒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董文堂 陈艳 +1 位作者 邵登魁 邓昌蓉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筛选抗紫外线UV-B辣椒品种,助力青藏高原地区辣椒产业发展,本试验以青海省特色品种青椒3号、循化线椒、甘科-2-11及吉祥101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UV-B(20.05μW/cm 2)胁迫时间对辣椒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 为筛选抗紫外线UV-B辣椒品种,助力青藏高原地区辣椒产业发展,本试验以青海省特色品种青椒3号、循化线椒、甘科-2-11及吉祥101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UV-B(20.05μW/cm 2)胁迫时间对辣椒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UV-B胁迫时间的延长,POD、CAT及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处理第2 d和3 d达到最大,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分别于试验处理第2 d和4 d达到最大。综合以上4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4个辣椒品种的耐紫外性依次为青椒3号>循化线椒>甘科-2-11>吉祥101,因此推测青椒3号是耐紫外线强的辣椒品种,适合在青藏高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紫外胁迫 防御酶活性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UV-B胁迫对小麦幼苗CaM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俊红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对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中钙调素(CaM)含量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Ca^(2+)-CaM通路的情况。[方法]采用二次盐析、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小麦幼苗中分离纯化的CaM,并采用PDE法测定CaM含量。[... [目的]对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中钙调素(CaM)含量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增强UV-B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Ca^(2+)-CaM通路的情况。[方法]采用二次盐析、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小麦幼苗中分离纯化的CaM,并采用PDE法测定CaM含量。[结果]增强UV-B胁迫导致小麦幼苗CaM含量增加了23%,这可能为增强UV-B胁迫导致钙离子增多,进而调控CaM所致。[结论]结果为小麦抗辐射机制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UV-B辐射 CAM 小麦幼苗 PD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多酚抗氧化及抑制UVB致HSF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锋 李清仙 +2 位作者 程志远 郭养浩 石贤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90-197,共8页
从坛紫菜中提取分离制备多酚组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法评价坛紫菜多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 从坛紫菜中提取分离制备多酚组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法评价坛紫菜多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致人表皮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 cells,HSFs)损伤模型评价坛紫菜多酚抑制紫外损伤表皮作用,考察其用于防护紫外损伤领域的可行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坛紫菜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同等质量浓度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相当;但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褪色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弱于同等质量浓度的BHT。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坛紫菜多酚能有效降低UVB辐照所致HSFs的乳酸脱氢酶活力,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受损细胞的活性氧类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提升内皮细胞的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显著抑制HSFs凋亡水平。坛紫菜多酚能在细胞水平有效保护HSFs免受UVB的氧化损伤,表明紫菜多酚具有用于紫外损伤防护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酚 抗氧化 紫外线B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紫外多层膜残余应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向鹏 金春水 +3 位作者 张立超 金伟华 刘颖敏 曹健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0,共4页
针对极紫外多层膜在激光等离子体诊断、极紫外光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Mo/Si多层膜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多层膜残余应力的成因。实验结果表明:Mo单层膜表现为张应力, Si单层膜表现为压应力;通过传统方法制备的13.0 nm处高反射率的4... 针对极紫外多层膜在激光等离子体诊断、极紫外光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Mo/Si多层膜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多层膜残余应力的成因。实验结果表明:Mo单层膜表现为张应力, Si单层膜表现为压应力;通过传统方法制备的13.0 nm处高反射率的40对Mo/Si多层膜会产生-500 MPa左右的压应力,其压应力主要是由膜层之间的贯穿扩散引起的;通过改变膜层比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贯穿扩散产生的压应力,但是以牺牲多层膜反射率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 多层膜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与酸雨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梁婵娟 周青 +3 位作者 沈东兴 曾庆玲 张光生 黄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紫外辐射(UV-B,280~320nm)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单一紫外辐射胁迫下(T1,T2),地上部分的降幅为11.8%~44.8%、21...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紫外辐射(UV-B,280~320nm)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单一紫外辐射胁迫下(T1,T2),地上部分的降幅为11.8%~44.8%、21.7%~50.4%,地下部分的降幅为2.7%~34.7%、2.8%~42.8%。单一酸雨胁迫下(AR1,AR2),降幅依次为6.2%~17.7%、3.7%~10.9%,1.6%~23.7%、0.6%~10.9%。复合胁迫下降幅明显低于单一胁迫,地上部分的降幅为24.7%~50.5%(AR1+T1)、18.5%~49.2%(AR2+T1)、32.3%~67.9%(AR1+T2)、24.4%~66.5%(AR2+T2)。地下部分的降幅依次为3.6%~46.2%、3.5%~43.1%、4.0%~52.9%、3.7%~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酸雨 复合胁迫 油菜 幼苗生长 生态生理学 水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壳原花青素对中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董丽红 罗牡康 +4 位作者 张名位 张瑞芬 邓梅 陈燕霞 贾栩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33-240,共8页
为评价荔枝果壳原花青素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波长280~320 nm)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构建UVB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荔枝果壳低聚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oligomolymeric procyani... 为评价荔枝果壳原花青素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波长280~320 nm)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构建UVB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荔枝果壳低聚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oligomolymeric procyanidins,LPOPC)及从中分离鉴定的6种单体化合物对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对照组、UVB照射组、实验组(阳性对照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PABA)、LPOPC及6种单体化合物),以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对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LPOPC及6种单体化合物的干预处理均可明显提高UVB诱导氧化损伤的HaCaT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内ROS和MDA的生成,增加SOD、CAT、GSH-Px的活力和GSH水平。6种单体化合物中,原花青素A_(2)的保护作用最明显,与阳性药物PABA的效果相当。结论:LPOPC及6种单体化合物均可通过增强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来明显改善受损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UVB诱导氧化损伤的HaCaT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提示原花青素A_(2)是荔枝果壳原花青素中对氧化应激损伤防护作用最强的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壳原花青素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中波紫外线辐射 氧化应激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对苜蓿愈伤组织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波 林浩 +1 位作者 邬婷婷 陈雪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以图牧2号苜蓿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浓度NaN_3及紫外线诱变剂量和不同浓度NaCl及PEG胁迫处理,观察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以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确定各处理的半致死浓度(LC_(50))或剂量(LD_(50))和致死浓度(LC_(100))或剂量(LD100),并对... 以图牧2号苜蓿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浓度NaN_3及紫外线诱变剂量和不同浓度NaCl及PEG胁迫处理,观察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以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确定各处理的半致死浓度(LC_(50))或剂量(LD_(50))和致死浓度(LC_(100))或剂量(LD100),并对愈伤组织进行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CAT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诱变和胁迫影响了苜蓿愈伤组织生长,随NaN_3浓度和紫外线诱变剂量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下降,NaN_3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4.0×10^(-3)mol·L^(-1)和5.5×10^(-3)mol·L^(-1),在距离为20cm时,紫外线诱变LD_(50)和LD_(100)分别为6、8min;随NaCl和PEG选择压力的加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下降,NaCl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1.5%和2.0%,PEG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25%和30%。各诱变和胁迫处理比较,经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及PEG和NaCl双重选择压力处理愈伤组织存活率最低为16%。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愈伤组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CAT酶活性增加,丙二醛含量下降。诱变和逆境胁迫筛选的苜蓿愈伤组织,可以提高苜蓿愈伤组织对盐旱的抵抗能力,可为利用体细胞扩大苜蓿抗逆性变异来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愈伤组织 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 盐胁迫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光照对眼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臻臻 陈少藩 +4 位作者 余彤泳 马国书 黄翔宇 余诚莹 林浩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自然光照由连续光谱、不同能量的光组成,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故其中紫外线和蓝光具有更高能量。暴露在高强度光照下可能导致眼部组织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眼部结构的病理变化。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光照在角结膜、晶状体、前房结构... 自然光照由连续光谱、不同能量的光组成,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故其中紫外线和蓝光具有更高能量。暴露在高强度光照下可能导致眼部组织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眼部结构的病理变化。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光照在角结膜、晶状体、前房结构、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综述了光照在眼部可能触发的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眼组织过度暴露在光照下会导致DNA损伤增加、蛋白质的异常修饰和聚集,以及过度的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可根据所接触的光照特性与强度,以及需要保护的眼组织类型,针对性地单独或联合使用物理保护、局部和/或口服抗氧化剂和光照活化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以防止和减少光照引起的眼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光 紫外线 眼部结构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抑制因子1对紫外线B诱导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湘波 刘艳婷 +2 位作者 张永红 蒋殊 周克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对紫外线B(UVB)诱导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SRA01/04细胞,将BI-1过表达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染至SRA01/04细胞中,分别记为BI-1组、Vector组,另取不做...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对紫外线B(UVB)诱导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SRA01/04细胞,将BI-1过表达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染至SRA01/04细胞中,分别记为BI-1组、Vector组,另取不做任何处理的SRA01/04细胞作为blank组。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B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后再根据实验需要将细胞分为6组(1)Control组,SRA01/04细胞不经任何处理;(2)UVB组,采用紫外线(2.0 W·cm^(-2))处理SRA01/04细胞60 min;(3)Vector组,转染BI-1空载质粒的SRA01/04细胞;(4)BI-1组,转染BI-1过表达质粒的SRA01/04细胞;(5)Vector+UVB组,转染BI-1空载质粒的SRA01/04细胞,再经紫外线(2.0 W·cm^(-2))照射60 min;(6)BI-1+UVB组,转染BI-1过表达质粒的SRA01/04细胞,再经紫外线(2.0 W·cm^(-2))照射60 m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VB照射后各组细胞中BI-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中所培养的SRA01/0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αA-晶状体蛋白呈红色荧光。随着UVB照射强度增加,SRA01/04细胞内BI-1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本研究选择UVB照射强度为2.0 W·cm^(-2)进行后续的实验。与blank组或Vector组相比,BI-1组细胞中B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trol组比较,UVB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内GRP78、p-IRE1、p-JNK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为P<0.05)。BI-1+UVB组细胞增殖活性较UVB组显著增高,细胞内ROS含量较UVB组显著降低,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较UVB组显著下降;与UVB组比较,BI-1+UV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I-1+UVB组细胞内GRP78、p-IRE1、p-JNK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较UVB组显著下调(均为P<0.05)。结论BI-1在UVB诱导的HLEC系SRA01/04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BI-1过表达可通过降低内质网内Ca^(2+)浓度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JN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UVB诱导的SRA01/04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抑制因子1 紫外线B 白内障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与生态系统:胁迫与调控
11
作者 李元 祖艳群 王勋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0,共5页
阐述了UV-B辐射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即胁迫与调控. UV-B 辐射不仅是植物的一种环境胁迫因子, 还是植物和生态系统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 植物次生代谢和形态变化是UV-B辐射调控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自然生态系... 阐述了UV-B辐射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即胁迫与调控. UV-B 辐射不仅是植物的一种环境胁迫因子, 还是植物和生态系统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 植物次生代谢和形态变化是UV-B辐射调控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自然生态系统可能产生抗性物种来适应增强的UV-B辐射. 人工培育抗性作物品种则是减轻UV-B 辐射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可行的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生态系统 胁迫 调控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金伟 任斐鹏 +1 位作者 任亮 姚付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植物对UV-B辐射增加的响应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对后续深入研究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UV-B辐射 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臭氧层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极紫外高反射率多层膜应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世峰 涂昱淳 +3 位作者 冯志祥 岳帅鹏 王风丽 朱京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为制备硼边附近6.7 nm波长的极紫外高反射率多层膜反射镜,研究了Mo_2C/B_4C,Mo/B_4C周期多层膜,重点解决薄膜应力难题。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膜层厚度为30 nm的Mo,Mo_2C,B_4C,单层膜,周期厚度为3.5 nm,30对的Mo_2C/B_4C,Mo/B_4C... 为制备硼边附近6.7 nm波长的极紫外高反射率多层膜反射镜,研究了Mo_2C/B_4C,Mo/B_4C周期多层膜,重点解决薄膜应力难题。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膜层厚度为30 nm的Mo,Mo_2C,B_4C,单层膜,周期厚度为3.5 nm,30对的Mo_2C/B_4C,Mo/B_4C周期多层膜。利用台阶仪测试了镀膜前后基底面形,计算并比较了不同薄膜样品的应力值。结果表明Mo_2C/B_4C多层膜压应力要远小于Mo/B_4C多层膜,且成膜质量与Mo/B_4C相当。因此Mo_2C/B_4C是应用于6.7 nm反射镜较好的多层膜材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多层膜 磁控溅射 极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渗透压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大洋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紫外线A是否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积聚。 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紫外线 A照射、高渗和低渗培养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定量PCR方法测定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 目的:紫外线A是否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积聚。 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紫外线 A照射、高渗和低渗培养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定量PCR方法测定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识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测量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细胞内外转运过程。 结果:本研究证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 mRNA。高渗(400 mosmol/L )相对于等渗(300mosmol/L)引发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的mRNA升高约3~5倍。高渗同时引发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细胞内积聚。相反,低渗(200 mosmol L/)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外流至细胞外。紫外线A照射明显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细胞内摄入。与此同时,紫外线A照射还引发细胞膜相应转运蛋白的mRNA的上调。 结论:本实验表明紫外线 A可以引发与高渗相类似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的细胞内积聚效应,这种效应对保持细胞内稳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A高渗 渗透压 小分子物质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对海滨斯氏线虫抗紫外胁迫的影响
15
作者 肖建飞 韩岚岚 +5 位作者 赵奎军 郝子茹 朱琳 师正浩 高丽瞳 陈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幼虫致死率和水平运动能力的差异。紫外胁迫后,不同介质中储存的海滨斯氏线虫的平均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预胶化淀粉(69.39%)、木质素磺酸钙(51.75%)、蛭石(48.06%)、无菌蒸馏水(47.17%)、黑炭(16.92%)。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经紫外胁迫30 min后处理大蜡螟幼虫,其72 h的校正致死率在93.33%~96.67%;紫外胁迫60 min后,储存于预胶化淀粉、蛭石、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83.33%~90.00%;紫外胁迫90 min后,储存于蛭石中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90.00%~96.67%;紫外胁迫120 min后,5种介质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60.00%~76.67%,无显著差异(P>0.05)。紫外胁迫4个处理中,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24 h后92.33%~96.67%的个体运动到3.6 cm圆孔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测定的其他介质相比,木质素磺酸钙能显著提高海滨斯氏线虫抗紫外胁迫的能力。因此,推荐使用木质素磺酸钙储存海滨斯氏线虫,以增强其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胁迫 不同介质 海滨斯氏线虫 生活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耐盐突变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1 位作者 刘佳 石成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268,共6页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以盐碱土中分离的一株深绿木霉T-YM作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并筛选了突变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突变菌株耐盐指标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结果表明,与对照(...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以盐碱土中分离的一株深绿木霉T-YM作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并筛选了突变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突变菌株耐盐指标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结果表明,与对照(野生型菌株)相比,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深绿木霉T-YM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分别增加17.69%和28.82%;诱变时间为0.5 min和5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突变菌株菌丝生长量,分别增加42.22%和46.67%。利用10 mg·mL ^-1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时,与对照相比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丝干重整体高于野生型菌株,尤其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其产孢量平均增加 51.18%,诱变时间为0.5 min时其菌丝干重平均增加23.65%;NaCl胁迫(10 mg·mL ^-1 )下,诱变处理0.5 min获得的正突变菌株经传代接种培养后其耐盐性较为稳定。因此,紫外诱变可作为一种选育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紫外诱变 NACL 胁迫 生长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法选育酒酒球菌乙醇胁迫耐受菌株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睿 张倩 +2 位作者 宋炜钰 吴晓秋 刘龙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5,共5页
该研究以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乙醇胁迫耐受突变菌株,评价其在乙醇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并测定其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在模拟酒中苹果酸、乳酸含量及活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3株... 该研究以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乙醇胁迫耐受突变菌株,评价其在乙醇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并测定其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在模拟酒中苹果酸、乳酸含量及活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3株乙醇胁迫耐受性好的突变菌株,分别编号为UVe1、UVe2、UVe3,在高体积分数乙醇(12%和14%)胁迫环境下,3株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突变菌株UVe2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和对照菌株L-450(P<0.05);在模拟酒中,3株突变菌株的苹果酸降解与乳酸生成速度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且突变菌株UVe1和UVe2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SD-2a(P<0.05);综上,突变菌株UVe2具有优良商业酒酒球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酒球菌 紫外诱变 乙醇胁迫 发酵性能 Β-葡萄糖苷酶 苹果酸-乳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氧化应激损伤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4
18
作者 景瑞花 乔鑫利 薛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拟在白内障细胞模型中验证氧化应激损伤是否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 分别采用H_(2)O_(2)和紫外线B(UVB)模拟白内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H_(2)O_(2)组(0 h、12 h、24 h)和空... 目的 本研究拟在白内障细胞模型中验证氧化应激损伤是否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 分别采用H_(2)O_(2)和紫外线B(UVB)模拟白内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H_(2)O_(2)组(0 h、12 h、24 h)和空白对照组、UVB组(UVB照射)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检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荧光探针染色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和300μmol·L^(-1))H_(2)O_(2)组和空白对照组、UVB组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染色阳性细胞率,表征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200μmol·L^(-1)H_(2)O_(2)处理晶状体上皮细胞后,与0 h时相比,12 h时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1/BODIPY荧光探针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μmol·L^(-1)H_(2)O_(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氧化态绿色荧光增强。H_(2)O_(2)可浓度梯度升高晶状体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与0μmol·L^(-1)H_(2)O_(2)组相比,100μmol·L^(-1)H_(2)O_(2)组、200μmol·L^(-1)H_(2)O_(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荧光探针染色阳性细胞率均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00μmol·L^(-1)H_(2)O_(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荧光探针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组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细胞凋亡方式为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荧光探针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_(2)O_(2)和UVB均可直接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铁死亡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可能是白内障潜在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铁死亡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秦化斑方对紫外线B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丹 刘婷 +1 位作者 李冠汝 孙丽蕴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78-783,共6页
目的观察蒿秦化斑方对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300 mJ/cm 2 UVB辐射损伤HaCaT细胞的病理模型,使用蒿秦化斑方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UVB模型组及蒿秦化斑方高、中、低... 目的观察蒿秦化斑方对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300 mJ/cm 2 UVB辐射损伤HaCaT细胞的病理模型,使用蒿秦化斑方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UVB模型组及蒿秦化斑方高、中、低剂量组。使用MTT法测定蒿秦化斑方的安全性及HaCaT细胞的增殖;吸光度法测定HaCaT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ELISA法检测HaCaT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内皮细胞选择素(endothelium-selectin,E-selectin)、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or-β,TGF-β)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UVB模型组比较,蒿秦化斑方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SOD、CAT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与UVB模型组比较,蒿秦化斑方高剂量组SOD、CAT的活性增强(P<0.05),MDA的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ICAM-1、VCAM-1、E-selectin、IL-10含量均增加(P<0.05),TGF-β含量表达降低(P<0.05);与UVB模型组比较,蒿秦化斑方高剂量组ICAM-1、VCAM-1、E-selectin、IL-10的含量均降低(P<0.05),TGF-β含量升高(P<0.05)。结论高剂量蒿秦化斑方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及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通过降低HaCaT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ICAM-1、VCAM-1、E-selectin、IL-10的表达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炎症反应,通过细胞增殖和上调TGF-β的表达修复HaCaT细胞屏障功能,从而对UVB诱导的HaCaT细胞光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秦化斑方 紫外线B HACAT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增殖 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模式下橡胶沥青的高温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文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第5期1-2,共2页
为了研究掺加废旧轮胎磨细成的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的高温蠕变特性,选择50目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利用耐黄变试验机以不同老化温度和时间组合对橡胶沥青进行紫外老化,并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老化温度和... 为了研究掺加废旧轮胎磨细成的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的高温蠕变特性,选择50目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利用耐黄变试验机以不同老化温度和时间组合对橡胶沥青进行紫外老化,并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老化温度和时间组合条件下橡胶沥青的恢复率和不可恢复柔量。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的提升,橡胶沥青的剪切应变增加,高应力水平下两组紫外老化引起的剪切应变差异增加;40℃紫外老化橡胶沥青的恢复率均大于60℃的恢复率,而不可恢复柔量的变化规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沥青 紫外老化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