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孙跃峰 邓志杰 +3 位作者 叶陆恒 李星莲 刘苏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比较术前当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symptomatic Sleep Disturbance Scale,AIS)和焦虑程度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术后当晚及次日的AI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3 d PCA按压累计次数,术后2、6、12、24、48 h的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及术后当晚及术后第2天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quirements-15,QoR-15)。结果术前两组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A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与B组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动时NRS评分在48 h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息状态下自24 h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12 h后的PCA按压次数也明显小于A组(P<0.05);最后B组术后两晚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和睡眠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不仅可以实现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术后当晚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上腹部手术 术后睡眠障碍 围手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2
作者 李蕾 蒋卫光 +1 位作者 孔令坤 张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年龄42~75岁,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4年1月至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年龄42~75岁,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术后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其中试验组使用布比卡因脂质体20 mL(266 mg)+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10 mL(100 mg)+生理盐水30 mL。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总用量,术后0~24 h、24~48 h和48~72 h最低和最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舒芬太尼术后24~48 h、48~72 h用量和术后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48 h和48~72 h最高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其余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超声引导下TAPB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利海 斯妍娜 +3 位作者 韩流 蒋卫清 吕云落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H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2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L+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NS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后即刻(T0)、术后2h(T1)、4h(T2)、12h(T3)、24h(T4)的VAS评分、追加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记录患者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1、T2时OL组,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1),T4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L组(P〈0.01)。T3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H组(P〈0.01)。OL组追加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其它三组(P〈0.01)。OH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患者术后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或皮肤瘙痒。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0.5mg/kg能较好地满足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要求,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羟考酮 日间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5
作者 钱丽萍 陈俊杰 曹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患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患儿斜疝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ml/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盐酸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患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患儿斜疝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ml/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盐酸瑞芬太尼及以2%-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家长满意度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术后2、4、8h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曲马多使用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可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肠癌开腹手术患者循环应激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董盛龙 朱少飞 +1 位作者 林赛娟 王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肠癌开腹手术患者循环应激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全麻诱导后接受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其中观察组30例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注射生理盐水,术中...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肠癌开腹手术患者循环应激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全麻诱导后接受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其中观察组30例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术后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比两组麻醉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切皮2 min、术毕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8、12 h 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助于降低术中维持麻醉药物剂量,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肠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媛 钱家树 +2 位作者 薛灵芝 曹苏 丁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至2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评分,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和术后第一天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 h、6 h、12 h,DEX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ON组(P<0.001),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ON组(P<0.01);DEX组较CON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显著延长(P<0.001),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显著较晚(P<0.001),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01),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01);DEX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出院时间显著早于CON组(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TAP阻滞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9
8
作者 韩超 任鸿飞 +3 位作者 周敏敏 郭燕芬 阮志慧 葛志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阻滞,SP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于术后2、4、8、12、24h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24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组PHPS疼痛评分在术后2h[(1.3±0.4)分vs.(3.0±0.5)分]、4h[(1.4±0.5)分vs.(2.9±0.7)分]、8h[(1.7±0.6)分vs.(2.7±0.6)分]明显低于C组(P〈0.05)。S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C组,D1/D2值(0.88±0.11vs.0.56±0.17)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翟明玉 李娟 +1 位作者 谷海 音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TAP阻滞。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20ml,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4、8、24、48h静息、活动时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需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咪达唑仑例数、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尿量、首次排气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5天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浓度。结果术后4、8h静息和活动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C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D组使用氟比洛芬酯、咪达唑仑例数少于C组。术后第1天D组尿量明显多于C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第2天D组BUN、C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AP阻滞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亲属活体肾移植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娜 安民 李有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妇科开腹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行妇科良性疾病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妇科开腹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行妇科良性疾病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30例。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30 min(T4)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补救例数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尿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T0时刻[(122.8±7.0)mm Hg]相比,C组MAP值在T1[(111.7±9.4)mm Hg],T2[(102.2±8.0)mm Hg],T3[(101.1±11.9)mm Hg],T4[(105.0±5.3)mm Hg]时刻均有所下降;TAP组MAP值在T1[(113.3±10.9)mm Hg],T2[(110.1±9.4)mm Hg],T3[(109.1±11.2)mm Hg],T4[(116.5±7.2)mm Hg]有所降低(P<0.05),但是TAP组在T2~T4血压较C组平稳(两组比较P<0.05);T2、T3和T4时点TAP组血清肾上腺素[T2:(192.3±22.6)pg/m L,T3:(221.7±16.5)pg/m L,T4:(166.4±14.1)pg/m L]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T2:(140.4±17.0)pg/m L,T3:(149.6±14.4)pg/m L,T4:(116.7±21.1)pg/m L]明显降低(P<0.05);术后2~12 h VAS评分TAP组(2 h:2.40±0.50,4 h:2.27±0.45,8 h:2.06±0.71,12 h:2.03±0.61)低于C组(P<0.05),且TA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5.3±4.1)次]及舒芬太尼补救例数(3例)均低于C组[分别为(36.5±6.9)次,12例]。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后,2组间不同时间的MAP、HR、A、NA、VAS均不同(P<0.05),且HR、A、NA、VAS在时间因素和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中应激 术后镇痛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69
11
作者 王琳 徐铭军 魏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5%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于术后2、4、6、8、24h时行静息、运动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24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产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术后24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D1/D2)。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2、4、6hT组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24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1/D2及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减少了产妇在剖宫产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提高了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媛 方兆晶 +7 位作者 单涛 孟庆胜 史宏伟 葛亚力 施韬 魏海燕 苏中宏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30例,男65例,女65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30例,男65例,女65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5例。E组于术毕即刻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ESPB,在竖脊肌深面注入0.375%罗哌卡因25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行PCIA。记录麻醉诱导前(T0)、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T1)、拔除胸腔引流管后(T2)的一秒种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高呼气流速变异率(PEFR),记录T1、T2时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的发生情况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实际按压次数(D 2)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呼吸困难等发生情况;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T1时E组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发生率和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2时E组FEV1、FVC、PEFR明显高于C组(P<0.05),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D 2明显少于C组(P<0.05),补救镇痛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ONV、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明显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可能与充分的术后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功能 胸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黄新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例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61)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57)。2组患者全麻诱导及维持用药一致。记录2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首次排气、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检测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 AP)、血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 E)等应激指标,CD4+、CD8+、CD4+/CD8+、总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 K)计数等免疫指标,以及人趋化因子CXC配体8(CXC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25.36±4.74)g vs(28.43±3.69)g,P<0.01];硬膜外阻滞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5);硬膜外阻滞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皆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1);硬膜外阻滞组气腹建立后5min至放气后5min心率、MAP、Cor、NE均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相应时间点,气腹建立后5 min SpO2低于同时间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5.11±0.31)%vs(5.96±0.34)%,P<0.05]。术后24h,硬膜外阻滞组CD8+([20.79±13.02)%v(2s 6.91±10.22)%]、总T细胞([60.23±8.97)%v(6s 4.33±12.76)%]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D4+/CD8+([1.66±0.63)v s(1.25±0.95)、]NK细胞计数([27.71±10.98)%v(2s 0.02±1.74)%]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8、IL-6、TNF-α水平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vs 5.26%,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同时对早期免疫抑制作用较弱,整体镇痛效果优于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全麻 硬膜外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78
14
作者 王琳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25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于术后2、4、6、24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24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记录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2、4、6hT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24h内PCIA中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D1/D2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减少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卵巢癌根治术中对七氟醚MACBAR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包娜仁 方波 +1 位作者 王俊科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卵巢癌根治术中七氟醚浓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单盲法分为术前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2 min至切皮后5 min中每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卵巢癌根治术中七氟醚浓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单盲法分为术前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2 min至切皮后5 min中每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七氟醚浓度。采用改良上下交叉点法计算得出每组的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BAR)。同时观察患者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并做评分记录。结果 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麻醉诱导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C组平均七氟醚MACBAR为(4.16±0.42)%,T组为(1.96±0.37)%,2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平均拔管时间为C组(7.2±1.5)min,T组(3.5±1.1)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2/20,T组3/20,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卵巢癌根治术中能够有效镇痛,降低七氟醚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 神经阻滞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4 位作者 林耿彬 陈孟 江燕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N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S组在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SP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 ml。N组不行SP阻滞。术后两组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和48 h NK细胞、NKT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N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S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均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明显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使用并减轻免疫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急性疼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2
17
作者 马丹旭 任惠龙 +3 位作者 芮燕 马紫元 吴安石 王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记录术后1、6、18、24、48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阻滞20min后可阻滞T_2~T_8或T_3~T_7脊神经支配区域,术后1~48h E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单纯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叶切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尧平 于双 +2 位作者 郑少强 陶岩 王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 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慢性脓胸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复合...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 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慢性脓胸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两组均行全身麻醉,E组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术毕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E组超声下胸椎旁间隙显示情况,ESP阻滞20 min后在锁中线处感觉阻滞范围;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1、4、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E组有24例胸椎旁间隙显示不清,ESP阻滞20 min后感觉阻滞节段为4.9±1.0。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组(P<0.05),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1、4、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是一种安全的镇痛方法,能够提供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脓胸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霞 吴雪梅 +1 位作者 朱江 单海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46-324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案,术后都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案,术后都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S组于术后超声引导下行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2、4、8、12、24 h分别记录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PHP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24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2、4、8 h的PHP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减少、D1/D2升高(P <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SPB能减少PCIA中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开胸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楚洲 陈琼仪 +2 位作者 林梓霞 张长椿 张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5~65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局麻,B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5~65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局麻,B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记录麻醉前(T0)、阻滞完成后30 min(T1)、切皮时(T2)、置管时(T3)、打隧道穿刺出皮肤时(T4)和缝合切口时(T5)的MAP和HR;记录舒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T2-T5时VAS评分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3-T4时C组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HR明显慢于A组和B组(P<0.05),B组MAP明显低于A组,HR明显慢于A组(P<0.05)。T3-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A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三组下肢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其他不良反应。三组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的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中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腹膜透析置管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