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镍对白榆(Ulmus pumila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苗秀莲 刘传栋 吕艳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共4页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榆种子中后期的发芽和生长明显产生了伤害,导致成苗率极低或无法成苗。表明低浓度的Ni 2+促进白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而高浓度的Ni 2+则有抑制作用。发芽抑制的阈值范围在10mg/L左右,胚根伸长抑制的阈值在0~5mg/L范围内,胚轴伸长抑制的阈值在5~50mg/L范围内。白榆施肥后土壤镍浓度应不超过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长季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
2
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2 位作者 闫婷 胡小龙 杨制国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31-36,62,共7页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对科学经营管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定位定时监测榆树疏林、疏林沙化和疏林流沙三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生长季节(4—9月)不同立地...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动态变化对科学经营管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定位定时监测榆树疏林、疏林沙化和疏林流沙三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生长季节(4—9月)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冻融季(1—3月);在生长季节,榆树疏林立地条件下,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20~4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80~1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疏林沙化立地条件下,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20~4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60~8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疏林流沙立地条件下,60~8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16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而120~16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结论】不同季节、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榆树疏林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地表植被生长状况影响降雨入渗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疏林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与非盐碱地不同树龄白榆种子耐盐能力差异研究
3
作者 刘广芳 乔佳宝 +9 位作者 梁云 秦肖辰 毛培利 杜辛雨 杨晶渊 曹晓楠 曹帮华 杨庆山 卢小军 李宪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为揭示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白榆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收集了盐碱地和非盐碱地3个不同树龄(6 a、20 a和35 a)的白榆种子,以不同浓度[0(ck)、0.3%、0.6%、0.9%、1.2%、1.5%]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其发芽指标及初期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 为揭示盐碱地和非盐碱地白榆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收集了盐碱地和非盐碱地3个不同树龄(6 a、20 a和35 a)的白榆种子,以不同浓度[0(ck)、0.3%、0.6%、0.9%、1.2%、1.5%]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其发芽指标及初期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平均发芽时间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均降低,幼苗生物量变化不显著。盐碱地区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平均直径大于非盐碱地区,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幼苗生物量和幼苗根表面积则相反。随着树龄增加,盐碱地区种子耐盐能力先增加再降低,非盐碱地区则是逐渐增加。在可塑性指数上,盐碱地区白榆种子的萌发指标、根系特征指标和幼苗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高于非盐碱地区,在各项指标中累计可塑性指数最大的是发芽指数,其次是根长和根表面积。整体看,盐碱地区的白榆种子耐盐能力强于非盐碱地区,但受树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物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的生态学特性与保护策略
4
作者 豆鹏鹏 黄晶 +3 位作者 高茜 王洁 李平 王堃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018,共8页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作为温带草原的隐域植被,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种群大幅衰退,这一趋势日益严重。然...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作为温带草原的隐域植被,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种群大幅衰退,这一趋势日益严重。然而,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探究沙地榆的生态学特性与保护策略。本文结合沙地榆的现状,探讨其生理生态特征、繁殖策略、共生关系以及对气候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沙地榆具备多种应对干扰的生态策略,但其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措施应结合沙地榆的生态特性,重点通过建立监测样地、增强生物多样性及减少风沙侵蚀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索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以推动沙地榆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地榆 榆树疏林草原 生态适应性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5
作者 高宇 张睿 遇文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5,共5页
对2021—2024年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室内观察与林间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其生活史、发育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观测该虫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呈现显著差异,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为61.853 d。(2)野外观测... 对2021—2024年哈尔滨市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的室内观察与林间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其生活史、发育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观测该虫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呈现显著差异,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为61.853 d。(2)野外观测哈尔滨地区榆绿毛萤叶甲1 a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4月上旬活动,第1代幼虫6—7月发育,第2代因低温限制部分个体未成熟越冬,其发育周期受环境影响显著。(3)该虫在哈尔滨地区的种群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树冠中上部分布较多,并且种群呈现出向林区边缘处逐步减少的趋势。(4)向阳坡面虫口密度高于背阴坡面,幼龄林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成熟林,地被植物越少、郁闭度越低的林分虫口密度越大。(5)在哈尔滨地区,4—7月的平均降水量与榆绿毛萤叶甲种群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关联,即降水量越大,害虫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越强,其对榆树的危害性也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榆绿毛萤叶甲 榆树 生活史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UpNOA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6
作者 刘晓天 何毓琦 +1 位作者 刘畅 薛华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 【目的】一氧化氮相关蛋白NOA1与植物体内NO水平有关,可能参与植物多种生理活动。克隆UpNOA1,分析其在家榆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筛选与UpNOA1互作的蛋白,为研究家榆UpNOA1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家榆(Ulmus pumila L.)为试验材料,克隆UpNOA1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域、进化树等,采用RT-qPCR分析UpNOA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构建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析,获得纯化UpNOA1蛋白。利用His-PULL DOWN筛选并初步分析UpNOA1的互作蛋白。【结果】家榆UpNOA1编码区全长1698 bp,共编码565个氨基酸,包含1个保守的GTP/Mg2+结合位点。经预测,UpNOA1蛋白定位于叶绿体。UpNOA1蛋白与美国榆UaNOA1蛋白序列同源性最高。RT-qPCR分析发现,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经HisPULL DOWN筛选,共获得131个UpNOA1互作蛋白,且与遗传信息处理相关的核糖体蛋白最多。经比对,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结论】克隆获得UpNOA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种子次之。鉴定到131个UpNOA1互作蛋白,其中有25个蛋白与抗逆和GTP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NOA1 组织特异性表达 PULL DOWN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魏可新 朱琪 +3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刚 马增旺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日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谷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下降趋势。(2)白榆P_(n)的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在8:00~14:00受非气孔限制,其他时段则受气孔限制。(3)白榆P_(n)与G_(ms)、空气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PD)、100~150 cm SW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20 cm S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40~70 cm S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白榆根系在0~200 cm均有分布,但出现浅层化现象,其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粗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综上,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作用日变化主要受G_(s)、RH、SWC的影响,随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冀西北坝上地区 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因子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榆种子粘液的性质及生理功能
8
作者 杨宇寒 习杨杨 +1 位作者 何雨潼 薛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3,共9页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 【目的】分泌粘液是植物种子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榆种子粘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保水和抗逆方面的生理功能,进而为解析木本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家榆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为实验材料,以拟南芥种子作为参照,在体式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液的物理性状和形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种子粘液的保水能力,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种子粘液的单糖组成,对比分析完整种子和去粘液种子在多种胁迫下的萌发情况,探究粘液对种子的生理作用。【结果】(1)家榆种子粘液遇水即可释放,可被钌红染色。遇水吸胀后,完整种子可保存9倍自身质量的水分,而去粘液种子仅可保存1.5倍自身质量的水分。与去粘液种子相比,完整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显著增加。(2)家榆种子粘液包含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6种单糖,主要多糖组分为果胶和纤维素。(3)与保留粘液的完整种子相比,去粘液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不同pH的环境更为敏感,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显著降低。【结论】粘液的存在大幅提高了种子自身的吸水与保水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家榆种子对盐胁迫、渗透胁迫以及高酸碱环境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榆 种子粘液 盐胁迫 渗透胁迫 多糖 单糖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
9
作者 张海霞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6-7,37,共3页
金叶榆具有树形优美、叶片金黄等观赏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榆林市的园林绿化中。该文对榆林市的地域特性、金叶榆的植物生长特性、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该地区的园林绿... 金叶榆具有树形优美、叶片金黄等观赏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榆林市的园林绿化中。该文对榆林市的地域特性、金叶榆的植物生长特性、金叶榆在榆林市园林绿化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该地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榆 园林绿化 应用 栽培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榆属植物形态分类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宪忠 刘祥鑫 +2 位作者 王锦荣 李欣怡 冯凤娟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植物俗称榆树,落叶乔木,全世界约40余种。我国现有榆属资源20余种。榆属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耐旱、耐寒、耐盐碱和抗风能力,故在医疗、食品、工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对榆属植物树皮、木材、叶片... 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植物俗称榆树,落叶乔木,全世界约40余种。我国现有榆属资源20余种。榆属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耐旱、耐寒、耐盐碱和抗风能力,故在医疗、食品、工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文章对榆属植物树皮、木材、叶片、花、花粉、果实和种子等形态鉴定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了解榆属亲缘关系、寻找潜在种源和建立榆属更完善的自然分类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 榆树 形态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榆苗期年生长节律及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江涛 赵蓬晖 +3 位作者 杨淑红 刘学昊 马永涛 晏增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对白榆7个优良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构建了白榆苗期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白榆苗期间歇性生长,生长进程为典型的“S”型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进程中都出... 对白榆7个优良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地径和苗高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构建了白榆苗期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白榆苗期间歇性生长,生长进程为典型的“S”型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进程中都出现3—4次生长高峰,不同峰值之间差别不大,地径生长相对于苗高生长有滞后性。白榆幼苗生长期较长,属于全期生长型。225号苗木是苗高生长表现最优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和速生时间均优于其他无性系;43号苗木的生长量最低。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r均在0.97以上。将白榆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进程分为生长前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后期,苗木在快速生长期内的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5.4%—81.7%。在白榆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苗期 年生长节律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月欣 麻云霞 +2 位作者 马秀枝 李钢铁 张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盆栽榆树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设置3种水分梯度: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研究在干旱胁迫下4种AM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未接种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榆树幼苗的株高、根冠比和菌根依赖性,降低菌根侵染率;2)在3种水分条件下,与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榆树幼苗丙二醛含量,提高了榆树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3)随着水分供应量的减少,榆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胞间CO 2浓度逐渐升高;4)菌根榆树幼苗耐旱能力均强于非菌根幼苗,其耐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混合菌剂>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丛枝菌根真菌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三倍体(大果榆×四倍体白榆)榆树鉴定及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晓丽 王书柔 +2 位作者 丁新宇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32-439,共8页
为了探究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子代倍性及其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的遗传规律,以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榆树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非靶代谢组学对亲本与榆树异源三倍体子代代谢物... 为了探究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子代倍性及其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的遗传规律,以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榆树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非靶代谢组学对亲本与榆树异源三倍体子代代谢物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获得的子代为异源三倍体。(2)榆树异源三倍体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在数量及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1个,其中顺式-乌头酸、D-葡萄糖醛酸以及磷酸丝氨酸等代谢物相对含量高于亲本;皮甾酮、(R)-泛酰酸内酯以及甘露二糖等代谢物相对含量低于亲本;代谢物相对含量介于亲本之间的为甲基丁香酚、杂色曲菌素以及托卡尼等。(3)异源三倍体榆树与亲本差异代谢机制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途径以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异源三倍体榆树的主要代谢物与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及含量与其表型、生理以及非生物胁迫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异源三倍体 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白榆对NaCl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欢欢 崔胜佳 +2 位作者 范畅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三倍体白榆盐胁迫响应特性,以三倍体白榆无性系为试材,测定0.9%土壤含盐量下5个不同胁迫时间(0、7、14、21、28 d)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0d与胁迫28 d三倍体白榆的株高、相对高生长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白... 为研究三倍体白榆盐胁迫响应特性,以三倍体白榆无性系为试材,测定0.9%土壤含盐量下5个不同胁迫时间(0、7、14、21、28 d)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0d与胁迫28 d三倍体白榆的株高、相对高生长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AD)含量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叶绿素(Chl)含量逐渐下降,三倍体白榆叶片REC、MDA含量、Pn、Tr、Gs、Ci、Chl变化较二倍体缓慢;不同倍性白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再降的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OD、POD、CAT活性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可溶性糖(SS)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二倍体白榆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三倍体白榆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三倍体白榆在NaCl胁迫下光合系统受损伤程度更小,抗氧化能力及细胞稳定性较二倍体更强,具有更强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白榆 二倍体 三倍体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三倍体白榆生理特性及代谢组学分析
15
作者 闫晓丽 丁新宇 +2 位作者 王书柔 崔露露 梁海永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244,256,共10页
【目的】探究同源三倍体白榆及亲本的生理特征与代谢产物的遗传特性,为选育出适应性强、抗性强榆树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同源三倍体白榆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非靶标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及代谢产物分析。【... 【目的】探究同源三倍体白榆及亲本的生理特征与代谢产物的遗传特性,为选育出适应性强、抗性强榆树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同源三倍体白榆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非靶标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及代谢产物分析。【结果】同源三倍体白榆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白榆,低于父本四倍体白榆,与父本差异较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母本二倍体白榆,高于父本四倍体白榆,与父本差异较小。从白榆同源三倍体及亲本样品中共测到1055个物质信号,共筛选出9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代谢物相对含量较母本下调,较父本相对含量上调为7,8-二氢新蝶呤、剪秋罗糖、L-谷氨酸以及槲皮素等糖类、氨基酸类以及类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物相对含量较父本下调,较母本相对含量上调,包括儿茶素、乔松素、橙皮素7-O-葡萄糖苷以及芥子酰苹果酸等萜类、酚类、黄酮类以及苯丙类化合物;芹菜素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代谢物相对含量较亲本下调;泛酸和棉子糖代谢物相对含量较亲本上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结论】同源三倍体白榆与亲本差异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代谢物的数量及含量可能与其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非生物胁迫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同源三倍体 代谢组学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反射技术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洁 薛忠财 +1 位作者 王欣然 代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拓展光谱反射技术在监测和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生理生化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和镉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光合机构... [目的]拓展光谱反射技术在监测和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生理生化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和镉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光合机构的变化作为衡量生理变化的指标,探讨利用光谱反射技术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结果]榆树对镉具有一定的抗性,在镉处理条件下榆树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分布规律,但是当过量的镉进入叶片后,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光合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并对光合机构造成伤害,主要荧光参数φ_(Po)、ψ_(Eo)、RE_(o)/RC、PI_(abs)、PI_(total)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V_(J)、V_(I)、Mo、ABS/RC、TRo/RC、DIo/RC则显著增加。榆树叶片在可见光波段(500~680 nm)的反射率随着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近红外区(740~1000 nm)的反射率则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通过分析镉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典型植被指数与荧光参数的关系表明,PRI、mSR_(705)和mND_(705)可以准确、快速地反映镉胁迫后榆树叶片光合机构变化指标。[结论]光谱反射技术可以用于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为后续开展卫星影像大面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植物修复 光合机构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混交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22-123,126,共3页
为寻找对白毛杨生长有利的混交模式,选择榆树、刨刺槐和紫穗槐3中树种与白毛杨进行了3 a的混交实验,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对白毛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毛杨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下,白毛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达到了最大值,... 为寻找对白毛杨生长有利的混交模式,选择榆树、刨刺槐和紫穗槐3中树种与白毛杨进行了3 a的混交实验,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对白毛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毛杨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下,白毛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6.67 m、14.03 cm、0.116 m^(3)/株和140.01 m^(3)/hm^(2),显著高于白毛杨与榆树、白毛杨与刺槐混交模式。因此,造林时建议选择紫穗槐作为白毛杨的混交树种。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杨树混交造林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杨 混交模式 榆树 刺槐 紫穗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代波 黄印冉 +4 位作者 曹书敏 张国君 张均营 杨俊明 赵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647-9649,共3页
[目的]研究金叶榆(由河北林业科学院从家榆实生苗中新选育出的品种)的抗寒性,为其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金叶榆和家榆的枝条经梯度冷冻处理,用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K+相对外渗率直接推测其半致死温度的范围,再结合... [目的]研究金叶榆(由河北林业科学院从家榆实生苗中新选育出的品种)的抗寒性,为其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金叶榆和家榆的枝条经梯度冷冻处理,用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K+相对外渗率直接推测其半致死温度的范围,再结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点(LT50)。[结果]金叶榆和家榆枝条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外渗率均大体呈S型曲线变化;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3.1^-33.7℃,金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0.3^-31.2℃,与枝条生长恢复观测结果相符。[结论]金叶榆的抗寒能力比家榆略低,推广应用时,应给予适当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榆 家榆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方对金叶榆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9
作者 邓华平 杨桂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2,共5页
Through Ulmus pumila cv.’Jinye’ container-grow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ith 4 types of media or 9 media formulas,the seedling height,the stem and crown diameter indexes of U.pumila cv.jinye were measured.... Through Ulmus pumila cv.’Jinye’ container-grow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ith 4 types of media or 9 media formulas,the seedling height,the stem and crown diameter indexes of U.pumila cv.jinye were measured.Thes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various media.The growth of seedling root system varied with different media.The rooting and root number in soft media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at in dense media.According to the growth traits of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U.pumila cv.jinye seedlings,the medium suitable for U.pumila cv.jinye seedling growth was defined as media type I,whose ratio of C/N was 17.7—18.1,the density was higher than 0.26 g·cm-3.Grown on this medium,the height,stem diameter and crown diameter of U.pumila cv.jiny were 1.34—1.57 m,1.36—1.50 cm and 59.6—73.9 cm,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showed also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y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cultural media,so a good initial medium could provide great assistance of fertiliz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seedling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榆 容器苗 基质筛选 苗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不同白榆品系生物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晓晓 殷小琳 +3 位作者 李红丽 苏丹 贾淑友 董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258-7265,共8页
以3种一年生白榆品系(Y65、Y1、Y34)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5种浓度NaCl处理(0、50、85、120、155 mmol/L)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3个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差异及其光合参数的表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榆品系... 以3种一年生白榆品系(Y65、Y1、Y34)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5种浓度NaCl处理(0、50、85、120、155 mmol/L)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3个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差异及其光合参数的表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榆品系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随NaCl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高NaCl胁迫(>85 mmol/L)会显著抑制生物量的累积及破坏叶绿素的合成。低NaCl胁迫(≤85 mmol/L)下,3个品系的光合机制以气孔限制为主,通过提高其气孔限制值而降低蒸腾作用,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适应盐分胁迫;而高NaCl胁迫(>85 mmol/L)下,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通过降低WUE而减少根系对地下水分与盐离子的吸收,以此来维持自身生长。3个白榆品系中,使非气孔限制转变为Pn下降主因的NaCl胁迫浓度不同,Y65、Y1的转折点为85 mmol/L,而Y34的转折点为50 mmol/L。结论:3个供试白榆品系中Y65的综合耐盐性较高,是盐碱地种植白榆品系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白榆 光合特性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