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新污染物
1
作者 张道义 孙文俊 +3 位作者 尹文选 张元娜 邹康兵 刘旦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6-964,共9页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QTOF MS)技术,对UV/H_(2)O_(2)高级氧化进出水的有机物种类进行全筛查分析,并根据筛查结果重点评估UV/H_(2)O_(2)高级氧化对全氟化合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长期稳定运行下高锰酸盐指数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和3.9%左右;UV/H_(2)O_(2)进水中共检出500多种有机物且新污染物相对含量较高,出水检出400多种,表明UV/H_(2)O_(2)对不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差异;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对典型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100%和38%,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较差(−46%~35%)。全氟化合物出现负去除率的现象可能源于UV/H_(2)O_(2)对长链全氟化合物分步降解机制以及未知前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高级氧化 有机物全筛查 新污染物 给水深度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ZnO/CdIn_(2)S_(4)光催化剂制备H_(2)O_(2)偶联苄胺氧化的超快电子转移飞秒吸收光谱研究
2
作者 杨祎 周欣 +3 位作者 谷苗莉 程蓓 吴珍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02,共12页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转化过程,涉及对氧气的两电子还原。然而,这一过程常常受限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后者需要光生空穴的参与。为了应对此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S型ZnO/CdIn_(2)S_(4)异质结体...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转化过程,涉及对氧气的两电子还原。然而,这一过程常常受限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后者需要光生空穴的参与。为了应对此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S型ZnO/CdIn_(2)S_(4)异质结体系,将H_(2)O_(2)生成与增值的苄胺(BA)氧化反应进行耦合。在此双功能光催化系统中,CdIn_(2)S_(4)中的光生电子可以高效地还原O2生成H_(2)O_(2),而ZnO中的光生空穴则选择性地将BA氧化为N-亚苄基苄胺。得益于S型异质结的优势,相比于纯ZnO或CdIn_(2)S_(4),优化后的ZnO/CdIn_(2)S_(4)光催化剂展示出显著更高的H_(2)O_(2)生成速率(386μmol·L^(-1)·h^(-1))和BA转化率(81%)。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结果说明,ZnO/CdIn_(2)S_(4)复合材料在光的激发下,在ZnO导带(CB)和CdIn_(2)S_(4)价带(VB)之间发生超快S型电子转移。此外,ZnO的VB空穴和CdIn_(2)S_(4)的CB电子的及时消耗,有助于加速ZnO/CdIn_(2)S_(4)S型异质结界面中的电荷转移。本文中ZnO/CdIn_(2)S_(4)S型光催化体系的创新设计为高效的双功能异质结光催化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引入了一种利用fs-TA光谱研究S型异质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h_(2)o_(2) S型异质结 选择性苄胺氧化 fs-TA光谱 电子转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c/g-C_(3)N_(4)Z型异质结可见光催化氧化苄胺偶联联产H_(2)O_(2)研究
3
作者 刘宇昂 李心忠 +1 位作者 游锦芳 杨艳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0,157,共8页
通过将酞菁钴(CoPc)在K/Na掺杂的g-C_(3)N_(4)纳米片表面自组装制备了一种稳定的CoPc/K/Na@CN Z型异质结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可循环光催化剂,在室温、60 W蓝光LED灯照射下实现了苄胺直接光催化氧化为N-亚苄基苄胺联产H_(2)O_(2)。在最佳... 通过将酞菁钴(CoPc)在K/Na掺杂的g-C_(3)N_(4)纳米片表面自组装制备了一种稳定的CoPc/K/Na@CN Z型异质结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可循环光催化剂,在室温、60 W蓝光LED灯照射下实现了苄胺直接光催化氧化为N-亚苄基苄胺联产H_(2)O_(2)。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N-亚苄基苄胺和过氧化氢,苄胺的转化率为97%,过氧化氢产率为113.7μmol/(g·h)。在简单离心、溶剂洗涤并在真空下干燥后,将CoPc/K/Na@CN异质结复合材料回收利用5次,其光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g-C_(3)N_(4) 酞菁钴 苄胺氧化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UV/H_(2)O_(2)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典型污染物
4
作者 方檬 傅敏 +1 位作者 李易 杨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以垃圾渗沥液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正己酸为处理目标,探究其在MB(微纳米气泡)联合UV(紫外光)活化H_(2)O_(2)的作用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微纳米气泡进气量、紫外灯功率、初始pH值、H_(2)O_(2)体积分数以及共存离子等影响因素对... 以垃圾渗沥液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正己酸为处理目标,探究其在MB(微纳米气泡)联合UV(紫外光)活化H_(2)O_(2)的作用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微纳米气泡进气量、紫外灯功率、初始pH值、H_(2)O_(2)体积分数以及共存离子等影响因素对模拟垃圾渗沥液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UV/H_(2)O_(2)体系的协同系数达到31.56,证明其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模拟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其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反应时间180 min、H_(2)O_(2)体积分数2×10^(-3)、pH=4、UV功率10 W、MB进气量30 mL/min时,模拟垃圾渗沥液COD去除率可达到94.54%,TOC(总有机碳)去除率为59.10%。共存离子实验表明,实际垃圾渗滤液中的氯离子会降低反应速率。自由基淬灭实验结合EPR结果表明,在MB/UV/H_(2)O_(2)体系中主要产生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uv h_(2)o_(2) 垃圾渗沥液:正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岳琳 王嘉新 +2 位作者 杨智程 童嘉鹏 廉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光强度的交互作用是降解RhB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当H_(2)O_(2)的投加量为47.45 mL/L、水体初始pH值为8.11、紫外光强度为730μW/cm^(2)时,反应120 min后,RhB的理论去除率为92.44%,与验证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89%。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可知,RhB在反应过程中被有效降解。该实验利用两种实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对反应影响因素、动力学拟合及实验条件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罗丹明B 单因素实验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by CoFe_(2)O_(4)/MgAl-LDH Catalyst for the Boosted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6
作者 LI Jianjun CHEN Fangming +5 位作者 ZHANG Lili WANG Lei ZHANG Liting CHEN Huiwen XUE Changguo XU Liangji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8,I0022-I0024,共12页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s still faces some challenges.In this study,a CoFe_(2)O_(4)/MgAl-LDH composit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using a hydr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of MgAl-LDH is covered with nanometer CoFe_(2)O_(4) particles.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oFe_(2)O_(4)/MgAl-LDH is 82.84 m^(2)·g^(-)1,which is 2.34 times that of CoFe_(2)O_(4).CoFe_(2)O_(4)/MgAl-LDH has a saturation magnetic strength of 22.24 A·m^(2)·kg^(-1) facilitating efficient solid-liquid separation.The composite catalyst was employed to activate peroxymonosulfate(PMS)for the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It is found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at of CoFe_(2)O_(4).The maximum TCH removal reaches 98.2%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CH]=25 mg/L,[PMS]=1.5 mmol/L,CoFe_(2)O_(4)/MgAl-LDH=0.20 g/L,pH 7,and T=25℃).Coexisting ions in the solution,such as SO_(4)^(2-),Cl-,H_(2)PO_(4)^(-),and CO_(3)^(2-),have a negligible effec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Cyclic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remains 67.2%after five cycles.Mechanism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O_(2)^(•-)and ^(1)O_(2) produced by CoFe_(2)O_(4)/MgAl-LDH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composite catalyst PERoXYMoNoSULFATE CoFe_(2)o_(4)/MgAl-LDh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ntibio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晏庆 郭蓁 +3 位作者 孙赛男 黎婧 谭机永 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作为模型组。分别用1%,0.1%,0.01%浓度的山茶油预处理细胞24 h后,加入H_(2)O_(2)作用24 h作为实验组。利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EdU细胞增殖染色实验及划痕实验来观察各组细胞衰老,线粒体膜电位,增殖凋亡,迁移的变化。利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且与H_(2)O_(2)浓度正相关(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模型组细胞衰老阳性率、MDA含量和LDH活性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增殖率、迁移率、SOD活性下降(P<0.01)。与H_(2)O_(2)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衰老阳性率(P<0.05)、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增加(P<0.05)。结论:山茶油可显著抑制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h_(2)o_(2) h9C2 氧化应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尖晶石NiCo_(2)O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甲硝唑
8
作者 程韵然 杨晓婷 +2 位作者 郑芯靓 杨利红 李庆永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径5.538 nm)。实验结果表明:在NiCo_(2)O_(4)用量为0.20 g/L、PMS用量为0.30 g/L、MNZ溶液初始pH为6.5(未调节)、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降解10 mg/L MNZ 10 min,MNZ降解率达99.8%,PMS利用率为67.8%,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6232 min^(-1),远高于单一PMS体系的0.0069 min^(-1);SO_(4)^(-)·在MNZ的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同条件下NiCo_(2)O_(4)活化PMS体系对抗生素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卡马西平和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91.2%、95.8%、82.3%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纳米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甲硝唑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对盐酸林可霉素的光催化降解及生物毒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婷婷 任刚 +1 位作者 关健聪 余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03-2410,共8页
本文以盐酸林可霉素(LCM)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UV/H_(2)O_(2)降解作用下的降解情况,探讨了H_(2)O_(2)浓度、初始pH值和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LCM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浓度为50 mg·L^(−1),pH=7.3,LCM浓度为10 mg·... 本文以盐酸林可霉素(LCM)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UV/H_(2)O_(2)降解作用下的降解情况,探讨了H_(2)O_(2)浓度、初始pH值和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LCM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浓度为50 mg·L^(−1),pH=7.3,LCM浓度为10 mg·L^(−1),反应30 min后,LCM去除率达到98%,且反应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MS-TOF 5600+)鉴别出其在UV/H_(2)O_(2)降解过程中主要产物的分子结构式,进而推导出可能的降解路径.利用TEST对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毒性预测,结果表明,中间产物的毒性高于母体,对水质安全保障造成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生物毒性分析 盐酸林可霉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和UV/TiO_2降解磺胺甲噁唑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海燕 贾九敏 +1 位作者 郭金鹏 林丽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81,共7页
采用UV/H_2O_2和UV/TiO_2两种工艺降解磺胺甲噁唑(SMX),确定了H_2O_2和TiO_2的最佳投加量,在保持最佳投加量的条件下研究了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叔丁醇投加量对两种方法降解SMX效果的影响,为研究两种方法在降解SMX过程中的矿... 采用UV/H_2O_2和UV/TiO_2两种工艺降解磺胺甲噁唑(SMX),确定了H_2O_2和TiO_2的最佳投加量,在保持最佳投加量的条件下研究了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叔丁醇投加量对两种方法降解SMX效果的影响,为研究两种方法在降解SMX过程中的矿化程度测定了TOC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对SMX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整体而言UV/H_2O_2对SMX的降解速率高于UV/TiO_2;UV/H_2O_2的降解速率更易受到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的影响;UV/H_2O_2对SMX的降解过程中·OH的氧化作用和UV直接降解都是去除SMX的主要作用,而UV/TiO_2中UV直接降解和空穴直接氧化是去除SMX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uv/Tio_2 磺胺甲噁唑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出水COD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蓉 范宇 +4 位作者 陈乐意 乌兰 陆朝阳 晏士伟 储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83-2389,共7页
为深度处理生化池出水,研究高效利用紫外处理工艺和设备,采用紫外光诱导过氧化氢(UV-H_(2)O_(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生化池出水中的COD,优化了H_(2)O_(2)投配量和光照时间,并检测处理过程及出水的COD、氧化还原电... 为深度处理生化池出水,研究高效利用紫外处理工艺和设备,采用紫外光诱导过氧化氢(UV-H_(2)O_(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生化池出水中的COD,优化了H_(2)O_(2)投配量和光照时间,并检测处理过程及出水的COD、氧化还原电位、p H值和大肠杆菌等,同时用化学捕捉剂研究H_(2)O_(2)的光解动力学,并观察了可溶性有机质腐殖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H_(2)O_(2)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与污水投配比为1∶4000(体积比)、光照15 min,COD的去除效果最佳,出水COD、p H值和大肠杆菌数等工艺参数符合和接近国家一级A出水标准;优化条件下腐殖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H_(2)O_(2)的光解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h_(2)o_(2) CoD 大肠杆菌群 生化池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去除煤气化细渣中重金属
12
作者 王常艳 刘东方 +3 位作者 龙宇涵 纪元 陈云峰 吴蔚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剂,在复合淋洗剂浓度为0.05 mol/L、淋洗液固比为10∶1、淋洗剂pH为3,淋洗时间为1.0 h、淋洗次数为3的条件下,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1%、70.1%和79.4%;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可促进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形态的转变,并有效降低易迁移态占比。表征结果显示,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不会破坏煤气化细渣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Cu PB CR h_(2)o_(2)氧化 复合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O_(3)/H_(2)O_(2)深度处理某树脂厂二级出水效果与机制
13
作者 陈洋 倪鹏飞 +2 位作者 吴春笃 张波 征晓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6,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考察了进气O_(3)浓度、H_(2)O_(2)浓度、初始pH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验证体系的矿化效果,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检测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降解前后废水中主要有机物的种类,并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微气泡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μm,平均粒径为32.82μm;与普通O_(3)曝气方式进行对比,微气泡O_(3)体系对COD降解率更高,说明微气泡可以延长O_(3)气泡上升时间,增加O_(3)气泡比表面积,提高O_(3)传质系数和利用率。2)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当O_(3)浓度为60 mg/L、H_(2)O_(2)浓度为29.37 mmol/L、pH为7时,反应60 min后,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树脂厂二级出水的COD降解率为89.53%,处理后出水COD为15.05 mg/L,可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EPR试验表明,H_(2)O_(2)可以促进微气泡O_(3)体系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和对COD的降解效果。根据GC-MS结果推断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可能路径,即树脂厂二级出水以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在O_(3)的作用下断链、开环,在·OH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矿化或降解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o_(3) 过氧化氢(h_(2)o_(2)) 羟基自由基(·oh) 有机物 树脂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B2通过NRF2/HO-1/xCT/GPX4轴抑制氧化应激减轻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
14
作者 刘健 陈莹 +7 位作者 梁亚杰 蒲萌 张紫薇 郑璐璐 柴智 肖莹 马存根 王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5-1743,共9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s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MO3.13)氧化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筛选H_(2)O_(2)和PCB2的最佳作用浓度。分为正常组、PCB2组(100 mg·L^(-1) PCB2处理2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s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MO3.13)氧化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筛选H_(2)O_(2)和PCB2的最佳作用浓度。分为正常组、PCB2组(100 mg·L^(-1) PCB2处理24 h)、H_(2)O_(2)模型组(5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H_(2)O_(2)+PCB2组(500μmol·L^(-1) H_(2)O_(2)与100 mg·L^(-1) PCB2共同处理24 h)。FRAP法检测PCB2的抗氧化能力;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LDH法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微量酶标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DH、NO、H_(2)O_(2)含量以及CAT、SOD活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xCT、HO-1、Ferritin、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roOrange)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Fe^(2+))含量。结果H_(2)O_(2)能诱导MO3.13氧化损伤并导致细胞铁死亡,PCB2能够减轻MO3.13氧化损伤和铁死亡;与H_(2)O_(2)模型组相比,PCB2干预能够明显升高MO3.13内LDH含量,降低NO、H_(2)O_(2)含量,提高SOD、CAT活力;上调NRF2、xCT、HO-1、Ferritin、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CB2能够通过NRF2/HO-1/xCT/GPX4轴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H_(2)O_(2)诱导的MO3.13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B2 Mo3.13 h_(2)o_(2) 氧化损伤 NRF2/ho-1/xCT/GPX4轴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对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的影响
15
作者 韩佳琳 胡晓飘 +3 位作者 边颢昊 夏宏蕾 王敏艳 张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2,共7页
为探究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利用H_(2)O_(2)氧化模拟污泥炭的化学老化过程,探究不同浓度的H_(2)O_(2)对污泥炭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Ni、Pb、Zn)总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对污泥炭中这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 为探究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利用H_(2)O_(2)氧化模拟污泥炭的化学老化过程,探究不同浓度的H_(2)O_(2)对污泥炭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Ni、Pb、Zn)总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对污泥炭中这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升高,污泥炭含C量总体下降,含O量总体上升,H/C比总体增大,芳香度降低。低浓度的H_(2)O_(2)(体积分数5%)氧化使得400℃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降低,600、800℃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增大,高浓度的H_(2)O_(2)(体积分数20%)氧化与之结果相反。与原污泥相比,热解后各重金属均富集在污泥炭中,BCR分级提取后发现,污泥炭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显著降低,且600、800℃制备的污泥炭重金属形态更不易受H_(2)O_(2)氧化影响。结合RAC分析,当热解温度为600℃时,污泥炭中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最低,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炭化学老化 h_(2)o_(2)氧化 重金属 BCR分步提取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和UV/NaClO工艺降解吉非罗齐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博引 韩春宇 +4 位作者 夏晶晶 王松雪 武桂芝 夏文香 李金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02-6112,共11页
对比了吉非罗齐(GEM)在UV/H_(2)O_(2)和UV/NaClO系统中的降解,两个高级氧化系统均可以有效降解GEM,与UV/H_(2)O_(2)相比,UV/NaClO对GEM的去除速率更快。在UV/H_(2)O_(2)和UV/NaClO系统内,目标物的降解速率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由... 对比了吉非罗齐(GEM)在UV/H_(2)O_(2)和UV/NaClO系统中的降解,两个高级氧化系统均可以有效降解GEM,与UV/H_(2)O_(2)相比,UV/NaClO对GEM的去除速率更快。在UV/H_(2)O_(2)和UV/NaClO系统内,目标物的降解速率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由于pH会影响OH的氧化能力和UV/NaClO系统内自由基的组成比例,因此溶液的p H对两个系统均有显著的影响,当溶液pH从5增加到11时,GEM在UV/H_(2)O_(2)系统和UV/NaClO系统内的k_(obs)分别从0.2115min^(-1)和1.3115min^(-1)降低到0.1064min^(-1)和0.2283min^(-1)。Cl^(-)和HCO_(3)^(-)可以稍微加快GEM在UV/NaClO系统内的降解速率,却减慢了GEM在UV/H_(2)O_(2)系统内的降解速率;HA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和滤光效应抑制GEM在两个系统内的降解,但由于HClO/ClO^(-)的摩尔吸光系数高于H_(2)O_(2),HA对GEM在UV/NaClO系统内降解的抑制效应较小。OH和Cl是UV/NaClO系统内降解GEM的主要氧化物种,GEM在两个高级氧化系统内降解过程主要包括羟基化、去甲基化、H提取和C—O键断裂步骤。经济效益评估可知,UV/NaClO系统比UV/H_(2)O_(2)系统更具有成本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紫外/过氧化氢 紫外/次氯酸钠 高级氧化 降解路径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对海水养殖废水中磺胺甲恶唑去除条件优化与降解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钰博 马冬雪 +1 位作者 张亚男 赵阳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116,共12页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海水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其在养殖废水中频繁检出,因此废水排放前需要进行有效处理。本研究应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以含SMX的海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究工艺处理SM...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海水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其在养殖废水中频繁检出,因此废水排放前需要进行有效处理。本研究应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以含SMX的海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究工艺处理SMX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分析SMX降解规律和途径。结果表明,在SMX初始浓度为10 mg·L^(-1)时,UV强度为1.1 mW·cm、H_(2)O_(2)浓度为2 mmol·L^(-1)、pH为5时,20 min后SMX去除率可达99%以上。UV光解和·OH氧化在降解SMX过程占主导作用,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竞争·OH并导致pH变化,进而抑制SMX去除效率,硝酸根离子在UV照射下形成内滤膜,减弱光照从而抑制SMX去除速率。SMX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使得处理体系生物毒性上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物毒性下降;工艺中的·OH可有效提高SMX的矿化度。SMX降解途径主要包含磺酰胺键断裂、羟基取代和氨基的氧化作用。可见,UV/H_(2)O_(2)工艺可有效去除和矿化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磺胺甲恶唑,降低扩散风险,在养殖污染控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废水 磺胺甲恶唑 uv/h_(2)o_(2) 矿化度 生物毒性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2)O_(3)活化PMS降解染料AO7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峰 刘奕含 李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试验研究了三氧化二锰(Mn_(2)O_(3))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降解酸性染料AO7的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4、Mn_(2)O_(3)投加量为42.6 mg、PMS投加量为248.3 mg/L、反... 试验研究了三氧化二锰(Mn_(2)O_(3))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降解酸性染料AO7的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4、Mn_(2)O_(3)投加量为42.6 mg、PMS投加量为248.3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脱色率为95.84%,COD去除率为85.79%。为进一步分析Mn_(2)O_(3)活化PMS机理,利用甲醇和叔丁醇确定活化体系中自由基的种类,发现在处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自由基是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染料废水 高级氧化 Mn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H_(2)O_(2)诱导U25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灿辉 王梦禅 +2 位作者 何平平 郭三保 李雄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7-33,共7页
为研究茶多酚(TP)对H_(2)O_(2)诱导U25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正常组、氧化损伤模型组、TP低(25 mg/mL)剂量组、中(50 mg/mL)剂量组、高(100 mg/mL)剂量组,分别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和ELISA法测定T... 为研究茶多酚(TP)对H_(2)O_(2)诱导U25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为正常组、氧化损伤模型组、TP低(25 mg/mL)剂量组、中(50 mg/mL)剂量组、高(100 mg/mL)剂量组,分别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和ELISA法测定TP对H_(2)O_(2)诱导下U251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凋亡率和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H_(2)O_(2)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00μmol/L和24 h来构建U25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TP浓度为0~100 mg/mL对U251细胞无毒性作用;中、高剂量组TP能显著抑制H_(2)O_(2)造成的U25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TP能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MDA、胞内ROS水平和荧光强度(P<0.05);同时中、高剂量组TP能显著提高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TP对H_(2)O_(2)诱导U251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发生过氧化,清除细胞内过量的ROS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U251细胞 h_(2)o_(2) 氧化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降解氢氯噻嗪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晓冬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1,463,共6页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HCTZ模拟目标废水,分别研究不同的HCTZ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电源输入功率和MnFe_(2)O_(4)投放剂量等因素对体系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会使降解效率持续下降,不断提升放电功率将更利于HCTZ的降解,且碱性环境会对处理过程产生抑制效应。同时研究发现,DBD/MnFe_(2)O_(4)体系下的最佳MnFe_(2)O_(4)投放剂量是50 mg,并且经5次循环使用后,体系仍能在25 min内将99%的HCTZ去除,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MnFe_(2)o_(4) 氢氯噻嗪(hCTZ) 芬顿反应 高级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