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新污染物
1
作者 张道义 孙文俊 +3 位作者 尹文选 张元娜 邹康兵 刘旦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6-964,共9页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QTOF MS)技术,对UV/H_(2)O_(2)高级氧化进出水的有机物种类进行全筛查分析,并根据筛查结果重点评估UV/H_(2)O_(2)高级氧化对全氟化合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长期稳定运行下高锰酸盐指数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和3.9%左右;UV/H_(2)O_(2)进水中共检出500多种有机物且新污染物相对含量较高,出水检出400多种,表明UV/H_(2)O_(2)对不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差异;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对典型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100%和38%,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较差(−46%~35%)。全氟化合物出现负去除率的现象可能源于UV/H_(2)O_(2)对长链全氟化合物分步降解机制以及未知前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高级氧化 有机物全筛查 新污染物 给水深度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影响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殷缘 程爽 +4 位作者 刘定豪 邓晓霞 李凯月 王竞红 蔺吉祥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信号分子,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应答各种胁迫信号,在植物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量的外源H_(2)O_(2)能够缓解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甚至可加快其生长和发育进程,例如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此外,H_(2)O_(2)具有无色无毒、强光下易分解等环境友好特性。因此,深入探索其在非生物胁迫下对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尤为重要,对于未来广泛应用H_(2)O_(2)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归纳与总结了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外源H_(2)O_(2)调节植物生长与生理的研究进展,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生理响应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明晰植物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未来H_(2)O_(2)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过氧化氢(h_(2)o_(2)) 非生物胁迫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及其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吴雯雯 蒲龙林 +2 位作者 朱德全 邹大江 姚秋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5,151,共8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工艺,并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体积分数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7 h,在此条件下皂角米多糖得率为36.30%...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工艺,并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体积分数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7 h,在此条件下皂角米多糖得率为36.30%±0.76%,重均分子量为162 kDa。皂角米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中甘露糖与半乳糖含量比值为2.14。制得的皂角米多糖主要由t-Galp、t-Manp、1,4-Manp、1,6-Glcp、1,4-Glcp、1,4,6-Galp组成,含量分别为5.49%、20.60%、43.06%、1.25%、2.79%、26.80%。当H_(2)O_(2)提取的皂角米多糖质量浓度为5.00 mg/mL时,其对DPPH·、·O-2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87.40%±1.89%、83.28%±1.96%和0.723±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米 多糖 h_(2)o_(2) 结构表征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ZnO/CdIn_(2)S_(4)光催化剂制备H_(2)O_(2)偶联苄胺氧化的超快电子转移飞秒吸收光谱研究
4
作者 杨祎 周欣 +3 位作者 谷苗莉 程蓓 吴珍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02,共12页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转化过程,涉及对氧气的两电子还原。然而,这一过程常常受限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后者需要光生空穴的参与。为了应对此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S型ZnO/CdIn_(2)S_(4)异质结体...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转化过程,涉及对氧气的两电子还原。然而,这一过程常常受限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后者需要光生空穴的参与。为了应对此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S型ZnO/CdIn_(2)S_(4)异质结体系,将H_(2)O_(2)生成与增值的苄胺(BA)氧化反应进行耦合。在此双功能光催化系统中,CdIn_(2)S_(4)中的光生电子可以高效地还原O2生成H_(2)O_(2),而ZnO中的光生空穴则选择性地将BA氧化为N-亚苄基苄胺。得益于S型异质结的优势,相比于纯ZnO或CdIn_(2)S_(4),优化后的ZnO/CdIn_(2)S_(4)光催化剂展示出显著更高的H_(2)O_(2)生成速率(386μmol·L^(-1)·h^(-1))和BA转化率(81%)。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结果说明,ZnO/CdIn_(2)S_(4)复合材料在光的激发下,在ZnO导带(CB)和CdIn_(2)S_(4)价带(VB)之间发生超快S型电子转移。此外,ZnO的VB空穴和CdIn_(2)S_(4)的CB电子的及时消耗,有助于加速ZnO/CdIn_(2)S_(4)S型异质结界面中的电荷转移。本文中ZnO/CdIn_(2)S_(4)S型光催化体系的创新设计为高效的双功能异质结光催化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引入了一种利用fs-TA光谱研究S型异质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h_(2)o_(2) S型异质结 选择性苄胺氧化 fs-TA光谱 电子转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出水COD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蓉 范宇 +4 位作者 陈乐意 乌兰 陆朝阳 晏士伟 储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83-2389,共7页
为深度处理生化池出水,研究高效利用紫外处理工艺和设备,采用紫外光诱导过氧化氢(UV-H_(2)O_(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生化池出水中的COD,优化了H_(2)O_(2)投配量和光照时间,并检测处理过程及出水的COD、氧化还原电... 为深度处理生化池出水,研究高效利用紫外处理工艺和设备,采用紫外光诱导过氧化氢(UV-H_(2)O_(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生化池出水中的COD,优化了H_(2)O_(2)投配量和光照时间,并检测处理过程及出水的COD、氧化还原电位、p H值和大肠杆菌等,同时用化学捕捉剂研究H_(2)O_(2)的光解动力学,并观察了可溶性有机质腐殖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H_(2)O_(2)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与污水投配比为1∶4000(体积比)、光照15 min,COD的去除效果最佳,出水COD、p H值和大肠杆菌数等工艺参数符合和接近国家一级A出水标准;优化条件下腐殖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H_(2)O_(2)的光解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h_(2)o_(2) CoD 大肠杆菌群 生化池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紫外高级氧化去除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222 nm远紫外与传统紫外对比
6
作者 季文璇 冀昊冉 +4 位作者 王淑妍 陈泽庭 何桂琳 王永磊 刘宝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0,共5页
由于各类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近年来水循环系统中频繁检出各种新污染物,迫切需要研究对于新污染物的新型处理技术。在众多去除新污染物的方法中,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去除效果好,效率高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常用的254,365 nm等传统... 由于各类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近年来水循环系统中频繁检出各种新污染物,迫切需要研究对于新污染物的新型处理技术。在众多去除新污染物的方法中,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去除效果好,效率高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常用的254,365 nm等传统波长紫外线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新冠疫情期间用于灭菌和消毒的222 nm紫外线因对于人体伤害性小,且其去除污染物的效率高于传统波长紫外线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新污染物的存在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不同波长紫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不同波长下UV/H_(2)O_(2)、UV/PS和UV/氯体系下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的来看使用UV222去除水中的新污染物拥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远紫外技术 紫外/过氧化 紫外/过硫酸盐 紫外/氯 新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源H_(2)O_(2)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志科 李玉梅 +1 位作者 王亚波 武亚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2,共6页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本试验采用双层滤纸培养皿法,研究0.03%、0.06%、0.09%、0.12%、0.24%H_(2)O_(2)浸种对干旱胁迫(4%PEG,P)下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过氧化氢(H_(2)O_(2))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本试验采用双层滤纸培养皿法,研究0.03%、0.06%、0.09%、0.12%、0.24%H_(2)O_(2)浸种对干旱胁迫(4%PEG,P)下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PEG胁迫显著抑制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芽长、根长和鲜重均显著下降,可作为鉴定干旱胁迫的浓度。0.03%H_(2)O_(2)浸种处理(0.03H+P)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豌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幼苗芽和根的生长,提高芽和根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看,0.03%H_(2)O_(2)浸种处理(0.03H+P)能够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干旱胁迫下的氧化损伤,增强其抗旱性,但高浓度H_(2)O_(2)浸种缓解抑制的效果不明显。因此,0.03%H_(2)O_(2)可作为缓解干旱条件下豌豆萌发和生长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氧化氢(h_(2)o_(2)) 豌豆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酸中H_(2)O_(2)催化分解工艺研究
8
作者 沈伟 李虎 +1 位作者 刘利娟 张铁峰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7,共6页
针对废酸中H_(2)O_(2)催化分解问题,设计小试实验研究,并通过工艺模拟研究装置的节能优化潜力,搭建中试装置验证H_(2)O_(2)催化分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0 min、搅拌转速75 r/min、催化剂D投加量10 mg/kg的条件... 针对废酸中H_(2)O_(2)催化分解问题,设计小试实验研究,并通过工艺模拟研究装置的节能优化潜力,搭建中试装置验证H_(2)O_(2)催化分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0 min、搅拌转速75 r/min、催化剂D投加量10 mg/kg的条件下,小试及中试装置的H_(2)O_(2)分解率均可达99.9%以上;氧化还原电位一阶导数可直观反映反应进度,用于判定H_(2)O_(2)分解反应终点;中试装置节能效果明显,蒸汽、循环水消耗量分别可降低65.55%和4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分解 氧化还原电位 节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晏庆 郭蓁 +3 位作者 孙赛男 黎婧 谭机永 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作为模型组。分别用1%,0.1%,0.01%浓度的山茶油预处理细胞24 h后,加入H_(2)O_(2)作用24 h作为实验组。利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EdU细胞增殖染色实验及划痕实验来观察各组细胞衰老,线粒体膜电位,增殖凋亡,迁移的变化。利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且与H_(2)O_(2)浓度正相关(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模型组细胞衰老阳性率、MDA含量和LDH活性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增殖率、迁移率、SOD活性下降(P<0.01)。与H_(2)O_(2)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衰老阳性率(P<0.05)、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增加(P<0.05)。结论:山茶油可显著抑制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h_(2)o_(2) h9C2 氧化应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UV/H_(2)O_(2)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典型污染物
10
作者 方檬 傅敏 +1 位作者 李易 杨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以垃圾渗沥液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正己酸为处理目标,探究其在MB(微纳米气泡)联合UV(紫外光)活化H_(2)O_(2)的作用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微纳米气泡进气量、紫外灯功率、初始pH值、H_(2)O_(2)体积分数以及共存离子等影响因素对... 以垃圾渗沥液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正己酸为处理目标,探究其在MB(微纳米气泡)联合UV(紫外光)活化H_(2)O_(2)的作用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微纳米气泡进气量、紫外灯功率、初始pH值、H_(2)O_(2)体积分数以及共存离子等影响因素对模拟垃圾渗沥液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UV/H_(2)O_(2)体系的协同系数达到31.56,证明其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模拟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其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反应时间180 min、H_(2)O_(2)体积分数2×10^(-3)、pH=4、UV功率10 W、MB进气量30 mL/min时,模拟垃圾渗沥液COD去除率可达到94.54%,TOC(总有机碳)去除率为59.10%。共存离子实验表明,实际垃圾渗滤液中的氯离子会降低反应速率。自由基淬灭实验结合EPR结果表明,在MB/UV/H_(2)O_(2)体系中主要产生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uv h_(2)o_(2) 垃圾渗沥液:正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琳 王嘉新 +2 位作者 杨智程 童嘉鹏 廉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光强度的交互作用是降解RhB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当H_(2)O_(2)的投加量为47.45 mL/L、水体初始pH值为8.11、紫外光强度为730μW/cm^(2)时,反应120 min后,RhB的理论去除率为92.44%,与验证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89%。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可知,RhB在反应过程中被有效降解。该实验利用两种实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对反应影响因素、动力学拟合及实验条件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罗丹明B 单因素实验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去除煤气化细渣中重金属
12
作者 王常艳 刘东方 +3 位作者 龙宇涵 纪元 陈云峰 吴蔚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对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效果,优化了淋洗工艺条件,并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煤气化细渣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CA)和草酸(OA)配制复合淋洗剂,在复合淋洗剂浓度为0.05 mol/L、淋洗液固比为10∶1、淋洗剂pH为3,淋洗时间为1.0 h、淋洗次数为3的条件下,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1%、70.1%和79.4%;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可促进煤气化细渣中Cu、Pb和Cr形态的转变,并有效降低易迁移态占比。表征结果显示,H_(2)O_(2)氧化联合化学复合淋洗不会破坏煤气化细渣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Cu PB CR h_(2)o_(2)氧化 复合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B2通过NRF2/HO-1/xCT/GPX4轴抑制氧化应激减轻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
13
作者 刘健 陈莹 +7 位作者 梁亚杰 蒲萌 张紫薇 郑璐璐 柴智 肖莹 马存根 王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5-1743,共9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s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MO3.13)氧化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筛选H_(2)O_(2)和PCB2的最佳作用浓度。分为正常组、PCB2组(100 mg·L^(-1) PCB2处理2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proanthocyanidins B2,PCB2)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少突胶质细胞(MO3.13)氧化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筛选H_(2)O_(2)和PCB2的最佳作用浓度。分为正常组、PCB2组(100 mg·L^(-1) PCB2处理24 h)、H_(2)O_(2)模型组(5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H_(2)O_(2)+PCB2组(500μmol·L^(-1) H_(2)O_(2)与100 mg·L^(-1) PCB2共同处理24 h)。FRAP法检测PCB2的抗氧化能力;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LDH法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微量酶标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DH、NO、H_(2)O_(2)含量以及CAT、SOD活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xCT、HO-1、Ferritin、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roOrange)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Fe^(2+))含量。结果H_(2)O_(2)能诱导MO3.13氧化损伤并导致细胞铁死亡,PCB2能够减轻MO3.13氧化损伤和铁死亡;与H_(2)O_(2)模型组相比,PCB2干预能够明显升高MO3.13内LDH含量,降低NO、H_(2)O_(2)含量,提高SOD、CAT活力;上调NRF2、xCT、HO-1、Ferritin、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CB2能够通过NRF2/HO-1/xCT/GPX4轴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H_(2)O_(2)诱导的MO3.13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B2 Mo3.13 h_(2)o_(2) 氧化损伤 NRF2/ho-1/xCT/GPX4轴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2)O_(2)-丁基玫瑰红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14
作者 蒲文静 白莹 +2 位作者 董娜 张爱菊 张小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H_(2)O_(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_(2)O_(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H_(2)O_(2... 利用H_(2)O_(2)-Fe^(2+)可以快速使丁基玫瑰红B(BRMB)发生荧光猝灭,而过氧化氢酶(CAT)对该猝灭有抑制效应,提出了基于H_(2)O_(2)-BRMB-Fe^(2+)体系的荧光猝灭法测定血清CAT活性的方法。取血清样品10μL,加入1 mmol·L^(-1)H_(2)O_(2)底液0.50 mL,于30℃恒温反应15 min,再依次加入0.02 mmol·L^(-1)BRMB溶液0.70 mL、0.1 mol·L^(-1)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4.2)1.00 mL和0.01 mol·L^(-1)Fe^(2+)溶液0.08 mL,于室温反应20 min后用水定容至10 mL,测定体系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以煮死酶液为对照,按照同样的方法测定其在59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F0。结果表明:CAT活性在0.005~0.05 U·mL^(-1)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差值F-F0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2×10^(-3)U·mL^(-1);方法用于6份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血清CAT活性分析,测定值为31.50~72.30 U·mL^(-1),与碘量法基本一致,CAT活性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氢酶 活性 h_(2)o_(2) 丁基玫瑰红B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对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的影响
15
作者 韩佳琳 胡晓飘 +3 位作者 边颢昊 夏宏蕾 王敏艳 张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2,共7页
为探究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利用H_(2)O_(2)氧化模拟污泥炭的化学老化过程,探究不同浓度的H_(2)O_(2)对污泥炭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Ni、Pb、Zn)总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对污泥炭中这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 为探究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利用H_(2)O_(2)氧化模拟污泥炭的化学老化过程,探究不同浓度的H_(2)O_(2)对污泥炭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Ni、Pb、Zn)总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对污泥炭中这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升高,污泥炭含C量总体下降,含O量总体上升,H/C比总体增大,芳香度降低。低浓度的H_(2)O_(2)(体积分数5%)氧化使得400℃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降低,600、800℃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增大,高浓度的H_(2)O_(2)(体积分数20%)氧化与之结果相反。与原污泥相比,热解后各重金属均富集在污泥炭中,BCR分级提取后发现,污泥炭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显著降低,且600、800℃制备的污泥炭重金属形态更不易受H_(2)O_(2)氧化影响。结合RAC分析,当热解温度为600℃时,污泥炭中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最低,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炭化学老化 h_(2)o_(2)氧化 重金属 BCR分步提取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气相高级氧化法脱除烟气中多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惠尉添 史丽珠 +1 位作者 赵毅 郝润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4-1128,1135,共6页
综述了气相H_(2)O_(2)氧化法的机理和近年来气相H_(2)O_(2)氧化脱除烟气污染物的研究,主要分为铁基催化剂催化、紫外和其他方式协同催化。气相H_(2)O_(2)与气态污染物接触可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经催化后使其可产生更多的活性自由基,对... 综述了气相H_(2)O_(2)氧化法的机理和近年来气相H_(2)O_(2)氧化脱除烟气污染物的研究,主要分为铁基催化剂催化、紫外和其他方式协同催化。气相H_(2)O_(2)与气态污染物接触可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经催化后使其可产生更多的活性自由基,对烟气污染物具有很强的的氧化脱除效果,且使用H_(2)O_(2)不会产生二次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H_(2)O_(2)气相高级氧化法脱除烟气多污染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No_(x) So_(2)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_(2)O_(2)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陈耀东 刘涛 +1 位作者 刘仕志 张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探明外源H_(2)O_(2)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理调节机制,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使用室外盆栽法,设置盐胁迫(NaCl,浓度梯度0,100,200 mmol/L)和H_(2)O_(2)(浓度梯度0,0.005,0.010,0.020,0.050 mmol/L)两因素随机组合,探究... 为探明外源H_(2)O_(2)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理调节机制,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使用室外盆栽法,设置盐胁迫(NaCl,浓度梯度0,100,200 mmol/L)和H_(2)O_(2)(浓度梯度0,0.005,0.010,0.020,0.050 mmol/L)两因素随机组合,探究棉花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_(2)O_(2)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提高棉花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维持棉花幼苗光合作用正常运行,保证了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外源H_(2)O_(2)提高抗氧化酶(POD、APX、CAT)活性,加速清除棉花幼苗体内ROS,降低了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及Pro、游离氨基酸、SS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棉苗抗盐性。其中0.020 mmol/L外源H_(2)O_(2)对棉花幼苗所受盐胁迫缓解作用最佳。综上,外源H_(2)O_(2)通过提高盐胁迫棉花幼苗光合性能,保持棉花幼苗稳定的光合作用,维持棉花幼苗体内ROS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棉花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幼苗 盐胁迫 外源h_(2)o_(2) 光合特性 氧化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尖晶石NiCo_(2)O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甲硝唑
18
作者 程韵然 杨晓婷 +2 位作者 郑芯靓 杨利红 李庆永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NiCo_(2)O_(4),将其作为一种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甲硝唑(MNZ)的非均相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NiCo_(2)O_(4)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纳米颗粒尺寸(20~30 nm)、大比表面积(164.93 m^(2)/g)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径5.538 nm)。实验结果表明:在NiCo_(2)O_(4)用量为0.20 g/L、PMS用量为0.30 g/L、MNZ溶液初始pH为6.5(未调节)、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降解10 mg/L MNZ 10 min,MNZ降解率达99.8%,PMS利用率为67.8%,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6232 min^(-1),远高于单一PMS体系的0.0069 min^(-1);SO_(4)^(-)·在MNZ的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相同条件下NiCo_(2)O_(4)活化PMS体系对抗生素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卡马西平和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91.2%、95.8%、82.3%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纳米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甲硝唑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阴离子对UV/H_2O_2降解4-硝基酚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文兵 肖贤明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崔明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利用间歇式光反应器,研究了溶液中阴离子HCO3-、Cl-、及NO3-对UV/H2O2氧化4-硝基酚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能有效地除去水溶液中4-硝基酚及TOC.随着HCO3-、Cl-及NO3-浓度的增加,4-硝基酚氧化速率减少.溶液中阴离子对UV/H2O2体系中主要... 利用间歇式光反应器,研究了溶液中阴离子HCO3-、Cl-、及NO3-对UV/H2O2氧化4-硝基酚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能有效地除去水溶液中4-硝基酚及TOC.随着HCO3-、Cl-及NO3-浓度的增加,4-硝基酚氧化速率减少.溶液中阴离子对UV/H2O2体系中主要氧化剂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是4-硝基酚降解速率下降的原因.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对4-硝基酚的降解进行了拟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阴离子 4-硝基酚 uv/h2o2技术 高级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改性香蕉秆生物炭的结构变化及对玉米幼苗Cr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书会 杨爽 +7 位作者 王超 李普旺 焦静 刘思汝 何祖宇 刘运浩 周闯 杨子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2-1272,共11页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 为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香蕉秆生物炭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后生物炭对铬(Cr)胁迫下玉米Cr吸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改性,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将改性生物炭应用于Cr胁迫下的玉米生长体系中,研究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植株生长及Cr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其芳香性减弱、极性增强。改性后生物炭表面光滑,孔直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随H_(2)O_(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20%、30%H_(2)O_(2)改性生物炭主要通过官能团的吸附作用固定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活性,减少玉米对Cr的吸收积累。20%、30%H_(2)O_(2)明显改变生物炭的表面结构,有利于缓解重金属Cr对玉米植株的毒害,30%H_(2)O_(2)改性生物炭对Cr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氢(h_(2)o_(2)) 生物炭 铬(Cr) 玉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