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8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
1
作者 时扣荣 徐婕 +8 位作者 李婷 刘娟 辛蓓玮 翟巧利 侯晓丽 朱秋珍 李媛 黎翠萍 范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5-1204,共10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UPLC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UPLC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和数据库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60种成分,包括45种黄酮类、27种有机酸及酚酸类、34种生物碱类、15种萜类、11种氨基酸类、28种其他类。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明确了鹿芪益肾颗粒物质基础,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芪益肾颗粒 化学成分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宗政 胡扬 +7 位作者 徐蓓蕾 辛国松 张文君 陈鹰翔 刘树森 孙向明 宋辉 李文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目的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进行分析,结合质谱信息、对照品比对、参考文献以及UNIFI软件对化合物进行指认。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富集相关通路,再对关键... 目的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药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分及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进行分析,结合质谱信息、对照品比对、参考文献以及UNIFI软件对化合物进行指认。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富集相关通路,再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110种成分,包括26种黄酮类、23种生物碱类、15种苯丙素类、31种有机酸类、15种其他类,其中菟丝子和枸杞子共有成分32种,菟丝子独有38种,枸杞子独有40种。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有629个,核心靶点有10个;药对主要参与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膜筏、多肽反应等过程,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共有4个关键靶点和5种关键活性成分,药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对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化学成分进行解析,揭示其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枸杞子药对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化学成分 作用机制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评价覆盆子质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书晚 廖扬振 +4 位作者 王龙飞 赵雅琴 范甲赫 魏渊 欧阳臻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34种成分。31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野生品与栽培品,以及不同产地药材可区分开;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142%;筛选出8个差异性成分,其中2个为鞣花酸和紫云英苷。野生品中鞣花酸、紫云英苷含量高于栽培品中(P<0.05,P<0.01)。结论 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用于覆盆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质量评价 uplc-q-tof-ms/ms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UNIFI的珠子参皂苷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多指标含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苡嘉 杨婧潇 +4 位作者 胡新悦 黄嘉诚 王炜 刘乐平 严建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4-917,共14页
对珠子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建立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珠子参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使用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珠子参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 对珠子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建立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珠子参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使用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珠子参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以0.1%磷酸水-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进行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珠子参中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包括37个皂苷类化合物和2个皂苷母核,并总结了皂苷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建立了UPLC同时测定珠子参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3、竹节参皂苷IV、竹节参皂苷IVa、人参皂苷Rd、姜状三七皂苷R1和金盏花苷E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中8个待测成分在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3.0%,样品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3、竹节参皂苷IV、竹节参皂苷IVa、人参皂苷Rd、姜状三七皂苷R1和金盏花苷E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103.1%、97.97%、99.42%、102.7%、102.1%、95.23%、100.5%,RSD分别为1.0%、0.98%、0.81%、2.3%、0.81%、1.9%、0.96%、1.8%。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珠子参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uplc-q-tof-ms/ms UNIFI 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玉叶解毒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作用机制
5
作者 冯小龙 李鹏辉 +5 位作者 龙红萍 陈俊 陈开义 姜金生 蔡媛 彭艳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22,706,共17页
本研究旨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解析玉叶解毒颗粒灌胃给药大鼠后的入血成分,研究其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本研究旨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解析玉叶解毒颗粒灌胃给药大鼠后的入血成分,研究其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分析验证其入血成分治疗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的潜在作用机制。对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收集血清样本,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血清样本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前期体外化学成分质谱数据以及提取各化学成分的精确质荷比等信息对玉叶解毒颗粒在大鼠体内的入血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辨识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入血成分治疗URI的潜在机制,并建立可视化网络图,筛选活性成分,并验证其体外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21个原型成分和23个代谢产物。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入血原型成分与URI疾病存在74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441种生物过程、57种细胞组分、79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30条干预URI相关通路,由此预测玉叶解毒颗粒主要通过炎症、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肺损伤等途径治疗UR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得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Bα等13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木犀草素、金合欢素、绿原酸、山栀苷甲酯、玉叶金花苷酸甲酯5个化学成分与13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筛选出的5个活性成分均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依赖性。综上,该研究为玉叶解毒颗粒化学物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初步揭示了其治疗URI的复杂调控机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解毒颗粒 uplc-q-tof-ms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网络药理学 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四黄止痢颗粒治疗畜禽腹泻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廖洪涛 温润 +10 位作者 闫普普 黄永熙 刘满 朱君 程海山 巩一诺 彭杨芸 覃美林 李蓉 苏应兵 郭利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27-4439,共13页
【目的】系统解析四黄止痢颗粒干预畜禽腹泻性疾病的药理机制,为优化临床腹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四黄止痢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 【目的】系统解析四黄止痢颗粒干预畜禽腹泻性疾病的药理机制,为优化临床腹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四黄止痢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与畜禽腹泻疾病的相关靶点。基于Cytoscape 3.10.3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四黄止痢颗粒作用靶点与腹泻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再次运用Cytoscape 3.10.3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结合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实施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并基于Gromacs 2022软件开展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通过UPLC-Q-TOF-MS鉴定出88个活性成分,经文献验证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得到16个四黄治痢颗粒关键成分。数据库分析揭示,该药物存在289个潜在作用靶点,4 567个畜禽腹泻相关靶点,二者存在201个交集靶点。GO功能注释在生物过程上主要与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节、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相关;在细胞组分上主要与神经元细胞体、质膜、细胞质等相关;在分子功能上主要与蛋白结合、ATP结合、含蛋白质的复合物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酪氨酸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核心靶点与四黄止痢颗粒6个主要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均<-5 kJ/mol,表明对接效果良好。其中,金合欢素与热休克蛋白(7D1V)结合能最低,为-9.4 kJ/mol;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实,金合欢素与7D1V具有良好的结合稳定性和活性。【结论】预测结果显示,四黄止痢颗粒通过去甲汉黄芩素、黄芩素、山柰酚、5,7,2′,6′-四羟基黄酮、金合欢素、千层纸素A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雌激素受体1(ESR1)等核心靶点,通过酪氨酸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途径,发挥治疗畜禽腹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止痢颗粒 畜禽腹泻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分析大青叶入血成分及其代谢产物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苏日古嘎 乌日拉嘎 杨立国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496,共10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大青叶入血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Aq-C_(18)(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大青叶入血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Aq-C_(18)(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从中共鉴定得到35种入血成分,其中24种原型成分、11种代谢产物。原型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黄酮类、芥子酰葡萄糖二酸类和倍半萜类,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羟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酯化。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入血的原型成分可能为大青叶的有效成分,可为大青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pherical HMX@PDA-based PBX by co-axial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Enhancing the interfacial effect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icrospheres 被引量:1
8
作者 Yunyan Guo Yi Liu +6 位作者 Jiani Xie Jiawei Li Fan Wang Jinshan Lei Chongwei An Zhongliang Ma Bido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Surface engineer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energy materials,and polydopamine(PDA)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In ... Surface engineer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energy materials,and polydopamine(PDA)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In order to obtain high-quality HMX@PDA-based PBX explosives with high sphericity and a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using co-axial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The formation mechanism,thermal behavior,mechanical sensitivity,electrostatic spark sensitivity,compressive strength,an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DA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xplosive particles and the binder under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emical bonds and the physical"mechanical interlocking"structure.Interface reinforcement cause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 microspheres to move to a higher temperature,with the sensitivity to impact,friction,and electrostatic sparks(for S-1)increasing by 12.5%,31.3%,and 81.5%respectively,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lso increased by 30.7%,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pheres.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d universal strategy for preparing high-quality functional explosives,and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us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le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Interfacial reinforcement Safety performance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DOPAMINE HM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Fabric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Roll-to-Roll Technology
9
作者 ZHAO Jiawei CHEN Haolin +1 位作者 LUO Ni LIU Zhenguo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4,共17页
In recent years,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photovol-taic(PV)market.This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salient advantages inclu... In recent years,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photovol-taic(PV)market.This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salient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efficiency,low cost,and ease of preparation.Nota-bly,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SCs has experienced a remarkable increase from 3.8%in 2009 to over 26%at present.Conse-quently,the adoption of roll-to-roll(R2R)technology for PSCs is considered a crucial step towards their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This arti-de reviews the diverse substrates,scalable deposition techniques(such as solution-based knife-coating and spraying technology),and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employed in recent years to enhance device performance within the R2R process.Additionally,novel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to enric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roll-to-roll technology substrate scalable deposition technology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水提物抗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10
作者 陈海燕 张景正 +3 位作者 许晨新 刘元芬 周咏梅 韩瑾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1-2864,共14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威灵仙水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试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分析鉴定威灵仙水提物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威灵仙水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试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MS技术分析鉴定威灵仙水提物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主要成分及相应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利用AutoDock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验证。【结果】从威灵仙水提物中共鉴定出19个成分,其中酚酸类8个、皂苷类11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核心靶点,并通过介导PI3K/Akt/STAT3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ELISA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炎症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威灵仙水提物各剂量组细胞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威灵仙水提物各剂量组p-PI3K、p-Ak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威灵仙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且作用靶点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威灵仙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抗炎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BS assisted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11
作者 LUO Qiaoxia ZHAO Zhongbin +3 位作者 HU Tianhao ZHOU Yong ZHENG Ziqi GAO Weiqing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a narrow linewidth Brillouin pump light from a single-frequency laser and the Stokes light generated by it.Firstly,the linewidths of the Stokes lights are compressed to~43 Hz based on th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effect,which ensures that the frequency noise i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n,the relative intensity noise(RIN)of the first order Stokes light is reduced by 21 dB/Hz based on the noise dynamics principle in cascaded SBS effect.By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noise and the intensity noise of the coherent signals,the noise sidebands of microwave signals are completely suppressed.As result,the SNR of the microwave signal is improved from 48 dB to 84 dB at the first-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9.415 GHz.Meanwhile,a microwave signal with a SNR of 70 dB is generated at the second-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18.827 GHz.This kind of microwave signals with narrow linewidth and high SNR can provide higher detection resolution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applications on rad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techniques fiber lasers microwave photonics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noise sup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九蒸九制黄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分析
12
作者 唐博 李秀伟 霍金海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62-69,共8页
为明确黄精在九蒸九制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阐明九蒸九制黄精药效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作用的影响。对九蒸九制黄精和生黄精进行UPLC-Q-TOF-MS/MS测定,通过二级质谱离子碎片对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 为明确黄精在九蒸九制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阐明九蒸九制黄精药效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作用的影响。对九蒸九制黄精和生黄精进行UPLC-Q-TOF-MS/MS测定,通过二级质谱离子碎片对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对九蒸九制黄精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主要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筛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药物成分与疾病的交集基因;由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Metascape和David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共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九蒸九制后滇黄精苷A和滇黄精苷Z含量下降,延龄草苷、薯蓣皂苷元和甲基麦冬黄烷酮B、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成分上升。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延龄草苷、薯蓣皂苷元、甲基麦冬黄烷酮B、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疗效。阐明九蒸九制黄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可对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制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Between Taoren and Xingren by Hyperspectral Non-destructive Technology with Mixed Metaheuristics RBF-SVM Model
13
作者 Xu Hongzhao Zhao Qinghe +2 位作者 Liu Huaxi Zhang Zifang Fang Junl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2期66-81,共16页
Taoren and Xingren are commonly used herb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medication functions but huge economic differences,and there are cases of adulterated sales in market transactions.An effective adultera... Taoren and Xingren are commonly used herb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medication functions but huge economic differences,and there are cases of adulterated sales in market transactions.An effective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hyperspectr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 learning was designed as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in this paper.A hyperspectral dataset comprising 500 Taoren and 500 Xingren samples was established;six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ing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RBF-SVM),who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optimization methods was further researched.Two mixed metaheuristics modeling methods,Mixed-PSO and Mixed-SA,were designed,which fused both band selection and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from two-stage into one with detailed process analysis.The metrics of this mixed model were im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two-stage method.The accuracy of Mixed-PSO was 89.2%in five-floods crossvalidation that increased 4.818%than vanilla RBF-SVM;the accuracy of Mixed-SA was 88.7%which could reach the same as the traditional two-stage method,but it only relied on 48 crux bands in full 100 bands in RBF-SVM model fi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ectral technology adulteration recognition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陈皮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晓媛 李焱鑫 +4 位作者 董浩 赵文红 白卫东 钱敏 毕思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结合数据分析平台在线分析陈皮中71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和脂类等9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不同陈化年份陈皮中的化...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结合数据分析平台在线分析陈皮中71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和脂类等9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不同陈化年份陈皮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并筛选出17种特征性成分,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异甘草苷、山奈酚-3-O-β-D-槐糖苷、百蕊草素Ⅰ含量增加,脱水红花黄色素B、补骨脂查尔酮含量减少。此方法可用于区分陈化3,5,10,15,20年的陈皮。该研究了解了陈皮中化学组成并阐明了不同陈化年份陈皮间化学成分存在的差异,对合理开发陈皮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指导意义,为不同陈化年份陈皮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黄酮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雨 胡军华 +4 位作者 章晨峰 肖伟 戴翠红 林夏 王振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3-1102,共10页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1.8μm, 2.1 mm×100 mm);流动相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1.8μm, 2.1 mm×100 mm);流动相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准分子离子、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信息及文献报道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88种成分,其中28种经对照品比对确认。从大鼠血清中发现了30种成分,其中20种为原型成分,10种为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紫辛鼻鼽颗粒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辛鼻鼽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快速表征大花红景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骆前飞 王瑞 +3 位作者 王峥涛 吕智 程康 石燕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1-2114,共14页
目的对大花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Q-TOF-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并与文献报道数据比较,结合质谱裂解特征规律分析,以及分子网络中对已知和未知化合物节点的关联分析,对大花红景天... 目的对大花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Q-TOF-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并与文献报道数据比较,结合质谱裂解特征规律分析,以及分子网络中对已知和未知化合物节点的关联分析,对大花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表征。结果从大花红景天中共鉴定118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53个,黄酮类33个,醇苷类19个,其他类13个,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在大花红景天中发现。结论UPLC-Q-TOF-MS联合分子网络策略能够快速、全面、系统地分析鉴定大花红景天中的化学成分,为今后进一步阐明其药效、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uplc-q-tof-ms 分子网络 裂解规律 成分表征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龙牡清心合剂成分鉴定及其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雪军 姜之炎 +4 位作者 肖臻 陈秀峰 王淑敏 张奕星 蒲文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0-498,共9页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龙牡清心合剂化学成分,探究其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UPLC?T3色谱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以Peakview 1.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Natural Products HR-M... 目的 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龙牡清心合剂化学成分,探究其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UPLC?T3色谱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以Peakview 1.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Natural Products HR-MS/MS Spectral Library 1.0数据库匹配,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成分鉴定,结合鉴定结果分析龙牡清心合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结果 共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11种、单萜苷类6种、三萜皂苷类4种、酚酸类3种、生物碱类6种等,主要来源于黄芪、白芍、黄芩、甘草、钩藤等。黄芩苷、黄芩素、芒柄花黄素、黄芪甲苷、钩藤碱可能是龙牡清心合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结论 UPLC-Q-TOF-MS可快速对龙牡清心合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成分可能是龙牡清心合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物质基础,可为该方的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标准建立、拆方药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牡清心合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uplc-q-tof-ms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婉 王思琦 +5 位作者 李家政 富雪丹 鞠建明 康安 姚卫峰 江海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9-581,共13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解析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的化学成分表征,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对代表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_(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解析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的化学成分表征,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对代表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_(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泻黄散的质谱数据。通过Masslynx 4.1软件与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分析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对泻黄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泻黄散中共分析和鉴定出10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45个,三萜类27个,单萜类11个,苯丙素类10个,色原酮6个,生物碱类5个以及其他类3个。结论研究结果为泻黄散的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泻黄散标准煎液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山西陈醋的小分子肽类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丽媛 范三红 +2 位作者 曹林旭 秦雪梅 李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小分子肽类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Dock 1.5.6和PyMol 2.5.5进行山西陈醋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4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7个环二肽、10个直链二肽和4个三肽类化合物。其发挥心血管和肥胖等保健作用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包含14个活性成分和109个药物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得到5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clo(Leu-Pro)、Val-Val、Pro-Phe、Cyclo(His-Pro)等成分可能与核心靶点F2、MAPK1,MMP9、VCAM1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初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山西陈醋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预防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小分子肽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香连丸的化学成分与小鼠体内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嘉仪 杨琰 +3 位作者 张竞研 康安 葛飞 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20,共11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0.4 mL·min^(-1),进样量为4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结果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在香连丸提取液中共鉴定出7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苷类、柠檬苦素类和有机酸类等成分。此外,在给药后的小鼠血浆中共鉴定出16个原型成分和15个代谢产物。血浆中发现的原型成分以生物碱为主,这些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羟基化、去甲基化、还原、水解、氢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快速且全面地鉴定香连丸的体内外化学成分,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香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uplc-q-tof-ms/ms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生物碱类 倍半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