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Orbitrap MS/MS技术研究酸枣仁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晨晖 李泽 +4 位作者 崔小芳 张敏 裴香萍 詹海仙 闫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4-1620,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研究了酸枣仁经茯苓发酵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初步探讨了茯苓对酸枣仁发酵的转化规律.鉴定了发酵产物中24种化学成分,整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酸枣仁发酵0,7和14 ...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研究了酸枣仁经茯苓发酵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初步探讨了茯苓对酸枣仁发酵的转化规律.鉴定了发酵产物中24种化学成分,整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酸枣仁发酵0,7和14 d后的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找到7个差异成分.采用t-检验对24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并分析了酸枣仁中黄酮苷、皂苷类成分的代谢反应途径.通过茯苓发酵,酸枣仁中化学成分主要发生了脱酰基和脱糖基等水解反应.为酸枣仁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检测提供了快速、直观且准确的方法,为酸枣仁-茯苓共发酵产物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茯苓 发酵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入血成分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海燕 杨福权 +5 位作者 左秦川 房智彦 黄丽莉 淮文英 王艳秋 张天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0-1624,共15页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BXT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BXT治疗脾虚型U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UC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BXT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BXT高剂量组(20 g/kg)下降最明显,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表明BXT对脾虚型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鼠血清中发现入血成分共20个;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XT治疗UC相关靶点87个,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微生物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了IL-17、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综上可知,BXT治疗脾虚型UC可能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保护肠道屏障等多个途径相关,从而达到治疗U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uplc-q-orbitrap HRMS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及其对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3
作者 田瑞敏 牛娜 +8 位作者 刘贤烽 杨露 席宏云 雷科佳 练晓林 Ahamed Sekh Shamim Islam Nafisa 郑倩 张建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1-296,共6页
目的研究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及其对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方法UPLC-Q-Orbitrap HRMS法鉴定化学成分。制备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含药血清对腓肠肌收缩幅度和收缩幅度下降所需时间的影响。ELISA法检测神经肌肉... 目的研究正容汤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及其对牛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方法UPLC-Q-Orbitrap HRMS法鉴定化学成分。制备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含药血清对腓肠肌收缩幅度和收缩幅度下降所需时间的影响。ELISA法检测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检测试剂盒检测AChE活性。结果从中检测出68种化学成分,其中马钱苷酸、东莨菪素、升麻素、牛磺鹅去氧胆酸、秦皮素、二氢欧山芹素、7-羟基香豆素为主要入血成分。与对照组比较,正容汤含药血清干预后腓肠肌收缩幅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收缩幅度下降50%、90%所需时间延长(P<0.05),ACh含量和AChE活性升高(P<0.05)。结论正容汤含药血清具有抗腓肠肌疲劳作用,其机制与促进ACh释放有关,东莨菪素可能是其发挥神经肌肉保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容汤 含药血清 化学成分 坐骨神经-腓肠肌 收缩 uplc-q-orbitrap H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MS法分析补肺益肾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海英 康俊丽 +4 位作者 余亚辉 赵鹏 冯素香 杜燕 李建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MS)法,应用Mass Frontier质谱解析软件,对补肺益肾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100 mm×2. 1 mm,2. 6μm)色谱柱,以1‰甲酸水-...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MS)法,应用Mass Frontier质谱解析软件,对补肺益肾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100 mm×2. 1 mm,2. 6μm)色谱柱,以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2 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5μL;应用Mass Frontier 6. 0软件对采集的碎片离子进行匹配,并结合文献报道,共鉴定了补肺益肾方的242个化学成分。在正离子模式下鉴定205个化学成分,其中人参10个,黄芪17个,赤芍28个,浙贝母9个,炒紫苏子63个,陈皮9个,矮地茶8个,酒萸肉7个,醋五味子26个,淫羊藿(炙)28个;负离子模式下鉴定37个成分,其中人参23个,黄芪14个。UPLC-Q-Orbitrap MS法可全面快速分析补肺益肾方的化学成分,为补肺益肾方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益肾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质谱特征研究
5
作者 邓乾亚 徐金伦 +5 位作者 倪春芳 曹芳琦 斯洋 何思阳 郑水庆 梁晨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2,共9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依托尼秦(etonitazene)、氯尼他秦(clonitazene)、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苄基)-5-硝基-1H-苯并[d]咪唑-1-基)-1-乙胺(isotonitazene)等10种尼秦类物质,收集电子电离(EI)和电喷雾-高能碰撞解离(ESI-HCD)模式下的高分辨质谱信息,推测各碎片离子的结构,并归纳该类物质的质谱裂解途径。在这2种模式下,尼秦类物质的碎裂途径显示出相似性和互补性。在EI模式下,主要发生1(N)位取代基以N原子游离基为中心的α裂解,生成亚胺正离子,为基峰;在ESI-HCD模式下,主要发生1位C—N键断裂,生成1位取代基正离子,为基峰,质量数较EI模式下的亚胺正离子多14 u。本研究可为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新精神活性物质 尼秦类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芪蛭益肾胶囊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6
作者 刘欣 商桂春 +4 位作者 张永清 张传香 崔志明 王迪 刘玉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4-635,686,共13页
本研究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芪蛭益肾胶囊(Qizhi Yishen Capsules,QYC)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药效物质基础。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芪蛭益肾胶囊的入血成分... 本研究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芪蛭益肾胶囊(Qizhi Yishen Capsules,QYC)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药效物质基础。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芪蛭益肾胶囊的入血成分,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QYC抗DKD的关键药效化合物及核心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药效化合物及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为进一步确认筛选得到的药效化合物的活性,本研究通过构建两种模型进行实验:一是体外模型,即通过高糖刺激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模拟DKD的细胞病理状态;二是体内模型,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通过这两种模型对筛选得到的关键药效化合物进行验证。最终共鉴定QYC中23种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对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大黄酸、黄芪甲苷、大黄素、梓醇等9个关键药效成分,EGFR、HSP90AA1等5个核心靶点,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细胞及动物实验表明各药效成分可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改善DKD大鼠的肾损伤水平。本研究揭示了QYC抗DKD的关键药效物质,为其进一步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益肾胶囊 糖尿病肾病 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技术分析加味二妙方的活性成分与代谢产物
7
作者 葛娴 赵洪婷 +3 位作者 陈利 张若熙 朱时纯 任青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8-1010,共13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对加味二妙方粗提物的化学成分、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HSS T_(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对加味二妙方粗提物的化学成分、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HSS T_(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2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结果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并与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在加味二妙方粗提物中共鉴定出17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有机酸类和生物碱类等。此外,在给药大鼠血清中共鉴定出32种原型成分和13种代谢产物,其中血清原型成分以有机酸类物质为主,该类物质主要通过去甲基化和羧基糖苷化等途径在体内代谢。结论初步分析了加味二妙方的入血原型成分,并鉴定了入血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为探究加味二妙方药效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妙方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 人乳头瘤病毒 入血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奶和普通奶的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聂雪梅 谢昀 +1 位作者 许博舟 许秀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6-252,共7页
目的:为了防止受利益驱动的一些不法商家随意标注“有机”字样来对食品采取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方式欺诈消费者。方法:本研究提出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两种方式对有机奶和普通奶进行差异成分的研究,... 目的:为了防止受利益驱动的一些不法商家随意标注“有机”字样来对食品采取假冒、伪造、以次充好等方式欺诈消费者。方法:本研究提出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UPLC-Q-Orbitrap代谢组学技术两种方式对有机奶和普通奶进行差异成分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泌乳期的有机奶进行分析。结果:由于碳和氮同位素比值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因此有机奶和普通奶具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碳和氮同位素比值对有机奶进行判别;同时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差异物质的代谢组学数据,采用OPLS-DA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共筛选包括组氨酸等5种差异较大的代谢物,且不同泌乳期的有机奶中组氨酸等化合物含量差异性较大。结论:该研究虽然样本有限,但有机奶和普通奶存在显著的差异代谢物,通过C和N同位素比值,以及5种筛查的差异代谢物可初步判定有机奶,该研究对有机奶和普通奶的差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奶 碳氮同位素比值 uplc-q-orbitrap 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乔林与叶林杜仲叶次生代谢产物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申梦园 吴蓓 +4 位作者 段涵琪 杨放晴 王福 陈鸿平 刘友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85-1399,共15页
本文应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乔林杜仲叶与叶林杜仲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并比较其次生代谢产物差异。通过多级离子碎片信息结合mzCloud网络数据库、中药高分辨质谱数据库(OTCML)... 本文应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乔林杜仲叶与叶林杜仲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并比较其次生代谢产物差异。通过多级离子碎片信息结合mzCloud网络数据库、中药高分辨质谱数据库(OTCML),对照品比对及文献数据库进行准确定性。从乔林杜仲叶与叶林杜仲叶中共鉴定出次生代谢物62种,包括黄酮类9种,苯丙素类9种,环烯醚萜类2种,有机酸类21种,香豆素类5种,其他类成分16种,其中香豆素类成分为首次在杜仲叶中发现的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各样品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乔林杜仲叶与叶林杜仲叶能够很好地区分,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出两种栽培方式的杜仲叶在相对含量上存在差异的成分有10个,其中独立样本t检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成分有D-(-)-奎尼酸、柠檬酸、4-甲基伞形酮、4,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羟基苯丙酮。该方法可准确、高效地测定杜仲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为杜仲叶的品质评价提了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林杜仲叶 叶林杜仲叶 次生代谢产物 u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五味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媛媛 王超 +3 位作者 谢勇 郭光鹏 黄勤挽 王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3,共13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五味子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鉴定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利用...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五味子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鉴定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 Prediction在线平台筛选并预测五味子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OMIM,Dis-GeNET,GEO数据库收集非酒精脂肪肝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使用R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预测其可能的信号通路,并通过Cytoscape3.7.1软件建立"药物-关键活性成分-靶点途径"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以初步验证五味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结果:共分析鉴定了五味子中的50种化学成分,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246个五味子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潜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进一步分析,筛选出23个核心成分和30个潜在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五味子通过作用于癌症中的蛋白聚糖、内分泌抵抗、Rap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排名前5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五味子甲素、α-亚麻酸和五味子醇乙与排名前4的核心靶点AKT1、HSP90AA1、SRC、MAPK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合自由能均小于-5 kcal/mol,分子对接构象稳定。结论:五味子可能通过作用于脂质代谢、氧化应激、血管新生和炎症相关途径和靶点等改善非酒精脂肪肝的症状,从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非酒精脂肪肝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物质基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快速鉴定木芙蓉花化学成分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艺 冯丽萍 +5 位作者 黄李璐 胡攀 严鑫 王希 郑雨 夏厚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042-2052,共11页
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与鉴定。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95%→90%A;4~10 min,90%→55%A;10... 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与鉴定。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95%→90%A;4~10 min,90%→55%A;10~18 min,55%→5%A;18~20 min,5%A),流速0.3 mL/min,柱温25℃;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两种方式采集数据,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文献信息以及对照品指认,从木芙蓉花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包括黄酮及其苷类成分25个,有机酸类14个,香豆素类成分4个,氨基酸类2个,核苷类2个,生物碱类2个,其他类5个。该方法可快速、高效的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33个成分首次在木芙蓉中发现,11个成分首次在木槿属中发现,对木芙蓉花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花 u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及UPLC-Q-Orbitrap HRMS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李璐 夏厚林 +5 位作者 冯丽萍 叶磊 严鑫 熊静 冯五文 胡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28-1539,共12页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 2 O 2诱导HaCa...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 2 O 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最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P<0.001);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抑制TNF-α、IL-6、iNOS、COX-2炎症因子的表达,从细胞水平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分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10个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2个香豆素类、2个酚类、2个核苷类及3个其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是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叶 乙酸乙酯部位 抗氧化 抗炎 u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分析不同炮制红参的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薇 戴雨霖 +3 位作者 李晓宇 王一博 越皓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9-534,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Orbitrap MS)对蒸制红参、醋制红参和烘干红参中的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三醇型皂苷Re、Rg1、Rg2、Rh1标准品和二醇型皂苷Rb1、Rb2、Rc、Rd、Rg3、Rh2标准品的加热降...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Orbitrap MS)对蒸制红参、醋制红参和烘干红参中的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三醇型皂苷Re、Rg1、Rg2、Rh1标准品和二醇型皂苷Rb1、Rb2、Rc、Rd、Rg3、Rh2标准品的加热降解规律和质谱特征,鉴定出不同人参炮制品中的32个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mRb1、Rh1、F1、20(R)-Rh1、Rg5和Rs5仅在醋制红参中检出,notoR1仅在蒸制红参中检出。该方法明确了3种人参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为指导人参不同炮制品的分类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人参皂苷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orbitrap MS) 炮制 化学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证候标志物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平 赵海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19-2523,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可以发现DKD中医证候对应的代谢标志物。因此,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DKD诊断代谢标志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探讨DKD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瓶颈问题,论述基于高灵敏度、高分辨率UPLC-Q-Orbitrap质谱分析,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发现DKD中医证候代谢标志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DKD的辨证分型提供可量化、可重复的客观依据,提高DKD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中医证候 代谢标志物 uplc-q-orbitrap质谱技术 深度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脂化瘀方成分组成、入血成分、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琳 李荣胜 +3 位作者 张海波 胡叶青 周华 杨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6-3778,共13页
目的研究清脂化瘀方成分组成、入血成分、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清脂化瘀方(6 g/kg)和超纯水,采集血清和组织(心、肝、脾、肺、肾、脑、睾丸)。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目的研究清脂化瘀方成分组成、入血成分、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清脂化瘀方(6 g/kg)和超纯水,采集血清和组织(心、肝、脾、肺、肾、脑、睾丸)。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MS)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Full MS/dd-MS 2监测模式。通过Thermo Compound Discover 2.1软件结合参考文献和对照品,对方中成分进行快速分离与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共鉴定出143种成分,包括黄酮73种、有机酸15种、氨基酸8种、核苷酸10种、萜类8种、醌类4种、酚类9种、其他16种。大鼠灌胃给药后,分别从血清、肝、心、脾、肺、肾、脑、睾丸中检测到52、38、30、16、19、38、17、18种原型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鉴定清脂化瘀方中化学成分及其入血、组织分布的原型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脂化瘀方 成分组成 入血成分 组织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胃复春片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丹丹 邹秦文 林瑞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841-1848,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胃复春片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0.05%...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胃复春片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0.05%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 MS2)采集数据。通过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mzVault 2.0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对,鉴定胃复春片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64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人参皂苷类42个、黄酮类97个、二萜类19个、其他6个。结论:UPLC-Q-Orbitrap HR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胃复春片中化学成分,为明确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提升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片 化学成分 uplc-q-orbitrap HRMS 人参皂苷 黄酮 二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快速筛查测定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中112种化学药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芳 邓欣 +6 位作者 张秋炎 周熙 梁梓洋 徐翠芳 赖晓娜 罗辉泰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1232,共12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快速筛查测定抗疲劳保健中112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方法。收集了现有补充检验方法规定的90种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化学药共112种,利用Q-Orbitrap HRMS和Trace ...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快速筛查测定抗疲劳保健中112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方法。收集了现有补充检验方法规定的90种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化学药共112种,利用Q-Orbitrap HRMS和Trace Finder软件采集并记录每种药物的信息,建立高分辨质谱数据库。样品采用90%甲醇(含0.1%甲酸)超声萃取,加热电喷雾电离源(H-ESI)、正离子扫描方式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库筛查和鉴定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分别对样品前处理、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每种物质的检出限、定量下限、线性范围。结果表明,112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125~0.0625 mg/kg,定量下限为0.025~0.125 mg/kg,相关系数(r^(2))均不低0.999,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62.0%~1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8.9%。方法可用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高通量快速筛查。利用全扫描结果,还能发现数据库以外的可疑化合物,鉴定新的非法添加物。方法已用于实际工作,适用于抗疲劳类保健食品及普通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疲劳 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水果中1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 被引量:8
18
作者 岑建斌 周朗君 +6 位作者 方厚托 林茵茵 区硕俊 党华 何敏恒 黄嘉乐 李秀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3-850,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对不同水果中1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进行快速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进行超声提取,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对色谱条件、质谱条件、提取...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对不同水果中1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进行快速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进行超声提取,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对色谱条件、质谱条件、提取溶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优化并对化合物裂解机理及基质效应进行分析。1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基质曲线在2~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75。该方法对1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方法检出限为5~30μg/kg,方法定量下限为20~1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0.7%~117%,相对标准偏差为1.5%~4.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满足水果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 水果 对羟基苯甲酸酯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Q-Orbitrap MS/MS检测益生菌来源的3种吲哚衍生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冰洋 吕嘉枥 +5 位作者 吴定燕 张明新 巨瑞 王维波 贾玮 鲁曦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58,共6页
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MS)技术,建立了益生菌源吲哚-3-乳酸、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的检测方法。本方法采用反相C色谱柱,10 mmol/L醋酸铵水和10 m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对... 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MS)技术,建立了益生菌源吲哚-3-乳酸、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的检测方法。本方法采用反相C色谱柱,10 mmol/L醋酸铵水和10 m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对样品进行分离,以信息依赖采集模式对3种吲哚衍生物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外标法进行定量;同时,还利用加标试验对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和精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方法相关系数R~2>0.99、线性范围为4~1 000 ng/mL、回收率在90%~110%之间,且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样品前处理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氮气吹干甲醇复溶上机检测。利用该方法,本研究对7株罗伊氏乳杆菌吲哚衍生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从7株罗伊氏乳杆菌中筛选出1株吲哚衍生物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编号为GH226-12。在实验条件下,其吲哚-3-乳酸浓度可达到241.12±2.19 ng/mL、吲哚-3-乙酸为109.66±1.14 ng/mL、吲哚-3-丁酸为14.91±1.32 ng/mL。益生菌源吲哚衍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益生菌色氨酸代谢与吲哚衍生物的功能研究奠定技术基础,为进一步针对特殊人群的益生菌使用提供个性化指导,也为合理的膳食提供必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Q-Orbitrap MS/MS 吲哚-3-乳酸 吲哚-3-乙酸 吲哚-3-丁酸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米酵菌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宪兵 赵博 +2 位作者 周纯洁 候美玲 吴彦蕾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171,共5页
因食品被米酵菌酸污染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性总结。从最初的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到最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 因食品被米酵菌酸污染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性总结。从最初的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发展到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到最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综述,为后期米酵菌酸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薄层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