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4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维怡 王菲菲 +3 位作者 岳康 秦俊杰 朱浩 郭延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3-923,共11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以阐明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况相近、2~3胎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以阐明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况相近、2~3胎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试验组(n=8),分别在产后立即灌服饮用水和归芪益母口服液,500 mL/头,连续灌服6 d。产后7 d晨饲前采血,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MS/MS上机检测,利用MetaboAnanlyst 5.0软件筛选VIP≥1、P<0.05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产后7 d,试验组血浆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1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蛋氨酸亚砜、磷酸肌酸、甘油磷酸胆碱、皮质醇、L-色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8∶2)、五羟色胺和L-精氨酸;8种显著下调,包括1-氨基环己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L-天冬酰胺、单酰甘油酯酰基(16∶1)、泛酰巯基乙胺、十八碳单烯酰胺、1-甲基鸟嘌呤和3-N-甲基-L-组氨酸。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具有保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皮质醇代谢、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食欲及肠道菌群稳态、缓解能量负平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奶牛 归芪益母口服液 代谢 血浆代谢 通路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年龄双峰驼肉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斯仁达来 TUYATSETSEG Jambal +3 位作者 BANZRAGCH Maizul 明亮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不同年龄组驼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I、II和III组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10种;在I vs II组显著差异代...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不同年龄组驼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I、II和III组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10种;在I vs 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78个,其中I组上调47个,II组上调31个;在II vs I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49个,其中II组上调18个,III组上调31个;在I vs III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65个,其中I组上调29个,III组上调36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代谢等相关通路,说明不同生长阶段骆驼中各营养素的消化代谢均有差异。I组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尤其n-6 PUFA、n-3 PUFA)含量和PUFA/不饱和脂肪酸值均显著高于III组,这主要与相关代谢通路上的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13-L-过氧化氢油酸浓度的显著上调有关;同时L-亮氨酸、L-缬氨酸、L-谷氨酰胺等差异代谢物可以作为不同年龄驼肉品质差异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肉 不同年龄 非靶向代谢 代谢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国内不同产地红茶香气代谢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秋霜 秦丹丹 +7 位作者 方开星 姜晓辉 王青 李波 李红建 倪尔冬 潘晨东 吴华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242,共11页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醇类、酯类、醛类、酸类、酮类、烯类等12种类型。醇类物质在总芳香化合物中所占比例相当高,达到了22.90%~47.16%,江苏红茶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江西、湖北、广东、浙江等,山东最低;酯类物质占总芳香化合物的2.75%~26.30%,其中中国台湾红茶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感官审评发现,红茶样品普遍展现出甜香这一共性特征,但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如药甜香、熟甜香、火甜香、果甜和蜜甜等;广东罗坑的红茶样本具有浓郁的杏仁香,感官审评得分最高(96.0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国内红茶样本进行区分,结合差异性分析获得变量投影重要性>1.0的27种差异香气代谢物;其中7种代谢物具有香气活性(香气活性值>1),包括芳樟醇、苯乙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己酸、1-甲基萘、香叶醇。中国台湾红茶中水杨酸甲酯、广东红茶中的苯乙醛可以作为与其他产区红茶进行区分的标志性香气代谢物。本研究为辨别不同产地国内红茶香气品质特点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代谢 香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对胃轻瘫大鼠的效应差异
4
作者 徐小茹 哈丽娟 +3 位作者 刘晓娜 董国娟 韩香莲 李铁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4,I0002,F0003,共6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观察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干预胃轻瘫大鼠相关的效应差异。方法构建原发性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穴组和配穴组,单穴组造模后针刺中脘穴,配穴组造模后针刺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检测...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观察针刺单穴与腧穴配伍干预胃轻瘫大鼠相关的效应差异。方法构建原发性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穴组和配穴组,单穴组造模后针刺中脘穴,配穴组造模后针刺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检测大鼠脂肪酸等代谢物,应用代谢组学观察各组大鼠效应差异。结果针刺治疗之后单穴组和配穴组花生组四烯酸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γ-亚麻酸的调节上,配穴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产物的炎症反应达到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单穴 腧穴配伍 胃轻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茶树新品系‘春绿’代谢物分析
5
作者 钟秋生 单睿阳 +3 位作者 林郑和 黄婷 李鑫磊 陈常颂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 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含量差异最大;而LC-MS鉴定出297个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176个上调,121个下调,主要集中在多酚类、醇酸类、糖类等,其中咖啡碱差异最大。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等。OPLS-DA的可变贡献分析表明,大多数潜在生物标志物与能量代谢和品质相关,亚麻油酸、油酸、叶绿醇、羟基哌扣立酸、核糖醇、木糖与能量代谢相关,绿原酸、色氨酸、咖啡碱、茶碱等与品质密切相关。这些代谢物质和代谢通路分析为‘春绿’品质形成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系 代谢 非靶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宫颈癌发展进程的特征代谢谱研究
6
作者 翟青枝 马韵之 +5 位作者 叶明侠 王铭洋 李阳 李莉 孟元光 李立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代谢谱均有明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癌之间的代谢差异,并使用Metabo Analyst 5.0对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构建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和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的分类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3组经过滤后共得到1543种代谢物,其中包含407个组间差异代谢物。研究发现内源代谢物PGE2同时存在于3组中,且其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状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显示宫颈癌具有特异的癌症相关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磷酸代谢等。研究基于代谢产物构建了3种可用于辅助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模型,即全模型、简化模型和PGE2模型。结果表明代谢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全模型及简化模型均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与健康人群,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人群。前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90、0.92和0.84,后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81、0.95和0.85。PGE2模型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的AUC值分别是0.74和0.80。结论:宫颈癌的不同发展进程其代谢谱具有显著差异,且这些代谢物有成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拭子 代谢 非靶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7
作者 陈梅春 陈善明 +6 位作者 马秋梅 陈雯帆 陈雯颖 林恩泉 蓝江林 刘波 王阶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234,共14页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全代谢物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武夷肉桂鲜叶和加工过程5道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样品中共检测到783种挥发性代谢物和975种非挥发性代谢物;鲜叶加工成毛茶后,总挥...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全代谢物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武夷肉桂鲜叶和加工过程5道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样品中共检测到783种挥发性代谢物和975种非挥发性代谢物;鲜叶加工成毛茶后,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降幅为70.7%,总非挥发性含量增幅为27.8%。加工过程中,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做青后挥发性物质含量达到高峰;总非挥发性物质含量在萎凋和做青后显著上升,做青后增幅为2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武夷肉桂加工过程鲜叶和萎凋后茶样的全代谢物差异小于其他工序,各工序样品能够明显区分开来,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黄酮(醇)糖苷类、奎宁酸、L-天冬氨酸、可可碱、棕榈酸、2-己酰基呋喃、β-罗勒烯、紫苏烯、3-己烯酸丁酯、2,6,6-三甲基双环[3.2.0]庚-2-烯-7-酮等556个差异代谢物用以区分不同工序的样本。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武夷肉桂中重要非挥发性代谢物,如游离氨基酸在萎凋和做青工序显著富集,黄酮类化合物在干燥工序显著富集;重要挥发性代谢物,如萜类和游离脂肪酸等在各加工工序均显著富集,醇/酮/醛/酸类等代谢物在杀青、揉捻和干燥工序显著富集。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提升武夷肉桂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加工工序 广泛靶向代谢 挥发性代谢 非挥发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停颗粒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
8
作者 董珍宇 朱文浩 +4 位作者 孙新月 英振昊 蒲馨颖 郭大千 门伟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4-572,共9页
目的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中风停颗粒对急性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以阐明中风停颗粒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中药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M... 目的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中风停颗粒对急性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以阐明中风停颗粒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中药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当天给药,中药组给予(22.68 g·kg^(-1))中风停颗粒药液进行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7 d。给药结束后静脉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血浆样品,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产物;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体内的2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风停颗粒对上述2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显著回调(P<0.05)。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中风停颗粒主要影响了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抗坏血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急性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体内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改变,中风停颗粒可回调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代谢等,还参与调节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停颗粒 代谢 急性脑缺血 MCAO大鼠 氨基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安神定志方抑制神经炎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王欣波 齐明明 +2 位作者 邵音 赵宇 朴勇洙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9-59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安神定志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进一步明确安神定志方抑制神经炎症治疗AD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安神定志方组,通过Aβ_(1-42)侧脑室注射制备大鼠...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安神定志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进一步明确安神定志方抑制神经炎症治疗AD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安神定志方组,通过Aβ_(1-42)侧脑室注射制备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通过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安神定志方对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和老年斑的影响。同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差异代谢筛选明确安神定志方对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为空白组、脂多糖组、安神定志方组和二氢山柰酚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脂多糖诱导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并给予安神定志方含药血清和二氢山柰酚进行干预,采用ELISA和RT-qPCR法检测安神定志方和二氢山柰酚对BV2细胞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随后将上述BV2与Neuro-2a细胞系共培养,采用CCK8、免疫荧光检测安神定志方和二氢山柰酚对Neuro-2a细胞活性与凋亡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安神定志方能够显著改善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恢复海马CA1区尼氏小体数量,抑制老年斑的形成和细胞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差异代谢物共813个,安神定志方组和模型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共774个,通过交集后得到378个关键差异代谢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脂多糖组,安神定志方和二氢山柰酚均能显著抑制BV2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与IL-6的含量,上调BDNF和VEGF mRNA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安神定志方和二氢山柰酚均能显著改善Neuro-2a的细胞活性和抑制细胞凋亡(P<0.01)。结论:安神定志方能够通过增加血清中二氢山柰酚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神经炎症改善神经元凋亡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定志方 阿尔茨海默病 代谢 神经炎症 二氢山柰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TPO-Ab阳性对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影响
10
作者 李赟 梁程程 +2 位作者 王晓雨 童嘉欣 储继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分析两组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79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其中上调的20种,下调的59种,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21条主要代谢途径;与TPOAb相关的差异代谢物31种,其中呈正相关的6种,负相关的25种;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代谢物与甘油磷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及甘油脂类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妊娠早期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母胎健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早期 血清 代谢 妊娠结局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特征
11
作者 张玉双 吴忠冰 +4 位作者 黄鸣 贾蕾 高爽 赵伟鹏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13-1519,共7页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胸外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血清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具有物质二级匹配名称的差异代谢物88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关键代谢通路5条(β-丙氨酸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11种(表达下调代谢物:β-丙氨酸,磷脂酰胆碱,L-高丝氨酸,L-别苏氨酸;表达升高代谢物:肌肽,亚油酸,9,10-二羟基八氢-1-氧杂-4-氮杂苯并环庚烯,羟基丙酮酸,花生四烯酸,肝素B3,血栓素B2)。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存在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道鳞癌 代谢 津血亏虚 色谱法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黄酮减轻雷公藤多苷生殖毒性的代谢组学分析
12
作者 韩姗姗 魏金辉 +3 位作者 代彦林 徐闪闪 孙利辉 丁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探究菟丝子黄酮干预雷公藤多苷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随机将21只4周龄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菟丝子黄酮组,每组7只,连续灌胃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 探究菟丝子黄酮干预雷公藤多苷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随机将21只4周龄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菟丝子黄酮组,每组7只,连续灌胃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大鼠睾丸组织代谢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菟丝子黄酮干预生殖损伤模型大鼠的睾丸组织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应用Metabo 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菟丝子黄酮组各级精原细胞显著增加,生精小管排列更为规则。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共获得1-亚麻酰甘油磷酸胆碱、溶血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47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及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本研究为菟丝子黄酮减轻雷公藤多苷所致生殖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黄酮 雷公藤多苷 代谢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13
作者 于冬冬 郭强 +3 位作者 陈奎竹 顾海立 乔隆 乔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组10只。造模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8周后取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骨微观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骨代谢相关指标,用液质联用技术构建大鼠血清代谢物图谱,观察代谢物及相关通路的分布差异。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骨小梁百分比提高,骨微观结构恢复(P<0.05)。IHC染色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股骨中Runx2表达水平升高(P<0.05)。sham组、GLE-H组、OVX组相互交叉出现3-(3-甲氧基苯基)丙酸、乙酰胺、Equol、1-油酰基-Sn-甘油-3-磷胆碱共4种共调节代谢产物,在sham组呈高表达,OVX组呈低表达,GLE-M组又恢复至高表达。KEGG通路分析显示,sham组与OVX组间涉及的主要通路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和分泌等,GLE组与OVX组为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结论GLE可能通过调控体内的代谢产物防治P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非靶向代谢 代谢产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祛风消癜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刘华 任献青 +5 位作者 李伟霞 邢琼琼 席乐迎 李一凡 杨满翔 丁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5,共14页
目的 研究祛风消癜方对过敏性紫癜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祛风消癜方低剂量组、祛风消癜方中剂量... 目的 研究祛风消癜方对过敏性紫癜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祛风消癜方低剂量组、祛风消癜方中剂量组、祛风消癜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组以干姜、胡椒、荜茇联合卵白蛋白的方法构建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取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血清差异代谢物,之后进行数据提取与多元统计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可能的差异代谢物有91个,对应代谢通路20条;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消癜方组大鼠血清中可能的差异代谢物共43个,对应代谢通路15条。其中共有代谢通路12条。炎症代谢物如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能够损伤血管内皮,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等10个标志物较正常组明显异常,祛风消癜方能够显著回调该类代谢物水平,并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 祛风消癜方对影响血管内皮损伤的代谢物如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祛风消癜方 代谢 大鼠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R代谢组学的奶牛产后代谢动态特征及健康调控策略研究
15
作者 艾君涛 张凡建 孙健 《中国乳业》 2025年第4期55-58,65,共5页
[目的]解析奶牛产后7天内血清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代谢适应机制及潜在健康风险,为优化产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头健康经产奶牛,采集牛产后1天、4天和7天血清样本,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OSC-PLS),筛选关... [目的]解析奶牛产后7天内血清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代谢适应机制及潜在健康风险,为优化产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头健康经产奶牛,采集牛产后1天、4天和7天血清样本,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OSC-PLS),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通过代谢通路整合其生物学意义。[结果]产后脂肪动员增强,3-羟基丁酸和丙酮显著升高,提示酮症风险;葡萄糖持续下降,与乳糖合成需求增加相关;乙酸盐和乳酸升高,分别反映瘤胃纤维发酵恢复与潜在亚急性酸中毒风险;甘氨酸和柠檬酸先升后降,分别参与氧化应激调控与能量稳态转换。进一步分析表明,奶牛产后代谢呈“脂肪动员-瘤胃恢复-乳成分合成”阶段性特征。[结论]建议通过日粮优化(提升易发酵碳水化合物比例至35%~40%、平衡纤维)、酮症监测(血酮检测)和功能性添加剂(如过瘤胃胆碱)等策略,缓解能量负平衡并保障泌乳性能。本研究为奶牛产后精准营养干预提供代谢组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后代谢 代谢 酮症 能量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肺炎患者口咽标本代谢组学研究
16
作者 陈碧贞 李紫梦 +3 位作者 蒋雅昕 魏婷妤 贾锐 史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0,共9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胃癌POP组和非POP组各30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HPLC-MS/MS)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果POP组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POP组术前与术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的代谢物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分图上未显示出明显的分离趋势,但差异代谢物筛选发现,POP组术前抗坏血酸、硫辛酸相对丰度较非POP组术前低;POP组术前5’-腺嘌呤核苷酸等相对丰度较术后低,丁二酸、苯乙醛等相对丰度高;苯丙氨酸等代谢通路存在差异。结论胃癌POP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具体代谢通路异常所致的代谢物含量改变,可能与POP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肺炎 口咽代谢 非靶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马银花花瓣代谢差异
17
作者 杨华 宋绪忠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为分析马银花Rododendron ovatum丰富的花色呈色机理,对粉白色、浅紫色、紫色3组不同花色马银花花瓣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期为改造马银花花色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从3组马银花花瓣中共获得51类696种代谢物质,其中黄酮类代谢... 为分析马银花Rododendron ovatum丰富的花色呈色机理,对粉白色、浅紫色、紫色3组不同花色马银花花瓣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期为改造马银花花色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从3组马银花花瓣中共获得51类696种代谢物质,其中黄酮类代谢物最多(108种),其次是单萜类(39种)。粉白色花瓣组与紫色花瓣组差异物质有345种,上调329种,下调16种,111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被成功注释到42条代谢通路中;浅紫色花瓣组与紫色花瓣组差异物质有217种,上调193种,下调24种,6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被成功注释到31条代谢通路中;粉白色花瓣组与浅紫色花瓣组差异物质有248种,上调226种,下调22种,5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被成功注释到22条代谢通路中;3个比较组富集程度最高的通路都是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调节马银花花瓣红色上起到显著作用,飞燕草素对马银花花瓣紫色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银花 广泛靶向代谢 代谢通路 差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空间多组学图谱揭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平滑肌表型转化与代谢重编程
18
作者 王中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37,共1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平滑肌细胞(SMCs)表型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随着空间多组学和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基于组织切片的二维空间结构可实现纳米级基因表达检测,深入揭示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平滑肌细胞(SMCs)表型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随着空间多组学和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基于组织切片的二维空间结构可实现纳米级基因表达检测,深入揭示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鉴于此,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中群教授团队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了空间转录组、空间代谢组和单细胞测序的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与病理生理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附属医院 表型转化 平滑肌细胞 代谢 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测序联合代谢组学数据探究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
19
作者 宋辉 单文猜 +3 位作者 黄晓俏 王玉涵 韩栩楠 谷天姝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7-16,2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及联合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探讨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 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机制。试验以性未成熟的雌性SD大鼠(视为雌激素水平为零)为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GCs给药组,另设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对照组。各组灌胃生理盐水或等体积药物,早、晚各一次,给药均持续3 d。各组随机取子宫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试验前期靶向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从转录水平和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共同揭示GCs拟雌激素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通过RNA-Seq测序发现,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为雌激素反应、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的正向调节等;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联合分析表明,代谢组与转录组共有通路16条,DEGs与DEMs相关性分析表明,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GCs发挥拟雌激素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46个,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雌激素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牛磺酸及Gad2、Gad1、Ggt1、Ggt5、Cdo1;柠檬酸及Gldc;鸟氨酸与Pycrl、Pycr1;脯氨酸与Ckmt1、Sat1、Pycr1、Pycrl、Aoc1;-酮戊二酸与Pdha1l1、Ogdhl是GCs拟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候选代谢物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肉苁蓉总苷拟雌激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拟雌激素 转录 代谢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物的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蓉 马燕 +4 位作者 李圣杰 孟新涛 许铭强 张婷 潘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分析共得到334种代谢产物。依据log_(2)FC绝对值≥1和错误发现率(FDR)<0.05分析,‘混果’与‘巨人’共筛选出112种差异代谢物;‘混果’与‘深秋红’间筛选出118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无刺丰’共筛选出67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向阳’共筛选出160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状元黄’共筛选出126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不同大果沙棘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上。基于VIP值>1、log_(2)FC绝对值≥1和FDR<0.05筛选标准,发现共有差异代谢物5种,且大果沙棘中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丙烷及聚酮类化合物的总体丰度较高,占比分别在38%~81%和15%~49%之间,其中芥酸酰胺、亚油酸、棕榈酸、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芦丁等可能是鉴别不同新疆大果沙棘的关键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的代谢差异,为新疆大果沙棘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果沙棘 非靶向代谢 差异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