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6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大力酒成分分析
1
作者 汪鹏 尹海全 +3 位作者 羊青 王清隆 王祝年 王茂媛 《酿酒》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级质谱数据,快速鉴定了牛大力酒中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3个、黄酮类5个、三萜类21个。其中21个三萜类化合物及3个黄酮类化合物均首次从牛大力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酒 uplc/Q-TOF-MS 酚酸类 黄酮类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ro孔板结合UPLC-MS/MS测定牛奶中的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2
作者 王彦鹏 张飙 +1 位作者 李鹏 仇建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该研究建立牛奶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用0.2%甲酸-乙腈提取,Ostro样品制备板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用5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模式下... 该研究建立牛奶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用0.2%甲酸-乙腈提取,Ostro样品制备板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用5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喹诺酮类药物在5~200 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均分别为0.2μg/kg和0.5μg/kg。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平均回收率为80.1%~98.9%,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9.2%,方法稳定性试验结果RSD为2.6%~10.8%。该方法的前处理步骤简单快捷,检测效率和通量高,适用于牛奶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Ostro样品制备板 uplc-MS/MS 喹诺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定量检测土壤中依匹噻嗪等7种噻嗪类利尿剂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邓鹂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725,共8页
实验建立快速溶剂提取结合在线固相萃取法提取、净化土壤中依匹噻嗪等7种噻嗪类利尿剂UPLCMS/MS仪定量的检测方法。随机选取代表性土壤样品约1 kg,缩分后自然风干,过100目筛网;准确称取上述土壤样品10.0 g,置全自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池... 实验建立快速溶剂提取结合在线固相萃取法提取、净化土壤中依匹噻嗪等7种噻嗪类利尿剂UPLCMS/MS仪定量的检测方法。随机选取代表性土壤样品约1 kg,缩分后自然风干,过100目筛网;准确称取上述土壤样品10.0 g,置全自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池中,加硅藻土15.0 g,混合均匀后,按照程序提取;取上述提取液20 mL,以0.1%甲酸溶液(溶剂为甲醇)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程序洗脱,洗脱液上U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依匹噻嗪、苄氟噻嗪、氢氟噻嗪、三氯噻嗪、氢氯噻嗪、甲氯噻嗪和环戊噻嗪在0.004-4.0μ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检测限分别为0.13、0.18、0.14、0.15、0.28、0.09和0.15μg/kg;方法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将利尿剂的污染问题延伸到土壤中,有助于在利尿剂传递的重要环节控制利尿剂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溶剂萃取 在线固相萃取 噻嗪类利尿剂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测定地表水中7种性激素残留
4
作者 赵光骞 赵海军 李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8,共7页
实验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快速测定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含量的分析方法。随机采集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地表水样品,去除异物,滤纸过滤,... 实验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快速测定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含量的分析方法。随机采集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地表水样品,去除异物,滤纸过滤,取预处理后的地表水样品500 mL,调节水样酸度至pH(7±0.05);精密吸取上述预处理后的水样25 mL,置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腈、2.0 g乙酸钠和6.0 g无水硫酸镁,涡旋3 min,再以8000 r·min^(-1)的转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5.0 mL,置25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g多壁碳纳米管和300 mg无水硫酸镁,涡旋3 min使之充分混匀,再将离心管置高速冷冻离心机中以10000 r·min^(-1)速度离心5 min;取出离心管,上清液过滤,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上UPLC-MS/MS仪定性、定量检测。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6种性激素在0.002~8.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测限分别为0.005、0.004、0.009、0.006、0.008和0.003μg·L^(-1);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81.3~92.3%之间。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用于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等常见性激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uplc-MS/MS 医药化工 周边水塘 左炔诺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
5
作者 岳超 毛思浩 +3 位作者 周霞 阮昊 刘柱 王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5,共8页
建立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快速测定浙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使用挥发性盐提取溶液体系联合全自动QuEChERS仪器制备样品溶液,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3.0 mm×100 mm)进行... 建立全自动QuEChERS-UPLC-MS/MS法快速测定浙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使用挥发性盐提取溶液体系联合全自动QuEChERS仪器制备样品溶液,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3.0 mm×100 mm)进行分离,0.05%甲酸-2 mmol/L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电离,保留时间依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离子丰度比定性,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农药在5~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48~1.68μg/kg,方法定量下限为0.16~5.61μg/kg。19种农药在空白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浓度的回收率为62.8%~117%,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1.9%~9.1%。使用该方法对30批麦冬进行检测,样品中3-吲哚乙酸、氟醚唑、烯效唑、胺鲜酯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研究方法高效、便捷、准确,适用于麦冬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测定,可满足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全自动QuEChERS样品制备系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 批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花椒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6
作者 郭忠丽 刘丽华 +1 位作者 赵翠 韩晓娜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60-62,共3页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花椒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和AFG_(2))的方法。试样采用84%乙腈-水溶液提取,液-液分配净...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花椒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和AFG_(2))的方法。试样采用84%乙腈-水溶液提取,液-液分配净化,采用UPLC-MS/MS仪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AFB_(1)和AFG_(1)的检出限为0.25µg·kg^(-1),AFB_(2)和AFG_(2)的检出限为0.15µg·kg^(-1),定量限均为0.50µg·kg^(-1)。4种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79.8%~100.8%,相对标准偏差在1.39%~6.4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够满足花椒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 花椒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HRMS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究隔山消醇提物治疗STC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7
作者 李峰 于官正 +2 位作者 涂星 刘音贝 聂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土家族药物隔山消醇提取物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技术分析隔山消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从UPLC-HRMS检测获得的化学成分中,选取其中含量TOP2... 目的探讨土家族药物隔山消醇提取物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技术分析隔山消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从UPLC-HRMS检测获得的化学成分中,选取其中含量TOP20的化学成分结合PubChem、SITCH、TTD等数据库检索、筛选隔山消醇提取物治疗STC的作用靶点,BioGPS数据库对靶点对应的组织分布进行分析,利用微生信在线网站进行GO功能、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筛选其治疗STC可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UPLC-HRMS共检测出隔山消醇相对含量TOP20的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约为总含量的60%,预测出186个隔山消醇提取物治疗STC的共同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隔山消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治疗STC涉及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节、MAPK级联的正向调控、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通路共159条,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隔山消醇提取物中发挥治疗STC的可能化学成分为Meldenin、28-没食子酰葡萄糖基儿茶素-3-阿拉伯糖苷、9,10,11-三羟基十八碳-12-烯酸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醇提取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 慢性传输型便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法同时检测李子中29种农药残留
8
作者 朱峰 龙育鋆 +6 位作者 宋邦燕 张海艳 廖国会 陈明贵 陈湘燕 秦立新 马玉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同时检测李子果实中29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50 mg PSA和30 mg GCB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以0.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为水相,乙腈...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同时检测李子果实中29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50 mg PSA和30 mg GCB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以0.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为水相,乙腈为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基质外标法定量。29种农药在0.001~0.1 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 2)大于0.990;在0.001、0.01、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29种农药在李子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6%~114.0%,相对标准偏差为1.0%~9.7%(n=5)。29种农药的定量限为0.001 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贵州省10批李子样品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李子中共检出18种农药,残留量均小于0.1047 mg/kg。该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要求,能简单、快速地同时检测李子中29种农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残留 李子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的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
9
作者 郭艳艳 王欢欢 +3 位作者 仲子怡 刘欣莲 孙利 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OF/MS技术找出柴胡属混淆品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果薄层色谱显示,不同基原柴胡饮片均具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根据荧光斑点强度和位置可将其进行区分。北柴胡及其醋炙品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4、16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个成分。不同产地北柴胡饮片所含化学组分类似,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柴胡特征。进一步通过特征图谱比较发现,竹叶柴胡在成分类群组成上与正品北柴胡接近,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具有各自响应值较高的特征峰,藏柴胡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利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69种柴胡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其次是黄酮类,少数色酮、苯丙素类和炔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种间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柴胡混淆品具有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用于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柴胡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特征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分析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的差异物质
10
作者 贾莹莹 秦宇 +2 位作者 周景丽 李晨 范晓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样品中共鉴定出1369种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P<0.05从4种山西陈醋间筛选出67种差异物质,主要涉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采用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样品(MJA、ZLA)与传统手工生产的样品(LFuA、QDA)相比,差异物质最多。脯氨酸、谷氨酸等12种物质在LFuA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柠檬酸、琥珀酸等14种物质在ZLA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MJA样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褪黑素、四甲基吡嗪等)相对含量较高;香兰素、壬二酸等17种物质在QDA样品中相对含量更高。67种差异物质主要显著富集在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通路(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和提高食醋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元统计方法 非挥发性化合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的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研究
11
作者 郭晓晗 丁一明 +5 位作者 张宇 荆文光 李明华 康帅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分析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确定并简化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利用UPLC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方法学验证数据及样品代表性试验数据...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分析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确定并简化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利用UPLC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方法学验证数据及样品代表性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建立了UPLC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3-苯基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当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时,其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6.19%。苏合香中的水分、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合成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量,而对照品纯度的影响最小。应注意样品保存的环境及仪器、量器的定期检定和维护等,以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检测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为苏合香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 测量不确定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肉桂酸-3-苯基丙酯 扩展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
12
作者 王佳林 马秀兰 +1 位作者 朱西杰 李卫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3-36,I0003-I0007,共9页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并探索UC疾病机制其相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研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Pathway公共数据库,对鉴定...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并探索UC疾病机制其相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研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Pathway公共数据库,对鉴定出的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进行KEGG代谢通路注释分析。结果 与UC疾病密切相关的8条代谢通路分别是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Galactose metabolism、Alanine, 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beta-Alanine metabolism、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biosynthesis;通路中相关联10种物质分别为丙二酸、2-脱氧核糖1-磷酸、(±)5,6-二羟基-8Z,11Z,14Z-二十碳三烯酸、L-天冬酰胺、4-胍基丁酸、5-氨基戊酸、胍基乙酸、N-乙酰基-D-半乳糖胺、delta-12-Prostaglandin J2。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肠道长期处于长期的氧化应激状态致使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而损伤的肠道黏膜对氨基酸、糖类等能量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 疾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研究
13
作者 姚利娟 徐云辉 +3 位作者 周靖 石辰风 王日晴 华茉莉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98-510,共13页
目的:研究中药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和水提液组分的化学成分。GC-MS选用HP-5MS UI色谱柱(30... 目的:研究中药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和水提液组分的化学成分。GC-MS选用HP-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程序升温法、电子轰击电离(EI)源、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500;UPLC-Q-TOF-MS选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采用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ESI)、质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中,共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涉及单萜、单萜醇和倍半萜类等;水提液部分共鉴定出98个化学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等。结论:确认了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主要药效物质组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儿清解颗粒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固相萃取-UPLC-MS/MS法测定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
14
作者 刘田 周宇齐 +3 位作者 宋洲 吉义平 杨杰 方志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检测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样品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洗脱后,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选定的多反应监测(MRM)负模式下确定...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检测水中17种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样品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洗脱后,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选定的多反应监测(MRM)负模式下确定目标化合物并使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水样前处理洗脱液和样品瓶残留对目标物测定的影响,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以及用甲醇润洗采样瓶去除采样瓶中PFCs残留、避免交叉污染,提高了目标物回收率。结果表明:17种PFCs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线性范围在1.00~100μg/L之间,检出限范围为0.2~0.9 ng/L。17种PFCs的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5%~116%、66.8%~119%和64.7%~11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9%~15.9%、0.40%~8.96%和0.98%~8.76%(n=6)。应用此方法检测了某电镀厂附近河塘17种PFCs的污染状况,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自动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食品及保健食品中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
15
作者 张秋炎 罗辉泰 +3 位作者 廖均涛 黄芳 梁维维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样品经80%甲醇(含0.1%甲酸)提取后,提取液在0.2%甲酸溶液-乙腈的流动相体系下经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2.1 mm×100 mm,...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样品经80%甲醇(含0.1%甲酸)提取后,提取液在0.2%甲酸溶液-乙腈的流动相体系下经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对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进行质谱分析,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在不同基质(饮料、压片糖果、硬胶囊内容物、果蔬粉、代用茶、酵素梅和果冻)中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7 1~0.999 9,检出限为0.001~0.5 mg/kg,定量下限为0.002~1.0 mg/kg。饮料、压片糖果、硬胶囊内容物、果蔬粉、代用茶、酵素梅和果冻样品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7.5%~114%,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2%(n=6)。该法前处理易操作且高效,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用于食品及保健食品中酚汀等23种致泻性成分的同时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 保健食品 酚汀 酚酞 致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疏肝和胃汤干预慢性应激大鼠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琦 何地 +5 位作者 周密思 林云崖 唐玉琼 刘焱文 刘松林 陈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86-698,共13页
目的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 SGHWT)对慢性应激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应激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目的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 SGHWT)对慢性应激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应激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单笼饲养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对照组(control, Con)、对照+疏肝和胃汤组(control+SGHWT,Con+SGHWT,7.33 g·kg^(-1)·d^(-1))、模型组(model, M)、模型+疏肝和胃汤组(model+SGWHT,M+SGHWT,7.33 g·kg^(-1)·d^(-1))和模型+氟西汀组(model+fluoxetine, M+F,1.58 mg·kg^(-1)·d^(-1))大鼠肝细胞的组织病理结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肝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MetaboAnalyst在线网站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疏肝和胃汤显著增加了慢性应激大鼠的体质量(P<0.05),糖水偏爱率(P<0.05)和旷场实验中的总移动距离(P<0.01),恢复了肝组织中肝细胞结构形态;肝脏代谢组学结果分析中共发现了51个差异代谢物发生紊乱,其中疏肝和胃汤可逆转16个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结论 疏肝和胃汤可恢复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移动距离的减少,改善肝细胞结构,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汤 CUMS 肝脏代谢组学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僵蚕中多种兽药残留
17
作者 任菲菲 张静 +1 位作者 张艳红 郑艳青 《食品与药品》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僵蚕中16种兽药残留。方法僵蚕粉加水湿润,用提取液[80%乙腈水溶液(含0.2%甲酸)]提取,Waters 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梯度洗脱,0.1%甲酸(A)、甲醇(B)作为流相;C_(18)色谱... 目的建立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僵蚕中16种兽药残留。方法僵蚕粉加水湿润,用提取液[80%乙腈水溶液(含0.2%甲酸)]提取,Waters 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梯度洗脱,0.1%甲酸(A)、甲醇(B)作为流相;C_(18)色谱柱分离;应用ESI源,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以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的正负离子切换模式检测。结果16种化合物浓度在0.5~100.0 ng/m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85。检出限为0.10~0.20μg/kg,定量限为0.30~0.50μg/kg。3组不同等级(5.0,10.0,20.0μg/kg)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16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6.4%~110.7%。RSD为1.9%~9.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同时对僵蚕中的16种兽药残留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兽药残留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测定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含量
18
作者 孟繁磊 张慧 +2 位作者 范宏 谭莉 宋志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28,136,共5页
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前处理净化不完全、不彻底的情况,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食用油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食用油中目标物,以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萃取净化,冷冻分层后,再经OasisPRiMEHL... 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前处理净化不完全、不彻底的情况,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食用油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食用油中目标物,以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萃取净化,冷冻分层后,再经OasisPRiME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UPLC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香兰素类物质在0.1~10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0.03 mg/kg,定量限均为0.1mg/kg;在0.1、0.2、1.0mg/kg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8%。同时,采用本方法与BJS201705中方法对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建立的方法采用两步净化,减少了杂质对香兰素类物质的干扰,适用于食用油中香兰素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 植物油 香兰素 甲基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19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徐友阳 张慧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比较研究,可为正品“溪黄草”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广泛栽培的紫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为对照,比较白花型与紫花型线纹香茶菜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份种质检测到的868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7种在白花型种质中显著上调、58种表现下调。两种质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为45.6%。黄酮类、黄酮糖苷和异黄酮三类差异代谢物在白花型种质中上调数量高于紫花型种质;而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两种质差异代谢物最多的类别,且多数在紫花型种质中呈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5种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类黄酮(Flavonoid)、异黄酮(Isoflavonoid)、花青素(Anthocyanin)、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芪类化合物(Stilbenoid)、二芳基庚烷(diarylheptanoid)和姜酚(Gingerol)生物合成及嘌呤(Purine)代谢等途径。【结论】白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中黄酮类、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多于紫花型种质,将为后期线纹香茶菜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种质 代谢组学 uplc-MS/MS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和UPLC-QQQ-MS/MS分析洋甘菊的化学成分
20
作者 邬旻珊 肖观林 +1 位作者 谢灿辉 胥爱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3-1812,共10页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的洋甘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UPLC-Q-TOF-MS/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50 mm×2.1 mm,1....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的洋甘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UPLC-Q-TOF-MS/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50 mm×2.1 mm,1.7μm),UPLC-QQQ-MS/MS采用Agilent Extend-C_(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均采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结果表明UPLC-Q-TOF-MS/MS鉴定出洋甘菊中34个化学成分,以黄酮类、有机酸类为主,其中化合物七叶灵、杨梅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O-己糖苷为洋甘菊中首次报道的成分。采用UPLC-QQQ-MS/MS定量分析了洋甘菊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5种成分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4.0%,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8%~104%。该方法准确高效,可为洋甘菊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uplc-QQQ-MS/MS 洋甘菊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