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新元 杜德润 王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的有限元模拟,对两榀组合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系数、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组合框架在承载力高于普通装配式组合框架的同时,延性也优于后者,耗能能力相较后者也有一定的提升,表明了将这种耗能钢连接节点应用于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 耗能钢连接 装配式 组合框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2
作者 方有珍 杨勇 +1 位作者 孙敏 孙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考虑预拉杆长度和新型PEC柱脚连接方式,设计制作3榀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可通过连接T形件长圆孔尺寸设计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实现基本复位,大震设计水平下自复位连接转变为承压型传力模式实现部分复位”的性态化设计目标;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试件主要利用辅助BRS耗能件耗能,且残余侧移不超过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而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BRS耗能元件耗能与结构主体构件损伤耗能相结合,承载能力呈增长趋势,且卸载后实现了部分复位功效;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消除梁端拉压相消而小幅度提高了试件整体性,而新型PEC柱脚铰接明显削弱了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新型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NC组合梁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邓继华 李冬亮 +2 位作者 周亚栋 田仲初 刘新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变形协调,利用最小余能原理推导出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有限元法中,将组合梁UHPC层与NC层均划分成四边形平面应力单元,对结合面则采用等效杆单元模拟。以T形截面预应力UHPC-NC组合梁为例进行计算方法的验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且研究发现徐变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梁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布的UHPC层压应力、梁高、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随着UHPC层压应力、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基本不随梁高变化;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的位置随着梁高的增大而逐步向跨中靠近,其他因素不影响应力最大值的位置。研究结果可为UHPC-NC组合梁结合面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nc组合 结合面剪应力 徐变 最小余能原理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
4
作者 钱芳芳 孙文彬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Northridge、Taft、Kobe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模拟和评价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根据结构动力学平衡理论获取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基底剪力,计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延性系数、抵抗水平力。结果表明,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高层住宅建筑层间最大位移为56.2 mm,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基底剪力最大值为10540 kN。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该建筑的残余变形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通过滞回性能分析可知,随着荷载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底部楼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刚度退化;中部楼层结构变形逐渐增大,但抵抗变形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上部楼层结构刚度发生明显退化,影响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态推覆法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抗震设计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强 靳鹏 廖宇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结构抗震冗余度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较少,为更好地分析高架车站抗震受力全过程,以某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工程实例为背景,根据建筑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要求设定... 针对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结构抗震冗余度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较少,为更好地分析高架车站抗震受力全过程,以某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工程实例为背景,根据建筑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要求设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研究构件抗震受力历时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采用大型有限元Midas作为主要计算软件,选取合理的地震波,进行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有限元计算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且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震作用进行相应的放大,结果分析构件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进行罕遇地震计算时,为更好地模拟工程实际情况,计算模型考虑桩土共同作用,采用结构-承台-桩基整体计算建模方法,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关键构件采用截面纤维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反映关键构件在大震作用下进入破损阶段之后的行为,可以查看关键构件截面混凝土的开裂和压碎历史,钢材或钢筋的屈服和硬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构件均满足抗震性能目标:(1)关键构件的钢材纤维受拉受压均未超过屈服强度,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混凝土纤维受拉开裂,受压未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延性系数D/D1小于1,均说明关键构件满足抗震性能为压弯、抗剪不屈服的目标;(2)桩基的钢筋纤维受拉、受压均未超过屈服强度,混凝土纤维受拉开裂,受压未达到屈服强度,满足抗震性能为压弯、抗剪不屈服的目标;(3)地震作用下,带有桩模型与无桩模型的基底剪力有一定差距,表现为带有桩基模型的地震剪力较大,设计时应考虑桩土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高架车站 独柱大悬臂 钢-混组合框架 抗震性能 纤维截面 关键构件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率对新型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抗弯强度影响
6
作者 郑艳 刘振华 +1 位作者 莫时旭 羊海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研究充填率对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负弯矩下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设计3根UHPC-NC翼板窄幅钢箱组合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箱内UHPC充填率对组合梁的开裂弯矩影响不大,钢箱内充填UHPC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屈服弯矩与极限抗弯... 为研究充填率对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负弯矩下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设计3根UHPC-NC翼板窄幅钢箱组合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箱内UHPC充填率对组合梁的开裂弯矩影响不大,钢箱内充填UHPC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屈服弯矩与极限抗弯承载力,与空钢箱组合梁相比,半充填和全充填UHPC组合梁其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38%和56%。充填UHPC通过与钢箱共同受压以提高钢箱受压区局部稳定性,从而影响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基于截面应力法提出了UHPC-NC翼板窄幅钢箱组合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并基于简化塑性理论提出了UHPC-NC翼板窄幅钢箱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以充填率为参数,分析其对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填率为0.3~0.5时对UHPC-NC翼板窄幅钢箱组合梁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uhpc-nc翼板 窄幅钢箱 充填率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7
作者 彭兴韵 欧明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钢框架医疗建筑减震对比分析
8
作者 曾德民 王斌 +2 位作者 刘立德 祁海啸 王海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目前依据《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设计的钢框架医疗结构的合理减震设计方案及相关的对比分析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某高烈度区的钢框架医疗建筑为例,提出了3种减震方案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分别为BRB减震方案、... 目前依据《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设计的钢框架医疗结构的合理减震设计方案及相关的对比分析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某高烈度区的钢框架医疗建筑为例,提出了3种减震方案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分别为BRB减震方案、VFD减震方案和BRB+VFD组合减震方案,对比了3种减震方案的位移及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1)BRB减震方案可有效控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但较难控制楼层加速度;(2)VFD减震方案与BRB+VFD组合减震方案均可有效控制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其中VFD减震方案在控制楼层加速度方面更具优势,BRB+VFD组合减震方案在控制层间位移角方面更具优势。本文的研究可为钢结构减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框架结构 BRB减震 VFD减震 BRB+VFD组合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理论研究
9
作者 李易凡 王雨伦 +2 位作者 赵继之 庄亮东 吴桢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是一种高效的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但由于试验研究的数量有限,仅从单个构件试验并不能完全证明该结构体系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该文对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展开理论研究,详细分析了... 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是一种高效的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但由于试验研究的数量有限,仅从单个构件试验并不能完全证明该结构体系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该文对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展开理论研究,详细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该文建立该结构体系的结构力学理论模型,推导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布结果与变形分布结果,并提出该结构的理论骨架曲线,给出理论骨架曲线关键点的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该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计算出在不同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布与变形模式。此外,理论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引入偏心支撑构件后,原组合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的内力增加,跨中框架梁内力增加,混凝土板的损伤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明显提升,与试验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组合框架 剪切连梁 理论力学模型 骨架线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适应-免疫优化框架下的红松籽物流集散中心选址
10
作者 颜德雯 孙术发 +2 位作者 李兴东 张伊淼 杨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121,共12页
【目的】红松籽是中国东北林区高价值林产品的典型代表,对区域农村经济和生态安全具有双重意义。然而,不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其产业潜力。现有物流网络研究普遍忽视了林区特殊空间与环境特征,亟需面向林产品... 【目的】红松籽是中国东北林区高价值林产品的典型代表,对区域农村经济和生态安全具有双重意义。然而,不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其产业潜力。现有物流网络研究普遍忽视了林区特殊空间与环境特征,亟需面向林产品复杂性的专属决策工具。为此,本研究基于空间自适应构建3阶段选址框架,旨在为红松籽物流系统提供兼顾生态约束与经济效率的落地方案。【方法】研究以伊春市红松主产区为样本,令模型随空间特征自我调整:先用GISBWM-WLC集成13项空间因子生成适宜图;再经布尔运算剔除禁建区,得到备选点。随后按红松几何中心布设供应点,并以凉水自然保护区产量推算各点供应量。最后将备选点、供应点、道路与需求一并输入MATLAB的IOA模块,求解选址问题,并输出GIS可视化方案。【结果】框架从180个备选点中筛出32个集散中心,形成“高适宜-沿路-入林”的空间格局:32个中心全部落在高适宜区,满足成本与容量约束;70%以上沿道路线分布,缩短了平均运输距离;3个中心深入红松籽主产区,降低了红松籽损耗与成本。模型兼顾了交通、基建与产区覆盖,验证其精准性与经济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加权线性组合—红松产量预测—智能算法优化”选址模型较传统方法更科学合理,既充分考虑红松空间分布与产量,又兼顾交通、基建与服务多重目标。该模型在红松籽物流集散中心选址中具备有效性与可行性,可为红松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同时,该框架对同类特色林产品物流系统建设具有普适性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适应框架 选址 红松籽 最佳-最差法(BWM) 加权线性组合(WLC) 免疫优化算法(IOA)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冬花 王静峰 +2 位作者 李贝贝 潘学蓓 柳炳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28,48,共10页
圆形或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通过单边高强螺栓和适宜端板连接组成框架,通过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形成了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为了解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进行了2榀两层单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 圆形或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通过单边高强螺栓和适宜端板连接组成框架,通过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形成了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为了解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进行了2榀两层单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单边高强度螺栓和平齐或外伸端板连接形成的组合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柱截面形式和端板连接类型对组合框架破坏形式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详细地观察了此类组合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和楼板裂缝发展规律,得到了此类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延性系数μ为2.13~4.28,能量耗散系数E为0.652~0.90。在柱截面含钢率相同条件下,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承载力小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其延性、耗能性能优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设计理论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 端板连接 组合楼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层钢框架—组合楼板体系抗倒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俊岭 彭文兵 黄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00-1305,共6页
框架梁设计时按组合梁考虑混凝土楼板刚度,设计2层钢框架—组合楼板结构体系,采用卷扬机对拟失效柱突然施加水平力将其从体系中"去除",进行抗倒塌试验研究剩余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组合楼板的加强作用,试验框架... 框架梁设计时按组合梁考虑混凝土楼板刚度,设计2层钢框架—组合楼板结构体系,采用卷扬机对拟失效柱突然施加水平力将其从体系中"去除",进行抗倒塌试验研究剩余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组合楼板的加强作用,试验框架具有较高的冗余度,组合楼板和框架梁共同作用,提供了较高的抗弯刚度,使得框架柱失效后形成新的荷载路径,各构件未发生继发性破坏.由此可见,采用组合楼板时,按现行规范进行设计的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冗余度,混凝土楼板在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连续倒塌 突然破坏 组合楼板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国强 王静峰 刘清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51,62,共10页
为研究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竖向荷载下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组合框架由H型钢柱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组成,钢节点由焊接到钢梁端部的平端板通过螺栓与钢柱翼缘连接。为了解半刚性... 为研究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竖向荷载下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组合框架由H型钢柱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组成,钢节点由焊接到钢梁端部的平端板通过螺栓与钢柱翼缘连接。为了解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结构性能和破坏特征,考察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对钢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框架整体性能、节点性能和梁性能。试验表明:平端板型组合节点为半刚性连接、部分强度节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其极限转角可满足不小于30mrad的延性设计要求;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对钢框架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加以考虑。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连接 组合框架 楼板的组合效应 平端板连接 竖向荷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可组合建模框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智 雷永林 +1 位作者 朱宁 朱一凡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当前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理论及其建模仿真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可组合建模框架的思想,设计了指控网、探测网和武器网三网交互的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结构概念图,开发了包括体系顶层框架、体系决策框架和数据链接口框架的可组合建模框... 当前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理论及其建模仿真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可组合建模框架的思想,设计了指控网、探测网和武器网三网交互的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结构概念图,开发了包括体系顶层框架、体系决策框架和数据链接口框架的可组合建模框架,通过单机突防舰队阵地混编群的仿真实验论证了所设计的建模框架的可组合性和合理性,为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建模与效能仿真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 组合建模 网络化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备识别框架下的证据组合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曾成 赵保军 何佩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证据理论应用中经常面临识别框架不完备问题。本文引入证据框架概念,把识别框架分为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提出一种在识别框架不完备条件下表示和组合证据的开放识别框架方法。该方法能明确区分“识别框架不完备”与“证据冲突”两个不同... 证据理论应用中经常面临识别框架不完备问题。本文引入证据框架概念,把识别框架分为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提出一种在识别框架不完备条件下表示和组合证据的开放识别框架方法。该方法能明确区分“识别框架不完备”与“证据冲突”两个不同概念,并合理解决了对未知命题集合的基本概率赋值问题,从而克服了D-S理论以及Smets的“开放世界假设”方法在处理不完备识别框架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理论 证据组合 开放识别框架 证据框架 开放世界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框架柱抗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万林 武海鹏 周建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共12页
为促进钢-混凝土组合柱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应用,在简要介绍采用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的巨型框架结构基础上,从型钢混凝土巨型柱和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两个方面综述了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抗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指出了该类钢-混凝土组... 为促进钢-混凝土组合柱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应用,在简要介绍采用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的巨型框架结构基础上,从型钢混凝土巨型柱和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两个方面综述了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抗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指出了该类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若干有待深化研究的技术问题.分析表明: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高效抗震体系,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了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框架结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和模拟地震振动台方面;复杂截面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经合理设计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具有普适性的受力性能理论计算方法及合理抗震构造是亟待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巨型框架 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和构件组合的软件开发框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燕 刘淑芬 张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0-545,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模型和构件组合的软件开发框架,使用领域模型捕获系统业务静态需求,描述领域内业务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通过领域应用框架描述系统的共性,并在框架中提供足够多的反映领域可变性的扩展点,在此扩展点上可以集成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模型和构件组合的软件开发框架,使用领域模型捕获系统业务静态需求,描述领域内业务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通过领域应用框架描述系统的共性,并在框架中提供足够多的反映领域可变性的扩展点,在此扩展点上可以集成各种类型构件,创建新的应用系统,来满足领域内不同具体应用的特定需求.实验表明,该框架能够利用同一领域软件系统间的共性和变化性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促进了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模型 构件组合 领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梁刚度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锁军 王元清 +1 位作者 吴杰 聂建国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刚度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某多层钢结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了纯钢框架、组合梁框架及其不同阻尼比下的框架计算模型,进行了纯钢框架与组合框架在不同阻尼比下的多遇地震反应谱...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刚度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某多层钢结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了纯钢框架、组合梁框架及其不同阻尼比下的框架计算模型,进行了纯钢框架与组合框架在不同阻尼比下的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钢框架的组合作用后,结构整体自振周期变短,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变大,地震层间位移变小。虽然组合框架整体刚度的增大使地震力有所加大,但由于组合结构阻尼比接近混凝土结构阻尼比,组合框架无论是结构侧向位移还是地震力均小于纯钢框架,因此组合框架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 阻尼比 自振周期 层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节点刚度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元清 王锁军 +1 位作者 吴杰 聂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8-13,共6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刚度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组合节点的刚度及其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某多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纯钢框架与组合框架,分别假定刚接及考虑节点刚度等共4种框架模型,进行了多遇地...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刚度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讨论了组合节点的刚度及其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某多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纯钢框架与组合框架,分别假定刚接及考虑节点刚度等共4种框架模型,进行了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并进行了计算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钢框架的组合作用后,结构整体自振周期变短,基本自振周期降低了13.4%,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变大.但考虑节点刚度后,地震周期又有所加大,纯钢框架及组合框架基本自振周期均增大了17%,相应地震位移变大,2种模型的反应谱法分析顶层位移分别增大了8%,11%,说明组合节点刚度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 组合节点刚度 自振周期 层位移 底层层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亮 胡劭杰 +2 位作者 方博文 王凯 温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91,305,共8页
为探讨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性能,基于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结合UHPC、NC和高强钢筋材料本构关系,校准损伤塑性模型中相关参数,建立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有限元模型。通过与3个NC柱和3个UHPC柱拟静力试验结果对比,... 为探讨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性能,基于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结合UHPC、NC和高强钢筋材料本构关系,校准损伤塑性模型中相关参数,建立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有限元模型。通过与3个NC柱和3个UHPC柱拟静力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轴压比、纵筋直径、纵筋强度、箍筋间距和UHPC高度等敏感参数对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钢筋增强UHPC-NC组合柱位移延性系数随轴压比、纵筋直径和箍筋间距的增大而降低,随纵筋强度和UHPC高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平缓的趋势,合适的UHPC替换高度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和UHPC材料特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uhpc-nc组合 ABAQUS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