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 solar temperature field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U-shaped section on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硕 戴公连 饶少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45-3352,共8页
Based on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theory of heat conduction, the solar temperature field calculation model of U-shape sectioned high-speed railway cable-stayed bridge under actions of concrete beams and ballast was... Based on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theory of heat conduction, the solar temperature field calculation model of U-shape sectioned high-speed railway cable-stayed bridge under actions of concrete beams and ballast was established. Using parametric programming languag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odules considering climate conditions, bridge site, structure dimension and material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compiled. Six standard day cycles with the strongest yearly radiation among the bridge sites were selected for sectional solar temperature field calcul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ensitive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nshine, U-shape section of the beam shows obvious nonlinea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ximum cross-sec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more than 21℃; the ballast significantly reduces sunshin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beam and temperature peak of the bottom margin lags with the increase of ballast thickness; the maximum cross-section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appears in summer while large transvers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ppears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cable-stayed bridge u-shaped section solar temperature field therm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dependent Synthesis of Octa-nuclear Uranyl-oxalate Network Mediated by U-shaped Linkers
2
作者 WU Si MEI Lei +3 位作者 HU Kong-Qiu CHAI Zhi-Fang NIE Chang-Ming SHI Wei-Qun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49,I0009-I0014,共13页
In this work,we report a novel octa-nuclear uranyl(U8)motif[(UO2)8O4(μ3-OH)2(μ2-OH)2]4+embedded in a uranyl-oxalate coordination polymer(compound 1)based on a U-shaped linker with extra-long xylylene chains for stab... In this work,we report a novel octa-nuclear uranyl(U8)motif[(UO2)8O4(μ3-OH)2(μ2-OH)2]4+embedded in a uranyl-oxalate coordination polymer(compound 1)based on a U-shaped linker with extra-long xylylene chains for stabilizing the resulting high-nuclear motif through additional cross-linking connectivity.A comparison with dimeric and monomeric uranyl compounds obtained at different pH value from the same hydrothermal system reveals that,solution pH plays a vital role in formation of this octa-nuclear uranyl motif by promoting hydrolysis of uranyl source.Since high similarity of eight uranium centers in this nearly planar U8 motif here,overlapping and broadening of signals in fluorescence,infra-red(IR)and Raman spectra can b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octa-nuclear uranyl u-shaped Linker pH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超群 弋志强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硕蒙 张莎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归纳了不同尺度下地均ESV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地均ESV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随尺度降低,其局部越丰富,但整体性降低;(2)2 km尺度适合进行宏观分析和做整体性布局规划,1 km尺度适合进行水域变化对区域ESV影响的研究;(3)格网尺度越小,各影响因素内部差异增加,其整体性特征减少,局部特征差异凸显,空间分异性增强;(4)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因素耦合作用显著影响区域地均ESV空间分异,随尺度降低,其影响减弱。[结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保护要重点关注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转变,可继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管控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的布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秦岭西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偏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伟 程嘉宝 +1 位作者 佟舟 张海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外截面形式、受压类型和偏心率等变化参数对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柱力学模型,在有限元模拟和轴压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增加CFRP层... 研究外截面形式、受压类型和偏心率等变化参数对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柱力学模型,在有限元模拟和轴压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增加CFRP层数,对轴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幅度可分别达到30.44%、41.11%,对偏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幅度分别为5.97%、37.49%;增加偏心率,对方截面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降低幅度分别达到41.22%、20.16%,对圆截面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45.79%、33.02%。内置CFRP圆管能够改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但对偏压柱的影响小于轴压柱;在模拟参数范围内,随着偏心率的增加,试件力学性能降低;但同等截面面积下,方截面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比圆截面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层数 偏心率 受压类型 外截面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栟茶河断裂近地表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顾勤平 康清清 +13 位作者 杨浩 胡利 许汉刚 孟科 于俊杰 蒋新 赵启光 朱升初 薛莹莹 王金艳 李金良 张浩 徐烨 陈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8-955,共18页
早期对栟茶河断裂的研究成果局限在深部发育特征,至今仍未对该断裂的空间展布、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近地表地层的切割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过系统性的勘探和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深到浅、分步探测、由点到线、... 早期对栟茶河断裂的研究成果局限在深部发育特征,至今仍未对该断裂的空间展布、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近地表地层的切割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过系统性的勘探和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深到浅、分步探测、由点到线、由疏到密”的工作思路,采用不同工作方法和技术参数的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探测和研究,并结合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新年代学样品测试等,查明了目标断裂近地表的空间分布位置和最新活动习性.研究结果表明:(1)栟茶河断裂是海安凹陷和通扬隆起的分界断裂暨控制苏北盆地沉积的断裂之一.(2)并非前人认识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正断层组成的断阶带.中间走向近东西向,西段北西向,东段北东东向;视倾角约为60°~75°,是上陡下缓的铲形生长断层.(3)平面上呈向东(隆起区)收敛、向西(凹陷区)撒开趋势;向东发育并未延伸至原来认定的南黄海,而是终止于Ⅱ测线以西;向西延伸可能穿越了海安市主城区,继续追踪其空间位置的科学探索和系统研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且尤为必要.(4)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成功定位了主断面在BCL1测线和BCL3测线分别位于7765和3660桩号处.难能可贵的是,在新庄村场地ZK2-5孔内中更新统启东组下段砂层中揭露了断层面,倾角约为70°.(5)确定了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6)在栟茶河断裂南侧新发现了丁家所南缘断裂,它与栟茶河断裂夹持构成了鼻状地垒式的丁家所古潜山.(7)查明了栟茶河断裂的空间展布,已探明的长度为26 km.本文研究成果不仅为江苏地区相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设选址及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目标断裂所在测区近地表浅层地震探测研究和空间发育特征研究的空白,而且探测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其他城市(尤其是厚覆盖区)活动断层探测和断裂活动性鉴定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栟茶河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多层次探测 钻孔联合地质剖面 活动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湘江长沙段丰水期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文玉 刘梦月 +2 位作者 林本平 郭珊 刘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A提取试剂盒,以线粒体基因的12S rRNA为靶点,采用鱼类特异性引物Tele 02进行PCR扩增,与MitoFish和NCBI核酸数据库比对并经人工核实。结果显示,调查共获得淡水鱼8目13科32属39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共计27种,OTU相对丰度占比最高为48.56%;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占22.87%,胡瓜鱼目(Osmeriformes)占17.65%,鰕鯱目(Gobiiformes)占8.48%,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占1.48%,鲈形目(Perciformes)占0.83%,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占0.08%,攀鲈目(Anabantiformes)占0.05%;属分类水平下,草鱼属(Ctenopharyngodon)、银鱼属(Salanx)、拟鲿属(Pseudobagrus)、䱗属(Hemiculter)、鲤属(Cyprinus)和吻鰕鯱属(Rhinogobius)为优势属。表层水与底泥中的Alpha多样性指数分布较为均匀,且中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稍高于上游,可能与水源地保护措施改善了水生态质量及禁渔政策有关。研究表明,eDNA技术可作为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大数据统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调查方法结合,可用于快速监测流域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丰水期 湘江长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地表变形的解析解答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坤勇 李丹阳 +1 位作者 张梦 沈小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虑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方法。建立管幕箱涵顶进作用下土体受力模型,采用Mindlin解答分别给出正面推进力和摩擦力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基于当层法原理提出由土体损失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将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量叠加,从而得到一种适用于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施工,可综合考虑多种施工因素和土体三维变形的理论解答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公式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施工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管幕箱涵 MINDLIN解 地表变形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水源涵养功能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波 尹班 +4 位作者 李春勇 崔松云 和艳 李小红 邓丽仙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9,共14页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明确水源涵养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于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In VEST...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明确水源涵养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于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In VEST模型计算红河流域(中国部分)1981-2020年8个时段(每5年为1个时段)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Sen+MannKendall及自然间断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内部差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红河流域(中国部分)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68.7 mm,涵养量为5.77×10^(9) m^(3)。近40年间,水源涵养深度以-0.097 mm·a^(-1)的平均速率波动下降、水源涵养量以-7.5×10^(6) m^(3)·a^(-1)的平均速率波动下降。Sen+Mann-Kendall分析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趋势以基本不变、轻微降低和轻微上升为主。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在水源涵养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别贡献了74.5%、13.8%和7.93%的水源涵养量。主要涵养区域集中在高程400-2 400 m和坡度5°-35°的区间,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自然间断点法分析结果显示,水源涵养重要区面积为8.24×10^(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8%,但其水源涵养量占总量的20.2%,水源涵养率高达1.53×10~5 m^(3)·km^(-2)。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是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则为次要因素。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影响,超过任何单一因素或其他交互因素。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降水与土地利用共同构成其时空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红河流域(中国部分) InVEST模型 Sen+Mann-Kendall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研究
10
作者 徐峰祥 王得伟 +1 位作者 方志刚 韦文儒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管梁截面优化是汽车轻量化和性能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方法是底盘零部件设计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形状和尺寸两种不同属性变量进行耦合的双超椭圆方程,并利用双超椭圆方程构建了任意曲边截面。针对... 管梁截面优化是汽车轻量化和性能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方法是底盘零部件设计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形状和尺寸两种不同属性变量进行耦合的双超椭圆方程,并利用双超椭圆方程构建了任意曲边截面。针对任意曲边截面的优化,建立了截面自适应优化模型及多截面连续优化算法,该优化方法可自动进行形状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等/变尺寸协同优化。对优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显示,采用任意曲边截面优化得出的梁结构,梁横截面具有周向轮廓和厚度均匀过渡等优势,有效地减小了截面应力集中,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为汽车机械零部件轻量化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优化 双超椭圆方程 任意曲边截面 截面自适应优化模型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震陷土层耦合作用下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忠居 王逸然 +3 位作者 蔡杰 张聪 朱继新 孟莹莹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通过室内振动台试验,选取地震动强度为0.15g的5010波、1004波、Kobe波及El‐Centro波,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桩身加速度、水平位移、弯矩及桩基损伤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波由于其频谱特性不同,大直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复合单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存在差异;桩顶加速度最大值、桩顶水平位移最大值、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在1004波作用下最大,在Kobe波作用下最小;桩身弯矩最大值均未超过桩基设计抗弯承载力;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对桩基础的抗弯承载能力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软硬土层的分界面处抗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变截面桩 振动台试验 震陷场地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 张伟 +3 位作者 王尊理 温暖 刘聪慧 李忠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据完整且可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5次起坐试验(5 times sit to stand,STS-5)、TUG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及步态功能;根据TUG结果进行分组,即TUG≤12 s,判定为TUG正常组;TUG>12 s判定为TUG延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TUG延长组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TUG延长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MHD患者,TUG延长组86例,TUG正常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糖、教育水平、MMSE评分、C反应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钠、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TS-5、单次尿素氮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低MMSE评分、低Kt/V以及STS-5时间延长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性别、MMSE总分、STS-5时间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5、0.678、0.777、0.836(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Kt/V预测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602(P=0.037),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上5项指标作为整体模型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923(P<0.01)结论MHD患者的年龄、性别、MMSE评分、STS-5时间延长、Kt/V的水平与合并TUG延长相关,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TUG延长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计时站立行走测试 认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箱筒体多节筒段与长筒段搅拌摩擦焊接残余应力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耀邦 陈波 +4 位作者 王建峰 历吴恺 李峻臣 林才渊 占小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 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火箭贮箱多节筒段、长筒段两种制造模式下的2219铝合金贮箱筒体进行建模,并通过试片级搅拌摩擦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了二者的残余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多节筒段、长筒段筒体均在焊缝处发生应力集中,而多节筒段在最后一道焊缝的尾部应力集中现象尤为严重;多节筒段和长筒段筒体的纵焊缝和环焊缝交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并不明显,多节筒段在完成第二道环焊缝后,应力得到轻微缓解,减小5.51%,长筒段减小3.83%,在无焊缝的筒体部位应力分布都较为均匀;多节筒段与长筒段筒体的纵、环焊缝残余应力分布是类似的,但是长筒段的应力集中区域较小,最大残余拉应力降低25.73%,最大残余压应力减小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火箭贮箱筒段 有限元仿真 搅拌摩擦焊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WO算法的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旭辉 汤杜炜 +3 位作者 杨文娟 董征 田琛辉 余恒翰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7,共12页
巷道断面成形是煤矿掘进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但目前的巷道断面成形作业多为人工控制掘进机进行往复式截割,制约了煤矿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为此,针对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未考虑煤岩特征、优化目标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 巷道断面成形是煤矿掘进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但目前的巷道断面成形作业多为人工控制掘进机进行往复式截割,制约了煤矿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为此,针对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未考虑煤岩特征、优化目标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 GWO)算法的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夹矸位置将待截割断面环境分为4种情况,对相应断面进行栅格化处理并建立栅格地图,同时采用二值膨胀法对不规则夹矸进行膨胀化处理。然后,对GWO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提升其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接着,开展了仿真实验,利用改进GWO算法实现了4种环境下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的规划。最后,利用掘进机样机开展了断面截割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GWO算法,改进GWO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且收敛精度更高;在4种断面环境下,基于改进GWO算法规划的断面成形轨迹长度最短,欠挖面积最小,转向次数最少,更容易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轨迹跟踪控制,保证了巷道断面的成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GWO算法规划的断面成形轨迹既能提高掘进机的截割效率,又能满足巷道断面成形的质量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井下智能掘进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轨迹规划 断面成形 欠挖面积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岩巷TBM快速掘进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红 吴林 +1 位作者 李桂臣 宋维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TBM在岩巷掘进中的显著优势,分析了我国煤矿岩巷TBM发展阶段分类及总体特点,归纳了2015—2024年煤矿岩巷TBM应用特征,包括主要应用省份、岩巷类型、刀盘直径和生产集团;分别从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技术、矿井生产地质条件适应性技术... 基于TBM在岩巷掘进中的显著优势,分析了我国煤矿岩巷TBM发展阶段分类及总体特点,归纳了2015—2024年煤矿岩巷TBM应用特征,包括主要应用省份、岩巷类型、刀盘直径和生产集团;分别从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技术、矿井生产地质条件适应性技术和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岩巷TBM掘进技术现状;最后从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性控制、超前探测和掘进参数、装备构件适应性和快速组装工艺三个方面对煤矿TBM后续研究提出展望,对于煤矿TBM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掘进机(TBM) 岩巷 快速掘进 围岩控制 智能化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磊 尹伊 +2 位作者 陈凯 唐意 郝玮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于动力风荷载,分析了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和均方根基底弯矩,建立了横风向广义风荷载功率谱和归一化均方根基底弯矩系数的经验公式。最后,基于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风致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经验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六边形断面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圣肖 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取8个省、自治区的19家医院812例留置输液港肿瘤患者,应用癌症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评估...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取8个省、自治区的19家医院812例留置输液港肿瘤患者,应用癌症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22.90±19.16)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维护信息获取”(得分率为71.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疾病诊断、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留置天数、患者是否参与置港部位的选择、担心输液港可能会损坏、输液港影响社交活动、对输液港益处的感知和满意程度(P<0.05)。结论: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良好,但维护信息获取能力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置港决策,并提升患者对输液港益处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输液港 自我管理行为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东部复合造山成矿:Ⅰ.古亚洲洋两期构造演化与成矿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克章 王乐 +9 位作者 朱永峰 田伟 徐备 张晓晖 赵超 庞绪勇 回凯旋 李光明 李文博 申萍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66,共32页
自~1350 Ma打开到~250 Ma最终闭合,古亚洲洋经历了11亿年的演化后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研究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可有效揭示中亚造山带的演化与成矿规律,进而指导勘查。中亚造山带发育众多岩浆弧,新元古代... 自~1350 Ma打开到~250 Ma最终闭合,古亚洲洋经历了11亿年的演化后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研究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与成矿可有效揭示中亚造山带的演化与成矿规律,进而指导勘查。中亚造山带发育众多岩浆弧,新元古代岩浆弧主要分布在北侧,而古生代岩浆弧集中在西侧,东侧有少量发育。古亚洲洋在早古生代以大洋俯冲作用为主,晚古生代逐步以弧陆拼贴和碰撞为主导。文章系统梳理了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相关的31个岩浆弧及37个代表性矿床,厘定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6大类成矿类型,包括斑岩型Cu-Au±Mo、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岩浆型豆荚状Cr铁矿、岩浆型Ni-Cu-PGE、造山型金矿及VHMS型Cu-Pb-Zn±Au矿床。其中,斑岩型Cu-Au±Mo、造山型金矿及岩浆型Ni-Cu-PGE矿床具有最高的经济价值。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及VHMS型矿床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均有产出,而造山型金矿、豆荚状Cr铁矿及岩浆型Ni-Cu矿床则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这表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与弧岩浆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典型的沟-弧-盆体系为主,有利于在岛弧地区形成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并在弧后区域形成VHMS Cu-Pb-Zn±Au矿床。到了晚古生代,随着部分小洋盆的闭合,发生了弧-弧增生与弧陆碰撞作用,导致岩浆型Cr、Ni-Cu矿床及造山型金矿的形成。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VHMS及岩浆型Cr矿床与洋壳俯冲关系密切,岩浆型Ni-Cu与碰撞后伸展背景下软流圈上涌直接相关,造山型金矿与弧地体-克拉通边缘拼贴碰撞紧密相关。文章最终建立了由早古生代以斑岩Cu-Au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主、晚古生代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矿、岩浆Ni-Cu矿、豆荚状铬铁矿矿、VHMS矿床等多种成矿类型并存的特色古亚洲洋成矿体系。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叠加,中亚造山带东段保留了较少的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岩浆弧和斑岩矿床,寻找被改造错断的隐伏斑岩铜矿床仍有很大潜力。中亚成矿域的成矿特征表明,构造环境越复杂,成矿类型越丰富。反之,成矿类型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演化的复杂程度。这一发现为通过成矿类型揭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成矿特色 中亚造山带东段 古亚洲洋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19
作者 陈云龙 张发扬 +3 位作者 单秀娟 滕广亮 戴芳群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7,共11页
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是黄海生态系统的优势种,阐明其种群繁殖规律是揭示优势种维持机制的前提,也是深层次认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其卵巢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时相卵... 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是黄海生态系统的优势种,阐明其种群繁殖规律是揭示优势种维持机制的前提,也是深层次认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其卵巢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和卵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细纹狮子鱼的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细纹狮子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为刚从卵原细胞分化为卵母细胞时期,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占比较大;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增大,细胞周围出现一层滤泡膜;第Ⅲ时相,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泡,卵黄开始积累,质膜与滤泡膜间出现放射带,滤泡膜变为2层;第Ⅳ时相,卵黄开始填充卵黄泡,并逐渐结成卵黄小板;第Ⅴ时相,卵黄融成单一大卵黄球,细胞核溶解;第Ⅵ时相卵母细胞退化,卵黄被逐渐吸收形成空腔,部分卵母细胞形态不规则。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不同发育时期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组成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内卵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为0.90~1.00 mm,主要由第Ⅲ、Ⅳ时相卵母细胞组成;Ⅴ期卵巢内卵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为1.70~1.80 mm,主要由第Ⅲ、Ⅳ、Ⅴ时相卵母细胞组成,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增多;Ⅵ期卵巢卵径呈双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主要集中于0.50~0.70 mm和1.10~1.20 mm,处于小生长期的卵母细胞和退化的卵母细胞比例较高。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型分批产卵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丰富该鱼的繁殖生态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纹狮子鱼 组织切片 卵巢发育 卵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方法
20
作者 张元海 陈诚 杜磊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35,共9页
为便于计算非对称薄壁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基于剪切应变能最小原理,建立了求解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辅助扇性坐标的基本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主扇性坐标及相关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计... 为便于计算非对称薄壁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基于剪切应变能最小原理,建立了求解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辅助扇性坐标的基本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主扇性坐标及相关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计算程序TCRP,给出4个数值算例,着重分析非对称薄壁箱形截面的主扇性坐标和主扇性静面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侧布置悬臂板的矩形薄壁箱形截面,主扇性坐标在闭合箱室内仍近似呈左右反对称分布,主扇性坐标和静面矩的峰值位于无悬臂板的一侧;对于顶板倾斜而腹板竖直布置的薄壁箱形截面,在较低腹板上、下端处的主扇性坐标及腹板内的主扇性静面矩峰值均明显大于较高腹板的对应数值;对于变厚度的箱形截面,其顶板内的主扇性坐标峰值不再位于顶板与腹板交点处,而是向箱室内侧偏移;计算实际变厚度箱形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时,必须考虑变厚度的影响,否则将导致完全失真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截面 非对称截面 扇性坐标 翘曲几何特性 箱形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