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之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本文是基于早年相关研究的一个重新思考与讨论。以往研究认为西藏山南地区11世纪末叶的扎塘寺壁画所呈现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主要是南亚的波罗面相与吐蕃化了的服饰的一种组合,在艺术传承上应该是10-11世纪新进入的东印度波罗风格与原... 本文是基于早年相关研究的一个重新思考与讨论。以往研究认为西藏山南地区11世纪末叶的扎塘寺壁画所呈现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主要是南亚的波罗面相与吐蕃化了的服饰的一种组合,在艺术传承上应该是10-11世纪新进入的东印度波罗风格与原有的吐蕃王朝时期旧有传统(蕃式服饰)相互融合而致。新的研究表明,扎塘寺壁画人物图像的孤立性是因为即使它接收了11世纪卫藏新进入的波罗艺术样式,但其主体,无论是人物面相还是服饰主要都继承的是唐代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脉络,并与吐蕃占领之下的敦煌石窟艺术有密切关系,从而证明即使是西藏地区在北宋年间仍能看到敦煌艺术或明或暗的影响,且远在边陲的卫藏地区仍与中国西部佛教艺术整体流变有着密切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 卫藏 扎塘寺壁画 波罗面相 蕃式服饰 敦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藏方言与安多方言语音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更登磋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80,共13页
安多方言和卫藏方言虽属藏语两大不同的方言区,但在一种超方言的文字统一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汉藏语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也是异常罕见的。从卫藏和安多方言的发音入手,通过语音分析、比较,对安多人学习卫藏方言的方法进行探讨... 安多方言和卫藏方言虽属藏语两大不同的方言区,但在一种超方言的文字统一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汉藏语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也是异常罕见的。从卫藏和安多方言的发音入手,通过语音分析、比较,对安多人学习卫藏方言的方法进行探讨,将有助于两大语言区人们间的沟通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藏方言 安多方言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藏菩萨本愿经》综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6,共9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翻译者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的话,那么五代宋初金陵清凉的法灯禅师有很大的嫌疑,而《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的撰集者常谨的嫌疑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法灯 常谨 崔敦礼 十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适与互动:清前期多康与卫藏区域之间的政教互动
4
作者 叶拉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公元17世纪中叶,固始汗南下多康地区,征服该区域众多割据政权,打开了进入卫藏的通道,并与格鲁派联合组建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从而几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在此之前,卫藏格鲁派与第悉藏巴汗的纷争使格鲁派惨遭失败,吉雪第巴作为格鲁派重... 公元17世纪中叶,固始汗南下多康地区,征服该区域众多割据政权,打开了进入卫藏的通道,并与格鲁派联合组建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从而几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在此之前,卫藏格鲁派与第悉藏巴汗的纷争使格鲁派惨遭失败,吉雪第巴作为格鲁派重要政教领袖之一,不得不离开拉萨逃亡安多。吉雪第巴的到来和他的传法活动,对格鲁派后来在多康区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在建立之初亦积极向东发展,委派各级人员试图治理此地,在多康发展其影响和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多康 卫藏 政教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