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羌塘索日卡地区三叠纪玄武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云 陈冲 +4 位作者 季长军 朱江 刘锦明 周连凤 王雅萍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8,共13页
三叠纪是羌塘地块构造转折的关键时期。为深入理解三叠纪南、北羌塘微地块拼合造山及洋陆演化,本文对南羌塘地区中央造山带南侧索日卡玄武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索日卡玄武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 三叠纪是羌塘地块构造转折的关键时期。为深入理解三叠纪南、北羌塘微地块拼合造山及洋陆演化,本文对南羌塘地区中央造山带南侧索日卡玄武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索日卡玄武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5.1±2.5)Ma(n=4,MSWD=0.26)和(250.7±2.9)Ma(n=3,MSWD=0.06),形成于三叠纪。岩石SiO_(2)含量为45.2%~52.9%,K_(2)O含量为2.42%~3.60%,MgO含量为3.16%~6.22%,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高Ti/V比值(28~31)和Zr/Y比值(>7.53),Eu异常不明显,亏损Nb、Ta和低Nb/La比值(<1)特征。索日卡玄武岩具有大陆玄武岩特征,可能形成于板内环境,代表了龙木错—双湖洋盆闭合后的幔源岩浆活动。玄武岩的捕获锆石保留了大量前寒武纪年龄信息,获得2512Ma、1816Ma、1277~1019Ma、800Ma、558Ma、420Ma和340Ma等多期岩浆-热事件年龄,揭示南羌塘微地块卷入了一些早前寒武纪古老陆壳物质。这些古老陆壳物质记录了Columbia、Rodinia和Gondwana超大陆等全球性演化相关的前寒武纪构造-岩浆-热事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古老陆壳物质 南羌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巴布盖诺尔地区早二叠世花岗斑岩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承洋 陈伟 +5 位作者 齐路晶 俞嘉嘉 孙珍军 黄静宜 杨乐 齐松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7,共15页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巴布盖诺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本文对该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其形成时代、成因特征和构造意义。结果显示,SBLY-2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巴布盖诺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本文对该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其形成时代、成因特征和构造意义。结果显示,SBLY-2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9±3)~(279±3)Ma,加权平均值为(274±3)Ma(MSWD=1.7)。SBLY-3号样品1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9±3)~(282±4)Ma,加权平均值为(275±3)Ma(MSWD=1.6)。表明巴布盖诺尔地区花岗斑岩是早二叠世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而并非前人认为的白垩纪。岩石高硅、低铝、低镁、高碱,且富集Rb、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本次研究的花岗质岩石样品的锆石εHf(t)=8.2~11.1,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588~789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期间新增生的年轻下地壳。综合研究认为,巴布盖诺尔地区早二叠世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暗示古亚洲洋至少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盖诺尔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岫岩地区晚三叠世五凤山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证据
3
作者 杨仲杰 伞志强 +3 位作者 张苍江 任传涛 刘建宇 杨群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0-1567,共18页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并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8.0±1.26 Ma;该岩体具高Si、富碱、K_(2)O/Na_(2)O(0.97~1.00,平均0.99)比值接近于1,A/CNK<1.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弱—中等负Eu异常,总体属于I型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重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反映其具有壳源特征;另外,该岩体具高Sr低Y、Yb,低Nb、Ta特征,反映该岩体具有华北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且该岩体较高的Nb/Ta值,进一步说明存在幔源物质的参与,并存在一定岩浆混合作用。同时五凤山岩体的εHf(t)值介于-26.22~-13.69之间,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93.57~1411.77 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913.22~2130.38Ma,均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源区母岩浆主要由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上述研究结果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基本一致,属于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结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应该是同碰撞形成的华北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岩石,岩浆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还可能存在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可能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深俯冲过程中大陆地壳折返,进而促使板片断离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凤山岩体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辽东岫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高陂地区沙坝黄组火山岩夹层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李凯 杨细浩 +2 位作者 李业兴 楼法生 苏莱曼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查明南华系沙坝黄组的沉积环境及时代,对江西高陂地区新发现的火山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结果显示,新发现的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LA ICP MS U-Pb测定年龄为(727±5)Ma,确定其... 为查明南华系沙坝黄组的沉积环境及时代,对江西高陂地区新发现的火山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结果显示,新发现的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LA ICP MS U-Pb测定年龄为(727±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南华纪早世,具有高硅、富碱、低镁、低磷、贫钛、过铝质等特征,富集Rb、K、Ba、Z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中等负Eu异常,具有陆相火山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可能形成于造山晚期岛弧海盆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变质火山岩 沙坝黄组 高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前垂柳金矿床中——基性脉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5
作者 韩小梦 段留安 +3 位作者 王建田 王志军 王宏亮 张健康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1661,共21页
【研究目的】前垂柳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成矿期后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 【研究目的】前垂柳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成矿期后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集矿区内地表和深部切割矿化蚀变带的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开展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及形成时代。【研究结果】脉岩富碱、高钾、低钛,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重稀土元素(HREE),属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岩系列,指示其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构造环境;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及锆石U-Pb年龄谱显示,脉岩岩浆源区以富集地幔源区为主,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华北克拉通及苏鲁造山带古元古代—三叠纪的地壳物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3种脉岩.锆石的最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5±1.8 Ma,代表其最终结晶年龄,结合其切割矿化蚀变带的地质关系,限定前垂柳金矿的成矿期结束于早白垩世(≥117.5 Ma),与该区确定的成矿时代下限具有一致性。【结论】前垂柳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华北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中—基性脉岩的侵位(约117.5 Ma)标志着区域金成矿作用的结束,指示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对成岩成矿的贡献,为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耦合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中——基性脉岩 前垂柳金矿 成矿时代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招远滕家金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对金成矿的制约
6
作者 张泽涛 段留安 +3 位作者 郭云成 张平阳 孟广安 王建田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6-1435,共20页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解矿床成因的基础。【研究方法】对来自滕家矿区钻孔中不同深度的2类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较低的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7.10~20.59),Eu/Eu*=0.64~0.94,无明显Eu负异常;具有高Sr(436×10^(-6))、低Yb(0.65×10^(-6))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平均值为158.9±2.0 Ma和158.7±1.7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_(εHf)(t)=-29.44~-20.89,对应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3065~2529 Ma。【结论】滕家矿区2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同属于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家金矿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胶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
7
作者 于跃江 李慧 +4 位作者 李新鹏 江峰 梁景龙 李金明 卜程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0,共12页
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勘查、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年代学特征,探讨火山岩岩浆来源、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满克头鄂博组... 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勘查、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年代学特征,探讨火山岩岩浆来源、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SiO_(2)的质量分数为76.82%~77.82%,Al_(2)O_(3)质量分数为11.83%~12.55%,K_(2)O的质量分数为1.50%~4.72%,Na 2O的质量分数为3.10%~5.24%,属于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为(102.54~141.50)×10^(-6),轻稀土元素富集,质量分数为(95.75~132.66)×10^(-6),重稀土元素亏损,质量分数为(6.79~9.87)×10^(-6),其中,Rb、K、Th、La、Ce、Nd、Hf等元素富集,Ba、Sr、Nb、P、Ti等元素亏损,Eu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特征。火山岩岩浆来源于沉积物熔体加入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获得锆石U-Pb年龄为(164.6±1.8)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研究区满克头鄂博组的构造环境为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陆缘环境。该结果为研究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年代学和构造背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晚侏罗世 满克头鄂博组 呼中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伟 唐菊兴 +3 位作者 鲁捷 郭娜 袁慧香 连敦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_(Lu/Hf)=-0.97~-0.94,ε_(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垅钨矿田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铭杨镁铁-超镁铁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燮 杨建国 +1 位作者 张东阳 程功德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5,共17页
铭杨岩体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古堡泉-红柳园断裂北侧,侵位于敦煌岩群,为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由辉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全岩成分以低碱、低钛为特征,轻稀土略富集,具有明显的... 铭杨岩体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古堡泉-红柳园断裂北侧,侵位于敦煌岩群,为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由辉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全岩成分以低碱、低钛为特征,轻稀土略富集,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Sr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U、Nb、Ta、Zr和Hf。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显示具有较好的铜镍成矿潜力。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首次获得铭杨岩体中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结晶年龄分别为(452.9±2.4)Ma和(457.7±2.1)Ma,岩体可能为早古生代陆缘裂谷环境下的产物。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含铜镍岩体的发现对区域构造演化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镁铁-超镁铁岩体 铭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10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乌本迪带内基性–酸性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康康 谢薇 +2 位作者 刘晓阳 赵晓博 顾延景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22,共14页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缘,具有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历史。相比其他演化阶段,有关中元古代的岩浆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乌本迪带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基于此,笔者选择坦桑尼亚姆贝亚(Mbeya)地区发现的中元古代辉长岩和正...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缘,具有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历史。相比其他演化阶段,有关中元古代的岩浆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乌本迪带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基于此,笔者选择坦桑尼亚姆贝亚(Mbeya)地区发现的中元古代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1433±9)Ma和(1428±11)Ma,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辉长岩具有高的TiO_(2)含量(最高可达2.6%)和Ti/Y值(最高可达601),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a/Yb)N值为4.85;Eu具轻微正异常,δEu值为1.0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Sr、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Zr),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类似,推测为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正长花岗岩具高的SiO_(2)含量(71.59%~75.08%)和Ga/Al值(Ga/Al×10^(4)值为2.98~3.11),Zr+Nb+Ce+Y远大于350×10^(-6);LREE富集,(La/Yb)N值为22.86~28.51;Eu具明显负异常,δEu值为0.12~0.34,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较低的Mg#值(6~10)和Sr/Y值(0.17~0.65),表明其可能为中–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辉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构造环境研究显示,两者均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与全球该时期构造演化体制相吻合,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辉长岩 正长花岗岩 乌本迪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直罗组砂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对物源和构造背景的限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桐旭 俞礽安 +5 位作者 荣辉 李彤 朱强 司庆红 涂家润 彭胜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52,I0006-I0012,共19页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 研究区砂岩物质来源为上地壳。测年结果显示, 丁格当庙研究区直罗组下段砂岩样品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300~200 Ma、2 100~1 500 Ma、 2 600~2 200 Ma三个年龄段, 前寒武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乌拉山和阴山一带, 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地区。根据盆地东北部铀矿床和中部地区直罗组碎屑锆石对比研究, 认为直罗组沉积期印支期地质体已经出露地表, 但并未大面积裸露。结合区域沉积学特征, 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至盆地中部的砂岩型铀矿属同一源头, 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为由北向南, 沉积体系由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渐过渡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孙靖尧 郑吉林 +5 位作者 魏小勇 刘军帅 蔡艳龙 郭晓宇 王大可 杨志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9~3.57,Mg^(#)=38.0~49.0,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91~0.97,为准铝质岩石。稀土总量为(117.70~146.32)×10^(-6),(La/Yb)_(N)值为11.70~18.10,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轻微的铕负异常(δEu=0.86~0.98),表明源区没有明显的斜长石残留或分离结晶;较高的Zr/Hf、Nb/Ta和Sr/Y值,低Y和Yb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指示源岩具有壳源特征。P_(2)O_(5)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_(Zr)值为700.50~781.20℃,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并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结合区域上的资料表明,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由碰撞向后碰撞过渡环境,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中侏罗世的构造体系表现为由挤压向伸展、由地壳增厚向减薄的构造体制转换,与中侏罗世岩浆活动明显减弱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中侏罗世 嘎仙沟 大兴安岭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跃江 李慧 +3 位作者 李新鹏 江峰 万太平 卜程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3-1496,共14页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前人对呼中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玛尼吐组岩石形成年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对玛尼吐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前人对呼中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玛尼吐组岩石形成年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对玛尼吐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同位素年龄为154.5±8.6 Ma,表明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富集Rb、Ba、K、Th、La、Ce、Nd、Hf等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Sr、Nb、P和Ti等元素,属准铝质—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玛尼吐组中—酸性火山岩岩浆可能来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加入引发下地壳部分熔融,进而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构造背景为古太平洋板块向额尔古纳地块下的俯冲作用形成的活动陆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合川地区茅二段白云岩成因新认识——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的证据
15
作者 郑剑锋 白雪晶 +5 位作者 代坤 洪淑新 刘云苗 段军茂 葛志丹 刘连杰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近年来,在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二段白云岩领域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多口井测试获日产气超百万方,揭示了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然而,当前关于茅二段白云岩的成因争议依然较大,制约了白云岩储层的分布预测。以合川地区取心探井... 近年来,在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二段白云岩领域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多口井测试获日产气超百万方,揭示了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然而,当前关于茅二段白云岩的成因争议依然较大,制约了白云岩储层的分布预测。以合川地区取心探井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岩心、薄片的岩石学特征精细描述,并优选具有代表性的白云岩和石灰岩样品开展了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U-Pb定年分析,综合地质背景,明确了:①茅二段晶粒白云岩是孔隙的主要载体,厚度为1~25 m,不均匀发育于茅二段中上部。②白云石化流体为海源流体,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准同生期—早埋藏期。③茅二段白云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期台内古地貌相对高部位的滩体控制,滩体受到同生岩溶作用,潜流带发育大型岩溶缝洞系统,缝洞系统中充填的生屑颗粒、灰泥与富Mg^(2+)海水在浅埋藏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白云岩。基于白云岩成因新认识,明确了中东部古地貌高部位是茅二段白云岩的有利发育区,为研究区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依据,有效指导了合川地区天然气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年龄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储层 茅二段 合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锡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16
作者 李志丹 张锋 +2 位作者 周振华 刘铭涛 魏佳林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0-1878,共19页
内蒙古林西大井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开采和冶炼最早的锡铜多金属矿床,其Sn、Cu、Ag、Pb、Zn达大型规模,Au、S、Gd、Co、In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利用。大井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矿体呈不规则脉状、复脉状、交... 内蒙古林西大井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开采和冶炼最早的锡铜多金属矿床,其Sn、Cu、Ag、Pb、Zn达大型规模,Au、S、Gd、Co、In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利用。大井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矿体呈不规则脉状、复脉状、交错网脉状、串珠脉状成群、成带产出于上二叠统林西组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中。大井矿床目前尚无广泛接受的形成时代,本文通过对大井矿床的锡石开展原位LA-ICP-MS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矿床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锡石微区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锡石中的Ti、Fe、W等元素通过Ti^(4+)=Sn^(4+),Fe^(3+)+OH^(-)=Sn^(4+)+O^(2-),W^(6+)+2Fe^(3+)=3Sn^(4+)等形式类质同象替代Sn进入晶格。锡石(La/Yb)N=0.42~211.3,平均为10.41,反映成矿流体中pH含量较低,并可能存在-OH、CO_(3)^(2-)、卤素等络合剂。Zr/Hf值表明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与高分异花岗岩相关的岩浆系统,Fe-W值指示矿床并非喷流沉积成因,而与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LA-ICP-MS锡石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59.9±5.2Ma,限定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代表了大兴安岭南段又一期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事件,大井矿床的形成可能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远程效应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井锡铜多金属矿 锡石U-Pb年龄 锡石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加里东期伟晶岩型锂矿成因:来自锡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17
作者 高原 徐喆 +10 位作者 唐石 宛胜 张芳荣 张勇 周渝 贺彬 符海明 孙超 张福神 吴正昌 钟福军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733,共21页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重要的锂矿床类型之一,在赣南广昌—石城地区加里东期会同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分布有伟晶岩型锂矿床,开展该地区锂矿床中伟晶岩的研究对于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南宁都河源和广昌西港锂矿床中伟晶岩为研究...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重要的锂矿床类型之一,在赣南广昌—石城地区加里东期会同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分布有伟晶岩型锂矿床,开展该地区锂矿床中伟晶岩的研究对于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赣南宁都河源和广昌西港锂矿床中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宁都河源伟晶岩中锡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25.0±10)Ma,归属于晚志留世。河源和西港矿区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特征明显,富硅、铝、磷,贫钛、铁、镁、钙等,铝饱和指数均在1.1以上(A/CNK值为1.13~3.47),属强过铝质岩石。伟晶岩Li(均值为8425×10^(–6))、Nb(均值为98.8×10^(–6))、Ta(均值为25.6×10^(–6))、Be(均值为171×10^(–6))、Rb(均值为616×10^(–6))、Cs(均值为42.38×10^(–6))等稀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Sr/Rb(0.07~0.35,均值为0.14)、Nb/Ta(1.94~7.56,均值为4.43)、Zr/Hf(7.81~12.40,均值为9.74)、K/Rb(25.45~44.64,均值为32.93)值较低。稀土元素总量低(1.31×10^(–6)~6.78×10^(–6),均值为2.96×10^(–6)),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负铕异常(δEu为0.10~0.46,均值为0.25)和一定程度的“四分组”效应(TE1,3为1.13~1.50,均值为1.31),具有LCT型伟晶岩的特征。研究表明,河源和西港矿区伟晶岩与会同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密切相关,具有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特点,指示会同花岗岩是该地区含锂矿伟晶岩的母岩。加里东晚期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围绕赣南地区加里东晚期会同、大沽、鹅婆、营上等岩体及其外围伟晶岩密集分布区具有良好的锂等稀有金属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伟晶岩 锡石 U–Pb年龄 地球化学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晚更新以来气候演变特征:来自朱家村剖面土壤地球化学的证据
18
作者 赵超 魏翔 +5 位作者 孙建伟 龚文强 赵浩 李晓明 郑俭峰 赵立磊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9-1067,共9页
第四纪处于气候的快速波动期,黄土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为探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过程,对汉江上游洋县境内汉江Ⅰ级河流阶地朱家村剖面沉积特征、常量元素分布、地球化学参数及形成时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 第四纪处于气候的快速波动期,黄土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为探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过程,对汉江上游洋县境内汉江Ⅰ级河流阶地朱家村剖面沉积特征、常量元素分布、地球化学参数及形成时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Ⅰ级河流阶地形成于50 ka BP前后;剖面由下到上具有典型黄土(L_(1))→古土壤(S_(0))→全新世黄土(L_(0))→表层土(TS)的地层序列;剖面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Al_(2)O_(3)和Fe_(2)O_(3),化学风化过程中Ca、Na元素迁移淋失程度较高,K、Mg元素迁移淋失程度相对较低;剖面化学风化程度呈现从典型黄土(L_(1))→古土壤(S_(0))逐渐增强,到全新世黄土(L_(0))层又略降低的规律,记录了该区域气候在50~11 ka BP干燥寒冷,由11.00 ka BP开始逐渐增温增湿,2.50 ka BP到达最暖湿,2.50~0 ka BP持续降温变干的演变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北亚热带古气候重建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沉积物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OSL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李春稼 张洪瑞 +7 位作者 罗迪柯 靳立杰 高继雷 王子圣 梁云汉 贾鹏飞 刘伟 张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46,共16页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笔者等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地层时代 岩石地球化学 Inkisi组 物质来源 安哥拉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路永严 包从法 +5 位作者 闫庆贺 何小虎 王核 刘梦帆 高昊 潘奕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10,共17页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51.8±1.5 Ma,是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圆盘背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Nb、Ta,具有明显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高分异、低氧逸度、富集挥发分(F)和金属元素(Sn)的特征以及和成矿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表明圆盘背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锡多金属成矿的母体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值(0.708865~0.708918),较低的ε_(Nd)(t)值(-8)和锆石ε_(Hf)(t)同位素值(-15.5~-5.1)以及较大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1568 Ma)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2182~1526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岩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圆盘背花岗岩可能是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底垫导致部分地壳熔融形成的。区域伸展可能与华南地块下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平板俯冲和随后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圆盘背矿床 粤东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