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柴达木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宾 郑有业 +3 位作者 许荣科 王永开 张小鹏 吴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7-1034,共8页
柴达木山岩体是柴北缘地区最大的岩体之一。为确定柴达木山岩体成因及其与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关系,采用LA-ICP-MS方法对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及Hf同位素研究。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及花... 柴达木山岩体是柴北缘地区最大的岩体之一。为确定柴达木山岩体成因及其与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关系,采用LA-ICP-MS方法对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及Hf同位素研究。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36.9Ma±2.8Ma及440.8Ma±7.3Ma,Th/U值均大于0.2,代表了岩浆的形成年龄。眼球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相近,45个锆石Hf同位素分析值中42个锆石176Lu/177Hf值均介于0.000735-0.002786之间,176Hf/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264-0.282439,εHf(t)变化于-8.5--2.5之间,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4-1.77Ga。研究表明,柴达木山岩体形成于437-446Ma,具有多期侵位特点,其原岩来自柴达木板块基底下地壳;结合柴北地区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点认为,柴达木山岩体为陆陆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柴达木山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月山闪长岩的成因探讨——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园园 马昌前 +2 位作者 张超 佘振兵 张金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30,共9页
对安徽月山岩体开展了锆石原位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月山闪长岩的U-Pb年龄为(139.3±1.5)Ma,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白垩世成铜岩体的年龄一致。月山闪长岩中的锆石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 对安徽月山岩体开展了锆石原位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月山闪长岩的U-Pb年龄为(139.3±1.5)Ma,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白垩世成铜岩体的年龄一致。月山闪长岩中的锆石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介于0.282 430~0.282 491间。这些锆石的ε(Hf)(t)介于-9.05^-6.90间,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介于1.06~1.17 Ga间。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岩浆岩其他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月山岩体可能是在俯冲体系下由幔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且局部伴有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 hf同位素 月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塔特勒克布拉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8
3
作者 曹玉亭 刘良 +2 位作者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59-3271,共13页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LREE、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εHf(t)=-9.1~-10.5,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1457~1553Ma,反映该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其来源也相对单一。岩石中Nb/Ta、Zr/Hf、Th/U比值及高的CaO/Na2O比值(>0.3),高的Al2O3、CaO和FeOT+MgO+TiO2总量,暗示该花岗岩是由中下地壳的杂砂岩经过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的。较低的Al2O3/TiO2比值以及高的Y和Yb含量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岩是在较高的温度及较低的压力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的长柱状,具有明显的岩浆环带结构,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462±2Ma一组年龄,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Th/U>0.1),推断该年龄值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根据CaO/Na2O-Al2O3/TiO2图解和R1-R2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抬升初期。对比花岗岩形成年龄(462Ma)与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已获得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变质年龄(~500Ma),可推断阿尔金瓦石峡南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后应力释放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地壳物质由于压力的降低从而发生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 hf同位素特征 碰撞后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太古宙早期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华北克拉通古老陆壳增生及再循环的证据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建辉 刘福来 +2 位作者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41-2950,共10页
古老陆壳物质的发现与鉴别是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锆石U-Pb年龄结合Hf同位素研究是该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胶北地体内一个长英质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开展系统的原位U-Pb定年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获得了多... 古老陆壳物质的发现与鉴别是探索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锆石U-Pb年龄结合Hf同位素研究是该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胶北地体内一个长英质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开展系统的原位U-Pb定年和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获得了多个太古宙早期的锆石。根据这些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及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它们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其中2个分析点给出了3413Ma和3400Ma(~3.4Ga)的锆石U-Pb年龄,7个分析点给出3547±19Ma(MSWD=1.16)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太古宙早期的陆壳岩浆事件;结合华北克拉通其它地区的类似研究结果,暗示华北克拉通可能曾经存在比现今出露面积更大的太古宙早期的古老陆壳。这些古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显示,它们的εHf(t)值在-6.19~0.95之间,平均为-2.54,两阶段Hf模式年龄在3737~4353Ma之间,平均值为~4.1Ga,远大于锆石的U-Pb年龄,指示华北克拉通存在~4.1Ga的地壳增生作用及古老陆壳(〉3.55Ga)的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陆壳再循 锆石hf同位素 碎屑锆石u-pb 胶北地体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珍珠山花岗岩脉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战庆 刘善宝 +5 位作者 裴荣富 王成辉 陈国华 魏锦 张树德 刘小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825,共18页
赣东北塔前–朱溪–赋春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铜、钨、钼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及外围成矿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次选取该带南缘珍珠山出露的两条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对其... 赣东北塔前–朱溪–赋春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铜、钨、钼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及外围成矿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次选取该带南缘珍珠山出露的两条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成因、成岩时代和成矿作用进行约束。结果表明,花岗岩脉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3±0.5 Ma(MSWD=0.99)和133.3±0.8 Ma(MSWD=0.29),为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SiO_2(74.10%~75.78%)、富Na_2O+K_2O(6.99%~7.89%)、富Al_2O_3(13.94%~15.15%)、高FeO^T/MgO值(7.50~12.36)、低CaO(0.31%~0.42%)及贫MgO(0.07%~0.13%)的特征。其中Na_2O/K_2O=3.14~9.09,A/CNK=1.08~1.30,属过铝质碱性岩系列。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较轻(LREE/HREE平均2.48),具强负Eu异常(δEu平均0.07),呈弱右倾海鸥形态;微量元素Ga/Al值高(3.41×10^(–4)~4.27×10^(–4)),相对亏损K、Ba、Nd、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U、Th、Nb、Ta、P等高场强元素。其中锆石εHf(t)值为–5.09~–0.05,显示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并有地幔成分参与,Hf单阶段模式年龄范围为761~948 Ma,两阶段模式年龄范围为1153~1463 Ma。综合分析认为珍珠山花岗岩属于A1型花岗岩,是在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结束后非造山伸展拉张环境下侵位,岩脉中Sn、Nb含量高,暗示该区具有较大的钨锡铌钽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珍珠山地区 A1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侏罗世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来自松多高镁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雨轩 解超明 +3 位作者 于云鹏 张红雨 董宇超 王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7-1399,共13页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高镁闪长岩对于探讨青藏高原新特提斯俯冲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松多高镁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松多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高镁闪长岩对于探讨青藏高原新特提斯俯冲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松多高镁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松多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6.8±1.3Ma。该类岩石具有高硅、高镁的特点,Si O2含量为54.17%~58.81%,Mg O含量较高,介于6.26%~7.29%之间,Mg~#值介于64~67之间,Cr和Ni含量高。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平滑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及弱负Eu异常。富集Rb、Ba、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负εHf(t)值(-5^-14.3)及远大于其侵入年龄的古老Hf模式年龄(1543~2129Ma),揭示松多早侏罗世闪长岩经历了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Sr/Y-Y和(La/Yb)N-YbN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可能与赞岐岩的岩浆作用过程相似,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综合研究表明,松多地区在早侏罗世处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板片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松多地区 早侏罗世 LA-ICP-MS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和闪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坤 吴才来 +5 位作者 魏春景 郜源红 郭文峰 陈红杰 吴迪 高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1-557,共17页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95.7~502.0Ma,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09小于1.1,P_2O_5与SiO_2含量呈负相关,具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源区物质成分不均一,源岩主要为0.95~1.4Ga的新生地壳(变中基性岩),并有1.42~1.83Ga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497.1±3Ma,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K等元素,而亏损Nb、Ta、P、Ti。锆石ε_(Hf)(t)值为-1.61~+2.1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34~1.56Ga,暗示其源岩可能主要为新生地壳,并有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闪长岩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具弧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北阿尔金洋壳俯冲有关,产于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群铁山庙铁矿床沉积时代的约束-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孟洁 李厚民 +1 位作者 李立兴 李洁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41,共1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地区分布有大型铁矿床,赋存于早前寒武纪的太华群变质岩系中。铁山庙铁矿床在舞阳铁矿区分布广泛,大小矿体包括经山寺、冷岗、铁山庙、铁古坑以及岗庙刘等,产出层位为铁山庙组。近年来对铁山庙铁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 华北克拉通南缘舞阳地区分布有大型铁矿床,赋存于早前寒武纪的太华群变质岩系中。铁山庙铁矿床在舞阳铁矿区分布广泛,大小矿体包括经山寺、冷岗、铁山庙、铁古坑以及岗庙刘等,产出层位为铁山庙组。近年来对铁山庙铁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不少学者认为其为Superior BIF型铁矿床,但是对于铁山庙铁矿床原始沉积年龄显见报道。本文通过选取穿切铁古坑铁矿体的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以及矿体顶板围岩辉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以及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技术,以此来约束铁山庙铁矿床沉积时代的上限和下限。结果显示,两个样品中的锆石均记录了两组年龄数据,且在误差范围内明显具有一致性。较老一组^(207)Pb/^(206)Pb年龄为2463~2478Ma,较新一组为1918~1961Ma。此外,混合岩化花岗岩中较老锆石的ε_(Hf)(t)变化范围为-6.96^-12.83,较新锆石的ε_(Hf)(t)为-7.19^-15.75,两类锆石的ε_(Hf)(t)值变化范围相似,说明较老锆石为继承锆石,其年龄可能代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而较新锆石为变质锆石,代表深熔作用锆石发生重结晶作用的时间,即混合岩化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辉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较老一组锆石的ε_(Hf)(t)值为-0.55~2.75,较新一组锆石的ε_(Hf)(t)为-5^-10.06,两类锆石的ε_(Hf)(t)值差别很明显,较老一组锆石是碎屑锆石,其年龄可以约束原岩沉积的最大年龄,而较新一组锆石为变质增生成因,其年龄代表了岩石经历的一期变质事件。综合分析,铁山庙铁矿床的沉积时代可以约束在2.46~1.96Ga之间,很可能在2.3Ga左右,之后于~1.96Ga经历了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铁山庙铁矿 太华群 SHRIMP锆石u-pb 原位锆石hf同位素 代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9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11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别珍套山西段中酸性侵入岩岩石成因: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制约
12
作者 胡运行 顾枫华 +2 位作者 章永梅 席姣姣 张英帅 《西北地质》 2025年第5期99-122,共24页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两件闪长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0.2Ma、458.4Ma及403.3~402.2Ma,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中—晚奥陶世,闪长岩则侵位于早泥盆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三类岩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指示三者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均表现为亏损地幔向球粒陨石过渡的趋势,锆石εHf(t)值分别为-2.4~8.7、-2.5~3.5,二阶段Hf模式年龄远大于成岩年龄。此外,别珍套山西段花岗岩高Sr、低Y和Yb,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受到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其Mg#值为28.9~31.0,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闪长岩属准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Mg#值为17.3~22.1,同样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但可能为区域局部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西天山别珍套山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为中奥陶世到早泥盆世北天山洋向南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别珍套山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余超 杨玉伟 +5 位作者 田毅 苏特 王广伟 杨新宇 鲍东明 张天元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5.0±0.6 Ma,A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6.3±0.9 Ma,二者同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K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二长花岗岩较碱长花岗岩,岩石Rb/Sr、Rb/Ba比值低,K/Rb比值高,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两类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两类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二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22.20~-16.02,碱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15.98~-11.42,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应有多种组分参与成岩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两类花岗岩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夹皮沟地区变质侵入岩的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强 郭佳丽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3-3378,共16页
吉南夹皮沟变质地体作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太古宙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三种代表性变质侵入岩,开展了锆石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 吉南夹皮沟变质地体作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太古宙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三种代表性变质侵入岩,开展了锆石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显示:夹皮沟地区紫苏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504±8Ma,并记录有2476±13Ma的变质年龄;其锆石Hf模式年龄介于2.82~2.66Ga之间,εHf(t)值介于1.72~5.1之间,反映为新生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变辉长岩体(斜长角闪岩)的侵位年龄为2529±14Ma,并记录有2484±23Ma的变质年龄。变基性岩墙(石榴角闪岩)的侵位年龄为2214±18Ma,并记录有1930±16Ma的变质年龄;其岩浆锆石具有异常高的εHf(t)值(7~15),并存在明显的重稀土亏损现象,推测其母岩浆来源于富含石榴石的岩石圈地幔。综合多种信息,认为吉南地区新太古代末期(2.50~2.48Ga)构造热事件受大规模地幔柱活动控制,古元古代中晚期(2.2~1.84Ga)构造热事件可能源于克拉通边缘板块俯冲引起的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体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 夹皮沟 吉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晶岩中不同副矿物U-Pb同位素定年和示踪的问题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少涌 张浩翔 +4 位作者 刘思祺 李雯恬 尹燕梁 车玉滢 苏慧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99,共27页
定年和示踪一直是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和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副矿物不仅是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载体,还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并常常具有较高的U-Th含量,是研究伟晶岩年代学、成岩成矿过程和物质源区的“理想探针”。伟... 定年和示踪一直是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和稀有金属富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副矿物不仅是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载体,还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并常常具有较高的U-Th含量,是研究伟晶岩年代学、成岩成矿过程和物质源区的“理想探针”。伟晶岩中常用的适合于U-Pb同位素定年的副矿物有锆石、铌钽铁矿、独居石、锡石、榍石、褐帘石、磷钇矿和磷灰石等。由于封闭温度、矿物学特性和不同性质流体中元素行为的差异,伟晶岩中不同副矿物的U-Pb系统常表现出复杂的年龄谱系,可能记录了伟晶岩中潜在的后期地质过程,如:自交代、后期变质与流体改造等。因此,基于前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冷阴极发光、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矿物微观结构研究,对不同期次或世代的副矿物进行原位微区U-Pb定年及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于全面认知多期地质事件和伟晶岩成岩成矿过程演化历史,进而更准确地构建其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时空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副矿物 u-pb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作用:来自辉钼矿Re-Os同位素和榍石原位U-Pb年龄的约束
16
作者 闫鹏程 江思宏 +3 位作者 赖勇 张莉莉 刘翼飞 陈林君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4-2448,共15页
朱拉扎嘎金矿是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阿拉善地块的一座超大型金矿,为“亚洲金腰带”的东延部分,其成矿时代一直不明确,限制了对“亚洲金腰带”成矿作用的系统认识。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调研及岩相学研究,在朱拉扎嘎金矿中识别出与金共生... 朱拉扎嘎金矿是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阿拉善地块的一座超大型金矿,为“亚洲金腰带”的东延部分,其成矿时代一直不明确,限制了对“亚洲金腰带”成矿作用的系统认识。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调研及岩相学研究,在朱拉扎嘎金矿中识别出与金共生的榍石,并首次发现与金矿成矿相关的辉钼矿,对此开展了榍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表明,朱拉扎嘎金矿中榍石的Th/U比值基本为0.16~1.26,形成温度约为594~618℃,为热液成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重稀土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并且有Ce弱正异常和Eu异常变化较大,指示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由早期的氧化环境逐渐变为还原环境。定年结果显示,榍石U-Pb年龄为284.3±7.7Ma,2件辉钼矿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77.5±3.9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代表了朱拉扎嘎金矿的成矿年龄。结合区域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龄的对比分析,认为朱拉扎嘎金矿床与浩尧尔忽洞金矿、毕力赫金矿等与“亚洲金腰带”上的典型矿床相似。朱拉扎嘎金矿床为大洋闭合过程中板块俯冲、碰撞背景下,早期沉积形成的含矿地层经晚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叠加改造形成的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拉扎嘎金矿 榍石u-pb 辉钼矿Re-Os同位素 成矿 阿拉善地块 亚洲金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白花草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17
作者 余博 孔志岗 +5 位作者 牟明海 王昱 徐发进 范柱国 柴维 安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3-2042,共20页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白花草花岗岩体,白花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是破解该区找矿瓶颈的关键。本文以白花草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对比分析白花草岩体与该区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白花草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1±0.5 Ma,SiO_(2)含量为74.50%~76.81%,K_(2)O/Na_(2)O比值为1.35~1.64,1-6~238.64×10^(-6),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3~0.09),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岩体新山岩体相同,而明显区别于西区不成矿的龙岔河岩体。全岩(^(87)Sr/^(86)Sr)i为0.726236~0.778916,εNd(t)为9~8.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Nd)为1.54~1.62 Ga;ε_(Hf)(t)为9.15~4.9,t_(DM2)(Hf)为1.46~1.72 Ga,与新山岩体表现出相同特征,指示白花草岩体与个旧地区成矿岩体来源于同一岩浆房,可能为晚中生代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中元古界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指示仙人硐断裂和龙树脚断裂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白花草花岗岩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荒田钨矿床白钨矿原位U-Pb年代学、Sr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启示
18
作者 王中良 林木森 周瑞辉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荒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白钨矿床。尽管前人已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成矿时代的精细厘定仍显不足,成矿物质来源也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其... 荒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白钨矿床。尽管前人已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成矿时代的精细厘定仍显不足,成矿物质来源也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其成矿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详细的钻孔岩心记录和矿物显微组构研究,本文针对荒田钨矿床主成矿期I阶段的白钨矿进行了原位U-Pb定年和原位S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荒田白钨矿U-Pb年龄为(64.6±3.7 Ma)(n=35,MSWD=1.6),反映出成矿作用发生在古新世初期。结合矿区地质背景,推测成矿作用与矿段南段的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密切相关。荒田白钨矿^(87)Sr/^(86)Sr值范围为0.72025~0.72840,明显高于大陆地幔,显示出明显的壳源特征。与此同时,荒田白钨矿与老君山花岗岩Sr同位素初始比值比值一致,指示二者可能系来自同一热液系统(长寿命岩浆房)的产物。荒田白钨矿中的高Ca浓度主要源于花岗岩类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且钨元素的提取遵循“正岩浆成矿模式”从花岗岩浆中获得。本研究对荒田钨矿床成矿时代的厘定和成矿物质源区的追溯为深化理解成矿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丰富了对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的认识,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白钨矿 原位u-pb 原位Sr同位素 成矿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燕山期幕式成矿作用:来自原位白钨矿U-Pb定年与黄铁矿元素-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彬 许德如 +5 位作者 柏道远 陈旭 邹少浩 代俊峰 马文 曾广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40,共26页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黄铁矿的结构、成分及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期白钨矿的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在沃溪矿床中,识别出3个世代5种类型黄铁矿(Py),即成矿前Py1,成矿第二阶段Py2和第三阶段的Py3a、Py3b和Py3c。黄铁矿微区成分及围岩蚀变特征指示,成矿期Au、As和Cu耦合,Au主要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于Py3b的晶格中;As-取代S-进入黄铁矿是促进晶格金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强烈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成矿期热液黄铁矿Co/Ni<1的原因。黄铁矿的原位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组成(δ34 S V-CDT值:Py2为-4.33‰~-1.61‰,Py3a为-6.36‰~3.59‰,Py3b为-4.36‰~3.59‰,Py3c为-2.21‰~-0.65‰;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值:Py2分别为18.029、15.618和38.653,Py3a分别为18.047~18.341、15.594~15.698、38.781~39.394)及其在环带结构中的变化,指示第二及第三成矿阶段流体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成矿第三阶段白钨矿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2.7±7.9Ma(1σ,n=31,MSWD=0.4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沃溪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148~140Ma的黑钨矿(少量白钨矿、黄铁矿和金)和~130Ma的金-锑-白钨矿两阶段幕式成矿作用。早阶段成矿为下伏基底岩石重熔岩浆演化出的相对高温的还原性流体;晚阶段金-锑-白钨矿成矿以脉冲性幔源流体为主,金主要具地幔来源,而锑和钨可能来源于壳源与幔源流体混合演化出的富矿热液,成矿的脉动性可能与深部断层阀机制有关。金的主要沉淀机制为水岩反应和硫化作用,流体混合是辉锑矿与白钨矿的沉淀机制。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活化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拆沉导致的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是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燕山晚期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关键因素及构造背景,区域上具有进一步寻找陆内弧后伸展背景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沃溪Au-Sb-W矿 白钨矿u-pb 黄铁矿 S-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沟里地区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胜宝 孙国胜 +4 位作者 李雪 孙九达 齐雨宁 王卓一 马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6,共15页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829 Ma,变质锆石的上交点年龄为(1905±300)Ma,误差较大,但暗示金水口群沉积时间漫长,沉积时代不晚于中元古代早期,故本文认为金水口群沉积时代在1800 Ma左右;年龄集中于2100 Ma的碎屑锆石具有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特征。变质锆石年龄集中于450~420 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4.3±5.3)Ma,为早古生代,该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响应原特提斯洋俯冲拼合并发生区域深熔作用的年龄基本一致;锆石^(176)Lu/^(177)Hf值较低,变质锆石ε_(Hf)(t)值为-35.41~-3.75,T_(DM2)介于3641~1666 Ma之间,源岩物质为古老地壳再循环的产物;古元古代碎屑锆石ε_(Hf)(t)值为-2.98~25.58,T_(DM2)介于2833~920 Ma之间,源区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陆壳,与太古宙TTG岩系相似,暗示阿尔金地块的TTG岩系为金水口群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金水口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初始裂谷盆地,上部沉积盖层冰沟群与万宝沟群沉积于浅海陆棚,沉积过程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口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