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艳平 雷波 +1 位作者 曹晓玲 杨从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9,共7页
为研究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以钻孔壁为界,将计算区域分为钻孔内和钻孔外两个部分,分别采用稳态导热解析计算模型和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办公楼、商场和居住建筑3种间歇模式下的换热特性.在各种模式下运行... 为研究间歇运行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以钻孔壁为界,将计算区域分为钻孔内和钻孔外两个部分,分别采用稳态导热解析计算模型和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办公楼、商场和居住建筑3种间歇模式下的换热特性.在各种模式下运行1个月的计算结果表明,3种间歇运行模式比连续运行模式的换热量分别高45.57%,58.43%和88.05%,其中居住建筑运行模式下的换热量和钻孔壁面平均温度恢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地埋管换热 间歇运行 恢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热阻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超 王永菲 +3 位作者 任艳 陈疆 韩云全 王春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8-62,共5页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 介绍了基于线热源理论和柱热源理论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设计热阻参数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关于钻孔内热阻,一维导热模型最大,形状因子法次之,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准三维传热模型略大于二维导热模型,最小值较最大值小32%(单U管)和44%(双U管);关于钻孔外热阻,柱热源理论较线热源理论小16%(单U管)和19%(双U管);关于钻孔总热阻,将4种钻孔内热阻计算方法和2种钻孔外热阻计算方法自由组合,最小值较最大值小20%(单U管)和26%(双U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u地埋管换热 传热热阻 计算方法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热源热泵系统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传热过程及合理间距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亚素 张旭 陈沛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5,共6页
利用传热理论 ,提出了土壤热源热泵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的等效换热器 ,并通过传热热阻分析 ,得到 :埋地换热器在土壤中的取热过程 ,热阻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塑料管壁。在换热强度为单位管长 40W /m(单位埋孔长度 80W/m) ,类似上海地区的气... 利用传热理论 ,提出了土壤热源热泵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的等效换热器 ,并通过传热热阻分析 ,得到 :埋地换热器在土壤中的取热过程 ,热阻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塑料管壁。在换热强度为单位管长 40W /m(单位埋孔长度 80W/m) ,类似上海地区的气象与地质条件下 ,对 5 0m深的埋地换热器孔中心间距至少为 5~ 6m ,才能保证换热器之间相互不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源热泵 垂直u埋地换热 等效换热 传热热阻 合理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形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云花 骆晓玲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0,共2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U形管式换热器及其换热管的排列形式和原则;运用MATLAB做出了直径在400mm^2000mm范围内的布管数、管板厚度以及换热面积的变化趋势图,拟合出各自的变化曲线,并得出最优值。文章的设计与研究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的工程设计... 文章简要介绍了U形管式换热器及其换热管的排列形式和原则;运用MATLAB做出了直径在400mm^2000mm范围内的布管数、管板厚度以及换热面积的变化趋势图,拟合出各自的变化曲线,并得出最优值。文章的设计与研究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式换热 换热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应力模拟的U形管换热器结构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雍 王晓枫 铁巍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9-992,共4页
文章使用Ansys软件对传统U形管换热器的管、板进行热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热应力的大小是否过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双管板U形管换热器结构,目的在于减小管、板结合处的热应力,同时改善传统U形管换热器的一些其他缺陷;并通过Ansys分... 文章使用Ansys软件对传统U形管换热器的管、板进行热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热应力的大小是否过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双管板U形管换热器结构,目的在于减小管、板结合处的热应力,同时改善传统U形管换热器的一些其他缺陷;并通过Ansys分别对传统、新型U形管换热器工况的模拟,验证了新型U形管换热器设计的可行性,为新型U形管换热器的设计研发提供了可靠的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换热 热应力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U形管换热器管板管束焊后管板密封面修复装置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学 章杰 李鑫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针对现有技术,U形管换热器管板管束焊装后,管板密封面无法再加工处理,造成制造过程及维修中许多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在现场对管束焊装后的管板密封面进行精加工处理的专用装置。该装置可以使刀具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实现两轴联动的进给控... 针对现有技术,U形管换热器管板管束焊装后,管板密封面无法再加工处理,造成制造过程及维修中许多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在现场对管束焊装后的管板密封面进行精加工处理的专用装置。该装置可以使刀具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实现两轴联动的进给控制,对密封面进行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式换热 管板 密封面 现场修复 C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U形结构换热器的制造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方萍 柯展煌 +5 位作者 赵英权 李志炜 李巧云 王炯铭 严洪 何秋婷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88,共6页
介绍一种将蒸汽再热能级匹配技术应用于大容量、高参数工业供热,从而开发出的纯逆流、新型高效的U形结构换热器。与常规的管壳式结构换热器相比,该产品结构复杂、装配尺寸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基于以上特点,从筒体、U形弯头、管板... 介绍一种将蒸汽再热能级匹配技术应用于大容量、高参数工业供热,从而开发出的纯逆流、新型高效的U形结构换热器。与常规的管壳式结构换热器相比,该产品结构复杂、装配尺寸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基于以上特点,从筒体、U形弯头、管板、水侧封头等主要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加工制造,管束内件立架、U形管穿管、管束与壳体的套装、尾部弯头的装焊、整体设备的翻身和各零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大尺寸U形结构换热器的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换热器 管系立架 暗穿管 尺寸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束失效分析及防范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葆红 李言浩 +2 位作者 王志亮 蒋霞 薛兆军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3年第6期48-52,共5页
通过对两例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管管束失效的分析 ,指出了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应力腐蚀和不良材料在热应力下的脆断分别是其失效的原因 ,以此为依据得出合理的处理措施。通过对U形管热应力的分析 ,指出了如何通过改变设备尺寸结构减小U形管... 通过对两例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管管束失效的分析 ,指出了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应力腐蚀和不良材料在热应力下的脆断分别是其失效的原因 ,以此为依据得出合理的处理措施。通过对U形管热应力的分析 ,指出了如何通过改变设备尺寸结构减小U形管的热应力以及用来优化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式换热管束 失效 防范 热应力 应力腐蚀 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管方式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睿明 罗翔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5,共6页
以某U形管式冷凝器为例,建立了正三角形及正方形布管方式管板模型。采用有限元热-固耦合分析方式,对比研究了两种布管方式对管板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影响,并考察了管板厚度及换热管管径等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正三角形布管方... 以某U形管式冷凝器为例,建立了正三角形及正方形布管方式管板模型。采用有限元热-固耦合分析方式,对比研究了两种布管方式对管板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影响,并考察了管板厚度及换热管管径等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正三角形布管方式,正方形布管方式能有效降低管板中由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水平,但会提高由压差引起的机械应力水平;在管板的减薄与优化过程中,较正方形布管方式,正三角形布管方式管板厚度的下限值更小;管板与壳体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换热器设计中适当增大换热管管径,有利于减小管板与壳体连接处的应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式换热 管板 布管方式 应力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轮装置在U形管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凤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4年第2期30-33,共4页
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束经常需要抽出和装入,为便于管束的抽出和装入,应在管束支撑板上装设滑道,在国内的设计中则大都采用板条滑道,很少采用滚轮装置这种形式。结合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设计和制造了适合管束质量比较大,管束长度较长的U形... 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束经常需要抽出和装入,为便于管束的抽出和装入,应在管束支撑板上装设滑道,在国内的设计中则大都采用板条滑道,很少采用滚轮装置这种形式。结合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设计和制造了适合管束质量比较大,管束长度较长的U形管换热器用的滚轮装置,并结合实例加以阐述滚轮装置设计制造和支撑导轨的安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式换热 滑道 滚轮装置 支撑导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平放 康龙 +3 位作者 江章宁 於仲义 孙启明 徐菱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用GAMB IT软件建立了单U形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用FLUENT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土壤的导热性能、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速大小、钻井深度、管腿中心距和换热器管材等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 用GAMB IT软件建立了单U形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用FLUENT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土壤的导热性能、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速大小、钻井深度、管腿中心距和换热器管材等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形换热器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层状结构土体中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泽生 颜爱斌 郭进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针对天津滨海新区100m内土体分层的特点,建立了U形管埋地换热器外部土层的分层稳态导热模型,并采用Eskilson理论模型对其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地区地下土层上下水平层传热性能由弱变强的规律,换热器管中的水温... 针对天津滨海新区100m内土体分层的特点,建立了U形管埋地换热器外部土层的分层稳态导热模型,并采用Eskilson理论模型对其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地区地下土层上下水平层传热性能由弱变强的规律,换热器管中的水温先是较为缓慢下降,然后经历了较快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了深处较明显的"热短路"。因此垂直方向各层土之间的热相互作用不能忽略,而且应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采取防止"热短路"的措施,以提高埋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换热 分层导热模型 数值模拟 Eskilson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U形管内含油制冷剂流动的数值分析
13
作者 曹小林 曾伟 +2 位作者 陈惠 曹双俊 王芳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利用EES软件对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系统中U形埋管换热器内含油制冷流动状态进剂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含油制冷剂压力沿U形埋管先缓慢增加后减少;温度沿U形埋管先增加后减少,进入过热区后急剧增加;在U形埋管上升管段中含油制... 利用EES软件对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系统中U形埋管换热器内含油制冷流动状态进剂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含油制冷剂压力沿U形埋管先缓慢增加后减少;温度沿U形埋管先增加后减少,进入过热区后急剧增加;在U形埋管上升管段中含油制冷剂不存在泡状流,以弹状流和环状流形式存在,且以环状流为主;最小回油速度随U形埋管管径的增加而增加。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实验系统能够正常回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地源热泵 数值计算 u换热 最小回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强容器顺利通过德国Uhde公司项目验收
14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5年第6期41-41,共1页
2015年10月,上海三强容器南通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德国伍德(Uhde Inventa-Fischer)公司P-4059项目33台设备的竣工验收,其中主要包括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和储罐。
关键词 德国uhde公司 项目验收 固定管板式换热 u换热 竣工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