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片麻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2 位作者 宋彪 叶培盛 周春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7.7±9.9)^(459±10.0)Ma,平均年龄为(439.6±6.1)Ma;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环带清晰,Th/U值变化范围为0.45~0.74,指示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说明达肯大坂西北出露加里东期正片麻岩,原岩为~440Ma侵位的中酸性侵入岩,其岩浆侵位及变质变形可能与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肯大坂片麻岩 离子探针 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的U-Pb测年及意义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宏 柳小明 +2 位作者 袁洪林 胡兆初 第五春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71,共9页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下部层位为大王杖子层,通过对该层位及相关层位样品中锆石的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大王杖子层的形成年代为125~122Ma。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辽西凌源地区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界是不... 辽西凌源地区义县组的下部层位为大王杖子层,通过对该层位及相关层位样品中锆石的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大王杖子层的形成年代为125~122Ma。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辽西凌源地区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底界是不等时的;凌源地区义县组下部层位在时代上相当于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尖山沟层(砖城子层);②凌源地区的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有约5~6Ma的时间间隔。这不仅验证了凌源地区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可靠性,也暗示该5~6Ma的间隔期为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架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是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鼎盛时期;同时在冀北-辽西地区,该间隔期之后发生了热河动物群的大爆发,说明该间隔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同位素测年 LA—ICP—MS 义县组 辽西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里坤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鸣 何登发 +1 位作者 李涤 宋政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807,共10页
与周缘相邻的含油气盆地相比,前人对巴里坤盆地的研究少之又少,对其认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缺乏化石及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基础的地层划分方案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盆内Bal井岩心取样的凝... 与周缘相邻的含油气盆地相比,前人对巴里坤盆地的研究少之又少,对其认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缺乏化石及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基础的地层划分方案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盆内Bal井岩心取样的凝灰岩进行了年代学测定,依据测定结果并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特征对巴里坤盆地的地层重新进行了划分,从下到上由上石炭统、二叠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组成,缺失了整个中生界地层。盆地内的构造相对简单,断裂以地堑式和阶梯式组合为主,地层仅轻微褶皱且地层厚度及埋深向东及向北减薄、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盆地 u—pb同位素测年 地层划分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