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2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the fracture strain of graphite materials by in-situ porosity introduction by two-step sintering
1
作者 GU Shi-jia CHEN Han-lin +3 位作者 WANG Jun-zhuo LU Xiao-fang WANG Lian-jun JIANG Wa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3-716,共14页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material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aerospace and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ies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Their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material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aerospace and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ies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Their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 relies on repeated impregnation-carbonization and graphitization,and is plagued by lengthy preparation cycles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Phase transition-assisted self-pressurized selfsintering technology can rapidly produce high-strength graphite materials,but the fracture strain of the graphite materials produced is poor.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study used a two-step sintering method to uniformly introduce micro-nano pores into natural graphite-based bulk graphite,achieving improved fracture strain of the samples without reducing their den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Using natural graphite powder,micron-diamond,and nano-diamond as raw materials,and by precisely controlling the staged pressure release process,the degree of diamond phase transition expansion was effectively regulated.The strain-to-failure of the graphite samples reached 1.2%,a 35%increase compared to samples produced by fullpressure sintering.Meanwhile,their flexural strength exceeded 110 MPa,and their density was over 1.9 g/cm^(3).The process therefore produced both a high strength and a high fracture strain.The interface evolution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icro-nano pores formed have two roles:as stress concentrators they induce yielding by shear and as multi-crack propagation paths they significantly lengthen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The two-step sintering phase transition strategy introduces pores an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fracture strain of brittl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Phase transition control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Fracture strain IN-SI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two-step slope with crack considering temperature effect on unsaturated soil
2
作者 SHAN Jun-tao WU Yi-min YANG Xiao-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60-1079,共20页
In existing studies, most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concentrate on conditions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assuming the slope is intact, and employ the Mohr-Coulomb (M-C) failure criterion for saturated soil to character... In existing studies, most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concentrate on conditions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assuming the slope is intact, and employ the Mohr-Coulomb (M-C) failure criterion for saturated soil to characterize the strength of the backfill. However, the actual working temperature of slopes varies, and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rainfall and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commonly result in unsaturated soil conditions, with cracks typically present in cohesive slopes.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unsaturated soil stepped slopes under varying temperatures,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s of open and vertical cracks. Utilizing the kinematic approach and gravity increase method, we developed a three-dimensional (3D) rotational wedge failure mechanism to simulate slope collapse, enhancing the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analyses. We integrated temperature-dependent functions and nonlinear shear strength equation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four typical unsaturated soil types.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safety factor, ensuring our method’s accuracy by comparing it with existing stud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idering 3D effects yields a higher safety factor, while cracks reduce slope stability. Each unsaturated soil exhibits a distinctive temperature response curve,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soil types in the desig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wo-step slope cracks temperature effects UNSATURATION limi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规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利华 王诗童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1,共15页
大数据、强算力、多模态赋能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进程,部分替代了人类的智力创作劳动,但人类在启动、引导和控制人工智能的“双向训导”过程中,决定了作品的最终表达,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者。生成... 大数据、强算力、多模态赋能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进程,部分替代了人类的智力创作劳动,但人类在启动、引导和控制人工智能的“双向训导”过程中,决定了作品的最终表达,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者。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机器之心”,不具有个人独立意志,无法承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责任,不宜被拟制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是辅助人类的创作工具。人类深度充分利用作为创作工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完成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构成著作权法中的作品。人工智能时代的著作权法需要在坚持其规范意旨和基本法理的基础上,因应新技术引发作品创作模式的变化而予以适时合理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著作权法 创作 作者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QTT协议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宏毅 李小军 李丽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可靠、高效的紧急地震信息,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业务需求,提出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4层技术架构方案,包括数据接入层、核心业务层、中间件层和应用服务层,对MQTT协议、数据加密、信息验证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 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可靠、高效的紧急地震信息,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业务需求,提出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4层技术架构方案,包括数据接入层、核心业务层、中间件层和应用服务层,对MQTT协议、数据加密、信息验证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基于MQTT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协议,通过数据加密和Token验证机制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了高效的信息发布服务。通过对京津冀、川滇、新疆、甘肃等地区达到发布条件的86个预警事件信息的发布时间、接收时间、应答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平均发布时效为570 ms,表明基于MQTT协议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发布协议和技术架构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信息发布 MQTT协议 授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的体制法保障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守文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9,共14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梳理财政、税收、金融、发展规划、市场监管等重要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各领域的法治保障不足是现存的突出问题,为此,应推动经济体制法的构建和完善,加...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梳理财政、税收、金融、发展规划、市场监管等重要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各领域的法治保障不足是现存的突出问题,为此,应推动经济体制法的构建和完善,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体制法保障。鉴于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的具体分配展开,应在各领域合理界分各类主体的经济职权,充分落实职权法定原则,并加强相关体制法的制度协调。上述各领域的体制法制度建设具有共通性,尤其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法治现代化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紧密结合。基于体制法的重要性,有必要持续推动体制法的制度建设,并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等多个维度推动体制法的专门研究,促进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改革 体制法 经济职权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罗兰·巴特《作者之死》再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9,共12页
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证,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首次刊出时间不是惯常认为的1968年,而是1967年。从“作者死亡,写作开始”等七大核心观点的理论性质看,基于写作、文本、书写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之死》的总体理论特征是结构主义的,它... 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证,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首次刊出时间不是惯常认为的1968年,而是1967年。从“作者死亡,写作开始”等七大核心观点的理论性质看,基于写作、文本、书写者等关键概念,《作者之死》的总体理论特征是结构主义的,它不是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分水岭”,也不是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文本。从读者概念的意涵及所指、语境原则等方面看,“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是巴特要推翻而不是要“昭告”的理论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写作 文本 作者 书写者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卷应考到自洽调适:追赶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解释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宏龄 原珂 吴秋怡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3,共11页
不同于引领型城市内生驱动的主动创新,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驱动性和被动色彩。具体实践中,政策引领、经验示范、指标考核、调适改进等内嵌于技术平台建设、结构流程重塑、政务服务优化等核心事项中,从权威、创... 不同于引领型城市内生驱动的主动创新,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驱动性和被动色彩。具体实践中,政策引领、经验示范、指标考核、调适改进等内嵌于技术平台建设、结构流程重塑、政务服务优化等核心事项中,从权威、创新、考评和自洽等维度型塑着追赶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应考”逻辑。通过对L市的分析得出,追赶型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以对标先进为典型实现路径,是在中央政策部署和顶层设计引领下,由组织高位统筹和政绩考核驱动等因素共同推进,有着明显的“开卷”应考特征。在此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引领、先进经验示范等外部驱动因素极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出现排异反应,因此基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适改造是追赶型城市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赶型城市 数字政府 权威驱动 自洽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研究——以浙江和山东两省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海群 满振良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4,共10页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促进数据交易流通、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从政策工具视角切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有助于探究现有政策的注意力配置情况,为日后国家或其他省市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或文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促进数据交易流通、挖掘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从政策工具视角切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有助于探究现有政策的注意力配置情况,为日后国家或其他省市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或文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质性分析为研究方法,以领跑我国公共数据事业的浙江和山东两省发布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文件作为政策样本,使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PLUS进行政策工具的考察和挖掘,研究其使用情况的重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结果/结论]当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在对政策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比例分配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滥用、需求型政策工具亟需扩充的问题,仍需要协调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比例配置、强化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均衡性以及对需求型政策工具进行扩充完善,以此来优化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工具 公共数据 授权运营 浙江省 山东省 政策文本 NVi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事权的失序与重建
9
作者 余胜泉 王莉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86,共1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教育数字事权边界日益模糊的问题。不同层级的平台均要求学校进驻,造成基层数字负担沉重、数字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教育业务流程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教育数字事权边界日益模糊的问题。不同层级的平台均要求学校进驻,造成基层数字负担沉重、数字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教育业务流程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某些行政权力的失序。其根源在于数字化关注了技术系统,却没有关注业务与制度体系变革,未能真正促进各级政府教育数字事权间的深度协作。因此,需要重构教育数字事权秩序,关键在于重构数字化时代的权责配置、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和数据要素。具体实践方法是以微服务架构为支撑,通过低代码开发组件赋能各级政府,使其在各自事权范围内灵活定制和部署服务组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编排,打破信息壁垒,构建更加开放、协作的教育数字生态系统,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教育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权 教育数字事权 数字权力 微服务架构 服务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学尧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6,共12页
近期的实验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单纯依赖简单的人机协作,难以有效遏制法官在自我确认偏误与大语言模型“强化输出”之间的共振效应。为避免大语言模型在司法实践中沦为单向度的技术支配,在挖掘传统法学方法论中关于多元价值论证的基础... 近期的实验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单纯依赖简单的人机协作,难以有效遏制法官在自我确认偏误与大语言模型“强化输出”之间的共振效应。为避免大语言模型在司法实践中沦为单向度的技术支配,在挖掘传统法学方法论中关于多元价值论证的基础上,可结合认知科学的防偏误机制,提出“认知协同司法决策模型(六步法)”。该模型通过在确立争点、规范检索、事实认定、裁判形成、价值审查与最终公开说理的全流程中引入对立论证、逆向思维、强制反驳清单等操作环节,帮助法官保持深度审查与反思能力,抵消大语言模型单一输出的强化效应。案例模拟表明,这一模型在提升信息搜索效率的同时,能够强化裁判对社会多元价值的考量,确保法官主体地位与裁判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机器权威 法学方法论 认知科学 认知协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资质、社会偏好与组织权威形成:一个实验经济学研究
11
作者 周业安 路智雯 包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36,共18页
本文设计了一个决策实验,旨在模拟群体环境下组织权威的形成过程。实验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测评机制和选拔机制下,对谁成为组织权威进行投票决策。实验结果显示:测评机制和选拔机制均会影响个体的投票决策,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以下简... 本文设计了一个决策实验,旨在模拟群体环境下组织权威的形成过程。实验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测评机制和选拔机制下,对谁成为组织权威进行投票决策。实验结果显示:测评机制和选拔机制均会影响个体的投票决策,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测评机制下,更容易选出德才兼备的组织权威;男性成为权威的概率高于女性,个体的权威意愿、责任感和能力得分与其成为权威的概率呈正相关;社会偏好不仅与个体的权威意愿、责任感和能力得分高度相关,还会影响个体的投票决策及其成为权威的概率;组织绩效与权威的意愿、责任感和能力得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资质 社会偏好 组织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立法的法律界限与冲突解决
12
作者 史凤林 张志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7,共14页
区域协同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极具改革性的一类地方立法制度。2023年修正后的《立法法》第83条规范确立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协同立法实践的合法性问题,却尚未明晰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因此,仍需要结... 区域协同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极具改革性的一类地方立法制度。2023年修正后的《立法法》第83条规范确立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协同立法实践的合法性问题,却尚未明晰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因此,仍需要结合我国区域协同立法实践,按照立法法释义学的研究进路,从学理上对区域协同立法的规范属性、法律界限和冲突解决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地方立法的一种新型制度类型的区域协同立法,具有特殊的规范属性。一方面,区域协同立法应当以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为目的限制,并且作为地方立法权的特殊行使方式;另一方面,区域协同法规在法律渊源上应当被界定为地方性法规,其与由地方单独立法的一般地方性法规居于同一法律位阶,并且具有明显的跨域性特征,主要体现为规范调整事项的跨域性与规范空间效力的跨域性。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应当恪守相关具有原则性的法律界限,即不得违反宪法规定与规范法律保留事项、不得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不得跨越区域的特定地域范围。其内在逻辑联系是:宏观上,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应当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为根本导向,并坚持法制统一原则;中观上,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应当确属项目协同的需要;微观上,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应当满足跨区域性事务的地域范围、与立法主体所在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基本要求。尽管这三大项立法权限范围仍旧是原则性与底线性的,是因为区域协同立法权限的具体事项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不同区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难以通过列举方式进行非常清晰地界定。同时,设区的市享有的区域协同立法权限也要遵循上述原则限制,其事项范围也仅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在区域协同法规与一般地方性法规的规范适用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效力优先原则居于第一位,“约定必须遵守”与行政诚实信用原则能够提供区域协同法规效力优先的理据支撑;当二者涉及立法效力裁决的特殊情况时,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此外,当协同立法权限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改革的立法需要时,可以考虑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对区域协同立法赋能扩权。基于此,切实提高区域协同立法的制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立法 区域协调发展 立法权限 立法效力 授权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汇领域授权有效专利技术现状
13
作者 刘媛 卢翠香 +4 位作者 朱慧 唐庆兰 陈升侃 邓紫宇 任世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217-219,231,共4页
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双碳”背景下中国碳汇研究发展现状,对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通过系统分析碳汇利用技术中国授权... 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双碳”背景下中国碳汇研究发展现状,对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通过系统分析碳汇利用技术中国授权有效专利数据,对专利的年度申请授权量、类型、专利权人区域分布和技术领域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碳汇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整体呈增长态势,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企业是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的主体,专利权人所属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技术领域集中在G(物理类)。中国未来生态系统碳汇专利技术应用与开发前景广阔,应进一步挖掘现有专利成果的潜在价值,为下一阶段专利规划和技术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有效专利 申请 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的历史阐释及规范调适
14
作者 叶正国 李欣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度化探索、制度高级形态的法、法体系中独立规范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在该过程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定位经历了从一体化考量到差异化确立再到体系化面向的三个阶段,其对相关制定规范要求有所不同。对此,应立足于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整体性认识其中地方党内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瞄准定位立规、强调审慎立规和坚持及时立规,进而调适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制定权限 党内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性案例效力的层次构造——以权威理论为视角
15
作者 彭中礼 高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7,共14页
自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学界对指导性案例效力问题的争议较大,一直未有定论。通过构建合理的权威理论模型,分析和梳理不同权威对指导性案例效力形成的影响和贡献可知,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呈现三阶结构。一是因充分的理论权威衍生的社会价... 自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学界对指导性案例效力问题的争议较大,一直未有定论。通过构建合理的权威理论模型,分析和梳理不同权威对指导性案例效力形成的影响和贡献可知,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呈现三阶结构。一是因充分的理论权威衍生的社会价值和司法价值而形成的应然效力,体现为一种价值拘束力;二是由最高权力机关行使规范性权威而生成的法定效力,即既可以具有法律效力而作为裁判依据使用,也可以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只能作为裁判理由使用,体现为一种授权性自由裁量行为的对象或内容;三是由最高司法机关行使最高权力机关授予其的授权行为的权威而形成的实践效力,即只能作为裁判理由引述,而不得作为裁判依据引用,但应当负有偏离时的报批和论证义务。指导性案例各种类型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力往往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形成了复合型、位阶性的实践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权威 应然效力 法定效力 实践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16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下政府碳配额分配方式与再制造模式选择演化博弈分析
17
作者 夏西强 汪仲泽 王巍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27,共16页
为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下政府碳配额分配方式与原始制造商再制造模式选择问题,构建制造/再制造博弈模型与双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分析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对于政府而言,选择历史法进行免费碳配额分配有利于降低环境影响,实现最优的环... 为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下政府碳配额分配方式与原始制造商再制造模式选择问题,构建制造/再制造博弈模型与双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分析系统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对于政府而言,选择历史法进行免费碳配额分配有利于降低环境影响,实现最优的环境效益;对于原始制造商而言,选取外包再制造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过演化,系统在策略组合{历史法,外包再制造}中达到稳定,双方实现共赢的策略选择。若政府选择基准法,对于低碳排放企业而言,碳交易价格的提高会降低产品售价,进而导致再制造产品销量下降。只有当碳交易价格高于历史法下的价格时,外包再制造的环境影响才能更小。此外,碳交易价格、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再制造产品碳减排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政府和原始制造商更快达到系统稳定策略。新产品碳排放、废旧产品回收成本规模系数和碳排放基准水平越高,政府越倾向于选择历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授权再制造 外包再制造 碳配额分配方式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文章评论与国家文学管理
18
作者 胡大雷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2,144,共8页
十六国北朝时期,朝廷组织创作与文章评论,以文章评论增强朝廷的执政自信。这一时期的文章评论体现出朝廷的执政导向为促进南北统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朝廷以文章评论考核官员的政绩、审批与选拔文章、选拔官员,有多个官府机构执... 十六国北朝时期,朝廷组织创作与文章评论,以文章评论增强朝廷的执政自信。这一时期的文章评论体现出朝廷的执政导向为促进南北统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朝廷以文章评论考核官员的政绩、审批与选拔文章、选拔官员,有多个官府机构执行文章评论。其时文章评论的特点,在于重政治、重实用,与地域、时代及民族性格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章评论 国家治理 官府 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医疗环境下策略可更新的多权威属性基安全方案
19
作者 巫朝霞 蒋旭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8-1872,共5页
在云医疗环境下,存储在云中的医疗数据存在隐私易泄露、访问策略更新开销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策略可更新的多权威属性基安全方案。所提方案由医院、研究所等形成的多权威机构管理互不相交的属性集,使用密文策略属性基方案... 在云医疗环境下,存储在云中的医疗数据存在隐私易泄露、访问策略更新开销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策略可更新的多权威属性基安全方案。所提方案由医院、研究所等形成的多权威机构管理互不相交的属性集,使用密文策略属性基方案加密数据,实现了云中医疗数据的细粒度访问和安全共享,同时引入策略更新密钥有效实现访问策略更新且策略更新方面的开销较低。安全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密文不可区分安全性和抗合谋攻击安全性,并在加解密和策略更新方面时间开销较低,有效实现了云中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策略动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基加密 访问控制 多权威机构 策略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陈昊 孟茹 +6 位作者 蒋凌东 刘雯雯 安君 吴思惠 张沁欣 张军 胡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8-979,共12页
目的利用Myf6-CreERT2小鼠与FLExDUX4小鼠构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转基因小鼠,并采用他莫昔芬诱导构建FSHD疾病小鼠模型。方法利用Myf6-CreERT2半合子小鼠与FLExDUX4半合子小鼠杂交获得双... 目的利用Myf6-CreERT2小鼠与FLExDUX4小鼠构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转基因小鼠,并采用他莫昔芬诱导构建FSHD疾病小鼠模型。方法利用Myf6-CreERT2半合子小鼠与FLExDUX4半合子小鼠杂交获得双转基因杂合子小鼠(M6D4/+),在3周龄时使用他莫昔芬诱导该小鼠表达全长DUX4(DUX4-fl),通过9周龄时小鼠体质量变化、四肢抓力、倒置网格实验、骨骼肌占体质量比、骨骼肌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骨骼肌RNA-seq等实验评估该疾病模型。结果成功获得双转基因杂合子小鼠(M6D4/+),9周龄时该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在生理方面表现出体质量增加下降、四肢抓力及耐力下降、骨骼肌比重下降;组织病理方面出现中央核肌纤维增多、肌束纤维化程度增高等骨骼肌受损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DUX4及其靶向基因在骨骼肌中表达明显上调;RNA-seq结果显示免疫调节、IL-6、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骨骼肌发育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M6D4/+小鼠很好地模拟了FSHD的骨骼肌表型,是一种良好的FSHD动物模型,可用于FSHD的致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症 DUX4 Myf6 骨骼肌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