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 of helium-like atom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Sheng tao, CHEN Ji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P.R.China)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48,共5页
In this paper,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Coulomb potential of the core of atomic helium on the rescattering processe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uthor concluded that the Coulomb potential effect may not pla... In this paper,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Coulomb potential of the core of atomic helium on the rescattering processe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uthor concluded that the Coulomb potential effect may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using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f Kuchievs model, and the NS ioniz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frequency of the laser field. Furtherm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laser field and the charge number of the core affect the frequency regime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value of the NS ioniz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离 类氦原子 Kuchiv'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离质谱测定钙同位素过程中双稀释剂的选择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芳 祝红丽 +5 位作者 谭德灿 刘峪菲 康晋霆 朱建明 王桂琴 张兆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8,共9页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钙同位素过程中双稀释剂种类的选择,以及样品与双稀释剂最佳稀释比的确定。结果表明:在TIMS测定中,42 Ca-43 Ca双稀释剂比目前常用的42 Ca-48 Ca和43 Ca-48 Ca双稀释剂更具优...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钙同位素过程中双稀释剂种类的选择,以及样品与双稀释剂最佳稀释比的确定。结果表明:在TIMS测定中,42 Ca-43 Ca双稀释剂比目前常用的42 Ca-48 Ca和43 Ca-48 Ca双稀释剂更具优势。首先,尽管使用42 Ca-43 Ca双稀释剂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但其与样品存在较大的稀释比区间,即42 Ca-43 Ca双稀释剂的最小误差变化更为稳定,可以允许更为宽泛的样品和稀释剂的混合比例;其次,42 Ca-43 Ca双稀释剂的平均质量数与目标比值44 Ca/40 Ca的平均质量数仅相差0.5,在样品量较少或者测量过程中分馏效应较大时,使用42 Ca-43 Ca双稀释剂做仪器分馏校正产生的偏差最小;最后,42 Ca和43 Ca易被同时接收且离子光学聚焦效应较小,可降低或消除仪器本身微小改变对信号不稳定性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数据精确度。综上,42 Ca-43 Ca双稀释剂可作为TIMS测量钙同位素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同位素 双稀释剂 42Ca-43Ca 热电离质谱(T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制冷预浓缩-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检测器法测定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烃 张翼翔 +9 位作者 杜祯宇 刀谞 张秀蓝 曹冠 贾岳清 杜世娟 汤卡 单丹滢 周昊 周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基于吸附剂辅助电子制冷预浓缩技术,建立了多维切割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将采集于苏玛罐中的环境空气样品在配有吸附剂的电子制冷预浓缩系统中富集、脱... 基于吸附剂辅助电子制冷预浓缩技术,建立了多维切割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将采集于苏玛罐中的环境空气样品在配有吸附剂的电子制冷预浓缩系统中富集、脱附、除水、除CO_2和浓缩,然后通过GC-MS/FID的多维切割单元将C_2~C_3组分和C_4~C_(12)组分分别引入PLOT柱和InterCap-624柱进行分离。C_2~C_3组分用FID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C_4~C_(12)组分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内标法定量。考察了冷阱吸附剂种类、辅助压力控制单元压力设置、双柱切换时间切割点等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GC-MS/FID条件,并评估了在此优化条件下的方法性能。104种VOCs在0.044 6~0.892μmol/m^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 4~0.999 9,对0.044 6μmol/m^3和0.223μmol/m^3水平的混合标准气体重复6次进样,平均回收率为86.4%~116.1%,相对标准偏差为0.9%~11.3%;方法的检出限为0.145~1.90μg/m^3,定量限为0.435~5.70μg/m^3。该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环境空气中104种VOC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检测器 电子制冷预浓缩 多维切割单元 挥发性有机物 环境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型双电离室ΔE-E探测器系统及其在ERD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符长波 路秀琴 +5 位作者 赵葵 梁刚 郭继宇 李淑媛 刘建成 姜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设计加工了一套纵向型双电离室ΔE E(气体 固体 )探测器系统 ,由于采用了双电离室及电场均匀技术 ,得到较好的能量分辨率 :利用 5 0 3MeV的12 C在束测量 ,ΔE分辨率达 3 3% ,Er 分辨率达 1 5 %。利用该系统对新型半导体材料GaAs、新型... 设计加工了一套纵向型双电离室ΔE E(气体 固体 )探测器系统 ,由于采用了双电离室及电场均匀技术 ,得到较好的能量分辨率 :利用 5 0 3MeV的12 C在束测量 ,ΔE分辨率达 3 3% ,Er 分辨率达 1 5 %。利用该系统对新型半导体材料GaAs、新型光电材料GaN等进行ERD分析 ,得到了材料的元素深度分布谱 (分辨达 5 0nm) ;在该系统和Q3D磁谱仪配合测量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型 双电离室 △E-E探测器 ER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H2AX分析技术用于检测CT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 龚建平 +4 位作者 张伟 俞泽阳 周丽英 张宏 傅晋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4,共5页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前景。观察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体外经CT扫描后DNA损伤诱发H2AX活化产生γH2AX,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的γH2AX荧光点数目变化与CT扫描的照射剂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γH2AX分析具有直接作为检测CT辐射剂量的生物学标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X射线CT γH2AX DNA双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全裸碳离子与氦原子碰撞过程中的多重电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晓红 陈熙萌 +4 位作者 申自勇 刘兆远 刘惠萍 马新文 侯明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得1.5—7.5MeV非全裸碳离子轰击氦原子,引起氦原子双重电离与单重电离的相对截面比。对碰撞过程进行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相应的Olson—Schlachter曲线,结合本实验结果,给... 采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得1.5—7.5MeV非全裸碳离子轰击氦原子,引起氦原子双重电离与单重电离的相对截面比。对碰撞过程进行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相应的Olson—Schlachter曲线,结合本实验结果,给出非全裸碳离子引起氦原子双重电离和单重电离的绝对截面,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裸离子 多重电离 碳离子 氦电子 原子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地线对同塔双回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国栋 阮江军 +3 位作者 杜志叶 余世峰 李锐海 赵常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65-2970,共6页
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计算中,针对外加电压、导线半径、线路高度等线路结构参数对地表电磁环境影响的讨论已很成熟,但针对架空地线半径、位置等因素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却并不多见。为此,基于Deutsch假设,编制程序计算了双极导线垂直... 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计算中,针对外加电压、导线半径、线路高度等线路结构参数对地表电磁环境影响的讨论已很成熟,但针对架空地线半径、位置等因素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却并不多见。为此,基于Deutsch假设,编制程序计算了双极导线垂直排列试验线路地表合成场强,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一致性很好。基于三沪二回典型输电线路结构,计算了极导线4种不同布置方式下的地表合成场强以及离子流密度,选出电磁环境较优的"+-/+-"布置方式用于讨论架空地线对地表电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输电线路高度,地表电磁环境随架空地线位置变化趋势一致,且受位置变化影响极小。因此,在线路杆塔设计中,考虑防雷要求对地线位置进行调整时,无需考虑地线位置变化对线路下方电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场强 离子流密度 Deutsch假设 架空地线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 离子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粒子辐照致DNA双链断裂的AFM观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隋丽 梅俊平 +3 位作者 倪嵋楠 赵葵 郭继宇 吴秀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在放射生物学中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电离辐射引致细胞杀伤或转化的主要靶分子 ,研究它的电离辐射损伤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此为目的 ,选用LET为 90keV μm的α粒子 ,以不同的剂量对纯化的质粒DNA进行辐照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其... 在放射生物学中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电离辐射引致细胞杀伤或转化的主要靶分子 ,研究它的电离辐射损伤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此为目的 ,选用LET为 90keV μm的α粒子 ,以不同的剂量对纯化的质粒DNA进行辐照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其所诱发的DNA双链断裂进行了定性观测。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电离辐射 原子力显微镜 质粒DNA 双链断裂 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单重/叁重混合激发态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沙国河 张存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1010-1016,共7页
量子干涉效应是基于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原理,即微观粒子的运动皆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干涉现象,故又称为物质波干涉.近年来,在分子的光激发、光解和光电离及碰撞过程中皆已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成为分子动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们... 量子干涉效应是基于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原理,即微观粒子的运动皆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干涉现象,故又称为物质波干涉.近年来,在分子的光激发、光解和光电离及碰撞过程中皆已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成为分子动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了单重/叁重混合激发态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的实验证据,从理论上导出了包括干涉相位角的传能截面公式,从实验上发展了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用以测定了CO(A1Π,v=0/e3Σ-,v=1)与各种原子(He,Ne,Ar)及双原子分子H2,O2,N2,HCl碰撞传能的干涉角.其后又与李丽的小组合作,在热管炉中用激光双共振诱导荧光法观察到Na2(A1Σ+u,v=8/b3Π0u,v=14)-Na碰撞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证明了碰撞干涉效应的普遍性.近年来,在理论方面,我们发展了基于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量子散射方法,计算出了上述碰撞体系的干涉角θST,与实验值符合极好.本文指出虽然气池实验测得的干涉角θST是不同分子碰撞速度及碰撞参数的“平均”结果,但与理论计算的微分干涉角尚比较接近,可提供激发态分子碰撞相互作用势的重要而难得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重-叁重混合态 碰撞传能 量子干涉 光学双共振多光子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考验元件中^(239)Pu和^(241)Pu的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培家 刘大鸣 +2 位作者 魏启慧 郭景儒 崔安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34-440,共7页
文章描述用双裂变电离室和HPGer谱仪测量辐照后燃料元件中和质量的原理及方法,并给出秦山核电站考验元件中和质量测量结果。
关键词 燃料元件 钚239 钚241 质量测定 Γ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电离辐射所致哺乳动物细胞DNA双链断裂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平坤 魏康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5期513-517,共5页
本文将反向交变电场和六角形电极电场这两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X线照射小鼠乳癌细胞SR-1所致DNA双链断裂的检测,在本实验条件下,用这种电泳都能检测到低至1.5Gy照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并且用六角形电极电场电泳获得了DNA双链... 本文将反向交变电场和六角形电极电场这两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X线照射小鼠乳癌细胞SR-1所致DNA双链断裂的检测,在本实验条件下,用这种电泳都能检测到低至1.5Gy照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并且用六角形电极电场电泳获得了DNA双链断裂程度与照射剂量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此外,还用此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DMSO对X线照射SR-1细胞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保护作用,结果进一步证实本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DNA双链断裂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入射双电离He原子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完成了高入射能 (E0 5 .6keV) ,低敲出能 (E1=E2 =10eV)情形下 ,电子入射双电离He原子五重微分截面 (FDCS)的理论计算。计算中使用了三个电子在He+2 离子场中的四体末态波函数。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所得结果与最新的 ... 完成了高入射能 (E0 5 .6keV) ,低敲出能 (E1=E2 =10eV)情形下 ,电子入射双电离He原子五重微分截面 (FDCS)的理论计算。计算中使用了三个电子在He+2 离子场中的四体末态波函数。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所得结果与最新的 (e,3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离 (e 3e)反应 五重微分截面 氦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场中氢负离子双光子电离能量谱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翔 王国利 周效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902,共4页
利用强场近似(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SFA)方法研究氢负离子(H^-)在强激光场中双光子电离的能量谱,所得到的电离谱随角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离子在强激光场中双光子电离的能量谱与有质动力能有关... 利用强场近似(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SFA)方法研究氢负离子(H^-)在强激光场中双光子电离的能量谱,所得到的电离谱随角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离子在强激光场中双光子电离的能量谱与有质动力能有关.激光场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有质动力能也越大,能量谱向左移动越明显.我们的结果表明,使用强场近似是一种研究负离子在强激光场中电离过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场 双光子电离能量谱 强场近似 氢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于再碰撞阈值下强激光场原子非序列双电离(英文)
14
作者 刘运全 刘杰 +2 位作者 龚旗煌 Moshammer R Ullrich J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在最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氩原子和氖原子在红外强激光场中低于再碰撞阈值的非序列双电离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非序列双电离过程中,氖原子的电子关联表现为在激光偏振面内肩并肩出射,而对于氩原子的电子关联行为表现为... 在最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氩原子和氖原子在红外强激光场中低于再碰撞阈值的非序列双电离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非序列双电离过程中,氖原子的电子关联表现为在激光偏振面内肩并肩出射,而对于氩原子的电子关联行为表现为在激光偏振面内的背对背出射,我们采用三维半经典模型(考虑电子隧道电离)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在阈值附近,我们发现电子在激光场中的多次散射以及电子再碰撞激发后电子隧道电离是氩原子反关联行为的主要原因,而电子在激光场作用下的单次碰撞是电子关联行为的主要原因。通过测量双电离过程中产生电子的横向电子动量分布,观察到了库伦聚焦效应,我们认为这是非经典的关联行为。最后,我们给出了氩原子和氖原子在激光场中阈值的解析模型,并给出了原子的关联和反关联激光强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场 非序列双电离 再碰撞 电离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H1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
15
作者 史鸿云 刘现义 +2 位作者 苏雷 滕菲 祝淑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ECA109细胞中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2AX的关系。方法 :将食管癌ECA109细胞接受8 Gy照射后1 h提取蛋白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建立稳定低表达H2A... 目的:研究食管癌ECA109细胞中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2AX的关系。方法 :将食管癌ECA109细胞接受8 Gy照射后1 h提取蛋白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建立稳定低表达H2AX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沉默H2AX后电离辐射导致的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稳定低表达H2AX的食管癌细胞株。(2)电离辐射可以诱导r-H2AX与MCPH1蛋白水平增加,同时可引起r-H2AX与MCPH1核内斑点增多。(3)低表达H2AX的ECA109细胞中,电离辐射诱导的r-H2AX与MCPH1蛋白增高水平下降,核内斑点减少。结论:MCPH1参与到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并且它的位置位于H2AX的下游,被H2AX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电离辐射 DNA双链损伤 r-H2AX MCP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2+)离子在线偏振和圆偏振强激光场中的解离
16
作者 张盛 夏元钦 陈德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83-1688,共6页
基于N+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N22+离子在线偏振和圆偏振强飞秒激光场中(45fs,5×1015-1×1016W·cm-2,800nm)的解离.通过对N+离子质谱和平动能的分析发现,N22+离子在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作用下具有不同的解离方式.在线... 基于N+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N22+离子在线偏振和圆偏振强飞秒激光场中(45fs,5×1015-1×1016W·cm-2,800nm)的解离.通过对N+离子质谱和平动能的分析发现,N22+离子在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作用下具有不同的解离方式.在线偏振光下,N2分子在平衡核间距RE处发生次序双电离生成N22+离子,N22+离子解离所释放的能量能够用单光子跃迁模型来解释.而在圆偏振光下,N2分子首先电离生成N2+离子,N2+离子在核间距增大到临界核间距RC(>RE)时,进一步被电离从而发生解离,此时解离所释放的能量可以用库仑推斥模型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离 飞行时间质谱 强激光场 双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放电模型的双栅极空气计数器工作电压算法
17
作者 董士伟 史仪凯 +1 位作者 许家栋 王爱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0-613,共4页
基于双栅极空气计数器放电过程和脉冲形成过程 ,建立了离散化放电模型 ,指出总放电脉冲幅度是各电离自由程产生电子的贡献之和 ,并据此得出计数器工作电压与计数器几何参数、电路灵敏度及放电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计数器工作电压的... 基于双栅极空气计数器放电过程和脉冲形成过程 ,建立了离散化放电模型 ,指出总放电脉冲幅度是各电离自由程产生电子的贡献之和 ,并据此得出计数器工作电压与计数器几何参数、电路灵敏度及放电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计数器工作电压的新算法 ,给出了优化措施。算例说明这种算法可以用于双栅极空气计数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栅极空气计数器 工作电压 放电量 放电脉冲 电离自由程 离散放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啁啾激光脉冲控制电子纵向动量关联谱研究
18
作者 辛国国 赵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三维半经典再散射模型研究了周期量级啁啾脉冲中He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电子的纵向(沿激光电场极化方向)动量关联谱,其中一、三象限分布的不对称性对啁啾参数变化很敏感.该性质是由电场分布的不对称性引起的.通过调节啁啾脉冲参数可以... 采用三维半经典再散射模型研究了周期量级啁啾脉冲中He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电子的纵向(沿激光电场极化方向)动量关联谱,其中一、三象限分布的不对称性对啁啾参数变化很敏感.该性质是由电场分布的不对称性引起的.通过调节啁啾脉冲参数可以比调节一般周期量级脉冲的绝对相位能更灵敏地控制动量关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啁啾脉冲 非序列双电离 纵向动量关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PMo_(12-x)V_x和PMo_(12-x)W_x的XPS研究 Ⅱ.氧的双电离能及轫致辐射诱导的磷、钼俄歇谱
19
作者 胡刚 于亚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式E_Ⅱ(min)=E_B(K)-E_i(L_(23)^+L_(23)^+)可以从OKL_(23)L_(23)价态型俄歇跃迁能量求出氧的双电离能,它与杂多酸的Bronsted质子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铝靶的轫致辐射诱导MoL_3M_(45)M_(45)和PKL_(23)L_(23)俄歇跃迁,实现... 利用式E_Ⅱ(min)=E_B(K)-E_i(L_(23)^+L_(23)^+)可以从OKL_(23)L_(23)价态型俄歇跃迁能量求出氧的双电离能,它与杂多酸的Bronsted质子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铝靶的轫致辐射诱导MoL_3M_(45)M_(45)和PKL_(23)L_(23)俄歇跃迁,实现了在一个阳极和同一次实验情况下,既测得Mo、P特征的电光电子峰,又记录了高动能的俄歇峰。Mo、P的俄歇谱可表明杂原子与杂多配位原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杂多酸 双电离能 XPS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单烯-1-乙酸酯双键位置异构体甲烷-化学电离质谱的研究
20
作者 袁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27,共8页
本文系统报△2~△11-十二碳单烯-1-乙酸酯的甲烷-化学电离质谱的特征,并结合子离子谱讨论此类双键位置异构体的碎裂方式。
关键词 十二碳单烯 乙酸酯 异构体 甲烷 化学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