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早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关土 董世钧 +1 位作者 李春寿 张云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71-75,共5页
选用4个籼型不育系,3个恢复系配组,测定了不完全双列杂交12个组合中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主要产量性状(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垩白)... 选用4个籼型不育系,3个恢复系配组,测定了不完全双列杂交12个组合中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主要产量性状(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垩白),以不育系和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为主,而单株产量、结实率和胶稠度则受特殊配合力作用的影响。配合力方差组分分析表明,在亲本选择中,应特别注意不育系的株高、穗长、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性状;而恢复系则应注意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垩白性状。试验认为金23A为较好的早杂不育系,T258为较好的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配合力分析 杂交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少军 梁庆平 +3 位作者 吴献强 蒋益敏 李梅 奉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024-11025,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杂交稻 品质性状 水稻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早熟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曹立勇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89,共3页
The growth period duration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is often very long, which made it difficult to select fine suitable crosses for double seasonal hybrid rice. Using male sterile line Zaoxian A with a dominant ... The growth period duration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is often very long, which made it difficult to select fine suitable crosses for double seasonal hybrid rice. Using male sterile line Zaoxian A with a dominant earnness gene as a parent could reduce growth period duration for about 17 days, while grain yield might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交稻 早熟性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恢R45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耀辉 李永辉 +4 位作者 颜龙安 毛凌华 颜满莲 聂元元 旷一相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5-988,共4页
早恢R45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桂朝13号为父本,IR58为母本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早稻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千粒重大、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5月通过省技术鉴定;2009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保... 早恢R45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桂朝13号为父本,IR58为母本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早稻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千粒重大、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5月通过省技术鉴定;2009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利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通过省审或国审,江Ⅱ优赣17号(江农早IIA/R458)1999年通过江西品种审定,金优458(金23A/R458)2003年3月通过江西品种审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优I458(优IA/R458)2005年11月通过江西品种审定。R458系列组合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籼型恢复系 R458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汕优89组合的选育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3 位作者 陈启军 陈顺辉 陈青华 杨仁崔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标性状有关的表达基因,又保留了IR24良好株叶形态、丰产性、性复系和好米质,基本达到预期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杂交水稻 汕优89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加工和外观品质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英尧 陈多璞 +1 位作者 孟宪梅 丁超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选用 4个早籼恢复系和 4个不育系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组 16个杂交组合 ,并对这些组合和亲本进行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进而分析了各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在整精米率粒形和垩白度... 选用 4个早籼恢复系和 4个不育系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组 16个杂交组合 ,并对这些组合和亲本进行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进而分析了各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在整精米率粒形和垩白度等主要性状方面 ,以不育系协青早A和金 2 3A ,及以恢复系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一般配合力 早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2 位作者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3-1098,共6页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的总平均优势主要由细胞质平均优势和母体平均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平均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总超亲优势由种子超亲优势和母体超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超亲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直链淀粉含量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的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方良俊 尹青女 张建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 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 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 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不但可作为决选杂交组合的依据,而且可衡量决选的杂交组合达到理想组合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杂交稻 新组合选育 籽粒性状 方差累计贡献率 聚类分析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礼斌 何琴 +5 位作者 蒋家焕 郑向华 陈荣 叶宁 郑金贵 叶新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利用台湾粳稻资源台农67与优质恢复系中间材料HB85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恢复系"闽早恢150",与京福1A配组育成新组合京福1优150,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台湾粳稻资源 早籼杂交稻 恢复系 高产 京福1优1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2 位作者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胶稠度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杂籼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粮对肉鸡增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瑞国 王玉莲 +4 位作者 马立保 和希顺 郑桂菊 胡洪涛 王志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选择同来源出壳1日龄的爱拨益加肉用雏鸡4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10只。1组为玉米日粮组,2、3、4组依次以糙米取代日粮中玉米50%、70%、100%。采用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45d。试验结果:1、2、3和4组鸡... 选择同来源出壳1日龄的爱拨益加肉用雏鸡4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10只。1组为玉米日粮组,2、3、4组依次以糙米取代日粮中玉米50%、70%、100%。采用对比饲养试验,试验期45d。试验结果:1、2、3和4组鸡试期末平均体重分别为1.980、2.067、2.206和2.325kg;日增重依次为42.7、44.7、47.8和50.4g;与对照(1)组比较,2、3、和4组日增重依次提高4.7%、11.9%和18.0%;料肉比依次下降0.5%、2.9%和7.1%。试验结果表明,随日粮中糙米代用量的增加,试验鸡体重加快,料肉比和增重成本下降。说明糙米作为肉鸡的能量饲料是可行的、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糙米 肉用仔鸡 日增重 肉鸡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育种现状及品质改良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瑞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51-54,共4页
用区试资料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及江西省早稻品种选育的现状 。
关键词 早籼稻 品质改良 两系杂交稻 育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恢63早熟诱变和高产早籼杂交稻组合农优90的选育
13
作者 王乃元 杨仁崔 +3 位作者 陈启军 梁康迳 李毓 蔡之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用60Co-γ射线350Gy辐照明恢63干种子,从M3代选得抽穗期提早,农艺性状一致、稳定的突变系,定名早恢90.以早恢90为父本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农A配组成的农优90,在1999、2000年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威优64和威优77分别增产... 用60Co-γ射线350Gy辐照明恢63干种子,从M3代选得抽穗期提早,农艺性状一致、稳定的突变系,定名早恢90.以早恢90为父本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农A配组成的农优90,在1999、2000年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中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威优64和威优77分别增产9.8%和8.0%,差异极显著;抗病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4、威优77;2002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明恢63品种 农优90品种 诱变选育 早恢90品种 特征特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瑞祥 李土明 +3 位作者 张红林 刘海平 李建新 廖家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田两优 40 2” ,原名F1 31S/R40 2 ,是赣州市农科所育成的一个两系法籼型杂交早稻组合。母本“田丰S”是该所育成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 ;父本R40 2是湖南安江农校选育成的三系法早杂恢复系。该组合全生育期 1 1 5d左右 ,分蘖力较强 ,穗... “田两优 40 2” ,原名F1 31S/R40 2 ,是赣州市农科所育成的一个两系法籼型杂交早稻组合。母本“田丰S”是该所育成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 ;父本R40 2是湖南安江农校选育成的三系法早杂恢复系。该组合全生育期 1 1 5d左右 ,分蘖力较强 ,穗粒结构、丰产性、抗性、熟期都较好。从 1 996年起在省内外试验、试种和示范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 1 99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田两优 40 2” ,母本F1 31S命名为“田丰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田两优40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籼稻新组合蒸煮食味品质的分析
15
作者 朱雄涛 雷捷成 +3 位作者 林伟峰 游年顺 黄利兴 郑向华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6个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及其余本为材料,分析了杂交稻新组合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籼稻新组合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所决定,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大。杂交稻稻米的... 以6个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及其余本为材料,分析了杂交稻新组合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籼稻新组合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所决定,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大。杂交稻稻米的3项蒸煮食味品质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供试材料中,不育系的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低于恢复系,但不育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却高于恢复系。恢复系的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杂交稻米品质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新组合 亲本 蒸煮食味品质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W两优3418的选育与应用
16
作者 杨国才 游艾青 +4 位作者 胡刚 刘凯 陈志军 李三和 卢兴桂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92-993,共2页
W两优3418是以自育的早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W9834S作母本,用鄂早18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熟期适宜、熟相好等特点,米质中上等。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早籼稻 W两优3418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杂交中籼新组合矮优L011的选育及其应用
17
作者 罗志祥 朱启升 +1 位作者 施伏芝 王安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3期208-208,共1页
矮优L011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89年育成的早熟杂交中籼及双季晚籼新组合,可作双晚种植。恢复L1011是从皖引4号中系选出的;不育系矮A是1987年育成的。该组合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平均亩产434.6~517... 矮优L011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89年育成的早熟杂交中籼及双季晚籼新组合,可作双晚种植。恢复L1011是从皖引4号中系选出的;不育系矮A是1987年育成的。该组合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平均亩产434.6~517.7kg,比汕优64增产4.5%~19.19%。中抗稻瘟病,轻感白叶枯病。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定名为“皖稻5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品种 杂交组合 籼稻 矮优L011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两优919在邵武市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信良 廖留英 +3 位作者 丁源 黄庭旭 王洪飞 韦帆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第4期28-30,共3页
聚两优919是用两系核不育系RGD-7S与恢复系福恢919测交配组育成的优质、抗稻瘟病的早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年在邵武市作早稻进行示范种植并建立百亩高产示范片,表现熟期适宜、株型适中、植株较矮、分... 聚两优919是用两系核不育系RGD-7S与恢复系福恢919测交配组育成的优质、抗稻瘟病的早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年在邵武市作早稻进行示范种植并建立百亩高产示范片,表现熟期适宜、株型适中、植株较矮、分蘖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及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了聚两优919在邵武市拿口镇作早稻示范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早籼 聚两优919 示范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19
作者 陈鑫 韦新宇 +1 位作者 许旭明 王建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839-844,共6页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偏籼型早熟恢复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杂交早稻荆楚优42的农艺特性及栽培技术
20
作者 景明晔 徐国华 +4 位作者 舒冰 张生兵 鲁斌 彭金勇 刘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0-1001,共2页
迟熟杂交早籼稻荆楚优42生长势强,穗重粒多,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根据其农艺特性,应以培育壮秧、宽行插植、合理促控为重要措施培植规模适当的优良群体,以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
关键词 杂交早籼稻 荆楚优42 农艺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