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geomaterials based on true triaxial tes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Kun-yong Frederick Nai Charkle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430-1442,共13页
Series of testing on coarse grain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true triaxial testing apparatus.The loads were applied from the major principal and minor principal directions,respectively,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 Series of testing on coarse grain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true triaxial testing apparatus.The loads were applied from the major principal and minor principal directions,respectively,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water impounding process of a rock fill dam.The stress and strain relationships induced by the different load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A remarkable stress-induced anisotropy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was observed.Contrary to popular assumptions in tradit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 ratio exist in different principal directions in rock fill dams.From the testing results,an an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Duncan-Chang nonlinear model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axi-symmetric assumptions in conventional triaxial experiment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Both models were then applied in FEM analysis of an under-construction earth core high rock soil filled dam with the focus on hydraulic fracturing.The study reveals the major biases that exist when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 do not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anisotropy effects in soil rock built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TRIAXIAL test STRESS induced anisotropy CONSTITUTIVE model complex STRESS sta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ized plasticity model considering grain crushing and anisotropy for rockfill materials
2
作者 ZHANG Xiang-tao GAO Yi-zhao +2 位作者 YU Yu-zhen WANG Xiang-nan ZHAN Zheng-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74-1288,共15页
Rockfill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fill dam,railway and highway subgrade due to its high filling density,good compaction performance,strong water permeability,small settlement deformat... Rockfill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fill dam,railway and highway subgrade due to its high filling density,good compaction performance,strong water permeability,small settlement deformation and high bearing capacity.A reasonabl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rockfill materials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and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Based on the crushing stress and spatial mobilized plane(SMP),a state parameter that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anisotropy and grain crushing is proposed.This state parameter is used to improve the MPZ model(a modifed ZienkiewiczⅢmodel),so that a generalized plastic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fill materials in engineering.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model is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s with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of the compaction plane.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constructed anisotropy indexωcan reflect the non monotonic vari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rockfill with the direction angle of large principal stress,so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obvious difference caused by the initial anisotropy of rockfill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ve model anisotropy grain crushing rockfill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微震监测与评价
3
作者 李全贵 彭淑悦 +5 位作者 梁运培 李文禧 钱亚楠 程春晖 余长君 湛金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7,共12页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 【背景】微震监测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但由于建立层状波速模型时缺乏对同层介质中垂向波速梯度的考虑,导致走时计算和震源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影响了煤层水力压裂评价的准确性。【目的和方法】以安徽某矿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克里金插值法改进的波速模型。结合各向异性因子约束,在声波测井波速模型的基础上,对同层介质中网格波速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表征其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此修正弹性波传播路径。通过已知位置射孔事件的震源定位精度对比,验证了改进波速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进一步计算了储层渗透率和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实现了对煤层水力压裂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泛克里金波速插值相比于线性插值能够有效提升震源定位精度,对于同一射孔点,插值后模型定位误差较初始层状模型最高降低了7.22 m。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中,波速插值后的震源定位结果得到改善,微震事件在垂向方向离散性得到有效约束,各压裂段有效影响半径约90 m。煤层区域内微震事件分布密度与渗透率存在差异,各段井筒附近压后渗透率较高。储层改造体积总计为1.977×10~7 m^(3),改造体积及水力裂缝长度与注入总液量正相关,基于微震评价的压裂改造效果与预期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各向异性 泛克里金插值法 波速模型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岩石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
4
作者 刘雪莹 俞缙 +3 位作者 周先齐 姚玮 任崇鸿 蔡燕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地下工程服役期较长,富水环境下围岩蠕变变形加剧,三向应力下围岩渗透性各向异性特征凸显,为了描述围岩蠕变过程中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将岩石简化为立方体模型,结合蠕变曲线特征分阶段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黏弹性阶段... 地下工程服役期较长,富水环境下围岩蠕变变形加剧,三向应力下围岩渗透性各向异性特征凸显,为了描述围岩蠕变过程中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将岩石简化为立方体模型,结合蠕变曲线特征分阶段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黏弹性阶段定义裂隙与岩石的黏滞系数比、引入侧向影响系数表示侧向应力对裂隙开度影响,黏塑性阶段引入表示裂隙对渗流通道影响的修正系数,结合岩石各向异性蠕变损伤模型、立方定律、含裂隙岩石渗透率方程,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利用真三轴条件下岩石蠕变-渗流试验结果对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不同条件下渗透率演化。结果表明:与传统Kozeny-Carman(K-C)模型及已有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相比,提出的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精度更高,可以描述黏弹性阶段渗透率因岩石孔裂隙逐渐被压密而逐渐降低、加速蠕变阶段渗透率在裂隙逐渐汇聚影响下突增的变化趋势。对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随着裂隙与岩石的黏滞系数比增加,渗透率衰减越快,渗透率稳定值越低,随着侧向影响系数越高渗透率初始衰减速率越高,渗透率稳定值越低;黏塑性阶段修正系数越高,加速蠕变阶段渗透率开始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渗流 蠕变损伤模型 渗透率模型 正交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湖泊相黏土胶结结构性与各向异性本构模型
5
作者 朱楠 诸葛爱军 +2 位作者 喻志发 朱耀庭 李雨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70,共11页
湿地湖泊相黏土由湖泊湿地或古湖泊湿地干缩形成,具有明显的胶结特性、结构性及初始各向异性。为了有效描述湿地湖泊相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屈服特性,建立了考虑胶结强度演化、结构性及初始各向异性影响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纯... 湿地湖泊相黏土由湖泊湿地或古湖泊湿地干缩形成,具有明显的胶结特性、结构性及初始各向异性。为了有效描述湿地湖泊相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屈服特性,建立了考虑胶结强度演化、结构性及初始各向异性影响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纯剪切应力路径下胶结强度p′r的变化规律,以及等向压缩条件下屈服面与胶结强度p′r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适用于等向压缩、纯剪切及压缩剪切共同作用3种应力状态的胶结强度演化规律;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理论框架,引入了胶结强度演化规律,并考虑体积应变硬化和剪切应变硬化的影响对硬化规律进行改进;引入各向异性参数ηNCL,对p′-q平面进行极坐标变换来反映初始各向异性的影响;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了土体的胶结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本构模型。所有的模型参数均可通过固结压缩试验、三轴试验及K 0固结试验获得。模型预测与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胶结强度及结构性与初始各向异性对土体应力-应变特性及屈服特性的影响,可以有效反映加载过程中土体胶结强度的渐进退化,以及在卸载应力路径下胶结强度对土体抗拉强度的提高作用。该模型考虑了胶结强度特性、结构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表征湿地湖泊相黏土的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强度 结构性 初始各向异性 硬化规律 本构模型 湿地湖泊相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理模拟地震数据验证基于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
6
作者 刘恩良 丁拼搏 +2 位作者 张峰 霍守东 李向阳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4-2702,共19页
裂缝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是预测裂缝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反演方法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1/10至1/4地震波长)结果不一致,裂缝预测结果验证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四川... 裂缝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是预测裂缝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反演方法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1/10至1/4地震波长)结果不一致,裂缝预测结果验证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测井和构造解释成果,构建了符合研究区地下实际特征的物理模型.通过室内超声波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获得了宽方位叠前偏移OVT(Offset Vector Tile,偏移距矢量片)道集.分别利用四种方位各向异性反演方法获取了目的层各向异性强度和方位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等分析手段验证了这些方法预测中观尺度裂缝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四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均可用于中观尺度裂缝的预测,但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基于Rüger公式的AVAZ(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 and Azimuth,振幅随入射角和方位角变化)方位各向异性反演方法 (方法 3)预测的中观尺度裂缝方位角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为10.5°.裂缝预测结果在构造相对平缓区可靠性较高,在构造横向变化剧烈的区域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方位各向异性 OVT地震道集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荷载耦合下层状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7
作者 夏宇迪 贾朝军 +2 位作者 郑艳妮 雷明锋 施成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6-2320,共15页
以冻融条件下的层状岩石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耗散理论与统计力学理论建立岩石冻融损伤与荷载损伤演化方程,使用岩石微结构张量描述层状岩石的各向异性,建立Hoek-Brown各向异性岩石微元屈服准则,进一步建立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各向异... 以冻融条件下的层状岩石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耗散理论与统计力学理论建立岩石冻融损伤与荷载损伤演化方程,使用岩石微结构张量描述层状岩石的各向异性,建立Hoek-Brown各向异性岩石微元屈服准则,进一步建立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取自我国西部寒区的板岩岩样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与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统计力学理论和微结构张量理论的岩石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冻融损伤模型能准确地描述不同岩石材料在不同外部变量表征下的冻融损伤演化规律;在一定应力状态下,荷载损伤演化与总损伤演化规律基本吻合;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总损伤演化曲线大致分为2个阶段,其中,阶段一是岩石线性变形阶段,总损伤基本稳定,岩石损伤主要受冻融损伤影响,荷载损伤逐渐增加;阶段二是损伤快速增长段,裂纹开始萌生并逐渐连接,导致总损伤随着应力增加而迅速增加,主要受到荷载损伤的影响;在一定应力状态和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层状岩石随着层理倾角增大,总损伤变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冻融-荷载耦合 各向异性 损伤模型 统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各向异性的Liouville定理
8
作者 宋辉洋 周艳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为了使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只有平凡的零解,利用能量估计方法以及Sobolev嵌入得到了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其中关于速度场的可积性条件涉及到各向异性.所得结论推广了已有的关于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Liouville定理的结果.
关键词 稳态热带气候模型 LIOUVILLE定理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全程各向异性地震成像新方法
9
作者 郑马嘉 周祺 +6 位作者 林杨 陆林超 彭浩 张洞君 邓绍强 梅杰 向大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8,共10页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有利建产区,该区寒武系构造表现为由威远背斜向北东向下倾的单斜构造,且筇竹寺组发育多组系高角度走滑断层,断层纵横向断距小,加之筇竹寺组内小层非均质性强且各向异性差异大,常规网格层析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无法精细准确刻画构造展布特征,导致井震误差大,制约了该层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效果。为了提升该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靶体钻遇率,以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为基础,以构造成像建模与网格层析成像为核心,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技术流程,大幅提高了筇竹寺组页岩的成像精度,并在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多信息融合建立了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各向异性初始速度模型;②在各向异性参数参与层析反演基础上,将基于构造的沿层层析反演、小尺度网格层析反演、全方位角度域网格层析反演三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速度反演的精度,然后采用角度域成像技术提高了成像精度;③将该流程应用于筇竹寺组实际资料处理中,筇竹寺组反射特征横向保真性好,成像效果佳,纵向高角度断裂成像清楚,地震和钻井吻合程度明显提升。结论认为,全程各向异性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可大幅提高速度建模精度和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小断裂的成像品质,该技术为威远—资阳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资阳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全程各向异性 高精度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各向异性海底多金属硫化矿地层时域电磁响应模拟与特征分析
10
作者 龙刚 沈金松 +1 位作者 苏朝阳 冉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8,共15页
海底多金属硫化矿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来源,可以满足全球对铜、银和金等贵重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海底构造崎岖起伏,沉积和成矿环境复杂,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的探测及资源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矿物颗粒排列与矿脉定向分布... 海底多金属硫化矿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来源,可以满足全球对铜、银和金等贵重金属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海底构造崎岖起伏,沉积和成矿环境复杂,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的探测及资源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矿物颗粒排列与矿脉定向分布引起的电各向异性,给电磁探测数据的处理解释带来挑战。为此,本文基于拟态有限体积法以及向后Euler差分格式对时域Maxwell方程进行离散,利用直接求解器PARDISO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现三维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电各向异性地层的瞬变电磁响应模拟;通过模拟响应研究山丘状沉积环境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分析沉积层围岩电导率各向异性以及多金属硫化物异常体电导率各向异性的电磁响应影响,对比不同电各向异性地层模型电磁响应的影响差异,得到含金属硫化矿地层的电磁响应模式。响应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围岩电各向异性还是多金属硫化物电各向异性,均对瞬变电磁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围岩电各向异性相较于多金属硫化物电各向异性对电场的影响较小;两种不同电各向异性模型均表现出水平各向异性相较于垂直各向异性对电场影响更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三维正演 有限体积法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背景下倾斜裂缝储层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特征
11
作者 李林鑫 漆乔木 +1 位作者 李小斌 孟继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地下岩石普遍存在多尺度的裂缝,当地震波通过这类岩石时造成流体相对于固体流动,从而使得地震波产生频散和衰减。然而,目前大多数岩石物理模型假设背景介质为各向同性且仅考虑水平或定向排列裂缝,对不同频段下的不同方位、不同倾角裂缝... 地下岩石普遍存在多尺度的裂缝,当地震波通过这类岩石时造成流体相对于固体流动,从而使得地震波产生频散和衰减。然而,目前大多数岩石物理模型假设背景介质为各向同性且仅考虑水平或定向排列裂缝,对不同频段下的不同方位、不同倾角裂缝岩石的弹性性质考虑较少,并且对裂缝引起的地震波衰减分析不足。为此,在横向各向同性(TI)背景下构建了空间任意倾斜方向的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基于线性滑移裂缝模型,文中重构了模型在低频极限和高频极限下的裂缝岩石柔度矩阵表达形式,构建了依赖频率的裂缝岩石的柔度矩阵,并通过Gassmann方程添加流体,得到了在TI背景下的倾斜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含流体裂缝岩石速度、衰减随频率、裂缝倾角及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了背景各向异性对于裂缝介质弹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倾角、方位角会显著影响速度和衰减的变化,背景各向异性对裂缝岩石速度、衰减均有影响,且在不同频率下,背景各向异性对速度和衰减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建模 裂缝 各向异性 频散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共轴各向异性的砂卵石土单剪试验模拟研究
12
作者 崔建 应凯臣 +5 位作者 张玉芳 李健 袁坤 刘波 王建锋 余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18,共8页
盾构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常遇到砂土、砂卵石土等颗粒性较为显著的地层,这类土体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非共轴性和各向异性。盾构机在这类地层掘进时,易引发难以控制的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针对砂土和砂卵石土,本文基于双剪理论非共轴塑性流动... 盾构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常遇到砂土、砂卵石土等颗粒性较为显著的地层,这类土体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非共轴性和各向异性。盾构机在这类地层掘进时,易引发难以控制的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针对砂土和砂卵石土,本文基于双剪理论非共轴塑性流动法则和各向异性Mohr-Coulomb屈服准则,建立了二维非共轴各向异性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在有限元软件中编制相应的用户材料子程序进行了数值实现。在此基础上,对砂土和砂卵石土的单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初始强度各向异性和非共轴特性参数对砂土及砂卵石土剪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参数n(最小峰值内摩擦角与最大峰值内摩擦角的比值)的减小,剪应力比的稳定临界值随之减小;随着各向异性参数β(最大内摩擦角对应的方向角)的增大,剪应力比的稳定临界值随之增大;非共轴模拟中,剪切变形初期的应力-应变响应呈明显的软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轴 各向异性 本构模型 单剪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典型三维正演模型的建立和正演模拟
13
作者 李培明 于海生 +4 位作者 武威 刘永雷 赵会兵 方勇 高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50,共14页
三维典型数值模型和模拟对地震处理和解释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检验和测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性。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长期存在地震偏移成像困难、构造难以落实的问题,急需建立代表中国前陆盆地双复杂特征的三维典型模型与正... 三维典型数值模型和模拟对地震处理和解释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检验和测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性。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长期存在地震偏移成像困难、构造难以落实的问题,急需建立代表中国前陆盆地双复杂特征的三维典型模型与正演模拟数据。文中以西部双复杂典型代表的克拉苏地区克深区块为例,综合西部前陆盆地山前带地表、地下典型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充分利用地震深度偏移速度、声波测井、VSP测井、微测井等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双复杂典型数值模型(BGP-DC2GModels),包括声波速度模型、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模型、TTI/TORT模型、黏滞介质模型,具备复杂近地表、复杂地下构造、高速砾岩扇体、膏盐体、滑脱层(煤层)、Q异常体、各向异性等典型特征。基于该模型,利用谱元法模拟生成了各向同性声波、各向同性弹性波、各向同性黏弹性波、TTI黏弹性波、TORT黏弹性波等5套高质量地面与井中立体观测的正演模拟数据,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的声波逆时偏移、各向异性偏移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典型模型和数值模拟数据能够测试和验证采集、处理、解释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模型 前陆盆地 正演模拟 双复杂探区 弹性介质 黏弹介质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廖建平 张青 周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69,共23页
在讨论地震波传播理论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事实上,地下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介质,这使得传统的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地震波在裂隙岩石中传播受裂隙系统和流体含量的影响较大,以往许多关于频变各向异性的... 在讨论地震波传播理论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事实上,地下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介质,这使得传统的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地震波在裂隙岩石中传播受裂隙系统和流体含量的影响较大,以往许多关于频变各向异性的理论大多局限于单相流体假设,但是几乎所有储层中通常被一种以上的流体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本文在Chapman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部分饱和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正演模拟新方法,以提高对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地震波频变各向异性的认识.该方法基于Chapman和Kelvin理论模型,计算了双相不混溶流体饱和裂隙岩石中的黏弹性波频变各向异性弹性系数的表达式,提出包含喷射流和斑块效应的统一地震波传播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新模型.通过对新模型进行数值试验,讨论了无裂缝和存在裂缝两种情况下,含裂隙储层部分饱和岩石中耦合的喷射流和斑块效应对黏弹性介质频变各向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反映出黏弹性介质下地震波频变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模型正确.本文将黏弹性介质各向异性与裂缝中的流体流动参数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对含裂缝储层部分饱和岩石的黏弹性波频变地震各向异性的认识,以及地震学与油藏工程的结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饱和 Chapman模型 Kelvin理论 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 黏弹性频变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upper crust anisotropy in Ghaen-Birjand region, east-central Iran 被引量:1
15
作者 Mohammad-Reza Gheitanchi Zoya Zarifii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6-473,共8页
A number of aftershocks of the May 10th 1997, Zirkuh (Ghaen-Birjand) destructive earthquake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isotropy in the upper crust by observing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ticle motion diagram an... A number of aftershocks of the May 10th 1997, Zirkuh (Ghaen-Birjand) destructive earthquake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isotropy in the upper crust by observing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ticle motion diagram and aspect ratio methods were used a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obtain splitting parameters. Clear shear wave splitting was observed on the records of the selected aftershocks, indicating that the media in the region was highly anisotropic. By using particle motion method, the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 was found 22N19E, while the delay time between the fast and slow shear waves was obtained to be (6516) ms. By aspect ratio method, the direction of fast shear wave was determined to be 35N18E and the delay time between fast and slow shear waves was found to be (4910) ms. For a simple horizontal layer with a thickness about 5 km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anisotropy, a stress aligned cracks model was used and the result wa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vertical aligned cracks in the direc-tion of N22E, having a density about 0.01. It is assumed that cracks are fluid-filled since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crust. Finally, by using Hudson cracks model for three crack densities 0.005, 0.01, 0.03, the velocity curves of shear wave were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angle between the symmetrical axis of cracks and the azimuth of source to receiv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when shear wave was polarized parallel to the crack surface, the velocity was uniform, but the velocity curve varied clearly if shear wave was polarized perpendicular to the crack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Hudson裂纹模型 质点运动图 纵横比方法 Zirkuh(Ghaen-Birjand) 地震 活断层 余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草甸土孔隙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欣春 韩晓增 +7 位作者 邱琛 陈旭 严君 张乃文 张志明 甘佳伟 邹文秀 刘洪刚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52-65,共14页
为了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草甸土孔隙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优化草甸土耕作层结构、提高作物产量,2019年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草甸土为试验地,在玉米播种前设置了秸秆浅混还田(CT,0~15cm)、秸秆深混还田(STS,0~35cm)、秸秆和有机肥深混还田(... 为了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草甸土孔隙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优化草甸土耕作层结构、提高作物产量,2019年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草甸土为试验地,在玉米播种前设置了秸秆浅混还田(CT,0~15cm)、秸秆深混还田(STS,0~35cm)、秸秆和有机肥深混还田(STSM,0~35 cm)、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CK)4个处理。对玉米收获后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0~35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和孔隙结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式、Mantel test和随机森林方法分析土壤孔隙结构调控玉米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经CT、STS和STSM处理后的0~15 cm土层土壤容重与CK处理相比显著下降了5.2%~7.8%(P<0.05),而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显著增加了7.8%~16.6%和77.5%~325%(P<0.05);STS和STSM处理进一步显著改变了>15~35 cm土层上述3个土壤物理性质。CT扫描结果显示,有机物料还田显著改善了相应土层土壤结构。与CK处理相比,CT、STS和ST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5 cm土层>1000µm孔隙数量和孔隙度;与CT处理相比,STS和STSM处理>15~35 cm土层>1000µm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分别显著增加了1.2倍~1.3倍和47.5%~58.9%(P<0.05)。有机物料还田增加了土壤孔隙的复杂性和连通性。与CK处理相比,CT、STS和STSM处理显著增加了0~15 cm土层的各向异性和分形维数,降低了欧拉数(P<0.05);STS和STSM处理显著改善了15~35 cm土层土壤孔隙结构。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表现为STSM>STS>CT>CK。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0~15 cm土层土壤孔隙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或者通过影响容重和饱和导水率间接影响玉米产量,而15~35 cm土层土壤孔隙结构只能通过影响田间持水量间接影响玉米产量。0~35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和孔隙结构能够解释玉米产量的81.9%,15~35 cm土层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大于0~15 cm土层。有机物料深混还田通过改变0~35 cm土层草甸土物理性质和孔隙分布,增加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连通性,优化耕层结构,具备提高玉米产量的潜力,其中秸秆和有机物配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独秸秆还田。如果草甸土分布区有机肥源充足,建议利用秸秆和有机肥料进行深混还田可建立良好的土壤肥力,可以有效增加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土 饱和导水率 孔隙分布 各向异性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低秩分解策略的黏声各向异性纯qP波正演模拟方法
17
作者 李书瑜 梁兵 +2 位作者 郭廷超 潘成磊 许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7,共12页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伪横波干扰和受模型参数限制(各向异性参数ε必须大于δ)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基于声学近似的纯qP波频散关系与常Q衰减模型相结合,推导了一种黏声TTI介质纯qP波方程。该方程包含解耦的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项,便于实现衰减补偿逆时偏移。基于新推导的方程,发展了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实现了黏声TTI介质纯qP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程克服了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的局限,可较为准确且稳定地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同时,该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继承了有限差分求解方法高效的优势,相比于传统低秩分解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各向异性 纯qP波方程 正演模拟 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TI和OA介质中优化黏滞纯声波方程及其数值模拟
18
作者 包乾宗 谭崔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5-2428,共14页
各向异性和黏滞性在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会对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空间中传播时应该对其予以充分考虑.现有的各向异性波场外推方法主要采用基于声学近似的伪声波方程,该类方程在非声学假设条件下容... 各向异性和黏滞性在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会对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空间中传播时应该对其予以充分考虑.现有的各向异性波场外推方法主要采用基于声学近似的伪声波方程,该类方程在非声学假设条件下容易出现伪横波污染及传播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本文应用优化方案对原始的耦合各向异性纯声波频散关系式进行近似展开,进而发展了针对三维TI(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和OA(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优化纯声波方程,结合有限差分和泊松算法对其进行了有效求解.同时,考虑到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效应,本文结合发展的纯声波方程和标准线性体模型,推导了黏滞各向异性优化纯声波方程.相速度分析表明优化方案能够产生高精度近似结果.数值模型算例证明优化黏滞纯声波方程在产生精确稳定P波响应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模拟各向异性介质中纯声波的振幅衰减和相位频散.整体而言,本文推导的方程能够为各向异性衰减介质成像和反演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黏滞性 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阻率法三维各向异性多尺度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彦福 伍亮 +5 位作者 曹华科 李貅 孙乃泉 戚志鹏 周建美 刘文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05-3617,共13页
在使用传统数值方法模拟大规模各向异性复杂地质模型三维直流电场分布时,需要进行大范围精细网格剖分,导致计算量巨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开发了直流电阻率法三维各向异性多尺度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通过在多尺度网格上并行求解局部... 在使用传统数值方法模拟大规模各向异性复杂地质模型三维直流电场分布时,需要进行大范围精细网格剖分,导致计算量巨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开发了直流电阻率法三维各向异性多尺度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通过在多尺度网格上并行求解局部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构造多尺度基函数,将小尺度电性信息反映到大尺度上.然后,通过在大尺度粗网格上求解原电流传导问题,实现大规模复杂介质模型快速正演.针对由于网格大小与非均质目标尺寸相近引起的共振效应,本文采用过采样技术,压制共振误差,提高多尺度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为了检验本文算法的准确性,我们首先建立了各向异性层状介质模型,通过与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各向异性电阻率模型.通过与精细网格上传统有限元正演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本文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过采样技术以及多尺度网格粗细比对多尺度有限元算法的数值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进而为多尺度有限元最佳参数的设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有限元 各向异性 直流电阻率 三维正演 过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加载路径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荣磊 陈明和 +2 位作者 吴迪鹏 王辉 武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成形极限图是评判金属薄板局部成形能力的重要工具,研究非线性加载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图对提高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板料的成形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非线性加载路径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 成形极限图是评判金属薄板局部成形能力的重要工具,研究非线性加载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图对提高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板料的成形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非线性加载路径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试验方法、理论预测模型及路径无关成形极限图3个方面。重点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阐述了多种预测非线性加载路径下成形极限图的理论模型及应用实例,并归纳了当前在应变路径无关的成形极限图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从上述3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更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加载路径 成形极限 各向异性 屈服准则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