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scale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FE analysis on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with depth and focusing effect of Fuzhou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董菲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94-2903,共10页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 Based on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FE) method and platform of ABAQUS,considering both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nd concave-convex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a large-scale refined two-dimensional(2D) FE nonlinear analytical model for Fuzhou Basin was established.The peak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PGA) and focusing effect with depth were analyzed.Meanwhile,the results by wave propagation of one-dimensional(1D) layered medium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were added for contrast.The results show that:1) PGA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obviously amplified compared to the input ground motion,amplification effect of both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nd upheaval areas(based on the shape of bedrock surface) present especially remarkable.The 2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GA displays a non-monotonic decreasing with depth and a greater focusing effect of some particular layers,while the 1D results turn out that the PGA decreases with depth,except that PGA at few particular depth increases abruptly; 2) To the funnel-shaped depression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above 8 m depth shows relatively larger,to the upheaval areas,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from 15 m to 25 m depth seems more significant.However,the regularities of the PGA amplification effect could hardly be found in the rest areas; 3) It appears a higher regression rate of PGA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 with depth when under a smaller input motion; 4) The frequency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input motion has noticeable effects on PGA amplification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effect of basin LARGE-SCALE fluctuation of topography inhomogeneity site focusing effect two-dimensional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nonlinea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based passive control analysis of adjacent structures:Optimization of Maxwell dampers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巧云 代健州 朱宏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80-2197,共18页
The performance-based passive control analysi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between one 10-story and one 6-story adjacent RC frames is conducted in this work.Not only the optimal parameters but also the optimal arrangements... The performance-based passive control analysi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between one 10-story and one 6-story adjacent RC frames is conducted in this work.Not only the optimal parameters but also the optimal arrangement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optimal target of making the total exceeding probability of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to be minimal.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Maxwell damper damping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s are firstly examined and then the preferable damping parameter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are proposed through the extensive parametric studies.Furthermore,the optimal arranging positions and optimal arranging number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between the adjacent buildings are deriv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es,as well.The general arranging laws of the Maxwell dampers between the adjacent building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through the simplified plane model.The optimal parameters and optimal arrangement of the Maxwell dampers presented make both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have preferable controlled effects under each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 which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performance seismic resistance of the modern seismic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structures passive control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optimal parameters optimal arrangement exceeding prob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3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型地震动下埋地管道易损性及巨震风险分析
4
作者 韩俊艳 王小强 +3 位作者 申家旭 康安琦 缪惠全 杜修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00-1911,共12页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第一次引入了极罕遇地震(巨震)作用,然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考虑巨震的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识别方法,选取2023...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第一次引入了极罕遇地震(巨震)作用,然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考虑巨震的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识别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巨震中实测的12条脉冲型地震动以及12条无脉冲地震动,在此基础上对连续管道以及球墨铸铁管道开展增量动力分析(IDA),评估其易损性,最后将易损性分析结果与经验统计法得到的失效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形式的埋地管道,脉冲型地震动的作用均会显著增加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的概率;相较于连续管道,球墨铸铁管道在地震动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且对脉冲型地震动更加敏感;基于实际震害数据的经验统计结果略小于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管道的破坏概率,但会显著低估脉冲地震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破坏。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埋地管道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研究结果可为埋地管道在巨震以及脉冲型地震动下的风险评估以及抗震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埋地管道 易损性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脉冲型地震动 巨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分析
5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朱红兵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延性比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得到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曲线、破坏概率曲线和易损性指数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场地对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损伤影响。结果表明:对双层框架式桥墩进行易损性分析时,下层相对于上层更容易发生损伤,并且在采用了整体失效概率后能更加保守地评估其抗震性能。在近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7g、0.46g、0.69g、0.90g,远场地震动下桥墩不同破坏状态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9g、0.50g、0.79g、1.06g。根据易损性曲线得到易损性指数,基于易损性指数的近、远场地震动下PGA中位值的下限、均值和上限分别为0.72g、0.61g、0.50g和0.83g、0.68g、0.55g,分别相差14.74%、12.19%和9.86%,即双层框架式桥墩在近场地震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地震易损性 框架式桥墩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件震害影响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天翊 张东昱 张晓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桥梁构件震害破坏及其对车辆通行影响的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首先,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地震对桥梁结构整体系统的影响,采用copula函数,开展了考虑桥梁构件破坏相关性的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其次,提出了地震导致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损失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桥梁结构损伤、承载力下降导致的开放车道减少以及桥梁伸缩缝损坏导致的车辆行驶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震后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最后,通过一个4跨连续梁桥算例发现相较于现有评估方法,本文提出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具有准确度更高、离散程度和不确定性更小的特点。与传统的定性和主观震后桥梁功能损失评估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从物理层面考虑了桥梁构件震害对桥梁车辆通行能力的具体影响,为震后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易损性 构件破坏相关性 车辆通行能力 桥梁通行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与设备相互作用的主厂房结构易损性分析
7
作者 胡扬 柏文 +2 位作者 戴君武 李庆文 胡激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8,共8页
火力发电厂的核心建筑主厂房中布置着大量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其内的设备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建立考虑设备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主厂房结构计算模型,并以单独的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模型作为对比,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对其进行抗... 火力发电厂的核心建筑主厂房中布置着大量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其内的设备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建立考虑设备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主厂房结构计算模型,并以单独的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模型作为对比,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对两模型进行基于SPO2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发现主厂房结构-设备相互作用体系弹塑性阶段具有更大的刚度,煤斗对于煤斗层及其相邻层有很大的减震作用,但对于出现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楼层反而层间位移角有略微增大,得到基于SPO2IDA方法的主厂房结构-设备相互作用体系地震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备相互作用 静力推覆 SPO2IDA 地震易损性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悬索组合体系桥梁抗震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雪健 何敏 +2 位作者 刘笑显 殷永高 曹小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2-857,共6页
刚构悬索组合体系桥梁可以改善常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问题。文章选择一座跨径组合的刚构悬索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其弹塑性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刚构悬索... 刚构悬索组合体系桥梁可以改善常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持续下挠问题。文章选择一座跨径组合的刚构悬索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其弹塑性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刚构悬索组合体系的动力特性与刚构桥类似。矢跨比会对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塔顶位移、塔底弯矩和墩顶弯矩产生影响。易损性分析结果显示,桥塔在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刚构悬索组合体系桥梁 矢跨比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柱承式筒仓地震易损性分析
9
作者 曹利岗 李建业 +1 位作者 许启铿 王丽坤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为克服筒仓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采用基于耐震时程法(endurance time method,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筒仓结构进行易损性的快速评估。以IV类场地柱承式筒仓为研究对象,选取实际天然地震动记录为目... 为克服筒仓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采用基于耐震时程法(endurance time method,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筒仓结构进行易损性的快速评估。以IV类场地柱承式筒仓为研究对象,选取实际天然地震动记录为目标反应谱合成3条耐震时程曲线,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柱承式筒仓模型并输入耐震时程曲线,将ETM分析结果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TM分析结果与IDA分析结果的中位值相匹配,满足筒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精度要求;筒仓不同支承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分配情况与储料质量无关,仅取决于支承柱位置;ETM所得的筒仓地震易损性曲线与IDA易损性曲线基本吻合,耐震时程法可作为柱承式筒仓抗震性能分析、预测和评估的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承式筒仓 地震易损性 耐震时程法 增量动力分析 粮食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桁架转换结构腹杆刚度对结构内力与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振泰 岳庆霞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为研究腹杆刚度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不同腹杆刚度的空腹桁架转换框架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竖向荷载和地震增量下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腹杆刚度能够减小上、下弦杆的弯矩峰值,增加竖向刚度;当腹杆与弦杆的刚度... 为研究腹杆刚度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不同腹杆刚度的空腹桁架转换框架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竖向荷载和地震增量下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腹杆刚度能够减小上、下弦杆的弯矩峰值,增加竖向刚度;当腹杆与弦杆的刚度比接近0.8时,下弦杆跨中位置处和腹杆位置处的正弯矩大致相同;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腹杆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显著增加;腹杆刚度增大时,结构在罕遇地震或极罕遇地震时的抗倒塌能力有所降低,抗倒塌储备系数减小;边腹杆与弦杆的线刚度比值从0.078增大至1.323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达到生命安全性能水准的概率增大44%,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达到防止倒塌性能水准的概率增大98%;对于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优化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腹杆刚度改变对结构内力与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桁架转换结构 腹杆刚度 静力性能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减震钢结构的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宋军 詹伟 +1 位作者 孙长昊 李朋亚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6,104,共12页
为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LYP160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和其结构体系的损坏情况,设计加工了2根LYP160屈曲约束支撑,采用不同的加载制度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并对滞回曲线、耗能性能参数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 为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LYP160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和其结构体系的损坏情况,设计加工了2根LYP160屈曲约束支撑,采用不同的加载制度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并对滞回曲线、耗能性能参数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引入余震强度比例因子μ,构造110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并利用OpenSees软件对8层LYP160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LBRBF)和BRB构件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并给出了在不同余震强度下的易损性曲线和结构损坏状态概率直方图。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LYP160屈曲约束支撑,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大,其耗能性能参数出现下降趋势;随着余震强度的增大,结构及BRB构件易损性曲线逐渐上移,结构超越各极限状态的概率越大。在主震强度1.0g下,当μ从0增加到1时,结构处于中等损坏状概率从5.1%增加到11.9%;当μ从0增加到1时,结构倒塌储备系数(CMR)下降了3%~20%,说明随着余震强度的增加,LBRBF结构更容易发生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力学性能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分析 增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断层作用下承插式HDPE双壁波纹管道的易损性分析
12
作者 朱斌 赵国东 +2 位作者 周敏 倪芃芃 闫雪峰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9,共11页
埋地柔性管道对于周围土体的变形非常敏感,在地震断层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现有理论和计算方法多针对于连续管道,而管道接头作为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其在断层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尚不明确。采用以模型试验为基础,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机器... 埋地柔性管道对于周围土体的变形非常敏感,在地震断层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现有理论和计算方法多针对于连续管道,而管道接头作为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其在断层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尚不明确。采用以模型试验为基础,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承插式HDPE双壁波纹管道接头在地震断层作用下的易损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管道比浅埋管道更容易受到地震断层作用的影响,管道埋置越深,管道接头的失效概率越大;管道直径越大,其接头的失效概率也随之增大。当管道周围土体的摩擦角较大时,其接头在断层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破坏。因此,减小管道直径、埋深和周围土体的内摩擦角有利于降低管道接头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管道接头 地震断层作用 易损性分析 模型试验 有限元数值模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不等高度桥墩多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碰撞效应与脆弱性
13
作者 陈甫君 袁飞云 +3 位作者 于建华 李小军 岚涛 郭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303-7317,共15页
为解决地震引起的桥梁碰撞问题,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开发并比较了有无碰撞两种情况下常规和不规则箱梁公路桥梁的整体系统及各个组件的地震脆弱性曲线。研究设定了4种损伤条件,从常规到严重。通过脆弱性函数,阐明... 为解决地震引起的桥梁碰撞问题,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开发并比较了有无碰撞两种情况下常规和不规则箱梁公路桥梁的整体系统及各个组件的地震脆弱性曲线。研究设定了4种损伤条件,从常规到严重。通过脆弱性函数,阐明了不规则性和桥面板与桥台之间的碰撞对多跨箱梁公路桥梁地震脆弱性的交互作用。同时引入了转换系数r_(p),明确了冲击碰撞对桥梁组件及整体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应用了传统分析方法(静态与简化分析)和技术地震模型,调整了碰撞和不规则性的脆弱性值。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对所有结构组件都有不利影响。随着损伤等级的增加,桥柱延性和防落梁的r_(p)离散性增加。地震编号2中,轻微(DC_(1))损伤条件下的r_(p)为0.95,而中等(DC_(2))为1.02。在脉冲型地震动下,碰撞显著增加了工程需求参数(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EDP)的损害程度,编号3中,有碰撞时基础平移的平均r_(p)为0.71,而无碰撞为0.57,表明了碰撞对基础平移的破坏作用显著。通过对所有类别的中值比较,发现地震编号3和编号1A的中值小于地震编号2和编号1B的中值,表明了在较低的地震动强度下,碰撞导致的损伤更为严重。研究结论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改进设计规范,增强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脆弱性 多跨钢筋混凝土桥梁 碰撞效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网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激婷 宋嘉诚 霍林生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解决网壳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所面临的结构非线性分析耗时长且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IDA方法。首先,以一个Kiewitt-8型单层球面网壳为例,验证了向量式有限元... 为解决网壳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所面临的结构非线性分析耗时长且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IDA方法。首先,以一个Kiewitt-8型单层球面网壳为例,验证了向量式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地震响应的准确性,其次选取12个不同参数的Kiewitt-8型单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并考虑材料不确定性进行IDA分析,以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结构最大节点位移比为参数,绘制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IDA曲线和轻微破坏、严重破坏及倒塌这三种性态下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向量式有限元能高效且准确的求解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屋面质量和矢跨比的增加均会增加三种性态点的超越概率;对于本文的网壳结构算例,求解时间仅为传统有限元方法的1/15,误差在3%以内,屋面质量和矢跨比的改变导致地震危险性最大增加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单层球面网壳 向量式有限元法 非线性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地震下博物馆滑移型文物的易损性评估
15
作者 刘佩 惠大城 薛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3-173,共11页
为科学开展博物馆滑移型文物的防震预防性保护工作,亟需对其地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解决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双水平向地震作用下博物馆滑移型文物的易损性评估方法,主要步骤为:考虑结构及浮放界面摩擦行为的非线性,构建博物馆-... 为科学开展博物馆滑移型文物的防震预防性保护工作,亟需对其地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解决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双水平向地震作用下博物馆滑移型文物的易损性评估方法,主要步骤为:考虑结构及浮放界面摩擦行为的非线性,构建博物馆-展柜-文物系统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将双向谱加速度和文物滑移量的最大均方根值分别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和工程需求参数,开展增量动力分析;建立文物滑移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及易损性函数。开展了代表典型滑移型文物的浮放物体在双向地震激励下的振动台试验,并结合单向地震激励下的理论滑移运动方程,对模拟滑移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所采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固定和浮放展柜、所处楼层、滑移限值、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基础隔震等因素对某四层框架结构博物馆中滑移型文物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隔震结构及滑移限值取较小值时的非隔震结构,文物的滑移易损性对所处楼层不敏感,而对于滑移限值取较大值时的非隔震结构,则随楼层的升高而增大;非隔震结构内部浮放展柜中文物的滑移易损性低于固定展柜的情况,而隔震结构内部浮放和固定展柜中文物的滑移易损性十分接近;双向地震作用下文物的滑移易损性大于单向地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地震作用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滑移运动 博物馆-展柜-文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域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影响研究
16
作者 隋伟宁 王鹏辉 +1 位作者 黄鲁东 董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通过考察节点域承载力变化与地震易损性曲线间的关系,获得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量化节点域屈服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建立以节点域承载力比为主要参数的半刚性钢框架模型,... 目的 通过考察节点域承载力变化与地震易损性曲线间的关系,获得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量化节点域屈服承载力对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建立以节点域承载力比为主要参数的半刚性钢框架模型,通过地震需求分析和抗震能力分析,绘制不同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0.5~1.0)对应的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 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的取值为0.7时,半刚性钢框架地震易损性曲线在四种极限状态下均小于其他半刚性钢框架,且形成包络趋势。结论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允许节点域屈服,可显著降低钢框架的失效概率,结构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节点域屈服承载力比取0.7时,结构抗震性改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域 剪切变形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17
作者 于海丰 李佳琦 +1 位作者 靳天姣 王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通过在耗能梁两端增设竖向连杆,以改善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耗能梁非弹性变形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分别根据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设计方法和原有设计方法,设计了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算例,并增加传... 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通过在耗能梁两端增设竖向连杆,以改善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耗能梁非弹性变形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分别根据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设计方法和原有设计方法,设计了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算例,并增加传统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对比算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和易损性分析,从结构的破坏状态概率、易损性指数和抗倒塌储备系数三个方面对比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3种结构均可满足我国抗震规范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要求。由于竖向连杆的变形调节作用,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出现软弱层的概率更低,其发生较重程度损伤的概率也更低,具有更好的抗倒塌性能。在地震动强度较大时,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带竖向连杆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整体参与耗能,各层耗能梁塑性发展更加均匀,抗震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 竖向连杆 耗能梁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琦 郑史雄 +3 位作者 丁自豪 陈志强 邹作家 贾宏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后,考虑桥梁模型的不确定性,借助OpenSEES建立一座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的有限元模型样本库,并分别使用ETM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对其中的桥梁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并得到典型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ETM的适用性。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方法分析该桥各构件纵向地震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ETM与IDA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5%以内,说明基于耐震时程的易损性方法可有效兼顾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在纵向地震作用下,上承式钢桁拱桥的引桥墩和交界墩在50%中等损伤概率下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仅为0.597g和0.972g,远小于其他构件,说明混凝土桥墩为最易损构件;拱肋和立柱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概率较小,但拱顶和拱脚相对薄弱;设置固定支座的短立柱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损伤,可通过改变拱上立柱的支座布置形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地震易损性 耐震时程法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不确定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铁路桥墩地震损伤快速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林白 洪彧 +2 位作者 周志达 蒲黔辉 文旭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在桥梁的震后抢通工作中,桥梁结构的快速损伤评估是恢复交通的关键环节。以具有代表性的铁路矩形桥墩为研究对象,通过4组拟静力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并对1000组桥墩有限元模型分别按照纵桥向和横桥向进行耐震时程分析,通过搭... 在桥梁的震后抢通工作中,桥梁结构的快速损伤评估是恢复交通的关键环节。以具有代表性的铁路矩形桥墩为研究对象,通过4组拟静力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并对1000组桥墩有限元模型分别按照纵桥向和横桥向进行耐震时程分析,通过搭建BP神经网络对地震动力响应的需求结果进行拟合,构建铁路矩形桥墩震损快速评估模型,最终通过一座三跨混凝土梁桥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配筋率、配箍率、剪跨比和轴压比是影响桥墩地震损伤的四种主要因素,长宽比、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是影响桥墩地震损伤的三项次要因素;当发生PGA为0.32 g的设计地震时,通过数值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快速评估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桥梁四个桥墩轻微损伤概率分别为96.7%、44.6%、49.1%、96.7%和95.6%、40.4%、60.9%、95.8%,中度损伤概率分别为40.1%、1.2%、1.6%、40.1%和37.4%、2.3%、6.0%、37.7%;BP神经网络算法能够有效建立构造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的联系,输出误差处于合理范围内,回归程度较好。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桥梁地震损伤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能替代部分数值仿真计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神经网络 耐震时程方法 需求分析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IMs的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地震易损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峻岑 孙纬宇 +2 位作者 李国玉 严松宏 佟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440,共9页
为从概率角度对浅埋偏压黄土隧道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价,采用基于黏弹性边界的波动输入方法,并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大量非线性动力时程计算,评估20个地震动强度参数(IMs),然后基于标量IM和矢量IMs分别... 为从概率角度对浅埋偏压黄土隧道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价,采用基于黏弹性边界的波动输入方法,并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大量非线性动力时程计算,评估20个地震动强度参数(IMs),然后基于标量IM和矢量IMs分别对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展开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峰值速度(效益性指标ζ=0.15)是最适合的IM,其次是速度谱强度(ζ=0.20)和谱速度峰值(ζ=0.22);相比于标量IM,基于矢量IMs的拟合效果更好,可降低结构损伤预测的离散性;在建立地震易损性曲面时需考虑2个IMs之间相关性的影响以确定曲面的有效取值范围;采用标量IM会低估或高估隧道实际的损伤概率.基于矢量IMs可对隧道的地震易损性作出更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地震动强度参数 易损性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