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地区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的SSR和InDel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彦 杨刚 +7 位作者 孙万仓 王丽萍 张树娟 杨建胜 刘林波 刘自刚 曾秀存 武军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7~1.2695间,平均值为0.580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9~0.6377,平均值为0.308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SSR IN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春化基因BrFLC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刚 孙万仓 +10 位作者 王丽萍 曾秀存 刘自刚 李学才 方彦 武军艳 王凯音 侯献飞 钱武 马骊 刘海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 为寻找与冬春性相关的变异,以开发冬春性品种分子辅助标记,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 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 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3个基因均得到扩增。序列比对结果发现,3个Br FLC在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等位变异,发生的主要等位变异有SNP和Indel两种类型。Br FLC1变异与冬春性相关性不大,与冬春性关系密切的变异主要发生在Br FLC2和Br FLC3上。Br FLC2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5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Br FLC3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16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春化基因 BrFlC基因 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对冬前低温的响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耀照 曾秀存 +6 位作者 张芬琴 孙佳 孙万仓 武军艳 方彦 刘自刚 孙柏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下叶片结构特征、光合作用特性及其抗寒性,本研究在0℃和–7.6℃自然低温条件下,选用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超强抗寒)和天油4号(弱抗寒),测定并比较其叶片气孔性状、解剖结构和光合、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为明确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下叶片结构特征、光合作用特性及其抗寒性,本研究在0℃和–7.6℃自然低温条件下,选用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超强抗寒)和天油4号(弱抗寒),测定并比较其叶片气孔性状、解剖结构和光合、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冬前温度下降,2个白菜型冬油菜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变小,细胞间隙变大,叶片变薄;P_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P_n、G_s、T_r和CE均降低,而C_i均升高,说明是非气孔限制引起P_n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发生了光抑制现象,表现为F_m和F_v/F_m下降,F_o上升。与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相比,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总周长较长,叶片较厚,P_n、F_m和F_v/F_m均较高,说明冬前低温条件下,天油4号光合能力较强,光抑制程度较弱。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的叶片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大、气孔周长越长、叶片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越厚,光合能力越强,地上部生长越旺盛,品种抗寒性越差。本研究为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和育种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叶片结构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低温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青海玉树芜菁中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谭亮 周洛 +4 位作者 尕玛确加 苏三奎 吴亨祺 陈晨 皮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7-312,共6页
目的:为全面了解青海玉树芜菁的食用价值,选取青海玉树4个不同产区共12批芜菁,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芜菁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分别用亚临界流体丁烷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出芜菁中的β-谷甾... 目的:为全面了解青海玉树芜菁的食用价值,选取青海玉树4个不同产区共12批芜菁,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芜菁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分别用亚临界流体丁烷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出芜菁中的β-谷甾醇和总黄酮,然后分别测定了芜菁β-谷甾醇和总黄酮含量,同时还测定了芜菁多糖、可溶性糖、总皂苷、氨基酸、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等。采用SPSS 19.0对玉树4个不同产区芜菁中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曲麻莱县芜菁中蛋白质(2.20%)、总氨基酸(15.35%,以干计)和总皂苷(0.35%)含量最高,称多县芜菁中总糖含量最高(2.90%),囊谦县芜菁中粗纤维(1.01%)和总矿物质元素(447.5 mg/100 g)含量最高。结论:青海玉树芜菁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青海玉树芜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营养成分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杂交后代抗寒性与植物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萍 杨刚 +10 位作者 孙万仓 张正丽 王月 董红业 赵艳宁 孔德晶 鲁美宏 杨宁宁 刘自刚 方彦 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6,共6页
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品种Parkland杂交后代群体的感温性(冬春性)、植物学特性、越冬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冬性,可见冬性为显性,F2代和BC1冬春... 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品种Parkland杂交后代群体的感温性(冬春性)、植物学特性、越冬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冬性,可见冬性为显性,F2代和BC1冬春性发生分离,F2代冬春性均符合4∶1的分离,而BC1中以Parkland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符合1∶1的分离,以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之比为4∶1。(2)以越冬率为抗寒指标分析发现陇油7号×Parkland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陇油9号×Parkland杂交后代抗寒性强,这与冬性亲本抗寒性强弱一致,各世代抗寒性强弱依次是:以冬性为轮回亲本的BC1>F2>F1>春性为轮回亲本的BC1。(3)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越冬率与冬春杂交后代主要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心叶色>生长习性>冬春性>叶色。分析得出,植株形态特征与抗寒性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心叶为紫色、叶色深绿或浅绿、匍匐或半直立生长的幼苗,其越冬率较大,抗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杂交后代 冬春性 生物学特性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白菜类蔬菜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静 邢国明 +2 位作者 聂红玫 郑少文 孙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0,共3页
以大白菜、小白菜和芜菁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利用CI-34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面温度(Tl),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st)等指标,以期为3种... 以大白菜、小白菜和芜菁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利用CI-34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面温度(Tl),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st)等指标,以期为3种白菜类蔬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种白菜类蔬菜间Pn、Tr和Tl存在极显著差异,Ci存在显著差异,Gs和WUEst差异不显著。另外,3种白菜类蔬菜的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但第二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相关分析表明:PAR、Tr、Ci、Gs、Tl等生理生态因子对3种白菜类蔬菜的Pn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大白菜和芜菁,WUEst和Ci是主导因子,而小白菜的Pn受各因子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类 大白菜 小白菜 芜菁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良SOE-PCR技术定点突变TuMVC4-VPg基因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亮 钱伟 +7 位作者 张淑江 李菲 章时蕃 张慧 谢露露 武剑 王晓武 孙日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4,共6页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是白菜类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中Tu MV VPg基因在Tu MV侵染白菜类蔬菜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同Tu MV株系的致病性不同。本试验采用改良的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以Tu MV C4-VP...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是白菜类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中Tu MV VPg基因在Tu MV侵染白菜类蔬菜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同Tu MV株系的致病性不同。本试验采用改良的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以Tu MV C4-VPg基因序列为模板,定点突变Tu MV C4-VPg与Tu MV CDN1-VPg基因间5个差异核苷酸位点(决定5个氨基酸差异)。结果表明:通过SOE-PCR技术获得了5个Tu MV C4-VPg基因的单点突变体,即Tu MV C4-VPg-Ⅰ、Tu MV C4-VPg-Ⅱ、Tu MV C4-VPg-Ⅲ、Tu MV C4-VPg-Ⅳ和Tu MV C4-VPg-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类蔬菜 芜菁花叶病毒 VPg基因 重叠延伸PCR技术 单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芜菁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轩正英 马国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3期2540-2542,2547,共4页
以8个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品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8个基因型中,有4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50%,其中W4出胚率最高,达到73胚/30蕾... 以8个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品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8个基因型中,有4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50%,其中W4出胚率最高,达到73胚/30蕾。NLN-13培养基中添加激素能明显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低温预处理也能提高小孢子产胚率,最适宜的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 小孢子培养 出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及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9
作者 方园 刘林波 +13 位作者 孙万仓 刘自刚 杨刚 袁金海 马骊 侯献飞 王凯音 郭仁迪 陈奇 王治江 刘海卿 钱武 赵艳宁 米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探讨质外体抗冻蛋白能否作为冬油菜抗寒评价的一项新指标,本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及其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所有单株质外体抗冻蛋... 为探讨质外体抗冻蛋白能否作为冬油菜抗寒评价的一项新指标,本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及其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所有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浅,其含量较低。低温胁迫后,各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加深,含量增加,且单株间差异较大。冬性亲本和能够越冬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深,而春性亲本与不能越冬单株的颜色浅。由此说明,质外体抗冻蛋白作为抗寒评价的新指标是可行的,试验中筛选出的一些抗寒性状优良的单株,可为冬油菜抗寒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杂交一代 抗寒性 质外体 抗冻蛋白 SDS-PAGE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红业 孙万仓 +6 位作者 刘自刚 张正丽 杨刚 王丽萍 王月 赵燕宁 钱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7-2282,共6页
为了解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后代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以6份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在越冬降温前与降温后,自交和开放授粉后代植株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越冬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除MDA含量外,无论是降温前还是降温后,白菜型冬... 为了解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后代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以6份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在越冬降温前与降温后,自交和开放授粉后代植株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越冬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除MDA含量外,无论是降温前还是降温后,白菜型冬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叶片中的SOD、CAT、POD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较开放授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幼苗越冬率也较开放授粉植株显著降低。(2)与降温前相比,降温后所有测定指标在两种授粉方式后代中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以CAT活性变化最为显著。研究认为,自交会使白菜型冬油菜后代植株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导致幼苗的越冬率显著下降,进而引起其植株抗寒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自交 开放授粉 生理生化特征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温敏不育系PK3-12S育性转换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文博 方园 +7 位作者 刘自刚 徐春梅 刘高阳 邹娅 徐明霞 郑国强 曹小东 方新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7-1516,共10页
为揭示温敏不育系PK3-12S育性转换机制,本研究以白菜型冬油菜温敏不育系PK3-12花药为材料,采用2-DE和LC-MS/MS质谱鉴定等差异蛋白组学方法,分离鉴定了PK3-12在不育/可育条件下花药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揭示温敏不育系PK3-12S育性转换机制,本研究以白菜型冬油菜温敏不育系PK3-12花药为材料,采用2-DE和LC-MS/MS质谱鉴定等差异蛋白组学方法,分离鉴定了PK3-12在不育/可育条件下花药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采用RT-PCR检测了PK3-12在不育/可育条件下花蕾发育进程中差异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不育条件下,PK3-12花药形态瘪小,药室有少量败育花粉,育性转换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达变化量在2倍以上差异蛋白质点31个,其中增量表达蛋白质点6个,减量表达蛋白质点11个,表达完全抑制蛋白点12个,不育花药特异表达蛋白点2个。质谱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质,参与信号转导通路、二羧基乙醛酸代谢、糖酵解代谢、次生合成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分支酸生物合成、碳代谢途径等细胞过程。Rubisco亚基连接蛋白编码基因BrrbcL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与可育花蕾相比,发育进程中不育花蕾BrrbcL基因、膜联蛋白基因(ANN)、BetVI过敏原家族基因(BetVI)表达明显下调,表明上述基因可能参与了温敏不育系PK3-12S育性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温敏不育 差异蛋白组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温州芜菁块根中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雷霖国 郑晓林 +2 位作者 郁有健 邵勤 朱祝军 《长江蔬菜》 2018年第6期66-71,共6页
以温州地区种植的15个芜菁品种为材料,对其类黄酮、总多酚、硫代葡萄糖苷、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温州芜菁品种间的功能性组分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品种15p-18具有高类黄酮、高总... 以温州地区种植的15个芜菁品种为材料,对其类黄酮、总多酚、硫代葡萄糖苷、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温州芜菁品种间的功能性组分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品种15p-18具有高类黄酮、高总多酚、高硫苷含量的优良品质,适宜作为优质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brassicarapal.) 营养品质 硫代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不同芜菁品种生长发育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卓玛曲措 +1 位作者 王忠红 敬志豪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80-82,86,共4页
分别对采集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山南市曲松县的2个地方芜菁品种苗期、肉质根膨大期和收获期3个生育时期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株高、叶片长宽比、叶面积以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西藏不同芜菁品种不同生育时期... 分别对采集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山南市曲松县的2个地方芜菁品种苗期、肉质根膨大期和收获期3个生育时期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株高、叶片长宽比、叶面积以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西藏不同芜菁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指标间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拉萨市尼木县地方芜菁品种表现型较好,可进一步作为开发利用西藏芜菁种质资源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brassica rapa l.) 生长生育 西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芫根粗总皂苷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14
作者 刘浩 蒋思萍 +5 位作者 杨玲玲 陈志娟 包善飞 徐爱国 卜海涛 高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芫根粗总皂苷(S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体积分数70%乙醇加热提取芫根,并分别以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ST,测定正丁醇萃取相中总皂苷的含量;给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85mg/kg四氧嘧啶,建立糖尿... 【目的】研究芫根粗总皂苷(S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体积分数70%乙醇加热提取芫根,并分别以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得到芫根ST,测定正丁醇萃取相中总皂苷的含量;给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85mg/kg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剂量为500和1 000mg/kg的ST对糖尿病小鼠灌胃7d后,测定初始空腹血糖和最终空腹血糖,并在试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胸腺、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分析ST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耐糖量(OGTT)的改善情况。【结果】正丁醇萃取物中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31.5±1.7)%(以薯蓣皂苷元计);ST 500和1 000mg/kg灌胃组糖尿病模型小鼠在连续给药7d后,小鼠血糖显著降低(P<0.05),并且其脏器指数得到了明显改善;500mg/kg剂量的ST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耐糖量。【结论】芫根粗总皂苷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根 粗总皂苷 降糖作用 耐糖量 脏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芜菁营养成分测定及提高缺氧耐受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15
作者 刘晔峰 龚凌霄 +3 位作者 刘连亮 蔡华芳 吴晓琴 张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2-416,共5页
芜菁是产自藏区的一种古老作物,是藏民及其爱畜牦牛进入高海拔地区作业的必备食材,栽培历史悠久。以西藏芜菁为原料,参照国标方法测定了其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发现其氨基酸组成种类繁多,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并对其抗缺氧能... 芜菁是产自藏区的一种古老作物,是藏民及其爱畜牦牛进入高海拔地区作业的必备食材,栽培历史悠久。以西藏芜菁为原料,参照国标方法测定了其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发现其氨基酸组成种类繁多,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并对其抗缺氧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5、1.0、2.0g/kg.d)的芜菁冻干粉连续灌胃ICR小鼠7天,并设置红景天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用秒表记录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解剖后取肝脏测定蛋白含量和SOD活力。研究结果表明,芜菁粉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显著改善小鼠的缺氧耐受力,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肝脏SOD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各组实验小鼠间的体重和肝体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西藏芜菁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小鼠的缺氧耐受性和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芜菁 红景天 动物实验 常压耐缺氧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的核型分析
16
作者 李梦寒 次仁白珍 +2 位作者 安克杰 何燕 旦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4,共6页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遗传种质特性的细胞学信息,选取8份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并利用染色体主要核型参数进行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0,染色体均由...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遗传种质特性的细胞学信息,选取8份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并利用染色体主要核型参数进行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0,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均带有1对随体。核型类型均为对称型2A型。染色体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染色体长度比变幅为1.60~1.91,平均臂比为1.33~1.52,不对称指数介于56.08%~58.85%之间。以核型不对称性评定参试材料进化程度,塔巴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高,夏鲁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低;核型特征聚类将8份材料分为3组。进化和聚类分析发现,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进化速度较慢,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处于较为原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黄籽 西藏地方品种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