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结与游离磨粒协同作用硬脆材料磨抛加工机理
1
作者 罗晨阳 郭磊 +2 位作者 曹雏清 曹蕾蕾 施鹏飞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9-1169,1177,共12页
为了揭示硬脆材料弹性磨抛加工过程中固结与游离磨粒协同作用下的材料去除机理,设计了一种硅胶基体金刚石砂纸磨抛工具,通过配备不同浓度金刚石抛光浆料进行磨抛加工。研究了弹性工具-工件间的接触应力场、速度场分布以及磨粒-工件间的... 为了揭示硬脆材料弹性磨抛加工过程中固结与游离磨粒协同作用下的材料去除机理,设计了一种硅胶基体金刚石砂纸磨抛工具,通过配备不同浓度金刚石抛光浆料进行磨抛加工。研究了弹性工具-工件间的接触应力场、速度场分布以及磨粒-工件间的接触力学,建立了硬脆材料弹性磨抛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以SiC工件为加工对象,以磨抛压力、磨具转速、磨料浓度等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完成单点磨抛加工验证实验,对磨抛加工表面材料去除轮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材料去除模型与实际材料去除深度的误差范围为4.68%~8.22%,材料去除深度与磨抛压力、磨具转速和磨料浓度成正相关,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弹性磨抛加工材料去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材料 材料去除机理 弹性磨抛工具 固结磨粒 游离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微观力学特性的纳米压痕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鹏 赵渝龙 +4 位作者 聂百胜 柳先锋 邓博知 何珩溢 曹明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53-3467,共15页
煤体力学性质的测定与研究对煤炭高效开采和灾害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煤较为松软破碎,强度较低,难以制备标准的力学测试煤样,也无法回收利用从而进行重复测试。亟需探索新的力学测试方法完善煤的力学特性研究。纳米压痕技术可以测... 煤体力学性质的测定与研究对煤炭高效开采和灾害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煤较为松软破碎,强度较低,难以制备标准的力学测试煤样,也无法回收利用从而进行重复测试。亟需探索新的力学测试方法完善煤的力学特性研究。纳米压痕技术可以测定小尺度煤体微观力学特性,具有样品易制作、实验快速、样品无损的特点。结合矿物组分测试、形貌扫描和纳米压痕实验,研究了4种煤的物性特征及微观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矿物类别主要包括非晶态有机质和黏土、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不同煤的矿物组分有显著差异。煤的3D形貌图显示不同煤表面粗糙度差异明显,煤中矿物分布具有显著非均质性。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①煤样中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质量分数越高,会导致煤样表面力学性质越强,压痕深度越小;②煤样表面的组分越复杂,煤的非均质性越明显,表面微观力学性质分布的离散程度越高;③煤的煤阶越高,变质程度越高,外部孔隙越发育,导致断裂韧度提高;④对压痕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发现弹性模量与坚固性系数、弹性模量与断裂韧度均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且弹性模量与断裂韧度的线性关系受峰值载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力学性质 纳米压痕 表面形貌 峰值载荷 坚固性系数 弹性模量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过流部件磨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庞佑霞 郭源君 刘厚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0,共2页
分析了水轮机过流部件磨蚀的特点,总结出过流部件的磨蚀主要是冲蚀磨损、气蚀破坏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决定冲蚀磨损的关键因素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气蚀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硬度;提出了提高过流部件抗磨蚀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水轮机 磨蚀机理 弹性模量 硬度 过流剖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米压痕实验研究页岩力学特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陈平 韩强 +1 位作者 马天寿 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2-670,共9页
针对页岩储集层力学特性较难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微米力学测试技术的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的微米压痕实验,分析页岩的细观力学特性,评价宏观、细观尺度下页岩力学特性的关系。... 针对页岩储集层力学特性较难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微米力学测试技术的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的微米压痕实验,分析页岩的细观力学特性,评价宏观、细观尺度下页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页岩微米压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细观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呈非均匀分布;宏观、细观实验对比分析显示弹性模量的细观实验统计平均值近似于宏观实验测量值。通过引入页岩组成参量——颗粒堆积密度,得到页岩组成与力学性质的关系:细观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随颗粒堆积密度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增变化。基于硬度-颗粒堆积密度模型,逆向分析细观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细观测量值的统计平均值略小于宏观值。微米力学测试技术可较好地表征页岩细观力学特性并有效预测宏观力学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细观力学特性 微米压痕实验 弹性模量 压入硬度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填充尼龙1010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坤 王帅 +3 位作者 刘浩 刘文涛 何素芹 朱诚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在制备硅灰石填充尼龙(PA)1010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摩擦面的形貌,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的加入大幅降低... 在制备硅灰石填充尼龙(PA)1010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摩擦面的形貌,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的加入大幅降低了PA1010与钢材间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70%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仅为纯PA1010的54.7%和11.4%,PA1010的耐磨性得到显著改善。硅灰石的加入减轻了PA1010的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70%时只有轻微的犁沟现象。随着热变形温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的提高,体积磨损量降低,摩擦系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硅灰石 摩擦磨损 磨损机理 拉伸弹性模量 热变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态纳米压痕的理论基础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江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245,共65页
纳米压痕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在纳米尺度上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建立于1992年的经典Oliver-Pharr(OP)方法则是分析纳米压痕实验数据的最常用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OP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纳米压痕技术在陶瓷材料弹性... 纳米压痕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在纳米尺度上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建立于1992年的经典Oliver-Pharr(OP)方法则是分析纳米压痕实验数据的最常用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OP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纳米压痕技术在陶瓷材料弹性模量及硬度测试中的应用,对影响OP方法测试精度及测试可靠性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硬度 接触力学 数据分析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体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江文武 徐国元 中国生 《江西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建立了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模型,应用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理论,结合某矿实际,分别对硬支弱板结构和软支弱板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寻出了人工假顶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阐明了该矿以往发生事故的真正原因,同时也分析了进路侧帮... 建立了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模型,应用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理论,结合某矿实际,分别对硬支弱板结构和软支弱板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寻出了人工假顶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阐明了该矿以往发生事故的真正原因,同时也分析了进路侧帮的弹性模量等对人工假顶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模型 人工假顶 硬支弱板结构 软支弱板结构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83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镀层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桂华 张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87,共5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5083铝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非晶薄膜,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研究Ni-P非晶薄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变形行为.结果表明,Ni-P非晶薄膜硬度不是一个恒定值,与纳米压痕的压入深度有关,而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载...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5083铝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非晶薄膜,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研究Ni-P非晶薄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变形行为.结果表明,Ni-P非晶薄膜硬度不是一个恒定值,与纳米压痕的压入深度有关,而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载荷-深度曲线出现跳跃及台阶现象与应变速率有关,应变速率愈慢,曲线出现台阶现象越明显;跳跃台阶源于单个剪切带的开动,而在高的应变速率条件下,由于多个剪切带的开动,曲线上便不出现跳跃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非晶薄膜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磨粒冲击加工去除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5
9
作者 舒晨 李新和 +1 位作者 卜佳南 胡兴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0-1364,共5页
运用脆性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理论,结合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运动学方程对超声波磨粒冲击去除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磨粒冲击对脆性材料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石英玻璃的... 运用脆性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理论,结合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运动学方程对超声波磨粒冲击去除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磨粒冲击对脆性材料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石英玻璃的临界切削深度为0.013μm。采用粒度为W7的磨粒,加工间隙一定,超声工具头端面振幅在约低于23.87μm加工时,可实现在延性模式下研抛出高质量的石英玻璃表面;当振幅高于23.87μm时,可实现在脆性断裂模式下对玻璃表面的高效率研磨。仿真结果表明:脆性材料在磨粒冲击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弹塑性变形,当达到材料的临界断裂应力时,材料内部开始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磨粒冲击 光学石英玻璃 临界切削深度 光滑质点流体力学(S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