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对耕地主要土壤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范磊 位盼盼 +5 位作者 郭燕 李光辉 张红利 王来刚 程永政 汤向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9-1308,共10页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对耕地主要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20万亩(1亩=1/15 hm~2)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为研究区,利用297个地面采样点测得的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数据,经普通克里格...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对耕地主要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20万亩(1亩=1/15 hm~2)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为研究区,利用297个地面采样点测得的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数据,经普通克里格插值(OK)后,按照国家土壤主要性状指标分级标准生成各指标的等级空间分布图,进而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等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中SOM、AP、AK的地面样点统计平均值建后比建前分别提高0.1 g·kg^(-1)、0.77 mg·kg^(-1)、1.52 mg·kg^(-1),土壤pH建前建后的值处于7.6~8.0范围,变化较小,呈弱碱性且建前建后基本保持稳定;空间变异分析中SOM、AP、AK、pH的块金系数均小于20%,研究区各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OK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中SOM、AP、AK含量大部分区域分别在15 g·kg^(-1)、20 mg·kg^(-1)、100 mg·kg^(-1)以上,均属中等(3级)及以上水平,且建前建后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SOM、AP、AK的较高以上含量水平(1级+2级)所占面积建后比建前分别增加4.39%、13.72%、13.65%,低含量水平(5级)或较低含量水平(4级)所占面积建后比建前分别下降3.92%、18.52%、53.95%,说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耕地中SOM、AP、AK高含量区域的分布面积,降低了低含量区域的分布面积,尤其是对耕地中AP、AK含量较低区域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即对较差耕地的地力提升效果较明显。转移矩阵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中SOM、AP、AK的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小幅度提升,表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对研究区耕地SOM、AP、AK含量的等级分布提升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耕地地力 克里格插值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及肥力评价
2
作者 肖顺枝 陈安强 +7 位作者 陈兴位 付斌 胡万里 孟国忠 吕亚媚 李艳 王炽 张勤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和肥力演变,进而为平衡施肥分区指导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麒麟区2007年和2021年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施肥量调查和土壤养分监测,借助模糊综合评价和地理统计学方... 【目的】明确云南省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和肥力演变,进而为平衡施肥分区指导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麒麟区2007年和2021年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施肥量调查和土壤养分监测,借助模糊综合评价和地理统计学方法,明确麒麟区土壤养分和肥力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2007年增加6.6%、236.7%和87.7%,但碱解氮含量和pH 2021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5.7%和3.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丰缺等级处于一级水平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在2007年占比分别为56%、60%、37%和31%,在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53%、51%、45%和62%。土壤各养分含量时空变异大,2007年麒麟区土壤有机质北部较南部含量丰富,高值区(36.3~61.0 mg/kg)以斑块状出现在三宝镇、沿江乡及茨营乡等乡(镇);2021年,有机质含量普遍提高至42.0~63.8 g/kg,分布趋势与2007年相似。2007年碱解氮含量(133.8~231.7 mg/kg)在三宝镇、东山镇及珠街乡分布较为集中,而2021年碱解氮含量(24.8~144.2 mg/kg)在越州镇和廖廓街道附近以斑块状出现,两个时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07年呈现高值区(17.0~36.5 mg/kg)且集中在三宝镇周边,而低值区(2.8~13.9 mg/kg)在东山镇,2021年,高值区(30.1~433.0 mg/kg)主要分布在茨营乡东部,低值区(20.67~30.1 mg/kg)在西部。至于速效钾含量,2007年,高值区(185.5~316.9 mg/kg)多分布在廖廓街道以南的乡(镇),低值区(80.1~125.2 mg/kg)在东山镇出现。2021年,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增高(274.1~589.5 mg/kg),分布更加均匀。2007年和2021年的土壤pH整体呈中性偏酸,均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2007年和2021年土壤肥力水平基本维持在Ⅲ级(中等)水平,2021年研究区土壤肥力Ⅰ级(高)和Ⅱ级(较高)面积较2007年增加5.3%和6.3%,同时,土壤肥力质量也提升9.1%。【结论】麒麟区耕地土壤整体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丰富状态,且部分地区存在养分过剩现象,土壤肥力有较大提升,施肥结构和耕作方式是研究区14年间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应结合土壤肥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做到精准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评价 时空变化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市耕地土壤矿质养分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连喜 王泽煌 +5 位作者 田利华 赵景鹏 陈伟盛 林启美 黄庆 魏岚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土壤矿质养分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供给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合理施肥及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目标,对江门市主要作物的耕地土壤进行矿质养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门市耕地土壤pH均值5.60,超过45... 土壤矿质养分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供给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合理施肥及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目标,对江门市主要作物的耕地土壤进行矿质养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门市耕地土壤pH均值5.60,超过45%的耕地土壤酸化严重,茄果与瓜类蔬菜地、果园及稻田土壤酸性较强,恩平市及蓬江/江海地区土壤pH明显高于其他县区。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26.4g·kg^(-1),以新会区及果园土壤最高,恩平市最低。碱解氮和速效钾均值分别为120 mg·kg^(-1)和136 mg·kg^(-1),新会区、蓬江/江海区及果园土壤最高,恩平市最低。74.5%样点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极丰富水平,均值为123mg·kg^(-1)。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质量摩尔浓度与有效硼、有效硅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02cmol·kg^(-1)、0.650 cmol·kg^(-1)、0.650 mg·kg^(-1)和132 mg·kg^(-1),仅新会区、蓬江/江海区及果园土壤含量稍高。不同作物及县区间的土壤pH变异性较弱,变异系数为9.43%-17.0%,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硼和有效硅含量变异性中等,变异系数为20.4%-86.6%,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变异性较强,变异系数为55.4%-143%。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江门市耕地土壤具有酸化加剧的趋势,有效磷含量极显著提升,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升。江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硅含量偏低,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缺乏。江门地区整体土壤矿质养分差异明显,不同作物及区域间土壤矿质养分差异不可忽视,需按照“控氮、减磷、提质、增钾、稳硼硅、补钙镁”的总体原则,推广测土配方及精准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市 耕地 土壤 矿质养分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典型丘陵山区耕地地力评价
4
作者 王会来 王寅 +1 位作者 吴东涛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008-2014,共7页
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典型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全面摸清土壤养分和耕地地力情况,为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耕地综合地力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浙西南典型丘陵山区小尺度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 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典型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全面摸清土壤养分和耕地地力情况,为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耕地综合地力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浙西南典型丘陵山区小尺度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评价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土壤pH值整体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水溶性盐总量适中。土壤pH值等级集中在Ⅳ~Ⅵ,有机质含量等级集中在Ⅱ和Ⅲ,全氮含量等级集中在Ⅰ和Ⅱ,有效磷含量等级集中在Ⅰ和Ⅱ,速效钾含量等级集中在Ⅰ~Ⅳ。耕地地力等级平均为0.68,一等、二等和三等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占比依次为0.70%、75.90%和23.40%。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耕地地力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耕地地力评价 浙西南 丘陵山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侵蚀耦合协调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5
作者 焦欢 龙霞 +3 位作者 郭强 柳旭蕾 李辉 申思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84-92,共9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对象,建立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指标权重,开展耕地障碍因子分析、土壤侵蚀评价以及耦合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江津区中等级别的耕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占比达77.61%,耕地质量等级整体呈中...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对象,建立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指标权重,开展耕地障碍因子分析、土壤侵蚀评价以及耦合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江津区中等级别的耕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占比达77.61%,耕地质量等级整体呈中等偏高的趋势,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合特性。(2)准则层中地学特征、土壤特性、植被生长的障碍度均大于45.00%,对江津区耕地质量的阻碍作用较为突出;指标层中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排水能力、土壤水分指数的障碍度均大于50.00%,是江津区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3)江津区土壤侵蚀状况总体较好,微度及以下侵蚀面积占比为84.65%,侵蚀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侵蚀较严重区域集中在北部区域;江津区耕地质量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总体处于良好的协调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江津区 耕地质量 土壤侵蚀 耦合协调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新村乡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与耕地质量评价
6
作者 诸海焘 黄华 +2 位作者 蔡树美 张德闪 徐四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崇明区新村乡为调查区域,基于高密度采样数据,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进行了时空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乡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1 g∕kg、100.6 mg... 以崇明区新村乡为调查区域,基于高密度采样数据,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进行了时空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乡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1 g∕kg、100.6 mg∕kg、14.0 mg∕kg和136.6 mg∕kg。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 g∕kg的土壤仅占2.8%,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10 mg∕kg的缺磷土壤占23.3%,不同点位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差异较大。为有效推进新村乡优质米绿色生产和土壤健康,建议推行绿肥轮作休耕、养分精准管理与根际土壤调控等技术,实现新村乡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乡 土壤养分 耕地地力评价 时空变异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有良 王小洪 +3 位作者 费光春 杨恩林 肖玉 张钟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4-774,共11页
通过研究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桐梓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所获得的表层土壤有效态样品,对其养分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探讨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及... 通过研究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桐梓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所获得的表层土壤有效态样品,对其养分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探讨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及其有效态的含量、分布特征、等级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全量整体较丰富,硼、钼、锌全量以丰富等级为主,分别占总样本数56.34%、65.49%、77.96%;氮全量以较丰富为主,占比41.16%;而磷全量以较缺乏为主,占比32.23%。有效量整体较缺乏,速效磷、有效钼以缺乏为主,分别占比46.05%、30.14%;有效硼、速效钾以较缺乏为主,占比分别为64.66%、50.94%;而有效锌较丰富,占比50.83%。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全量是其有效量的主控因素,养分元素有效性受表生地球化学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的地质单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差异性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的转化,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养分元素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养分 有效量 桐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空间分异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响应--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春华 方斌 +3 位作者 张志成 王子源 杨欣蕾 邵羽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69-8487,共19页
探究土壤养分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响应对粮食主产区农地合理利用、农业精准施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土壤养分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响应的研究框架,采用景观格局分区、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铜山区为... 探究土壤养分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响应对粮食主产区农地合理利用、农业精准施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土壤养分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响应的研究框架,采用景观格局分区、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铜山区为例,揭示粮食主产区内部土壤养分对农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响应差异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水田和旱地的土壤养分平均含量高于园地和水浇地,但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总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充足;(2)斑块大而聚集、小而破碎区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较高,斑块较大且形状复杂区域的有效磷、速效钾和总氮平均含量高于斑块较小区域;(3)有机质和总氮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有效磷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速效钾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4)平原地区与海拔较高的丘陵地区相比,农地利用更为多样化与集约化,斑块较为连片,土壤养分含量也相对较高,促使粮食单产带动总产量较高,社会经济水平也较高;(5)构建的研究框架较适合探究以铜山区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淮海经济区及类似铜山区的其他区域农地合理利用、精准养分施策、农地土壤质量与肥力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土壤养分 响应 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金昌市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
9
作者 郑铭宇 蔡立群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24-35,共12页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述了该方法如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金昌市为例,以《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耕地质量等级与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金昌市耕地质量等级处于一至六等地,无七至十等地,一等地为金昌市耕地主体,面积为80024.40 hm^(2),占金昌市总耕地的64.35%;金昌市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为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全氮含量多属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多属较高水平,总体呈现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速效钾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金昌市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较好,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大灌溉力度、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使土壤保水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级 模糊数学法 层次分析法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肥力监测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宪信 韩乐勇 +2 位作者 薛瑞娟 王壮 胡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74-78,共5页
为明确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地力,本文基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0—2022年2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耕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2年监... 为明确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地力,本文基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0—2022年2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耕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2年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7.82~21.7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91.9~138.9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18.68~32.13 mg/kg和速效钾平均含量183~230 mg/kg;近13年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速效磷平均含量呈缓慢下降后逐渐平稳趋势,速效钾平均含量呈波动变化并保持相对平稳趋势,土壤总体养分趋于平衡,土壤整体肥力水平保持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监测 土壤养分 测土配方施肥 耕地质量 化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试点县补充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11
作者 童童 丁琪洵 +3 位作者 蔡天培 汤萌萌 史习建 马友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 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低于县域水平;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总体上比县域水平分布更分散;乡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与全镇耕地质量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乡镇补充耕地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补充耕地土壤速效钾和pH平均值高于县域土壤平均值,有效磷平均值低于县域平均值,有机质平均值与县域平均值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 耕地质量 土壤养分 占补平衡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张秉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且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因此,在干旱区可采用膜下滴灌以提高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干旱区 耕地 土壤养分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滇池片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海燕 童江云 +3 位作者 包涛 钱玲 任建青 周文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4-1620,共7页
【目的】全面了解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方法】对昆明滇池片区7个县(区)所采集的3907个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化验检测,结合"3S"技术,研究分析昆明市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昆明滇池片... 【目的】全面了解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方法】对昆明滇池片区7个县(区)所采集的3907个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化验检测,结合"3S"技术,研究分析昆明市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面积占70.08%,处于缺乏状态的占28.29%,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的占63.18%,其它养分大部分面积是处于较丰富和丰富水平。从养分平均值来看,昆明滇池片区全氮、碱解氮属较丰富水平,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均达到丰富水平。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属缺乏状态外,其余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钼含量平均值都处于高或较高水平。总体来说,菜地和季节性蔬菜用地,养分含量最高,种植果树的旱地最低。【结论】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整体养分含量水平处于丰富和较丰富状态,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在普遍上升。在施肥过程中,应结合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片区 耕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紫色土养分空间变异对土壤侵蚀的响应 被引量:36
14
作者 葛方龙 张建辉 +1 位作者 苏正安 聂小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9-464,共6页
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并因此造成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利用土壤侵蚀测定的137Cs示踪技术,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所引起的土壤再分配对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坡耕地... 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并因此造成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利用土壤侵蚀测定的137Cs示踪技术,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所引起的土壤再分配对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是水蚀和耕作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强烈的耕作导致坡上部发生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对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产生深刻影响,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瘠,而在坡下部相对富集;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K以及土壤粘粒含量在不同坡位之间出现显著差异。反映净余土壤再分配速率的137Cs面积浓度与这些土壤理化特性均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137Cs面积浓度可以作为表征侵蚀坡地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 坡耕地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波 陆雅海 +6 位作者 张旭东 卢升高 韦革宏 杨劲松 朱安宁 刘满强 段英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作物系统,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需要解决4个地力调控方面的关键问题:地力与养分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土壤障碍制约养分高效蓄积转化机制与消减原理、地力培肥促进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耦合利用机制及调控途径、肥沃耕层构建与生物功能提升对养分蓄纳供应的协同驱动增效机制与调控理论。本文提出基于多时空尺度综合研究,建立稳定提升土壤功能–加速养分循环利用的"双核驱动"地力综合管理理论,在不同区域构建并应用化肥减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大面积均衡减施化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土壤障碍 肥沃耕层 养分蓄纳供应 养分利用率 调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耕地土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建宇 欧聪 +3 位作者 李琪 张欣 张超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1-257,共7页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价中定性概念与评价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基于云理论及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耕地土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对象...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价中定性概念与评价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基于云理论及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耕地土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对象,选取耕作层中有机质等7个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得到评价对象的土壤养分模糊云综合指数(Cloud fuzzy comprehensive index,CFCI),并对CFCI进行COK插值,形成土壤养分CFCI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从评价结果的数据特征来看,研究区域CFCI范围在2.43~4.89之间,平均值为3.78,标准差为0.45,变异系数为11.85%,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从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大安市耕地土壤养分综合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呈现耕地集中连片度越高的地方,土壤养分综合水平越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云模型 模糊评价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晗 赵小敏 +7 位作者 朱美青 欧阳真程 郭熙 匡丽花 叶英聪 黄聪 汪晓燕 李伟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71,共9页
为了掌握南方丘陵山区耕作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江西省为例,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SPSS经典统计方法、ArcGIS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技术,运用全局... 为了掌握南方丘陵山区耕作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江西省为例,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m)土壤样点数据,借助SPSS经典统计方法、ArcGIS地统计学和半方差分析技术,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和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近30年耕地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机质(SOM)和酸碱度(pH值)5种养分要素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2012年土壤养分Moran′s I指数和块金系数较1985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特性。1985年除土壤pH值符合球状模型外,其余4种养分要素属于指数模型,2012年土壤TN,TP和SOM符合球状模型,TK和pH值符合指数模型,两个时期交叉验证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30年来,研究区耕作土壤养分有升有降,以升为主。土壤TN和SOM处于丰富级水平,其含量显著上升,平均级别分别提升了0.41,0.44个单位;TP处于中等水平,全磷水平上升较为显著,平均级别提升了0.39个单位;TK处于低量级水平,全钾含量急剧下降,平均级别降低了0.89个单位;土壤pH值处于酸性水平,pH值下降较为明显,平均级别降低了0.66个单位。近年来,由于受到人为耕作方式、施肥结构、秸秆还田、工业污染及酸性沉降物等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土壤TN,SOM和TP含量有所提升,TK含量急剧降低,土壤严重酸化。研究结果为江西省土壤养分分区管理、精准高效施肥、土壤养分可持续利用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空间自相关 克里金插值 时空变异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75
18
作者 赵庚星 李秀娟 +2 位作者 李涛 岳玉德 张如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5-58,共4页
以山东青州市为例,在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以数理统计方法对5种耕地利用方式下17种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进而系统地探讨了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山东青州市为例,在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以数理统计方法对5种耕地利用方式下17种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进而系统地探讨了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交换性钙、镁、有效硅、锌、硼、土壤pH值和全盐含量有显著影响。由于菜地高施肥量及高产出的影响,大部分菜地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粮田,但有效硅含量粮田则远高于菜地。粮田土壤pH值高于菜地,全盐含量菜地高于粮田。在旱地、水浇地粮田和露天菜地中有效磷含量变异最大,但设施菜地中全氮、有效硫含量的变异最大。研究结果对于探明耕地利用对土壤的养分状况的影响,对研究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青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4 位作者 宋开山 张素梅 刘殿伟 黄健 张惠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4-707,共4页
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的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土壤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国家重点商品粮食基地松嫩平原九台市,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 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的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土壤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国家重点商品粮食基地松嫩平原九台市,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锌和有效磷的总变异系数最大,pH值和阳离子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缓效钾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不同利用方式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具有显著影响。水田和菜地的pH和CEC高于旱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松嫩平原九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柴成武 王理德 +7 位作者 尉秋实 王方琳 吴昊 郭春秀 陈思航 胥宝一 何芳兰 孟存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为主,但种类较为单一,此时土壤贮水量较高...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为主,但种类较为单一,此时土壤贮水量较高;随着施肥活动的停止,退耕1~8 a,一年生及二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恢复,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逐渐增大,此时土壤贮水量大幅度下降,以0—2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退耕13~20 a演替为以多年生小灌木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单一植物群落,此时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回升;退耕30~40 a时,多年生小灌木种类增加,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增大,土壤贮水量下降。(2)3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变化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同一年限内均表现为0—20 cm土层中的含量大于20—40 cm,且同年内两层间的含量差异均虽退耕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小,以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表现较明显;整个退耕时间内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在退耕当年(CK)的土壤表层0—20 cm含量最大,之后随退耕年限增加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CK至退耕8 a间变化幅度较大,且在第4年时有一个剧烈上升的拐点,13~40 a间变化较小。总之,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呈波动式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区 退耕地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