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效应的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1
作者 毛述震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潘萍 朱天顺 郑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91,共12页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平均高-林龄模型分别用于计算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采用Mitscherlich、Korf、Logistic、Gompertz、Schumacher和Richards等6种理论生长模型,构建基于林龄、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并筛选出其最优基础模型,进而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选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2种加权残差方差模型消除模型异方差,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马尾松天然林自然稀疏率为-1.3961,采用Schumacher模型构建的林分平均高与林龄关系模型的精度最高,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8725、0.5588 m和0.4043 m。(2)Korf模型为林分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488、1.5562 m^(2)/hm^(2)和1.1003 m^(2)/hm^(2)。(3)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基础模型差异极显著(P<0.001),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513、1.5138 m^(2)/hm^(2)和1.0631 m^(2)/hm^(2),较林分断面积生长基础模型R_(adj)^(2)提高0.26%,而RMSE和MAE分别降低了2.72%和3.38%;幂函数加权残差方差模型对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消除效果最好。【结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中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混合效应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赣南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林 最大密度线 林分断面积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水沙结构对三维斜压效应的响应
2
作者 朱显博 路川藤 +1 位作者 罗小峰 张功瑾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2,67,共10页
入海河口水体密度受盐水和淡水共同影响,形成不同水域密度梯度,进而产生斜压作用,对河口水沙结构存在明显影响。为探究密度梯度产生的斜压作用对长江口北槽水沙结构影响,构建了三维水沙盐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长江口北槽不同水层流速和... 入海河口水体密度受盐水和淡水共同影响,形成不同水域密度梯度,进而产生斜压作用,对河口水沙结构存在明显影响。为探究密度梯度产生的斜压作用对长江口北槽水沙结构影响,构建了三维水沙盐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长江口北槽不同水层流速和含沙量对斜压作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水体密度斜压作用主要由盐度引起,斜压会增大底层涨潮流速,中下段水域尤为显著,对表层涨潮流速影响相对较小,对不同水层的落潮流速均呈现出减弱作用;斜压对航槽和两侧边滩水体的流速影响趋势一致,但航槽内水体流速影响更为明显。斜压作用会明显减小底层落潮平均含沙量,增大底层涨潮平均含沙量,使涨潮平均含沙量垂向梯度增大,落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槽 三维模型 密度梯度 斜压效应 潮流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圣 李善兵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利用线性化算子的谱理论,得到了平凡解和半平凡解的渐近稳定性;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建立了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恐惧效应和密度依赖都会对两物种共存产生明显... 研究了一类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利用线性化算子的谱理论,得到了平凡解和半平凡解的渐近稳定性;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建立了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恐惧效应和密度依赖都会对两物种共存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模型 恐惧效应 密度依赖 稳定性 共存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骨料的混凝土边界效应影响研究
4
作者 胥民尧 王耀 秦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构件内的骨料边界效应,分别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随机骨料建模技术分析了真实的骨料分布、形状、长径比、粒径及表面棱角数量等因素对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及边界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先上升、随... 为了研究混凝土构件内的骨料边界效应,分别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随机骨料建模技术分析了真实的骨料分布、形状、长径比、粒径及表面棱角数量等因素对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及边界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先上升、随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或略有震荡的规律,且不受骨料几何形态影响,稳定时对应的密度分数略高于平均骨料密度分数;骨料密度曲线峰值厚度约为骨料最小粒径,边界效应层厚度约为骨料平均粒径,且这二者均随着骨料粒径及长径比的增加逐渐增大;在骨料的几何形态特征因素中,骨料粒径对密度分布曲线、峰值厚度及效应层厚度影响较为显著,影响程度强于其他的几何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随机骨料模型 骨料边界效应 骨料密度分布曲线 数值模拟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密度效应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7-161,共5页
The density effec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suga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density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i.e. N =exp( a ln 2S+b ln S+c) , where N... The density effec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suga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density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i.e. N =exp( a ln 2S+b ln S+c) , where N and S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basal area of T.longibracteata at breast height respectively, and a, b, c are parameters. Then, the authors proposed a density effect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ite and associated species on density regulation of T.longibracteata, which was described as N= exp (-0 42426H 0 55323 ln 2S-5 60238H 0 25191 ln S-6 75209H 0 10815 )+ exp (0 20437 ln 2S′-0 095858 ln S′-0 14548), where H and S′ represented mean height of dominant trees and mean basal area of associated species at breast height. The simulated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del fitted well observed data from T.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useful in practice, 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nsity management of T.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长苞铁杉 种群密度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58
6
作者 雷相东 李永慈 向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慢阔(色木、水曲柳、椴树和枫桦)和中阔(白桦、榆树和杂木)6个树种组的单木5年断面积生长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0756个观测数据,其中随机抽取15个样地的8034个数据用于建模,其他5个样地的2722个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建立的模型与距离无关,不需要年龄和立地指数。结果表明:起初胸径、林分密度、立地因子和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都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因子,在实际调查中,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到;样地内的树木效应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样地间的随机效应只在落叶松模型中显著。与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从0.38~0.64提高到0.85~0.89,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其相对值均显著减少。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林分密度 单木断面积生长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风电场群功率波动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崔杨 杨海威 李鸿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如何描述风电功率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一直是风电联网运行分析领域的难点。在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法分析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基础上,首先验证了采用多种单一分布函数模型拟合风电波动概率密度分布特性的效果较差,并根据列维定理揭示了风... 如何描述风电功率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一直是风电联网运行分析领域的难点。在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法分析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基础上,首先验证了采用多种单一分布函数模型拟合风电波动概率密度分布特性的效果较差,并根据列维定理揭示了风电场群出力波动概率密度分布特性呈现多种分布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替代单一分布函数模型来拟合风电波动概率密度分布特性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高斯混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适用于描述大型风电场群出力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波动 概率密度分布 拟合效果 单一分布函数模型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陈辉 何宗明 洪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本文提出能应用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α·Nβ_1·Hβ_2,式中α、β_1、β_2为参数,V为单株材积,N为林分每0.06hm^2面积上的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高度。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资料进行研究,其结... 本文提出能应用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α·Nβ_1·Hβ_2,式中α、β_1、β_2为参数,V为单株材积,N为林分每0.06hm^2面积上的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高度。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资料进行研究,其结果是满意。文中还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它们可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效应 数学模型 杉木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密度电法高分辨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真萍 吴伟达 +1 位作者 张义 胡晓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5-800,共6页
随着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提高资料的处理与解译的分辨率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三维高密度电法的理论,提出建立不同地电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资料处理。论文进一步对模拟结果进行空间定位分... 随着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提高资料的处理与解译的分辨率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三维高密度电法的理论,提出建立不同地电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资料处理。论文进一步对模拟结果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和形态效应分析,进而得出异常体的变化规律。模拟与分析表明,三维高密度电法在探测异常体的空间定位上具备较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密度电法 正演模拟 反演模拟 异常体 形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雄宾 余新晓 +5 位作者 徐成立 谷建才 周彬 范敏锐 贾国栋 吕锡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4,共6页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形"的一部分。密度为2500、1300、9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距离分别是5.92、14.06、22.1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保留密度 边缘效应 模型 物种丰富度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蓄积量改进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煜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王新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提出的人工林密度效应蓄积量的改进模型具有幂次数可变、适应性较强和实际应用较方便等特点 .采用该模型对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比前人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与密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闽北 马尾松 人工林 密度效应 蓄积量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人工林密度效应新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希钿 黄烺增 +1 位作者 江传阳 陈宝晖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根据植物种群平均单株材积增长模式和最终产量恒定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植物种群密度效应机制模型:V-β=ANβ+B.这里N和V分别为林分密度和平均单株材积;A、B、β分别是随生长阶段而变化的参数.采用柳杉人工林标准地密度变化调查材料进行验... 根据植物种群平均单株材积增长模式和最终产量恒定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植物种群密度效应机制模型:V-β=ANβ+B.这里N和V分别为林分密度和平均单株材积;A、B、β分别是随生长阶段而变化的参数.采用柳杉人工林标准地密度变化调查材料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摸拟柳杉人工林种群密度效应规律,明显优于目前林分密度控制中最常用的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和二次效应模型,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在新的密度效应机制模型中,取β=1可得密度效应倒数模型,该模型仅为文中新模型的一个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效应 模型 柳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优质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冀涛 张联会 +1 位作者 徐福利 董彦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31,共10页
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施肥量、播期、密度等农艺措施,进行高产优质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小麦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播种期>密度>施磷量>施油渣量,并求出了在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最优组合方案。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农艺 栽培 肥料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周水子地区海水入侵数值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洁 林锦 +1 位作者 吴剑锋 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针对大连市周水子地区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状况,建立了一个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实际观测水位和浓度资料对模型进行校正和检验,以识别研究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再利用校正和检验模型预测在考虑潮汐作... 针对大连市周水子地区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状况,建立了一个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实际观测水位和浓度资料对模型进行校正和检验,以识别研究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再利用校正和检验模型预测在考虑潮汐作用的条件下,研究区未来30年的海水入侵发展状况.预测结果表明,潮汐作用会加重研究区的海水入侵程度.本文模拟分析成果可为控制大连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SEAWAT 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型 潮汐作用 周水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油松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少杰 邓华锋 +2 位作者 向玮 黄国胜 王雪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8,46,共11页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Ⅰ(ID<400株/hm^2)、Ⅱ(400≤ID<800株/hm^2)、Ⅲ(800≤ID<1 200株/hm^2)、Ⅳ(1 200≤ID<1 600株/hm^2)、Ⅴ(ID≥1 600株/hm^2)5个水平,选用以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构建油松蓄积量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上分别考虑油松林分的密度水平效应、样地效应和嵌套两水平效应,用R语言的nlme模块建立油松混合效应模型,并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 3个评价指标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拟合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8 2,高于密度水平效应和样地效应2个单水平混合模型,且||和RMSE均小于2个单水平混合模型;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的、RMSE分别为0.069 8和0.100 6,比基础模型降低了78.86%和82.39%。指数函数异方差结构和[ARMA(1,1)]时间序列相关性结构加入混合模型后,模型拟合精度均有一定提高。【结论】单水平和嵌套两水平混合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嵌套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精度优于基础模型和单水平混合模型,指数函数能够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ARMA(1,1)]结构能够较好地表达样地间的误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分蓄积量 混合模型 密度水平效应 异方差 时间序列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硅钢片二维矢量磁特性的复数E&S模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洋 张艳丽 +2 位作者 谢德馨 白保东 KOH Chang Seop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9,3,共6页
电工材料电磁特性的精细模拟是决定电工装备电磁场分析与损耗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硅钢片二维矢量磁特性的复数E&S模型,该模型既能够考虑交变磁化,又能够考虑旋转磁化的影响。基于硅钢片二维磁特性测量实... 电工材料电磁特性的精细模拟是决定电工装备电磁场分析与损耗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硅钢片二维矢量磁特性的复数E&S模型,该模型既能够考虑交变磁化,又能够考虑旋转磁化的影响。基于硅钢片二维磁特性测量实验,提出了利用1个周期内磁能密度平均值计算模型中有效磁阻系数,利用磁滞损耗密度计算有效磁滞系数的方法。推导了结合复数E&S模型的磁场有限元分析公式,并以环形铁心模型为例,将复数E&S模型与传统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复数E&S模型与有限元结合时既能够节省计算时间又能够保证材料特性模拟的准确性,是一种更适用于工程应用的矢量磁特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数磁特性模型 有效磁阻系数 有效磁滞系数 磁场能量密度 铁心损耗 硅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贾炜玮 罗天泽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共12页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370组枝解析数据,利用R语言的nlme包,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枝条密度单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收敛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当地位指数和树木等级相近时,抚育间伐强度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当抚育间伐强度和树木等级相近时,地位指数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而抚育间伐强度和地位指数相近时,树木胸径与枝条密度呈负相关。基于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和基于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最终选用含有总着枝深度(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自然对数(lnR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平方(RDINC2)、胸径(DBH)、抚育间伐强度与间伐年龄的比值(TI/TA)这5个随机效应参数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为枝条密度最优预测模型,其R_(a)^(2)为0.82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2.171 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枝条密度最优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提高模型精度,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抚育间伐对林木枝条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枝条密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红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口密度的尺度效应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杜国明 张树文 张有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以沈阳市为例,在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的基础上,从统计特征、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格局3个方面分析人口密度在10种粒度下的异同,充分证明了人口密度尺度效应的存在,并基于景观指数确定了沈阳市人口分布研究的适宜尺度.本研究认为... 以沈阳市为例,在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的基础上,从统计特征、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格局3个方面分析人口密度在10种粒度下的异同,充分证明了人口密度尺度效应的存在,并基于景观指数确定了沈阳市人口分布研究的适宜尺度.本研究认为在使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格局时,学者们必须面对尺度效应、选择适宜尺度,并充分考虑数据来源的尺度、分析的尺度、结果表达的尺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模型 城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堆积模型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武剑 周波 +1 位作者 梁沛坚 孙柔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4,共12页
评述颗粒堆积模型的基本理论、发展及其最新应用.对比分析多种颗粒堆积模型间的差异,指出颗粒堆积模型的主要优点、局限性及其在复合颗粒体系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分析表明,利用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计算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可以降低复合... 评述颗粒堆积模型的基本理论、发展及其最新应用.对比分析多种颗粒堆积模型间的差异,指出颗粒堆积模型的主要优点、局限性及其在复合颗粒体系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分析表明,利用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计算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可以降低复合颗粒体系间的空隙体积,使颗粒系统达到最紧密堆积状态,减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实现低胶凝材料用量绿色混凝土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颗粒堆积模型 堆积密实度 颗粒体系 松动效应 附壁效应 空隙率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柳杉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成来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何东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应用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样地材料,探讨了密度效应二次模型,并对其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参17.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效应 数学模型 柳杉 森林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