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茎瘤芥不同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白伟涛 孙信成 +7 位作者 杨连勇 黄科 蒋万 黄琳 陈位平 康杰 张忠武 张海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设计7个育苗方式处理,分析茎瘤芥育苗期植株的生长指标及干重、鲜重、植物含水量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茎瘤芥育苗方式... 为筛选出适合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设计7个育苗方式处理,分析茎瘤芥育苗期植株的生长指标及干重、鲜重、植物含水量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茎瘤芥育苗方式中,漂浮育苗最佳,穴盘育苗次之,土壤撒播育苗最差;其中72孔和50孔穴盘育苗的差异不显著,84孔漂浮育苗显著优于200孔、162孔和136孔漂浮育苗。适合湖南省茎瘤芥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为84孔漂浮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 育苗方式 漂浮育苗 穴盘育苗 壮苗指数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辅助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380-13382,13384,共4页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et Lee) 叶绿素 提取工艺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叶芳香精油的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钟瑞敏 张振明 +3 位作者 王羽梅 肖仔君 曾庆孝 彭华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3,8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Ⅰk)对比法分析鉴定了乌杨梅(Myrica rubra Var.astropurea Tsen.)鲜叶芳香精油的成分,同时运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对其...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Ⅰk)对比法分析鉴定了乌杨梅(Myrica rubra Var.astropurea Tsen.)鲜叶芳香精油的成分,同时运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杨梅叶精油成分以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占总相对含量的97.45%),其中β-石竹烯(17.67%)、(E)-橙花叔醇(16.68%)、5-羟基去氢白菖烯(7.13%)、β-蛇麻烯(6.63%)、异石竹烯(6.46%)和α-杜松烯(5.81%)是其特征组分;乌杨梅叶精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优异的脂质抗氧化活性,抗脂质氧化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60%-85%.乌杨梅叶精油的强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合有较多的5.羟基去氨白菖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杨梅 芳香精油 抗氧化活性 Kovats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花蕾的mRNA差别显示及其cDNA差异片段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家树 叶纨芝 +1 位作者 张明 曾广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用 m RNA差别显示技术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中不育株群与可育株群花蕾总 RNA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 6种反转录模板和 2 0种差异随机引物共 12 0种组合的选择扩增中共回收了 18个 c DNA差异片段 ,对其中 6个 c DNA差异片段进行 Northern验... 用 m RNA差别显示技术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中不育株群与可育株群花蕾总 RNA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 6种反转录模板和 2 0种差异随机引物共 12 0种组合的选择扩增中共回收了 18个 c DNA差异片段 ,对其中 6个 c DNA差异片段进行 Northern验证 ,获得了一个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群并在花蕾中特异表达的阳性差异片段 ,简称为 B0 30 2 - 4 .Northern验证结果表明它在不育株中的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其长度为 4 6 3bp.经 Gen Bank BLAST查询 ,它与拟南芥第一条染色体上编码细胞色素 P4 5 0的基因 CYP86 C4核苷酸序列有 84 .3%的同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核雄性不育 MRNA差别显示 cDNA差别片段 两用系花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下大头芥花青素积累及其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明 孙梓健 +2 位作者 汤青林 王志敏 任雪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3X期27-34,共8页
以大头芥(红叶大头芥)为试材,研究模拟干旱、低温和强光等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含量及其与花青素合成途径中CHI、DFR和ANS等结构基因表达的关系。首先通过同源克隆法在红叶大头芥中克隆了CHI、DFR和ANS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 以大头芥(红叶大头芥)为试材,研究模拟干旱、低温和强光等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含量及其与花青素合成途径中CHI、DFR和ANS等结构基因表达的关系。首先通过同源克隆法在红叶大头芥中克隆了CHI、DFR和ANS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759、1157、1004bp,分别编码253、385、334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积累和结构基因的大量表达需要一定处理时间的诱导。CHI基因在强光、低温和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表达量极低;而DFR和ANS基因在低温、强光胁迫下的转录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合成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强光胁迫下DFR和ANS的表达量约为低温胁迫的两倍,推测低温和强光胁迫可能诱导了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不同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大头芥 环境胁迫 花青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乌塌菜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波 徐海 +4 位作者 陈龙正 张慧 况媛媛 杨靖华 袁希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X期9-16,共8页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菘、太古菜、黑菜等,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本文综述了我国乌塌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主要种类、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生理相关研究以及分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我国乌塌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塌菜 品种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瘤芥瘤茎增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义华 周光凡 +2 位作者 范永红 张红 彭福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径、干样质量、鲜样质量线性增长始期分别出现在膨大后2.1-9.6d、17.8-19.7d、45.7~48.0d、46.0~50.5d,线性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61.6-78,1d、56.1~70.6d、32.9~34.8d、31.6~35.2d;增长高峰期出现在膨大后32.9-48.7d、45.8-55.0d、63.1~64.5d、63.5-66.3d,其最大增长速率分别高达每株每天0.17cm(纵径)、0.16cm(横径)、1.05g(Dw)、16.24g(Fw)。播种晚则瘤茎横径线性增长持续时间短,纵径、干鲜质量增长速率低,而菜形指数的变化由慢到快的递增演变为由快到慢的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过程 茎瘤芥 LOGISTIC方程 二次回归方程 线性增长 变化过程 持续时间 增长速率 纵径 横径 膨大 高峰期 鲜质量 指数 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薹(菜心)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产地土壤安全临界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文典 刘香香 +2 位作者 王其枫 王富华 孙芳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X期83-90,共8页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原位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As、Hg、Cr5种重金属在种植菜薹土壤中的活性,菜薹可食部分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产地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原位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As、Hg、Cr5种重金属在种植菜薹土壤中的活性,菜薹可食部分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产地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菜薹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菜薹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顺序为Cd>Pb>As>(Cr、Hg),菜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Pb。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菜薹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18mg·kg-1;Pb,401.93mg·kg-1;As,25.67mg·kg-1;Cr,150.71mg·kg-1,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64mg·kg-1;As,3.05mg·kg-1;Cr,4.93mg·kg-1。菜薹对Hg富集能力弱,在供试土壤Hg浓度范围内菜薹中Hg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原位土壤 重金属 富集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花芽分化早期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竹君 陈迪锋 +1 位作者 汪炳良 陈学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87-190,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 ,早熟品种在花芽未分化期 ,生长锥单细胞蛋白质含量较低 ,其中平均含 2~ 4 0Au的细胞占 80 %以上。不间断光照诱导 3d后 ,为花原基分化期 ,蛋白质含量最高 ,含 90~130Au的细胞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为 2 0 %左右 ,平均值 11... 试验结果表明 ,早熟品种在花芽未分化期 ,生长锥单细胞蛋白质含量较低 ,其中平均含 2~ 4 0Au的细胞占 80 %以上。不间断光照诱导 3d后 ,为花原基分化期 ,蛋白质含量最高 ,含 90~130Au的细胞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为 2 0 %左右 ,平均值 113.6 7Au。髓部单细胞中淀粉含量也以诱导 3d后最高 ,平均为 15.0 6± 4 .38粒。随着花芽分化过程中花器的发生 ,该种物质含量逐渐减少。本文还探讨了不间断光照诱导进程中 3个榨菜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蛋白质 淀粉粒 花芽分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康对普通白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珍珍 周晓光 +2 位作者 朱春燕 牛庆良 黄丹枫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共6页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植保康对大棚中普通白菜生长、硝酸盐含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植保康后,普通白菜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植保康施用量22.5kg·hm-2的效果最为明显。在营...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植保康对大棚中普通白菜生长、硝酸盐含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植保康后,普通白菜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植保康施用量22.5kg·hm-2的效果最为明显。在营养品质方面,不同浓度植保康的施用效果不同,22.5kg·hm-2处理的植株硝酸盐含量最低,而15.0kg·hm-2处理的植株VC含量较高。添加植保康有效降低了土壤全盐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综合各项因素,生产中植保康施用量以22.5kg·hm-2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康 普通白菜 生长发育 微生物数量 土壤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薹(菜心)生长动态与花茎形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佩聪 刘厚诚 +1 位作者 陈日远 罗冠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早熟品种四九菜心与中熟品种60天特青菜心两个播期试验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的生育过程略有不同,但两者鲜质量和干质量增长,叶片与叶面积都逐步增加,净同化率也逐步提高,以花薹形成期增长最多,净同化率较高;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分配以... 早熟品种四九菜心与中熟品种60天特青菜心两个播期试验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的生育过程略有不同,但两者鲜质量和干质量增长,叶片与叶面积都逐步增加,净同化率也逐步提高,以花薹形成期增长最多,净同化率较高;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分配以叶片生长占大部分,至花茎形成时仍占一部分,菜薹占的干物质比例则逐渐增加,采收时占植株干物质的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花茎 菜薹 中熟品种 净同化率 生育过程 早熟品种 增加 形成期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内生假单胞菌XBC-PS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静 冯淑杰 +2 位作者 肖晶 陈维信 刘爱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3,共3页
从小白菜植株内分离得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XBC-PS,通过浸种或喷雾接种在小白菜、大白菜和菜薹植株内定殖。培养基平板培养测定,XBC-PS对7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XBC-PS对小白菜炭疽病和霜霉病的... 从小白菜植株内分离得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XBC-PS,通过浸种或喷雾接种在小白菜、大白菜和菜薹植株内定殖。培养基平板培养测定,XBC-PS对7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XBC-PS对小白菜炭疽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7%和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生物防治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馅用耐热大棵小白菜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良俊 鲁茂林 +2 位作者 张敬东 陈学好 徐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7,共3页
对9个小白菜品种夏季育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和馅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月慢、火青菜植株高大,开展度大,产量高,但叶柄比例大,植株含水量高,出馅率低,馅色偏白,且五月慢抗病性较差;夏冠和京油1号植株矮小,产量低;京冠2号易抽薹;抗... 对9个小白菜品种夏季育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和馅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月慢、火青菜植株高大,开展度大,产量高,但叶柄比例大,植株含水量高,出馅率低,馅色偏白,且五月慢抗病性较差;夏冠和京油1号植株矮小,产量低;京冠2号易抽薹;抗热605抗病性较差;均不适宜作夏季馅用大棵小白菜栽培。暑绿、京冠1号和F-143株型适中,产量较高,出馅率高,馅色绿,口感好,适宜作夏季馅用大棵小白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品种 耐热 馅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白菜叶片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辉 廖永翠 +3 位作者 徐东辉 孙日飞 武剑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40,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64份普通白菜DH系为试材,对不同季节条件下生长的普通白菜叶片中硫代葡糖糖苷(简称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64份普通白菜DH系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组分(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脂肪...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64份普通白菜DH系为试材,对不同季节条件下生长的普通白菜叶片中硫代葡糖糖苷(简称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64份普通白菜DH系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组分(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最高,占总硫苷含量的80%以上,其中NAP含量最高,达50%,同时发现1份硫苷含量极低的材料。不同材料间脂肪族硫苷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季节间脂肪族硫苷、芳香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芳香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两个季节中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基因型与季节之间的联合方差分析显示,吲哚族硫苷在基因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多种硫苷存在明显的季节×基因型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硫代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对高温胁迫下菜薹耐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毅 李春梅 +1 位作者 邓燏 刘永聪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8-62,共5页
以50天油青菜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脯氨酸处理对菜薹苗期及田间耐热性的影响。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薹幼苗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高,高温胁迫8~12h,脯氨酸浓度在150~200mg·L-1处理的热害指数... 以50天油青菜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脯氨酸处理对菜薹苗期及田间耐热性的影响。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薹幼苗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高,高温胁迫8~12h,脯氨酸浓度在150~200mg·L-1处理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降幅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脯氨酸浓度在150~200mg·L-1处理可明显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面积、薹鲜质量和根鲜质量,以及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结果表明脯氨酸能增强菜薹的抗氧化能力和维持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菜薹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菜薹 高温胁迫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镜 沈向群 +2 位作者 张海楼 赵建锋 李汝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共3页
以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早熟四九菜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转育方法,转育成具有100%不育率、100%不育度的菜薹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发现菜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单一,大多数为MsfMsf。因此,菜薹保持系不能从自然群体中找到,只能通过杂交... 以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早熟四九菜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转育方法,转育成具有100%不育率、100%不育度的菜薹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发现菜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单一,大多数为MsfMsf。因此,菜薹保持系不能从自然群体中找到,只能通过杂交重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雄性不育系 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菘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颖 杨硕 +2 位作者 包美丽 刘雪利 冯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54,共4页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低温预处理24h对...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低温预处理24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mg·L-16-BA+0.1mg·L-1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蔗糖+0.75%琼脂+0.1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75%琼脂+0.1mg·L-1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菘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配施氯化铵对菜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天明 顾明华 +3 位作者 黎晓峰 覃凝 韦瑞邓 靳亚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共3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铵能显著减少栽培基质中亚硝酸细菌的数量,抑制硝化作用的进行。尿素与氯化铵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降低效应随着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铵能显著减少栽培基质中亚硝酸细菌的数量,抑制硝化作用的进行。尿素与氯化铵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降低效应随着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硝酸盐积累 氯化铵 尿素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耐抽薹品种及其馅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良俊 鲁茂林 +1 位作者 徐强 陈学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对11个小白菜品种冬春季育苗移栽后的生长、耐抽薹性及馅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油1号、春油2号、京绿7号始终未抽薹;四月慢、五月慢和扬州青也具有较强的耐抽薹性;而寒笑、暑绿、京冠1号、苏州青、绿扬青极易抽薹,均不宜作冬春... 对11个小白菜品种冬春季育苗移栽后的生长、耐抽薹性及馅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油1号、春油2号、京绿7号始终未抽薹;四月慢、五月慢和扬州青也具有较强的耐抽薹性;而寒笑、暑绿、京冠1号、苏州青、绿扬青极易抽薹,均不宜作冬春季大棵菜栽培。四月慢、春油1号和早春采收的京绿7号较适馅用,春油1号和京绿7号适宜初冬种植,早春收获;四月慢适于冬末种植。最适宜馅用小白菜原料的单株质量200g左右,叶片和叶柄的鲜质量比约为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耐抽薹 馅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榨菜空心率和氮磷钾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炳良 朱祝军 陈竹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植株的抽薹,瘤状茎内的CA3含量迅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采收期 空心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