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冬对池塘专养模式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机体形态、血清生化、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及肌肉和裙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有志 牟恩镟 +3 位作者 申屠琰 朱卫东 赵蓓蓓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1-429,共9页
水生动物往往会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生化特征而形成各自固有的越冬生存适应对策,因此,深入探究越冬对具有冬眠习性的目标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指导其安全养殖具重要参考价值。以池塘专养模式下2^(+)龄中华鳖(Triony... 水生动物往往会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生化特征而形成各自固有的越冬生存适应对策,因此,深入探究越冬对具有冬眠习性的目标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指导其安全养殖具重要参考价值。以池塘专养模式下2^(+)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同生群个体为研究对象,从机体形态、血清生化、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和肌肉与裙边物性等四个维度开展了中华鳖越冬前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越冬对中华鳖生理生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越冬期间实验中华鳖总体上呈现较明显的生长态势,所测30项体尺性状和12项质量性状测定值间的差异相似性分别为46.7%和8.3%;(2)所测16项血清生化指标中,越冬后显著降低的为TG等5项(P<0.05),显著增加的为TP等4项(P<0.05),无显著差异的为GLB等7项(P>0.05);(3)所测8项脏器酶学指标中,越冬后酶活力显著下降的为肝脏CAT、POD和脂肪酶(P<0.05),显著升高的为胃蛋白酶等相关酶指标(P<0.05);(4)所测7项物性指标中,越冬后裙边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为下降或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冬为引起肝脏功能发生正常切换的重要时期,但不会引起心肝功能产生实质性改变。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鳖越冬生理生态学研究和池养中华鳖越冬管理技术体系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越冬 形态特征 血清生化 消化酶 抗氧化酶 ATP酶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暗温室、日光棚接力养殖技术总结
2
作者 马艳霞 孙艳芳 +5 位作者 杨硕 孟改青 邢泰 张耀红 葛京 高倩 《河北渔业》 2020年第11期26-28,共3页
总结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暗温室+日光棚接力养殖主要技术要点,该技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暗温室稚幼鳖超高密度快速培育期,设置鳖巢,搭建食台,6月下旬—7月中旬放养稚鳖,密度50只/m 2,倒池前采取抗应激措施;第二阶段为日光棚... 总结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暗温室+日光棚接力养殖主要技术要点,该技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暗温室稚幼鳖超高密度快速培育期,设置鳖巢,搭建食台,6月下旬—7月中旬放养稚鳖,密度50只/m 2,倒池前采取抗应激措施;第二阶段为日光棚商品鳖人工可控养殖品质提升调控期,于5月中旬放养(6~10只/m 2),并进行抗应激调节。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防治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暗温室+日光棚 接力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温季节中华鳖病害防控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向东 马嵩 《黑龙江水产》 2021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章总结了在高温条件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中常见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白底板病)、红脖子病、鳃腺炎病、白斑病、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等疾病的病源体、发病症状及危害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供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和中华鳖养殖... 文章总结了在高温条件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中常见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白底板病)、红脖子病、鳃腺炎病、白斑病、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等疾病的病源体、发病症状及危害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供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和中华鳖养殖专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季节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