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根表层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远仕 杨冬涛 +3 位作者 吴婉芬 王少洪 吴璇 张长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的治疗与随访。结果: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的观察与组织学一致,2例TN患者术后,面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年6个月及1年4个月,症状未复发,且保留了温、触觉功能、角膜反射及形态正常。结论:TNSR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表层分布着小神经纤维束。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能够治疗TN,且保留了温、触觉及角膜反射,本手术方法是一种治疗TN有效的、且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 神经解剖 三叉神经感觉根 束切断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吉英 高培福 +1 位作者 窦寰宇 朱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为临床桥脑小脑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26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 目的:为临床桥脑小脑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26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5.0±3.8mm,最长距离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三叉神经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三叉神经根和半月结的微循环床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家兔三叉神经根和半月结内微循环的形态和结构。方法:20只家兔血管灌流固定,墨汁灌注血管,显微解剖三叉神经根和半月神经节,通过透明和切片观察神经根内血管的分布形态。结果:三叉神经根的微血管分为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 目的:研究家兔三叉神经根和半月结内微循环的形态和结构。方法:20只家兔血管灌流固定,墨汁灌注血管,显微解剖三叉神经根和半月神经节,通过透明和切片观察神经根内血管的分布形态。结果:三叉神经根的微血管分为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微血管。神经外膜血管沿神经根径向走行,沿途再发侧支斜行或横行入神经束之间,顺神经根束分布,并发侧支进入神经内膜;半月结内微血管围绕神经节细胞分布;三叉神经根内的微血管配布不均,其近侧端微血管数量较少,远侧端微血管数量较多。结论:三叉神经根内微循环血量调节主要依赖神经外膜和束膜的微动脉。三叉神经根微循环可能在三叉神经痛中扮演重要作用,神经根在受到压迫后,可造成神经根微循环障碍,进而可能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根 微循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