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Wolbachia in 10 Tenebrionidae stored-product insects and spatiotemporal infection dynamics in Tribolium confusum(Jaquelin Du Val)(Coleoptera:Tenebrionidae) 被引量:1
1
作者 Yujie Lu Shiyuan Miao +1 位作者 Zhengyan Wang Sibao Wang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4期85-90,共6页
Insect symbionts Wolbachia used for pest population control has focused on vector pest species and agricultural insects while rare reports in Chinese stored-product insect samples.In this paper,we surveyed the prevale... Insect symbionts Wolbachia used for pest population control has focused on vector pest species and agricultural insects while rare reports in Chinese stored-product insect samples.In this paper,we surveyed the prevalence of Wolbachia using a PCR detection method in ten Tenebrionidae stored-product insects.Subsequently,the spatiotemporal Wolbachia infection dynamics in Tribolium confusum and Wolbachia elimination patterns using tetracycline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TaqMan®probe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and host reproductive fitness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T.confusum was the only Wolbachia infected species in all the surveyed species.Wolbachia infection density consistent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confusumand plateaued at 3.7×107 wsp copies per individual insect at the young adult stage.Wolbachia densities in femal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pupae stage and varied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and organs.Uninfected female beetles were completely incapable of producing mature progenies when crossed with Wolbachia infected males.Embryogenesis and egg hatch rate were specifically inhibited after Wolbachia elimination,while other trait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eggs,pupation rate and sex ratio,remained unaffected by tetracycline treatment.Our results showthat the TaqMan®probe qPCR is a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for quantifying the density of Wolbachia as compared to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wsp gene by PCR and relatively quantified by real-time qPCR.The fitnes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olbachia infection was not an obligate symbiont and benefited the host confused flour bee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TENEBRIONIDAE tribolium spp. Stored product insects ENDOSYMBIONT Infection density TETRACYC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n mortality of 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2
作者 Yulong Kang Jianhua Lyu Pengjie Wang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ability of stored product insects to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at vary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n the mortality of all life stages of Tribolium castan...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ability of stored product insects to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at vary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n the mortality of all life stages of 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Coleoptera:Tenebrionidae)was investigated.After acclimation from 28 to 42,44 and 46℃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0,1.25,2.50,5.00,and 10.00℃/h),eggs,larvae,pupae,and adults of T.castaneum were exposed at 50℃ for 0(as a control),10,15,20,25 and 30 min,respectively.Th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T.castaneum was determined after 24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and heating rat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ortality of T.castaneum.The mortality of all life stages of T.castaneum with the same acclimation experie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exposure time,and acclimation improved the heat tolerance of T.castaneum.The mortalities exposed at 50℃ for 30 min of T.castaneum eggs(acclimated to 46℃ at 5.00℃/h),larvae(acclimated to 44℃ at 2.50℃/h),pupae(acclimated to 46℃ at 5.00℃/h),and adults(acclimated to 46℃ at 2.50℃/h)were 62.50%,54.44%,58.89%and 53.33%,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life stages of T.castaneum acclimated at 1.25 and 10.00℃/h.The present results are in favor of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heat treatment protocol for pes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olium castaneum Heat treatment ACCLIMATION High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鲁玉杰 任含香 +1 位作者 苗世远 杨斌斌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对粮食的安全储藏构成了巨大威胁,对赤拟谷盗研究进行总结以发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赤拟谷盗...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对粮食的安全储藏构成了巨大威胁,对赤拟谷盗研究进行总结以发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赤拟谷盗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综述了2002—2022年间国内外对赤拟谷盗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关于赤拟谷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RNA干扰的应用、植物精油的开发、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磷化氢抗性。未来其研究趋势主要是绿色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揭示其生理功能机制,以及将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应用于储粮害虫行为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等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探索赤拟谷盗的基础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及对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莹莹 邵云飞 +4 位作者 杨浩岚 曹付 刘苏 李茂业 李世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202,共6页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肉桂醛的熏蒸效果与其浓度和赤拟谷盗发育阶段有关,肉桂醛2.5μL/L熏蒸72 h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幼虫次之。在24 h致死中浓度处理下,赤拟谷盗成虫体内SOD、POD、CAT活性分别在48、12 h和36 h达到最高,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1.03倍和1.96倍。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成虫POD活性在处理36 h后低于对照,SOD、CAT活性分别在处理36~60 h和24~48 h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经肉桂醛熏蒸处理后,赤拟谷盗成虫体内动态平衡受到破坏,进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生物防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赤拟谷盗 熏蒸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黑粉盗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雨昊 王殿轩 +2 位作者 赵超 徐皓琦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_(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 潜在危害的储粮害虫大黑粉盗Cynaeus angustus研究缺乏,掌握其磷化氢耐受力有助于科学治理。采用快速击倒和FAO推荐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大黑粉盗的KT_(50)值和毒力方程,并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进行了比较,测定了100、200、300、400、500 mL/m^(3)磷化氢体积分数下3种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时间的死亡率。磷化氢对大黑粉盗、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KT 50值分别为7、127、3736 min,相应毒力方程斜率值(b)为3.67、8.28和9.94,相应LC 50值为0.008、1.34和5.88 mg/L。不同害虫虫态在100~500 mL/m^(3)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 50值于大黑粉盗卵为4~2 h、幼虫4~1 h、蛹4~1 h、成虫3~1 h,于赤拟谷盗为卵12~5 d、幼虫11~5 d、蛹13~7 d、成虫10~4 d,于锈赤扁谷盗为卵28~13 d、幼虫为18~9 d,蛹26~11 d,成虫17~9 d。相应的完全致死时间(LT_(100))于大黑粉盗卵为21~6 h、幼虫8~3 h、蛹9~6 h、成虫5~3 h,于赤拟谷盗卵为21~18 d、幼虫21~15 d、蛹27~18 d、成虫21~12 d,于锈赤扁谷盗卵为54~30 d、幼虫42~30 d、蛹48~30 d、成虫36~25 d。所测大黑粉盗为磷化氢敏感品系,其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为卵>蛹>幼虫>成虫,其耐受力远小于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粉盗 赤拟谷盗 锈赤扁谷盗 磷化氢 耐受力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的毒力及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石丹妮 康鹏 +5 位作者 常静 马崇勇 嘎丽娃 赵万凯 温雅欣 李海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9,共9页
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是一种重要的储粮害虫,为明确3种植物源化合物新狼毒素A、百里香酚和印楝素对杂拟谷盗的毒杀作用,研究了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的熏蒸和拒食作用,以及对杂拟谷盗2种靶标酶离体活性的抑制和对3种解毒酶... 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是一种重要的储粮害虫,为明确3种植物源化合物新狼毒素A、百里香酚和印楝素对杂拟谷盗的毒杀作用,研究了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的熏蒸和拒食作用,以及对杂拟谷盗2种靶标酶离体活性的抑制和对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狼毒素A、百里香酚和印楝素熏蒸杂拟谷盗24 h后,致死中浓度LC 50分别为28.366、51.009、42.201 mg/L;非选择性拒食处理杂拟谷盗5 d后的拒食中浓度AFC 50分别为6.630、2.862和0.489 mg/L。3种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3种化合物处理杂拟谷盗后,细胞色素P450和GST活性被诱导升高;而CarE活性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对AChE、ATPase和CarE有抑制作用,对细胞色素P450和GST活性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拟谷盗 植物源化合物 毒力 靶标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拟谷盗在小麦粮堆内部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泽钰 周国鑫 +1 位作者 崔淼 汪中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25,共7页
利用新型害虫探管诱捕器,采集分析赤拟谷盗在试验仓内小麦粮堆中的活动和分布情况,探究其在粮堆内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虫口密度评估方程,为其准确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赤拟谷盗的每日捕获数不会随时间出现明显变... 利用新型害虫探管诱捕器,采集分析赤拟谷盗在试验仓内小麦粮堆中的活动和分布情况,探究其在粮堆内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虫口密度评估方程,为其准确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赤拟谷盗的每日捕获数不会随时间出现明显变化。当虫口密度较小时,赤拟谷盗主要在粮堆内的顶层和中层聚集分布;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拟谷盗在粮堆内均匀分布。赤拟谷盗表现出趋温性和趋湿性,其适宜活动的温度为22~30℃,相对湿度为40%~53%。综合分析害虫时空分布的规律以及温度、湿度的影响,可根据探管透捕器捕获害虫数量对实际虫口密度做出估算,其虫口密度评估方程为:y=10.566-0.321×x_(1)-0.017×x_(2)+0.026×x_(3),x_(1)为温度(℃)、x_(2)为相对湿度(%)、x_(3)为捕获数(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探管诱捕器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虫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拟谷盗气门的超微结构研究
8
作者 孙德宏 孙晟源 +2 位作者 杨宁 陈二虎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1,共7页
气门是昆虫气管在体壁的开口,昆虫通过调节气门的开闭结构来完成气体交换,然而储粮害虫气门超微结构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气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赤拟谷盗成虫共有6对气门,胸部1对,腹部5对,属多... 气门是昆虫气管在体壁的开口,昆虫通过调节气门的开闭结构来完成气体交换,然而储粮害虫气门超微结构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气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赤拟谷盗成虫共有6对气门,胸部1对,腹部5对,属多气门型,气门类型为内闭式气门;气门因其分布不同外面观呈不同形状,胸部气门外面观呈椭圆形,腹部1~3节呈圆形,腹部4~5节呈长椭圆形;胸部气门最大,腹部第1节气门最小;气门的过滤结构呈蜂巢状,分布密集且整齐排列,连接处有尖刺状凸起;气门外围体壁光滑,无疏水状结构;赤拟谷盗幼虫体表着生少量毛状物,共有9对气门,胸部1对,腹部8对,分布于体壁两侧;气门类型为内闭式气门;幼虫气门无形态上的差异,均呈圆形;幼虫胸部气门最大,其余8对气门大小无明显差异;气门的过滤结构外面观簇生,呈尖刺状,分支较少,多数顶端呈二歧分枝,表面光滑。赤拟谷盗主要生活在粉屑等环境中,成虫气门有坚硬的鞘翅遮挡,幼虫体壁光滑,气门裸露,因此成虫气门筛板数量少于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气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根茎甲醇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衍章 杨长举 +2 位作者 薛东 邱艳 宋旭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9,共5页
采用甲醇冷浸法和溶剂萃取法,研究了石菖蒲根茎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熏蒸、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甲醇提取物以石油醚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好的触杀、忌避、种群抑制... 采用甲醇冷浸法和溶剂萃取法,研究了石菖蒲根茎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熏蒸、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甲醇提取物以石油醚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好的触杀、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药膜法处理72h后对玉米象的LC50和LC95分别为38.54μg/cm2和160.70μg/cm2,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24h后的忌避率为83.83%,饲料拌药法1 000mg/kg处理后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率、防效与10mg/kg马拉硫磷处理效果差异均不显著;石油醚萃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很高的忌避活性,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72h后对其忌避率为9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玉米象 赤拟谷盗 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提取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九玲 程怡慧 +2 位作者 徐艳霞 钟玉林 肖云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9,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冷浸提取法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土荆芥活性成分进行粗提,测试粗提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谷蠹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0.468 mg/cm2剂... 采用超声波辅助冷浸提取法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土荆芥活性成分进行粗提,测试粗提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谷蠹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0.468 mg/cm2剂量处理3 d后致试虫校正死亡率达81.67%~100%;丙酮和10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熏蒸活性,丙酮提取物在0.36~0.52 g/mL处理3 d后均致试虫全部死亡,100%乙醇提取物在0.52 g/mL处理下致试虫校正死亡率高达94.64%。土荆芥乙醇、丙酮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1.144 mg/cm2剂量处理3 d后致试虫高达91.67%~100%的死亡,但4种溶剂提取物的熏蒸活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谷蠹 赤拟谷盗 触杀活性 熏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臭黄荆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驱虫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小青 吴雨 +1 位作者 范超敏 钟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9,共6页
以四川大竹所产的2种臭黄荆叶为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了解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性能及功效,并以臭黄荆叶为原料进行杀(驱)虫性试验研究。其中,样品A叶型较短,边缘呈锯齿状。样品B叶型较长,边缘平滑。结果表明臭黄荆叶A/B... 以四川大竹所产的2种臭黄荆叶为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了解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性能及功效,并以臭黄荆叶为原料进行杀(驱)虫性试验研究。其中,样品A叶型较短,边缘呈锯齿状。样品B叶型较长,边缘平滑。结果表明臭黄荆叶A/B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红没药醇、1-辛烯-3醇、罗汉柏烯、α-石竹烯、β-紫罗兰酮、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柏木烯、α-古芸烯,其中大多成分都具有抑菌作用或抑制害虫作用。2种样品都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样品A对对赤拟谷盗的驱避、触杀、种群抑制以及熏蒸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样品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黄荆叶 挥发性成分 杀(驱)虫试验 赤拟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对赤拟谷盗卵和幼虫的致死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群鑫 罗俏华 +2 位作者 陈帼仪 黄寿山 陈杰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丁香干燥花蕾粉末对赤拟谷盗卵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对赤拟谷盗卵孵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赤拟谷盗幼虫有致死作用并且全部致死时间随着赤拟谷盗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延长,龄期越小的幼虫其全部致死时间越短。
关键词 丁香 赤拟谷盗 致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杉 乔利利 +3 位作者 蔡万伦 华红霞 张宏宇 杨长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在14.7μL/L的剂量下,测试了八角茴香油、高良姜油、臭椿油、留兰香油、艾蒿油、黄樟油、薄荷油、山苍子油、辣椒油、石菖蒲油、肉豆蔻油、姜黄油、广藿香油、香茅油和芥菜油等15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成虫... 在14.7μL/L的剂量下,测试了八角茴香油、高良姜油、臭椿油、留兰香油、艾蒿油、黄樟油、薄荷油、山苍子油、辣椒油、石菖蒲油、肉豆蔻油、姜黄油、广藿香油、香茅油和芥菜油等15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高良姜油、臭椿油、留兰香油、艾蒿油和黄樟油等6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熏蒸活性,其中八角茴香油和高良姜油的效果较好。八角茴香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熏蒸处理24、487、2 h时,其LC50值分别为14.39、7.44、7.03μL/L。高良姜油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4、487、2 h的熏蒸处理条件下,LC50值分别为25.48、17.93、15.79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赤拟谷盗 熏蒸作用 八角茴香油 高良姜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建华 林敏刚 屠亚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91,共4页
研究了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蒎烯对重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其驱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α-蒎烯与乙醇按体积比1.6∶1处理... 研究了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蒎烯对重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其驱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α-蒎烯与乙醇按体积比1.6∶1处理剂量下处理72 h后驱避率达到90.91%,驱避活性达到Ⅴ级。其触杀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α-蒎烯在3.00μL/cm2处理浓度下处理48 h后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即达到100%。α-蒎烯在10、20、40、80μL/L处理浓度的熏蒸作用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96%、99.16%、100%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杂拟谷盗 防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素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贝 王振华 +4 位作者 靳勇 蔡万伦 华红霞 杨长举 高艮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5,共4页
在28℃环境温度下,利用三角瓶熏蒸法,测定了辣根素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熏蒸48 h后,辣根素Ⅰ和辣根素Ⅱ对赤拟谷盗、谷蠹和玉米象成虫均具有明显的熏蒸效果。辣根素Ⅱ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效果均更好。辣根素Ⅰ熏蒸处理48 ... 在28℃环境温度下,利用三角瓶熏蒸法,测定了辣根素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熏蒸48 h后,辣根素Ⅰ和辣根素Ⅱ对赤拟谷盗、谷蠹和玉米象成虫均具有明显的熏蒸效果。辣根素Ⅱ对3种仓储害虫的熏蒸效果均更好。辣根素Ⅰ熏蒸处理48 h后,对赤拟谷盗、谷蠹、玉米象成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赤拟谷盗Y=-3.94+4.77X,6.68μL/L;谷蠹Y=-4.73+11.11X,2.67μL/L;玉米象Y=-4.22+7.47X,3.68μL/L。辣根素Ⅱ熏蒸处理48 h后,对赤拟谷盗、谷蠹、玉米象成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赤拟谷盗Y=-4.17+5.65X,5.47μL/L;谷蠹Y=-1.82+5.39X,1.95μL/L;玉米象Y=-2.90+6.04X,3.02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素 赤拟谷盗 谷蠹 玉米象 熏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不同溶剂粗提物对两种储粮害虫的驱避和触杀活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国文 乔利利 +3 位作者 苏远萍 杨长举 蔡万伦 华红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为开发环境和谐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石油醚为溶剂采用温浸回流法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种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并以主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du Val、谷蠹Rhyzopertha d... 为开发环境和谐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石油醚为溶剂采用温浸回流法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L.种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并以主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du Val、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bricius成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滤纸药膜法对胡芦巴5种溶剂粗提物进行驱避、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溶剂粗提物对杂拟谷盗的驱避作用均优于对谷蠹的作用:在各粗提物剂量为1.6μg/cm2时,对杂拟谷盗处理7 d后的平均驱避率均超过80%,驱避等级为Ⅴ级,其中丙酮粗提物效果最好。但5种溶剂粗提物对谷蠹的触杀作用却均优于对杂拟谷盗的作用:处理72 h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粗提物对谷蠹成虫的LD50依次为0.112、0.102、0.106、0.100 mg/cm2,石油醚粗提物的触杀活性相对较差;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粗提物用0.91 mg/cm2剂量处理72 h后,杂拟谷盗成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56%、72.22%、87.78%;丙酮、石油醚粗提物用1.04 mg/cm2剂量处理72 h后,杂拟谷盗成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7.78%和5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杂拟谷盗 谷蠹 驱避 触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和麻素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聂霄艳 邓永学 +1 位作者 王进军 刘映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在30℃的恒温条件下,研究了青椒精油、红椒精油、一级麻素和二级麻素这4种花椒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驱避及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二级麻素和青椒精油的触杀效果较好,红椒精油的效果最差;两种花椒麻素对赤拟谷盗都表现出较好的... 在30℃的恒温条件下,研究了青椒精油、红椒精油、一级麻素和二级麻素这4种花椒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驱避及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二级麻素和青椒精油的触杀效果较好,红椒精油的效果最差;两种花椒麻素对赤拟谷盗都表现出较好的驱避效果,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椒精油及麻素对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一级麻素的抑制效果最好,两种花椒精油的抑制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花椒麻素 赤拟谷盗 触杀 驱避 种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程昉 邵亚洲 +4 位作者 杨盈盈 刘芯莹 王婧婧 贾凌云 梁俊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本研究分析了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两个阶段的防治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质量分数为:蒿酮13.2%,β-芹子烯12.3%,樟脑12... 本研究分析了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两个阶段的防治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质量分数为:蒿酮13.2%,β-芹子烯12.3%,樟脑12.2%,桉叶油醇10.3%等。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触杀活性LD 50分别为37.32μg/头和70.34μg/头。同时,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因此,本研究能够为黄花蒿挥发油防治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赤拟谷盗 挥发油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对储粮害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建勋 刘营营 +5 位作者 李忠海 夏延斌 罗凤莲 王达能 伍湘东 项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0-204,共5页
以2%辣椒素乙醇溶液均匀喷雾添加于糙米,研究辣椒素对储粮害虫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拒食和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素添加量为4,2g/kg.糙米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表现出明显的拒食现象,30d内糙米的因虫损失率,玉米象两个浓度处理组仅为空白... 以2%辣椒素乙醇溶液均匀喷雾添加于糙米,研究辣椒素对储粮害虫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拒食和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素添加量为4,2g/kg.糙米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表现出明显的拒食现象,30d内糙米的因虫损失率,玉米象两个浓度处理组仅为空白对照的26.4%和35.4%;赤拟谷盗处理组仅为空白对照的24.8%和30.6%;辣椒素的添加剂量为0.5g/kg.糙米时,玉米象组、赤拟谷盗组增殖数量分别为空白组的9.23%,26.1%;辣椒素的添加剂量为2g/kg.糙米时,玉米象组存活数仅1头,赤拟谷盗存活数为0。辣椒素的添加使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玉米象 赤拟谷盗 储粮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提取物对两种储粮害虫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邓天福 王争艳 +1 位作者 尉吉乾 王小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4-615,共2页
[目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实现安全和绿色储粮。[方法]采用冷浸提取法,制备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研究它们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 [目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实现安全和绿色储粮。[方法]采用冷浸提取法,制备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研究它们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1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96.30%、96.30%、98.30%和86.20%,72h后杏叶提取物的驱避率为52.38%,其他3种提取物的驱避率均保持在65%以上。曼陀罗叶、蓖麻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1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100.00%、94.50%、98.30%和94.50%,7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72.22%、56.06%、56.65%和67.84%。[结论]4种植物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成虫均具有较好的驱避效果,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率下降,12h后驱避率均超过85%,72h后的驱避率也都保持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赤拟谷盗 锈赤扁谷盗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