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5种寄主鱼体寄生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潘彬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3,共4页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寄主鱼 钩介幼虫 寄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氮、总磷和钙离子浓度与育珠蚌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瑛 沈海铭 +1 位作者 汤访评 金叶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4,共3页
总氮、总磷与钙浓度均是影响育珠蚌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处理,进行养殖比较,就三者对蚌生长的相关性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浓度下得出育珠蚌的增重与总氮的偏相关系数为0.998625;总磷的偏相关系数为0.402719;钙离子浓度的... 总氮、总磷与钙浓度均是影响育珠蚌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处理,进行养殖比较,就三者对蚌生长的相关性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浓度下得出育珠蚌的增重与总氮的偏相关系数为0.998625;总磷的偏相关系数为0.402719;钙离子浓度的偏相关系数为0.995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三角帆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 被引量:8
3
作者 郑侠飞 王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0-466,共7页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52)mg/L的条件下,蚌壳长为52、77、69、87和102mm的三角帆蚌的单位质量耗氧率分别为(27.85±7.15)、(17.94±4.89)、(18.76±6.55)、(14.26±3.24)和(14.25±2.51)mg/(kg.h);三角帆蚌个体耗氧率与蚌质量和蚌壳长均显著相关;在实验期间,三角帆蚌单位质量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夜间(0:00)耗氧率高于白天(12:00);经过3d饥饿后三角帆蚌耗氧率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本结果揭示池塘养殖的三角帆蚌代谢强度远远低于混养的淡水鱼类,说明三角帆蚌养殖不是鱼蚌综合养殖池塘中DO消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耗氧率 蚌壳长 蚌质量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水库不同蚌、鱼混养模式排放水的水质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2 位作者 刘其根 李家乐 方爱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9,共7页
于2008年5月—11月,以不同蚌、鱼混养模式的6座小型水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水库排放水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各水库中的pH差异不显著,变动范围为8.0~8.7;红旗水库中NO2-N含量显著低于横塘水库和七里垅水库(P〈0.05);后垄水库中N... 于2008年5月—11月,以不同蚌、鱼混养模式的6座小型水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水库排放水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各水库中的pH差异不显著,变动范围为8.0~8.7;红旗水库中NO2-N含量显著低于横塘水库和七里垅水库(P〈0.05);后垄水库中NO3-N含量显著高于红旗水库和七里垅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总氨氮(TAN)、无机氮(DIN)、总氮(TN)除与七里垅水库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PO4-P含量除与后垄、七里垅水库差异不显著外,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横塘水库中总磷(TP)和CODMn含量除与后垄水库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它水库(P〈0.05)。除此之外,其它水库间这些水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人工投饵型蚌、鱼养殖水库排放水中CODMn、TAN、TN和TP含量较施有机肥型蚌、鱼养殖水库分别下降40.9%、73.6%、42.0%和97.1%;水库排放水DIN中主要以TAN形态存在,而TN中主要以DIN形态存在;各水库排放水同一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鱼混养模式 小型水库 水质 三角帆蚌 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圆形珠核规格与育珠蚌体长的匹配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惟灏 沈智华 +1 位作者 童建民 王卓锋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植入正圆形珠核与蚌体长之间的匹配实验结果。比较了不同规格的蚌体对有核珍珠留核率、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度及珍珠等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00~8.25 mm的珠核而言,植入12.0~12.2 c...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植入正圆形珠核与蚌体长之间的匹配实验结果。比较了不同规格的蚌体对有核珍珠留核率、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度及珍珠等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00~8.25 mm的珠核而言,植入12.0~12.2 cm的蚌体的内脏团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蚌体长 珠核径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育珠蚌群体生长性状和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菊 张根芳 +1 位作者 顾志敏 周志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8-694,共7页
为比较3个三角帆蚌(鹰蚌、超长蚌、纵纹蚌)育珠蚌选育群体(经过2代选育的鹰蚌、超长蚌、纵纹蚌)幼蚌之间的差异,于2014年和2015年分两次随机抽取同批繁殖且在同一池塘养殖的不同群体幼蚌各40只,测量其贝壳形态学、质量等生长性状指标。... 为比较3个三角帆蚌(鹰蚌、超长蚌、纵纹蚌)育珠蚌选育群体(经过2代选育的鹰蚌、超长蚌、纵纹蚌)幼蚌之间的差异,于2014年和2015年分两次随机抽取同批繁殖且在同一池塘养殖的不同群体幼蚌各40只,测量其贝壳形态学、质量等生长性状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鹰蚌群体偏宽型,纵纹蚌群体偏高型,超长蚌偏长型;鹰蚌和纵纹蚌两个群体幼蚌在形态上更为相近;鹰蚌群体具明显壳宽和壳高生长优势,而超长蚌群体具明显壳长生长优势。推测鹰蚌作为育珠蚌更适合内脏囊插核,将有利于大颗粒优质有核珠的培育;超长蚌作为育珠蚌更适合外套膜插片,有利于无核珠的培育。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鹰蚌和超长蚌幼蚌肝胰腺组织转录组的表达差异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unigenes共63 098条,其中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388个,显著富集的上的GO条目主要参与各类物质代谢过程的调节、生物合成过程的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显著富集上的KEGG通路为代谢通路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和柠檬酸循环通路。研究结果可为三角帆蚌的优良品种选育和育珠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育珠蚌 贝壳形态 生长性状 转录组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珠对三角帆蚌形态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品红 王志陶 +4 位作者 于杨 王晓艳 谢春华 张倩 李梦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103-20104,20127,共3页
[目的]探讨育珠对三角帆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2+、3+和4+龄育珠与非育珠三角帆蚌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除体长性状变异较大外,各龄段中育珠蚌的体重、体高、壳宽均极显著高于非育珠蚌相应指标(P<0.01),而体长/体高指标极显... [目的]探讨育珠对三角帆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2+、3+和4+龄育珠与非育珠三角帆蚌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除体长性状变异较大外,各龄段中育珠蚌的体重、体高、壳宽均极显著高于非育珠蚌相应指标(P<0.01),而体长/体高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P<0.01),除2+龄段育珠蚌体高/壳宽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外(P<0.01),其他各龄段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工育珠会改变三角帆蚌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珠 三角帆蚌 形态学 淡水育珠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蚌瘟病原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刘尧服 黄助辉 +6 位作者 何顺华 傅锦楠 龚小华 叶荫云 韩晓勇 张建磊 万新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共5页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蚌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