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脾同治”探讨甘麦大枣汤在脏躁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舒 王丰林 +1 位作者 刘婷 张国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3-1716,1720,共5页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论可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其药简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躁 情志病 心脾同治 心理疾病 抑郁症 多靶点 甘麦大枣汤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核心病机 肝脾同病 肝脾同调 治脾调肝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和中医药诊治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元明 梁丹红 +4 位作者 梁民联 郑欢 秦书敏 吴皓萌 黄绍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1-2174,2179,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 原因 中医药 策略 通降理论 血三脏理论 治酸不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辨治癌性疼痛的思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迪 郑红刚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2-3724,共3页
癌性疼痛(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三阶梯止痛法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脾胃论》中“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的思想对指导癌痛治疗有一定价值。正虚毒结是肿瘤形成的基本病机,正气亏虚、心神... 癌性疼痛(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三阶梯止痛法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脾胃论》中“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的思想对指导癌痛治疗有一定价值。正虚毒结是肿瘤形成的基本病机,正气亏虚、心神不安是癌性疼痛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安养心神与调理脾胃结合起来,在扶正解毒抗癌的基础上,补益脾胃与养心安神相辅相成,清心解郁与调理气机相得益彰,为癌痛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医 正气亏虚 心神不安 安养心神 调治脾胃 整体观念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晓明 宋囡 +4 位作者 董宝强 吴瑶 杜莹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通过阐明"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余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心之间关系,以及从中医和现代生物学基础两方面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传统理论角...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通过阐明"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余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心之间关系,以及从中医和现代生物学基础两方面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传统理论角度,探讨脾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为"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与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脾为之使 从脾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临床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焕林 徐丹苹 +1 位作者 罗文杰 王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以前瞻队列研究的方式,2007年12月—2010年8月共纳入572例病例观察,其中剔除不合格病历35例,合格病例共537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邓老方案组...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以前瞻队列研究的方式,2007年12月—2010年8月共纳入572例病例观察,其中剔除不合格病历35例,合格病例共537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邓老方案组接受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非邓老方案组接受其他类型中医治疗(非名老中医方案)或纯西医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计分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显著差异,邓老方案组由于非邓老方案组。结论: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方案有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与补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群调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沈自尹 陈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对比淫羊藿总黄酮 (EF)与两个含淫羊藿总黄酮的补肾复方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鼠模型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群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T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群mRNA表达水平进... 目的 :对比淫羊藿总黄酮 (EF)与两个含淫羊藿总黄酮的补肾复方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鼠模型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群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T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群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与比较。结果 :EF与两个补肾复方都能够降低T细胞凋亡率 ,并对促凋亡及抗凋亡基因群进行适度地调控 ,而健脾方则不能。结论 :EF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可以代表补肾复方拮抗外源性激素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淫羊藿总黄酮 补肾复方 健脾复方 T细胞凋亡 基因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刘嘉湘从顾护脾胃论治肺癌经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文曦 刘苓霜 朱欣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国医大师刘嘉湘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扶正治癌”理论,提出正气亏虚为肺癌发病之本,脾胃虚弱乃正气亏虚之源,脾胃损伤伴随肺癌全程。总结刘教授治疗肺癌经验,其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处处体现其顾护脾胃之治疗理念。
关键词 顾护脾胃 扶正治癌 刘嘉湘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脾安心”理论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倪菲 于游 +5 位作者 张欢 李建学 郭鹤 郑一 于睿 曲金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17,224,共5页
冠心病(CHD)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严重后果。CHD确切发病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多认为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失调见于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多种人类疾... 冠心病(CHD)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严重后果。CHD确切发病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多认为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失调见于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多种人类疾病,经文献及前期研究发现PI3K/AKT参与浅表性胃炎细胞凋亡、自噬与炎性反应,且中医认为心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但是PI3K/AKT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详细途径,迄今国内外仍未完全清楚。因此提出采用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与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构建体内大鼠心肌缺血与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基因转染模型,拟从健脾通阳方药化合物分子数据库-大鼠动物模型-乳鼠心肌细胞分子三个层次,重点观察PI3K/AKT对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这将从新的视觉与途径阐明CHD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而为心血管系统疾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潜在靶点的选择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安心 PI3K/AKT信号通路 冠心病心绞痛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调肝 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丽 刘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1066-1067,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百优解20mg/日口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取肾俞、肝俞、脾俞、心俞、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等穴,治...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百优解20mg/日口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取肾俞、肝俞、脾俞、心俞、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等穴,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HAMD及KM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对HAMD及KMI评分均有改善,针刺组对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果尤佳。结论: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针灸疗法 补肾调肝 健脾宁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益糖康“心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贵炎 安继仁 +2 位作者 苏嘉楠 杨宇峰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205,I0019-I0021,共12页
目的依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复方益糖康“心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进行预测,提供复方益糖康中医治则在现代生物信息学层面的证据。方法TCMSP平台搜索复方益糖康各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再在GeneCards、OMIM... 目的依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复方益糖康“心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进行预测,提供复方益糖康中医治则在现代生物信息学层面的证据。方法TCMSP平台搜索复方益糖康各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再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靶点基因,再利用Cytoscape软件、STRING和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复方益糖康药物靶基因与疾病相关性基因,同时构绘中药调控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结合活性。结果筛选出复方益糖康组成药物活性成分211种,对应靶点241个,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靶点5932个,交集靶点共204个,筛选出JUN、MYC、ESR1、STAT3等17个核心关键靶蛋白。GO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分析发现复方益糖康可调控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细胞的化学物质应激、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及对脂多糖反应等生物学进程。KEGG通路分析得到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复方益糖康的核心成分与疾病核心靶点基因做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对接受体与配体均具有良好的自发结合能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复方益糖康从“心脾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机制进行预测,为该方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提供一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益糖康 心脾论治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珍玉辨治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祖正 魏凤琴 +1 位作者 王钰 曹志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本虚标实 治病求本 标本兼顾 脾胃气机升降 调肝治脾 用药量小力宏 胃痛 泄泻 @张珍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仁贺 张明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36-538,共3页
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及高血压属胸痹心痛和眩晕头痛等范畴,情志因素导致的肝失疏泄为其主要的病因。归纳起来主要证型为心肝火旺、心肝血瘀、心肝血虚、痰浊闭阻、肝肾阴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与肝... 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及高血压属胸痹心痛和眩晕头痛等范畴,情志因素导致的肝失疏泄为其主要的病因。归纳起来主要证型为心肝火旺、心肝血瘀、心肝血虚、痰浊闭阻、肝肾阴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与肝密切相关,从肝论述冠心病及高血压古今文献亦有很多体现。该文总结从肝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理基础及证治分型,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冠心病 高血压 胸痹/心痛 眩晕/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心理脾”剖析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内涵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国川 许文静 +3 位作者 吕渭辉 姚萍 马世玉 陈秋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615-2618,共4页
“心脾”论治心力衰竭萌芽于《黄帝内经》,目前通过各项医学热点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心与脾的生理、病理、经络等相互关系上来论述心脾同治与心力衰竭、肠道菌群的内涵,并着眼于中医心脾功能、病理... “心脾”论治心力衰竭萌芽于《黄帝内经》,目前通过各项医学热点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心与脾的生理、病理、经络等相互关系上来论述心脾同治与心力衰竭、肠道菌群的内涵,并着眼于中医心脾功能、病理因素、中药研究论述探讨心脾与肠道菌群、心力衰竭之间的纽带关系,以期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同治 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 治心理脾 内涵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丽媛 张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38-3542,共5页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迁延多变,疾病复发率高等诸多不足,中医着眼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以升清降浊为指导思想展开治疗,包括调脾肾以助升降、交心肾以运输布、畅气机以促升降、培正气以助升清、除邪气以降脏浊、借性味以助升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更是对拓宽疾病治疗思路,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 尿酸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紫癜性肾炎 通调脾肾 交通心肾 调畅气机 培正除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