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邹氏肾科“补益肾元”核心医术构建及应用推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钢 邹燕勤 +7 位作者 孙伟 周恩超 易岚 朱俊 孔薇 赵静 曹亮 王恒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邹云翔教授1955年提出“肾元学说”,认为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此作用的基础是肾之元气。此后邹氏肾科团队在此基础上创建“补益肾元”核心医术,构建慢性肾脏病辨证论治体系,提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名、... 邹云翔教授1955年提出“肾元学说”,认为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此作用的基础是肾之元气。此后邹氏肾科团队在此基础上创建“补益肾元”核心医术,构建慢性肾脏病辨证论治体系,提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名、发病原因、病机变化规律及辨治慢性肾脏病四大法,并开发出代表“补益肾元”核心医术的代表药物——黄蛭益肾胶囊和参乌益肾片。并且邹氏肾科团队对“补益肾元”核心医术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氏肾科 肾元学说 补益肾元 核心医术 慢性肾脏病 治肾四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异病同治”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共病机制
2
作者 赵佳萱 戚晓楠 +3 位作者 崔海舰 王思微 王禹 姚啸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735,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但在病理上却呈现相反的钙化特征,这被称作“钙化悖论”。二者共病显著增加了患者同时罹患脆性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钙...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但在病理上却呈现相反的钙化特征,这被称作“钙化悖论”。二者共病显著增加了患者同时罹患脆性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钙化悖论”使药物治疗常常以加重另一疾病为代价,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虽然二者共病,以及“钙化悖论”的具体机制尚未阐述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共病新药的研发,但研究表明OP与VC可能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共同的信号通路和激素等调控。中医学认为,表现为“钙化悖论”的OP和VC属于“异病同治”的范畴。肾失封藏、脾失健运是其共同的病机,补益脾肾是共同的治则治法。现代中医学认为,OP和VC可能与脾肾调控能量代谢功能失调有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其共病机制的探讨可能为防治OP与VC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疗效与安全性兼顾新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血管钙化 共病 能量代谢 异病同治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波场特征及瞬时属性分析
3
作者 谭彩 徐云乾 +2 位作者 袁明道 刘金涛 潘展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57,202,共6页
为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建立了包括闸室底板裂缝、空洞及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模型,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瞬时属性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测试进行现场... 为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建立了包括闸室底板裂缝、空洞及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模型,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瞬时属性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测试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雷达波外部边界与实际冲蚀或淤积边界相似;闸板底部空洞导致振幅显著增强,尤其是空洞区域顶部,电磁波在空洞内部震荡形成多次波,且当空洞填充介质为水时,顶-底反射波发生明显分离;结构裂缝表现为同相轴中断和强烈的反射波形,但多条裂缝之间会互相干扰导致难以判断裂缝走向;探地雷达的瞬时属性能够揭示更精细的结构变化和特征,时域波场特征和瞬时属性特征相结合可以提高对复杂病害情况的识别和解释能力,实例证明水闸病害位置和类型与推测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波场特征与瞬时属性分析对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水闸病害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瞬时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可塑性研究
4
作者 易姣君 石鹏 周宾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脊髓损伤(SCI)大鼠督脉穴、足阳明胃经穴,探讨“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督脉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混合电针组...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脊髓损伤(SCI)大鼠督脉穴、足阳明胃经穴,探讨“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督脉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混合电针组、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每个组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前组、治疗后7 d组、14 d组、21 d组,每亚组6只,以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价工具BBB评分直观角度观察SCI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微观形态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损伤对照组比较,足阳明胃经电针组、督脉电针组和混合电针组随着时间的增加,BBB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各时间点和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混合电针组升高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SCI细胞出血、炎症、脂肪变逐渐减少,SCI细胞形态逐渐修复。结论:不同经络、穴位在不同时间点的电针刺激可改善SCI大鼠BBB评分,减少出血、炎症渗出及脂肪变性,修复细胞形态,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再生,证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在神经再生康复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同病异治 电针 足阳明胃经 督脉 脊髓损伤 神经可塑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毒”学术思想运用治胃八法辨治胃癌前状态
5
作者 王宇新 彭文婉 +1 位作者 董明国 黄海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0,共5页
基于胃癌前状态“食毒”学术思想提出治胃八法并分析其方药配伍特色。认为“食毒”累积于胃、损伤胃腑是造成胃癌前状态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消食强胃法、降气理脾法为核心,运用“炒麦芽、炒稻芽”“鸡内金、白术”等药对恢复胃腐熟水谷... 基于胃癌前状态“食毒”学术思想提出治胃八法并分析其方药配伍特色。认为“食毒”累积于胃、损伤胃腑是造成胃癌前状态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消食强胃法、降气理脾法为核心,运用“炒麦芽、炒稻芽”“鸡内金、白术”等药对恢复胃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枳实、白术”“沉香、槟榔”等配伍恢复胃主通降的生理特性。对于调和肝胃法、温中暖胃法、除湿化浊法、滋养胃阴法、解毒安胃法的选择则根据具体“食毒”类型和癌变风险的不同采取相应治法,并以饮食调摄法为辅。治胃八法着眼于胃,立足于岭南地区,体现了对胃与脾、肝之间关系的重视,关注了轻重、缓急的病势动态变化,按照疾病在气分、血分或轻中重程度的区别分层分级配伍用药,可以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状态 胃黏膜萎缩 肠化 食毒 治胃八法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心脉安片“异病同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凤 张薇 +3 位作者 郭海彪 匡艳辉 徐科一 刘晓秋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心脉安片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收集心脉安片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结合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心脉安片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收集心脉安片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结合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获得心脉安片“异病同治”的共同靶点,并绘制中药有效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对疾病成分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将核心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本研究从心脉安片中筛选出146个活性化合物,其“异病同治”的共同靶点178个,核心靶点11个,分别是STAT3、AKT1、IL-6、TNF、MAPK3、TP53、EGFR、HSP90AA1、VEGFA、EDN1和PPARA。关键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成分。关键生物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成分与STAT3、TNF、IL-6和VEGFA等靶点稳定对接。心脉安片“异病同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心脉安片效应机制,探索其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安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岳铭坤 李凯 +3 位作者 黄娜 李青峰 杨土保 周良荣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中医按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某中医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的高位肛瘘患者住院费用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DID)回归分析,探讨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 目的:分析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中医按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某中医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的高位肛瘘患者住院费用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DID)回归分析,探讨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按病种付费后,高位肛瘘患者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067.63元、自付费用下降了656.66元、住院天数缩短了5.54天、西药费增长了406.55元、中成药费下降了126.80元。结论: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过程中,应加强医保监督,持续完善、更新中医信息系统,扩大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范围,突出中医临床路径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病种付费 中医优势病种 住院费用 双重差分 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芝银应用温阳法辨治瘿病后期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浩然 许芝银 马朝群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辨治基础上审证求机,灵活应用温阳法,温阳以行气、消痰、祛瘀、利水、散结、益气养阴。突出脏腑辨证、兼顾整体与局部统一,且灵活应用药对,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更好地诠释“异病同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后期 温阳法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许芝银 经验 异病同治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路基脱空病害雷达波场数值模拟与瞬时属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隋昕展 杜衍庆 +3 位作者 师海 王新岐 孙子冰 刘晨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2-788,共7页
针对道路路基脱空病害的快速识别,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进行病害的雷达波长数值模拟,模拟了脱空病害不同大小、长度、位置及填充的差异,并通过图像增益和复信号分析技术提取雷达波场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瞬时属性特征,分析了不同脱空地... 针对道路路基脱空病害的快速识别,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进行病害的雷达波长数值模拟,模拟了脱空病害不同大小、长度、位置及填充的差异,并通过图像增益和复信号分析技术提取雷达波场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瞬时属性特征,分析了不同脱空地质的雷达波场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路基脱空病害的地质雷达瞬时振幅图像和单道波归一化幅值可推算出脱空病害上界面信息和脱空区域介质类型;根据充气脱空病害和充水脱空病害瞬时相位图像特征,可判断出路基结构层间信息和脱空病害区域和边界位置;根据充水脱空病害和充气脱空病害瞬时频率图像,可判断出高频和低频电磁波存在位置。此外,根据充水脱空病害单道波瞬时频率图,可得到正向电磁波存在位置,并作为脱空病害下界面位置判断依据。研究成果可为道路病害的智能识别和快速判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病害 数值模拟 瞬时属性 时间域有限差分法 病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思考异病同治中证的内涵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严石林 陈为 +3 位作者 赵琼 于宏波 鲁法庭 李炜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提出异病同治中的证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基础证、复杂证、理论证、笼统证,属于总证或母证范畴。受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运用时将形成具体证、细证或子证。必须进行细化分型,才能使辨证细致精确,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异病同治 证候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泰丸对糖尿病、抑郁和失眠症“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朱虹宇 李红品 +5 位作者 高兴 马鹏凯 陈建华 毕欣宁 汪祺 张玉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7,共8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交泰丸对糖尿病、抑郁和失眠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通过数据库检索,以交泰丸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种类为网络节点,使用Cytoscape构建相互作用网络,MAS进行生物信息...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交泰丸对糖尿病、抑郁和失眠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通过数据库检索,以交泰丸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种类为网络节点,使用Cytoscape构建相互作用网络,M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交泰丸中的20个化合物可作用于92个靶点发挥对3种疾病的治疗作用,HTR2A和HTR2C为交泰丸治疗糖尿病、抑郁和失眠的共同靶点。交泰丸治疗糖尿病的靶点主要富集在抗细胞凋亡生物过程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的靶点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生物过程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治疗失眠的靶点主要富集在5-羟色胺受体,磷脂酶C激活途径生物过程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结论:交泰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该研究为交泰丸"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网络药理学 异病同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脑异病从络同治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晓敏 仲爱芹 +3 位作者 徐士欣 熊鑫 朱亚萍 张军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6-1238,共3页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因此从络病理论探讨心脑同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心脑同治明确了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心脑血管疾病 异病同治 络病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的科学基础评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常虹 郭凯 +1 位作者 孟洪宇 刘树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851,共3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究方面探究多脏器纤维化共同的发病机制,阐述异病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多器官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气血理论探析“脑心同治” 被引量:21
14
作者 贾蔷 唐仕欢 +2 位作者 石作荣 赵步长 杨洪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293-1295,共3页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 脑心同治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严石林 陈为 +3 位作者 于宏波 王浩中 沈宏春 邓瑞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1-503,共3页
从证的多元性、个体化特征和疾病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并以同证异方的现象论证其客观存在。提出同证异治的理论在临床上可以开拓辨证思路,在理论上可以促进辨证细化分型,对完善辨证论治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同证异治 理论基础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同证疾病或状态异病同治的科学基础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竞成 吴金峰 +7 位作者 曹玉雪 段晓虹 刘宝君 吕玉宝 魏颖 弓唯一 厉蓓 王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15-720,共6页
证、异病同治等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底蕴深厚、临床运用广泛。哮喘、COPD、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疾病或状态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机理及现代医学治疗等方面的共性明显,而现代医学干预能力有限。前述疾病或状态中医辨证往往同属肾虚、气虚证... 证、异病同治等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底蕴深厚、临床运用广泛。哮喘、COPD、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疾病或状态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机理及现代医学治疗等方面的共性明显,而现代医学干预能力有限。前述疾病或状态中医辨证往往同属肾虚、气虚证型,异病同证同治采用补肾益气理法方药干预,疗效较为明显,其初步机理可能是补肾益气药能够作用于这些炎症性疾病或状态的共性化病理环节,主要是HPA轴和炎性反应网络中心疗效靶位群,其中补肾药主要作用于HPA轴靶位群,而益气药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靶位群,并能调节HPA轴功能和炎症反应之间的异常关系,且补肾药与益气药相互之间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HPA轴 补肾益气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除湿汤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辨证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岚 姜春燕 +1 位作者 李伯华 周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21-3324,共4页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疗效较好。根据“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目前还扩展应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属于湿热证者。从清热除湿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应用、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清热除湿汤的辨证应用,旨在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传统有效方剂的特色,为患者解决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除湿汤 辨证治疗 皮肤病 赵炳南 湿热证 异病同治 临床经验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洪涛 郑光 +4 位作者 张弛 吕诚 查青林 姜淼 吕爱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5期818-822,共5页
数据挖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本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首先,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下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相关数据,保存于Access数据库中,然... 数据挖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本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首先,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下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相关数据,保存于Access数据库中,然后导入SQL Server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得到挖掘结果。针对得到的结果,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得到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网络图。从图中可以发现,黄芪、桂枝、当归、川芎、防己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核心药物。黄芪、当归、丹参、川芎、麦冬、山药、玄参等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核心药物。同时发现中药治疗两病共同的核心用药:黄芪、当归。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时,均采用补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因此,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证明两种疾病存在共同的证候特点是有科学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异病同治方药应用总结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连美 李云海 +1 位作者 刘建忠 田玉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198-1200,共3页
异病同治是后人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仲景虽未明言此法,然在《金匮要略》的条文中却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现不揣浅陋,对《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如防己... 异病同治是后人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仲景虽未明言此法,然在《金匮要略》的条文中却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现不揣浅陋,对《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如防己黄芪汤、赤小豆当归散、大承气汤、肾气丸等,进行分析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异病同治 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防治探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凤妹 杨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3,共3页
探讨高校教师发生"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遍布20~60岁各年龄段,且发病者与其自身的学历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工作能力... 探讨高校教师发生"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遍布20~60岁各年龄段,且发病者与其自身的学历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工作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因人制宜,提倡自我防治的自然疗法,治疗中强调以心理疏导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 因人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