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GO-FLOW法的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
1
作者 岳大为 姜毅 +3 位作者 杨明哲 李练兵 商悦阳 张帅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437,共9页
由于传统GO-FLOW法存在定常故障率和维修率的局限性,将一种新的可靠性评估算法—模糊GO-FLOW法引入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中。首先,基于梯形模糊数,对GO-FLOW法进行改进;随后,根据并网型微电网系统结构,设计新型操作符并建立微电网系... 由于传统GO-FLOW法存在定常故障率和维修率的局限性,将一种新的可靠性评估算法—模糊GO-FLOW法引入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中。首先,基于梯形模糊数,对GO-FLOW法进行改进;随后,根据并网型微电网系统结构,设计新型操作符并建立微电网系统的模糊GO-FLOW图,同时对操作符的模糊成功概率进行计算;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RBTS BUS6 F4馈线系统,对比分析模糊GO-FLOW法、模糊化前GO-FLOW法和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结果表明,在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中,模糊GO-FLOW法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微电网 光伏发电 GO-FLOW法 梯形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设置分水口的渠道梯形节制闸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琳 刘岩 +1 位作者 王延文 戴文鸿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研究分水口对闸前流态的影响以及不同边坡和分水角下梯形节制闸的流量系数和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建立梯形节制闸流量公式,探究梯形节制闸水头损失规律,为灌区量水控水精确化提供支持。试验设置了3个边坡(m=1.5、1.75和2)、5个分水角(θ=... 研究分水口对闸前流态的影响以及不同边坡和分水角下梯形节制闸的流量系数和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建立梯形节制闸流量公式,探究梯形节制闸水头损失规律,为灌区量水控水精确化提供支持。试验设置了3个边坡(m=1.5、1.75和2)、5个分水角(θ=30°、45°、60°、75°和90°)、不同开度、不同水头共495组试验,进行梯形节制闸门在分水条件不同时的过流试验,观察分水口流态并分析成因;运用量纲分析法建立梯形节制闸流量公式,计算节制闸的相对水头损失。在节制闸前形成了回水区,节制闸流量计算公式的决定系数R^(2)=0.934,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3%,相对水头损失随节制闸的相对开度增大而减小。梯形节制闸门的流量公式精度较高,可为灌区梯形渠道流量测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节制闸 灌区渠道 分水口 水头损失 流量系数 流量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的角度安装误差研究
3
作者 郑艳萍 张榕花 张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59,共6页
多个线激光传感器组合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几何尺寸检测过程中,以梯形钢丝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系统的角度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原理和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了由线激光传感器的安装误差... 多个线激光传感器组合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产品几何尺寸检测过程中,以梯形钢丝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线激光传感器尺寸测量系统的角度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原理和空间几何关系,分析了由线激光传感器的安装误差导致的坐标轴夹角α、β与工件尺寸测量坐标值x、y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基于α、β的坐标值误差补偿模型。利用标准件尺寸值对传感器安装角度误差进行计算,同时完成传感器的标定。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并对测量精度、标定精度对α、β计算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梯形钢丝最佳的测量系统方案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安装误差 线激光传感器 梯形钢丝尺寸测量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4
作者 张亚东 周智炜 +2 位作者 江磊 曾玲 郭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0,共10页
针对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综合评估方法。考虑电源屏系统的结构构成和关键参数,建立健康状态分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 针对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综合评估方法。考虑电源屏系统的结构构成和关键参数,建立健康状态分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计算子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通过组合赋权融合为常权重,并结合在线监测数据的相对劣化度计算变权重;定义健康状态等级,构建梯形云模型;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动态计算子指标的健康状态隶属度,构建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得到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宁波地铁5号线的现场数据进行方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评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评估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降低评估的主观性,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信号电源屏 健康状态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梯形云模型 变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枕轨道振动带隙及振动波传播研究
5
作者 冯青松 梁炜诗 +1 位作者 杨舟 张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93-3503,共11页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运行过程中乘客的舒适度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舒适度,设计出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减隔振措施,以地铁典型轨道形式梯形轨枕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形轨道结构振动波传播...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运行过程中乘客的舒适度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舒适度,设计出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减隔振措施,以地铁典型轨道形式梯形轨枕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形轨道结构振动波传播及带隙特性。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建立梯形轨道分析模型,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比自振特性结果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分析模型基础上进行频散计算得到带隙,再通过能量法研究梯形轨道振动波传播情况,结合振动传递率结果探究轨道结构内振动波的衰减能力。通过研究轨道结构振动竖向传递特性,揭示各阶带隙内振动波在梯形轨道中的传播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0~200 Hz范围内,梯形轨道存在5阶带隙,且振动衰减域与带隙频段相对应,加以验证了频散计算的准确性。梯形轨道各阶带隙内振动波传播存在分层传递现象,1阶带隙范围内振动直接传至下部基础,2阶带隙范围内振动在钢轨中传播,3~5阶带隙范围内振动在轨枕中传播,其余通带频段范围内振动均在钢轨中传播。研究成果可为梯形轨道的减隔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对引入有效的低频减振措施,缓解环境振动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能量泛函变分 振动波 带隙 低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直角梯形巷道倾斜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
6
作者 于远祥 赵春朋 杨俊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51,共16页
针对直角梯形巷道倾斜顶板变形破坏后难以支护的特点,考虑垂直地层压力和水平侧压力的综合作用,构建了倾斜顶板等效力学计算模型,确定了倾斜岩梁最大挠度断面所在位置,讨论了倾斜顶板异形拱的形态及其最大矢高,构建了倾斜顶板“拱-梁”... 针对直角梯形巷道倾斜顶板变形破坏后难以支护的特点,考虑垂直地层压力和水平侧压力的综合作用,构建了倾斜顶板等效力学计算模型,确定了倾斜岩梁最大挠度断面所在位置,讨论了倾斜顶板异形拱的形态及其最大矢高,构建了倾斜顶板“拱-梁”锚固承载结构,对羊场湾矿130205工作面风巷倾斜顶板的锚杆(索)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倾斜顶板岩梁最大挠度截面不在巷道中线上,而是在偏离高帮侧的0.5 l 0~0.6l 0这一区间范围;倾斜岩梁最大挠度断面左右两侧具有不同的异形拱形态,异形拱最大矢高与岩梁跨度、倾角和所受侧压力大小密切相关;倾斜岩梁在异形拱内离层岩体碎胀压力下发生挠曲变形,“拱-梁”锚固承载结构对倾斜顶板非对称变形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优化设计后,监测断面顶底板累计相对移近量最大值为65 mm,两帮累计相对收敛量最大值为60 mm,顶板及两帮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梯形巷道 倾斜顶板 异形拱 “拱-梁”结构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ABS/TSQ/HD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7
作者 喻文凯 徐娟 +1 位作者 方松刚 李湘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4,共5页
以废打印机壳PC/ABS再生粒子(R-PC/ABS)为基体材料,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脂)(HDP)和梯形倍半硅氧烷(TSQ)为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无卤阻燃PC/ABS,对其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负荷热变形温度(HDT)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SQ... 以废打印机壳PC/ABS再生粒子(R-PC/ABS)为基体材料,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脂)(HDP)和梯形倍半硅氧烷(TSQ)为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无卤阻燃PC/ABS,对其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负荷热变形温度(HDT)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SQ可以阻燃R-PC/ABS,并且,对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HDT影响较小,R-PC/ABS/0.8TSQ的LOI为29.8%,阻燃达到3.0 mm V-0和2.0 mm V-1级;HDP可以有效地阻燃R-PC/ABS,但是,对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HDT的负面影响较大,R-PC/ABS/12HDP的LOI为36.1%,阻燃可达到UL 941.0 mm V-0级,与R-PC/ABS相比,HDT、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降低了20.2℃、26.6%、14.5%、16.9%和60.9%;R-PC/ABS/0.8TSQ/6HDP的LOI为35.7%,阻燃级别达到UL 941.0 mm V-0级,与R-PC/ABS/12HDP相比,模后收缩率(PMS)降低了19.7%,HDT、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21.0%、11.3%、14.3%和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S再生粒子 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脂) 梯形倍半硅氧烷 阻燃性能 负荷热变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墩-梯形墩联合消能工水力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乾 牧振伟 +2 位作者 周凯 高尚 张红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针对原消力池流态紊乱、水面波动大,形成的远驱式水跃对护坦造成冲刷破坏等问题,采取趾墩-梯形墩联合消能的方式,对水力特性展开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的消能变化规律,分析了水流能量转化过程,计算了流... 针对原消力池流态紊乱、水面波动大,形成的远驱式水跃对护坦造成冲刷破坏等问题,采取趾墩-梯形墩联合消能的方式,对水力特性展开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的消能变化规律,分析了水流能量转化过程,计算了流速减速比。结果表明:趾墩-梯形墩联合消能工,当双排梯形墩交错布置时,在3种流量工况下,减速比分别为60.00%、75.34%、73.75%,相较原消力池,跃长依次缩减11.29%、14.17%、10.22%。按照消能方式可分为4个区域:收缩分流区、水跃旋滚区、两侧漩涡区和跃后主流区。该研究可为联合消能工设计及消力池体型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力池 水力特性 水跃 趾墩-梯形墩 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振动和交变温度工况下高铁梯形螺栓连接松动规律
9
作者 朱志鹏 巩浩 +4 位作者 刘检华 张文涛 王清华 张萌 李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2-282,292,共12页
梯形螺栓连接是高铁动车组设备舱裙板、底板等的主要连接方式,但是在服役过程中长期承受剧烈振动载荷和高低温环境载荷,导致梯形螺栓易松动,引发疲劳断裂,给高铁的可靠运行带来了风险与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梯形螺栓连接精确有限元模... 梯形螺栓连接是高铁动车组设备舱裙板、底板等的主要连接方式,但是在服役过程中长期承受剧烈振动载荷和高低温环境载荷,导致梯形螺栓易松动,引发疲劳断裂,给高铁的可靠运行带来了风险与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梯形螺栓连接精确有限元模型,仿真横向、纵向、弯曲和扭转振动,以及交变温度载荷,分析在这些振动与交变温度载荷单独和耦合作用下梯形螺栓的松动规律,并系统研究横向振动条件下初始预紧力、摩擦因数和被压件材料对螺栓松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振动是导致梯形螺栓松动的主要载荷形式,弯曲振动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引发螺栓松动,纵向振动、扭矩振动和交变温度载荷几乎不会导致松动,而且振动和交变温度载荷的影响相互独立。与普通螺纹和管螺纹结构相比,梯形螺栓连接的防松性能比这两种螺纹结构稍差,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的应力集中降低了30%,这将显著提高梯形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梯形螺纹 振动 交变温度 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形交错的多光束选区激光熔化拼接策略
10
作者 吴文杰 魏文猴 范树迁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0-215,共6页
为解决多光束选区激光熔化拼接成形中拼接线位置固定、尖角烧蚀、重熔等问题,提出一种梯形交错拼接策略。该拼接策略采用梯形拼接线消除尖角烧蚀,使拼接区域能量输入均匀;相邻层间拼接界面彼此交错,在保证层内相邻分区充分熔合的同时,... 为解决多光束选区激光熔化拼接成形中拼接线位置固定、尖角烧蚀、重熔等问题,提出一种梯形交错拼接策略。该拼接策略采用梯形拼接线消除尖角烧蚀,使拼接区域能量输入均匀;相邻层间拼接界面彼此交错,在保证层内相邻分区充分熔合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相邻层间结合度。通过工艺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拼接策略,验证了所提出的拼接策略能减少拼接区域孔洞缺陷,增强拼接区域显微硬度,提升成形样品的致密度与压缩强度。梯形交错拼接策略能有效提升成形件拼接区域质量,为大尺寸零件的增材制造过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交错 拼接策略 轮廓分割 多光束 选区激光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闸门出流流动特性研究
11
作者 孟万尚 李琳 赵帅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了解梯形闸门这种新型平板闸门的出流流动特性,采用模型试验和量纲分析的方法,对梯形闸门淹没出流时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梯形闸门下游发生淹没出流时,淹没程度越大,收缩断面距离闸门越近,收缩断面横向... 为了解梯形闸门这种新型平板闸门的出流流动特性,采用模型试验和量纲分析的方法,对梯形闸门淹没出流时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梯形闸门下游发生淹没出流时,淹没程度越大,收缩断面距离闸门越近,收缩断面横向水面差越小,闸后急变流过渡至渐变流所需要的距离越短。基于流态分析,结合量纲分析和数值拟合得到了梯形闸门流态判别条件,并推导了淹没出流流量计算公式,对该公式的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闸门 梯形渠道 淹没出流 流态判别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梯形成形滤波与脉冲堆积判弃算法研究
12
作者 李浪 瞿金辉 +5 位作者 袁恺鸣 潘安远 王超亚 王少飞 张颖 汤斌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伽马射线探测系统中,伽马信号的数字化脉冲成形、脉冲堆积识别以及堆积判弃是数字化能谱测量技术中的关键步骤。针对现有的成形滤波和堆积识别方法在脉冲堆积判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导致能谱测量过程中能量分辨率下降,提出了一... 在伽马射线探测系统中,伽马信号的数字化脉冲成形、脉冲堆积识别以及堆积判弃是数字化能谱测量技术中的关键步骤。针对现有的成形滤波和堆积识别方法在脉冲堆积判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导致能谱测量过程中能量分辨率下降,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通道梯形波形分析的堆积检测方法,并改进了梯形成形滤波算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方法在堆积判弃方面的不足,还展示了如何在FPGA上优化资源使用,实现复杂信号处理算法的高效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快通道梯形波形分析的堆积检测算法比传统的堆积检测算法在轻微堆积事件识别中性能提升至少3.4%,并且相比传统的堆积检测算法,基于快通道梯形波形分析的堆积检测算法能够准确地识别严重堆积事件。研究对伽马射线探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相关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成形滤波 堆积判弃 FPGA 伽马射线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340 GHz返波管的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
13
作者 石惠芬 岳玲娜 +6 位作者 高博宁 徐进 蔡金赤 殷海荣 王文祥 徐勇 魏彦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返波管的耦合阻抗和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与正弦双脊波导和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相比,在归一化相速度基本一致时,梯形双脊波导的电子注通道中心轴线耦合阻抗和截面平均耦合阻抗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仿真... 为进一步提高返波管的耦合阻抗和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与正弦双脊波导和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相比,在归一化相速度基本一致时,梯形双脊波导的电子注通道中心轴线耦合阻抗和截面平均耦合阻抗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仿真结果显示,在320~360 GHz频带范围内,其平均耦合阻抗较正弦双脊波导提升78.33%~86.97%,较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提升至少46.65%。在相同工作条件及频带范围内,梯形双脊波导返波管在340 GHz频段的输出功率为5.55~8.03 W,比正弦双脊波导返波管提升26.97%~73.44%,比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返波管提升33.65%~52.47%。此时三种返波管均为最佳管长,梯形双脊波导返波管可比另两种结构缩短至少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返波管 梯形双脊波导 慢波结构 耦合阻抗提升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枕钢轨波磨多波长现象机理研究
14
作者 汪虎 赵才友 +2 位作者 赵炎南 石锐 王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半径400 m曲线段梯形轨枕轨道内轨存在轨枕中部与端部两种波长波磨交替出现的现象,为从轮轨接触共振角度研究这一问题,根据轨道结构建立梯形轨枕轨道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模型,揭示轮轨接触弹性系统固有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之间的关系及轮轨... 半径400 m曲线段梯形轨枕轨道内轨存在轨枕中部与端部两种波长波磨交替出现的现象,为从轮轨接触共振角度研究这一问题,根据轨道结构建立梯形轨枕轨道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模型,揭示轮轨接触弹性系统固有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之间的关系及轮轨系统共振特性,分析不同波长波磨激励下首个周期钢轨波磨接触斑内磨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轮对经过梯形轨道不同位置会激发轨道系统不同的模态,参与共振的模态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同一梯形轨枕端部与中部轨面存在多波长波磨;振动频率为136.7 Hz、248.7 Hz时,车轮-梯形轨道系统出现明显共振现象,车轮通过梯形轨枕端部激发钢轨弯曲振动与轨枕边角翘曲的模态(频率为248.7 Hz),车轮通过梯形轨枕中部激发钢轨与轨枕协同弯曲振动的模态(频率为136.7 Hz);车轮经过波磨激励区段时磨耗范围逐渐扩大,从接触斑前缘向后缘移动,到达首个周期波磨波峰时磨耗范围覆盖整个接触区域,波谷处的磨耗程度比波磨波峰处严重,从微观上描述了轮轨接触区域磨耗的变化情况,轮轨系统共振诱发钢轨波磨产生,波磨萌生加剧轮轨不稳定振动,波磨从而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 钢轨波磨 瞬态有限元 共振 黏滑分布 轨面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MEMS谐振加速度计灵敏度提升的梯形微杠杆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文胜 李挺 +2 位作者 李蓉 何江波 周吴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5,共5页
灵敏度影响微机电系统(MEMS)谐振加速度计精度。针对传统矩形微杠杆宽度较大会导致灵敏度损失的问题,提出并优化了一种梯形微杠杆。首先介绍了带有梯形微杠杆的MEMS谐振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再以灵敏度为目标函数,基于有限元... 灵敏度影响微机电系统(MEMS)谐振加速度计精度。针对传统矩形微杠杆宽度较大会导致灵敏度损失的问题,提出并优化了一种梯形微杠杆。首先介绍了带有梯形微杠杆的MEMS谐振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再以灵敏度为目标函数,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梯形微杠杆的优化模型,包含2个步骤:第1步,建立了以支点梁位置及支点梁、输出梁和输入梁的长度为变量的灵敏度优化模型,优化结果使灵敏度达到272.9 Hz/g;第2步,以第1步得到的优化尺寸为基础,对杠杆臂的梯形形状进行优化,使灵敏度提高到302.4 Hz/g。优化得到的单位质量块面积对应的灵敏度达到42.7 Hz/(g·mm^(2)),因此通过梯形微杠杆优化可以在紧凑空间内实现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谐振加速度计 梯形微杠杆 灵敏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激励下软磁复合材料动态磁滞模型及实验验证
16
作者 荆盈 张艳丽 +2 位作者 王振 张殿海 朱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5-2854,I0035,共11页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高频软磁复合材料铁损。该模型通过非理想电感、恒定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分别计算静态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其中,为了提高低磁密下静态磁滞回环的模拟精度,引入能够表征磁化过程的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静态磁滞部分;同时,在采用梯形等效电路计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时,考虑趋肤效应对铁损的影响;最后,搭建高频正弦激励下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测试系统,在频率为1 Hz~10 k Hz范围内对软磁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和铁损进行实验测量,并将铁损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在高频正弦激励下预估损耗的准确性,为变压器和电动机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模型结构简单、精度较高且工程实用性强的损耗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复合材料 梯形等效电路 神经网络 动态磁滞模型 高频正弦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专家共识和多风险因素的模糊FMEA法
17
作者 万谛 邱浩波 +2 位作者 李明宇 许丹阳 高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18-2632,共15页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存在评估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极端性及风险因素之间具有单一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和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的风险评估方法,为故障的预防与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专家评估信息的不确...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存在评估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极端性及风险因素之间具有单一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和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的风险评估方法,为故障的预防与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专家评估信息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该方法采用梯形模糊数处理专家的评估信息;考虑到专家之间存在共识,运用相似性聚合法(SAM)计算专家评估结果的相对一致度,并结合专家个人背景动态计算专家权重;考虑到某种故障模式可能由多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导致,且风险因素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故障模式与风险因素的优先级顺序。以某船用柴油发动机曲轴箱爆炸故障的风险评估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梯形模糊数 相似性聚合法 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色三孔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的高温三维变形测量
18
作者 吴云飞 吴思进 +6 位作者 李玄 张硕 宋嘉正 唐小军 辛亮 孙子杰 牛海莎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68-2477,共10页
三色数字剪切散斑干涉虽抗干扰并对刚体位移不敏感,但在高温下受自发辐射光干扰且只能测量位移梯度、无法直接得到三维变形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三色三孔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测量方法,用于实现高温环境下三维变形的测量。利用设计的三色... 三色数字剪切散斑干涉虽抗干扰并对刚体位移不敏感,但在高温下受自发辐射光干扰且只能测量位移梯度、无法直接得到三维变形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三色三孔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测量方法,用于实现高温环境下三维变形的测量。利用设计的三色三孔光阑结构,进行三通道独立的窄带滤波,抑制高温环境下物体的自发辐射光干扰。利用复合梯形积分方法重建位移场,得到被测物体的三维变形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小可检测位移为30 nm,可以有效获取物体的高温三维变形信息,能够抑制被测物体的高温自发辐射光,实现三维变形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剪切散斑干涉 变形测量 热辐射干扰 复合梯形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申威编译器的并行调度策略优化技术研究
19
作者 徐金龙 王庚武 +4 位作者 韩林 聂凯 李浩然 陈梦尧 刘浩浩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143,共7页
调度策略是编译器进行并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持多核处理器下的负载均衡。然而,当前申威GCC编译器在进行自动并行编译流程中,默认采用静态调度划分循环的迭代次数,导致其在非规则循环结构中出现了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影响了申威... 调度策略是编译器进行并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持多核处理器下的负载均衡。然而,当前申威GCC编译器在进行自动并行编译流程中,默认采用静态调度划分循环的迭代次数,导致其在非规则循环结构中出现了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影响了申威平台并行程序的运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在权衡调度开销和负载均衡的同时结合梯式调度策略,对申威GCC原有的调度策略进行改进,提高了申威GCC编译器的并行化效率。该调度策略基于SW3231处理器,在GCC编译器功能测试套件的844个并行测试用例上进行正确性测试,并在SPEC OMP 2012测试集和4种循环类型的典型应用程序上进行性能测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申威GCC中标准的3种调度策略,该梯式调度算法分别最高获得了1.10和4.54的性能提升,该方法能够在科学计算程序中提高申威GCC编译器的线程级并行化效率,可为申威处理器平台并行化编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MP调度策略 负载均衡 梯式调度 调度开销 申威G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应用综述
20
作者 艾超 庄定洋 +2 位作者 陈立娟 孙家庆 常振鑫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为了解决采用轨迹技术对电机加减速曲线规划时,电机加减速曲线分段较多,各曲线所用参数之间具有一定耦合性,导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参数优化工作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对该技术大量应用实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分析。首... 为了解决采用轨迹技术对电机加减速曲线规划时,电机加减速曲线分段较多,各曲线所用参数之间具有一定耦合性,导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参数优化工作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对该技术大量应用实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分析。首先,对当前诸多应用轨迹规划技术的电机加减速算法数学模型及其加减速曲线的综合性进行了分析,对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方法提出了明确的分类;然后,对部分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应用实例在提升控制目标及控制系统整体性能时所选取的优化方向和优化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性能指标为柔性和实时性,同时也明确了这两者对系统运行平稳性和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应的评估标准;最后,对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在飞行控制领域和机床加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明确了柔性和实时性这两者和电机加减速算法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并列出了电机加减速算法在优化这两者时存在的一系列共性问题。根据以上研究所得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分类标准、性能指标和共性问题,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为多应用场景下的电驱系统高性能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加减速算法 指数型加减速算法 S曲线加减速算法 轨迹规划 性能指标 共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