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轴向与横向深水扇交互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
1
作者 侯明才 杨金海 +6 位作者 陈安清 庞谦 李苏晓 张西睿 高航 韩建辉 曹海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9,共11页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如何交互沉积缺乏系统认识。为此,基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的岩心/壁心、薄片、测井和地震数据,开展了测井相和地震相解析,重点分析了轴向与横向深水扇的交互作用和发育模式,明确了2类扇体中有利储集体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西部梅山组发育大型条带状富砂下切水道扇体(轴向扇)和富泥朵状扇体(横向扇)2类重力流沉积,水道化重力流体系主要发育在峡谷底部,朵状扇体系主要发育在斜坡区并常被等深流改造。②轴向扇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物源为西北的大型造山带水系,呈下切“U/V”字形貌特征,以碎屑流成因为主;横向扇沿横轴方向发育,物源为北部的小型岛屿水系,呈薄席状形貌特征,以浊流成因为主。③轴向和横向深水重力流交汇作用下发育汇流型、堰塞型和交切型3种模式,类似陆表流域系统的主干河流和支流,但它们是事件性的,而非同时交汇沉积。结论认为:①轴向扇砂体厚度较大,粒度较粗,粒间孔和溶蚀孔发育,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勘探目标;横向扇砂体较薄,粒度较细,杂基含量高,储层发育需底流改造。②建立的3种横向扇和轴向扇交互模式为砂体成因判识和发育分布规律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峡谷盆地 重力流沉积 深水轴向水道扇 横向斜坡扇 交互机制 发育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横流作用下航道尺度加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浩东 童思陈 +2 位作者 张莹 孙开 王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支流入汇常导致支流口干流航道局部横流加大,进而影响船舶通航安全。为研究超标横流入汇对干流航道尺度的影响,采用Fortran语言自主开发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后,通过模拟横流... 支流入汇常导致支流口干流航道局部横流加大,进而影响船舶通航安全。为研究超标横流入汇对干流航道尺度的影响,采用Fortran语言自主开发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后,通过模拟横流作用下的船舶运动,研究了超标横流对船舶横漂速度和漂角的影响,提出了超标横流安全范围和航道定量加宽值。实例应用表明:在传统航道尺度设计下,当支流口超标横流范围较小时可通过调整舵角实现航行安全;而当超标横流范围较大时则难以保障船舶安全通航,需进行河道加宽设计。提出的超标横流条件下航道加宽确定方法基本合理,对船舶操纵运动和航道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横流 航道加宽 水流数学模型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支流入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材料缺陷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检测
3
作者 潘诚浩 高尚 +3 位作者 狄韬 王浩 马立军 江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方向和Y方向的热流矢量方程,并通过逆热扩散得到THFS图像序列方程。然后,通过COMSOL仿真建立不均匀线性脉冲热流激励三维热波模型,初步验证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THFS具有较好的归一化幅值/相位。在试验中,制备了16个不同直径与深度平底孔的热防护材料试件进行验证,并通过局部阈值分割方法量化缺陷位置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能够对最小径深比为5,最小直径6 mm的缺陷开展检测,最大误差为5.17%,较传统方法误差降低7.5%,信噪比最大提升17.98%,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热防护材料非均匀加热下横向热扩散显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热流抑制 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 有限元分析 缺陷检测 热防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对尾翼式超空泡射弹入水过程的影响
4
作者 吕科余 张焕好 +3 位作者 靳笑宇 赵子杰 周标军 刘想炎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3-424,共12页
为研究横流作用下尾翼式超空泡射弹入水时的空泡流动与弹道特性,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6自由度运动模型对横流干扰下射弹垂直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横流对尾翼式超空泡射弹入水空泡形态、流体动力特性及入水弹道特性变化的影响。... 为研究横流作用下尾翼式超空泡射弹入水时的空泡流动与弹道特性,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6自由度运动模型对横流干扰下射弹垂直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横流对尾翼式超空泡射弹入水空泡形态、流体动力特性及入水弹道特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流的作用限制了迎流侧空泡的径向发展,而对背流侧空泡的扩张则起促进作用,使得整体空泡形态沿流向发生偏移,从而增大了迎流侧弹肩和尾翼的沾湿面积,改变了沾湿处压力场的分布,使射弹的尾拍幅频远大于无横流情况。同时,射弹在空泡内尾拍运动的加剧,增大了升/阻力系数,加速了射弹速度的衰减。此外,空泡形态沿流向的偏转,使俯仰角在背流侧的摆动幅度大于迎流侧,弹道轨迹发生偏移,因此横流对射弹的轨迹和姿态角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射弹 尾翼 横流 空泡特性 弹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旋涡脱落特性
5
作者 黄政锋 王恒 +1 位作者 洪浩 朱国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705,共8页
同心圆排布管束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过渡排布是同心圆排布管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布方式,对过渡排布管束的旋涡脱落特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在不同节径比(1.25、1.5、1... 同心圆排布管束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过渡排布是同心圆排布管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布方式,对过渡排布管束的旋涡脱落特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在不同节径比(1.25、1.5、1.75和2.0)下的旋涡脱落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对流速与升力系数的监测,获取旋涡脱落数据并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取旋涡脱落频率。结果表明,在过渡排布方式中,1.25~2.0节径比下管束的旋涡脱落受临近管影响较大,难以产生明显的旋涡脱落现象,旋涡脱落频率较低。节径比是旋涡脱落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节径比增加,旋涡脱落现象显著增强,本文研究结果为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结构的设计优化和降低旋涡脱落振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排布管束 旋涡脱落 横向流诱导振动 计算流体力学 流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气界面为曲面时超疏水微通道内横向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张守聪 王昊利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对具有周期性凹槽结构的超疏水平行板间的微通道横向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超疏水壁面的液气滑移界面为曲面时,空气槽占比a(气槽宽度与周期单元长度之比)、通道半宽(h)以及雷诺数(Re)对流场结构、滑移速度与压差(减阻特性)的影响。... 对具有周期性凹槽结构的超疏水平行板间的微通道横向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超疏水壁面的液气滑移界面为曲面时,空气槽占比a(气槽宽度与周期单元长度之比)、通道半宽(h)以及雷诺数(Re)对流场结构、滑移速度与压差(减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液气界面的扰动,流动偏离平板剪切流;滑移速度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的增大而减小;低Re时流体黏性占优,速度场呈对称分布,超疏水壁面扰动影响显著;高Re下流体惯性增加,主流动能增加对壁面扰动的抑制增强,相较于低Re下速度分层明显,滑移速度减小,滑移速度峰值位置向空气槽出口处逼近;有效滑移长度随a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e的增大逐渐减小,h的变化对有效滑移长度无明显影响;h取较小值时,在较低Re下压差Δp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而高Re下或h取较大值时,Δp随a的变化不明显,表明此时主流对壁面扰动的抑制作用加强,超疏水壁面的影响减弱。研究结果为超疏水壁面微通道结构和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壁面 微通道 有效滑移长度 横向流动特性 液气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车道横向阻断场景交通流建模及仿真误差分析
7
作者 涂彭越 白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0,共11页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以单车道行人穿越场景为例对运行轨迹、交通流特征、车辆控制状态3类交通分析指标的随机收敛性和仿真步长敏感度进行定量讨论。结果表明:200仿真样次能较好兼顾模型精度和分析效率(平均误差<2%),仿真步长改变主要对车辆停车及避障控制相关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最高误差43%)。在指标可靠度方面,平均速度、减速度均值、控制状态切换频次以及自由/跟驰状态时间占比具有较好的评估一致性,随机误差和仿真步长的影响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间断流 横向阻断 交通评估指标 仿真误差 仿真样次 仿真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l solutions of MHD stagnation poi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ver a stretching/shrinking sheet with generalized slip condi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ABBAS Zaheer MASOOD Tahmina OLANREWAJU Philip Oladap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76-2384,共9页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study the steady momentum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viscous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near a stagnation point due to a stretching/shrinking sheet in the presence of a transvers...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study the steady momentum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viscous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near a stagnation point due to a stretching/shrinking sheet in the presence of a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and generalized slip condition. Two flow problems corresponding to the planar and axisymmetric stretching/shrinking sheet were considered. By means of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the obtained resultant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a shooting method for dual solutions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Some important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erms of the fluid velocity,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for various values of the controlling governing parameters like velocity slip parameter, critical shear rate, magnetic field, ratio of stretching/shrinking rate to external flow rate and Prandtl number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 increase of the critical shear rate decreases the fluid velocity whereas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increas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a limiting case is given and found to be in an excellent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solutions stagnation-point MHD flow slip condition heat transfer numerical solution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来流条件下射流阵列和温度对横向射流流场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丁振伟 罗振兵 +3 位作者 刘强 周岩 谢玮 刘心怡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5,I0002,共12页
主动流动控制在飞行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横向射流在快速响应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针对超声速飞行器横向射流问题,开展了射流阵列及射流温度对横向射流流场结构影响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横向射流的典型流场... 主动流动控制在飞行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横向射流在快速响应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针对超声速飞行器横向射流问题,开展了射流阵列及射流温度对横向射流流场结构影响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横向射流的典型流场结构由于欠膨胀射流与来流的强烈交互形成了射流前马蹄形回流区,经过桶形激波和马赫盘的流体与绕流共同形成了能干扰到后侧激波的涡对。随着射流温度的升高,高压区面积增大,射流诱导引发的涡对下游激波干扰更强,对俯仰力矩有增强效果。阵列射流明显能增强效果,但温度高时,射流前桶形激波会在两侧沿着飞行器周向在下表面汇合,使得增强效果有所减弱,所以布置阵列射流时,应选择合理的间距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射流 流动控制 气动特性 射流阵列 温度效应 超声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河输流管道自埋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新 杨校礼 +3 位作者 吴嘉轩 邓西平 吴龙华 易晨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4,182,共4页
针对穿河输流管道易受水流冲刷破坏,导致输运介质泄露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穿河输流管道自埋特性,观测了管道自埋过程和地形剖面特征,分析了管道自埋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水力条件下,当穿河管道具有一定的初始嵌入度时,管道... 针对穿河输流管道易受水流冲刷破坏,导致输运介质泄露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穿河输流管道自埋特性,观测了管道自埋过程和地形剖面特征,分析了管道自埋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水力条件下,当穿河管道具有一定的初始嵌入度时,管道底部河床泥沙不会冲穿,管道反被泥沙掩埋,具有明显的自埋特性,穿河输流管道前后掩埋斜坡坡度均趋于稳定值;管后相对掩埋距离L/D随弗劳德数Fr增大而增大,随初始嵌入度e/D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河输流管道 自埋特性 单向来流 试验研究 管后相对掩埋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边界约束加筋板结构振动特性与功率流分析
11
作者 邹卓夫 王彦皓 刘杨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89,共8页
从能量传输角度开展弹性边界约束条件下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系统横向振动位移采用边界光滑傅里叶级数展开,在加筋薄板端部引入平动约束弹簧与旋转约束弹簧,通过设置约束弹簧的刚度数值模拟任意边界条件。基于能... 从能量传输角度开展弹性边界约束条件下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系统横向振动位移采用边界光滑傅里叶级数展开,在加筋薄板端部引入平动约束弹簧与旋转约束弹簧,通过设置约束弹簧的刚度数值模拟任意边界条件。基于能量原理描述弹性边界约束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系统的总势能、总动能与外激励做功项,结合瑞利-里兹方程得到系统的标准特征方程,弹性边界约束加筋薄板结构的振动响应特性可以通过求解标准特征方程得到。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本方法在求解弹性边界约束下加筋薄板结构振动特性的准确性,探究加强筋位置、高宽比以及边界约束弹簧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能量流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方法具有快速收敛、高效、高精度的特点,可为研究弹性边界约束加筋薄板结构动力学行为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加筋板 横向振动 弹性边界 傅里叶级数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置双缆超大跨悬索桥缆索系统振动异步性研究
12
作者 王昆鹏 张旭 +2 位作者 杨怀茂 温佳年 张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大跨度悬索桥在风荷载和大交通流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振动.为规避采用并置双缆结构的超大跨度悬索桥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双缆碰撞风险,研究并置双缆间的振动异步性问题.建立包括车辆子系统、桥梁子系统、风场子系统的风-汽车-桥梁耦合系统动... 大跨度悬索桥在风荷载和大交通流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振动.为规避采用并置双缆结构的超大跨度悬索桥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双缆碰撞风险,研究并置双缆间的振动异步性问题.建立包括车辆子系统、桥梁子系统、风场子系统的风-汽车-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并以某超大跨悬索桥并置双缆方案为例,对比研究横风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分离式吊索、共用吊索-缆间铰接和共用吊索-缆间刚接3种吊索方案的主缆振动异步性.研究结果表明:横风是并置双缆振动异步性的主要诱因,并主要呈现为横向振动异步性;共用吊索方案可有效降低横向振动异步性,但会略微增加竖向振动异步性;分离式吊索方案的风致横向振动异步性最大,并置双缆横向靠近量约为净距的1/4,初步判别不存在碰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悬索桥 并置双缆 振动异步性 横风 随机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山西5次横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苗爱梅 贾利冬 +2 位作者 李苗 晋立军 范光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67,共12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强、系统配置最完整的一次;连阴雨过程中无论是暴雨日还是非暴雨日都具有湿度大、湿层厚的特征,这是与其他4次非连阴雨暴雨过程的最大区别;对流性或混合性暴雨,在暴雨发生前1 2小时500hPa及其以下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500hPa以上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稳定性暴雨则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5次暴雨过程500 hPa副高均为纬向型,700 hPa均有西南急流轴配合以及大陆小高压相伴,暴雨落区均位于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到大值区南(东)部0.5个经纬度的范围内。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压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风向的辐合和不同走向的横切变线产生,急流头向北伸展的纬度不同导致了横切变线所处的纬度差异,直接影响暴雨的落区;低涡的强度不同使得降水量发生明显的差异;高低空系统配置越完整暴雨落区和量级的可预报性也越强;连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风切变是提前24小时判断暴雨发生与否的敏感因子;水汽锋区走向与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在降水开始前,稳定性暴雨过程比强对流暴雨过程水汽锋区形成时间有更多的提前量,且对流越强烈水汽锋区形成的时间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变 暴雨 流型配置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针形状对搅拌摩擦焊焊缝截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柯黎明 潘际銮 +1 位作者 邢丽 王善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镶嵌异种材料作为标识材料的方法,用不同搅拌针形状的搅拌头,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针形状影响焊缝塑化金属流动的行为,导致焊缝截面形貌发生变化。搅拌针表面的反螺纹使搅拌针周围塑化金属向下流动,迫使搅拌针端部... 采用镶嵌异种材料作为标识材料的方法,用不同搅拌针形状的搅拌头,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针形状影响焊缝塑化金属流动的行为,导致焊缝截面形貌发生变化。搅拌针表面的反螺纹使搅拌针周围塑化金属向下流动,迫使搅拌针端部周边金属向上运动,焊核中心处于焊缝横截面下部;正螺纹使搅拌针周围塑化金属向上流动,迫使轴肩下方及周边金属向下运动,焊核中心处于焊缝横截面上部。改变搅拌针形状及长度,可以改变搅拌针下方及附近区域塑化金属的流动形态,从而改变焊缝底部的成形及包铝层进入焊缝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搅拌针形状 塑性流动 焊缝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横向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蒋永健 何立明 +1 位作者 于锦禄 段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89,305,共5页
为了获得横向槽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横向槽出口有无斜坡两种冷却结构形式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以揭示横向槽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 为了获得横向槽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横向槽出口有无斜坡两种冷却结构形式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以揭示横向槽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研究表明:在横向槽的作用下,射流向主流的垂直扩散受到抑制,二次流在流出横向槽后能更好的贴覆绝热壁面,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并且横向槽出口有斜坡的气膜冷却结构在气膜孔中心线上的冷却效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簿膜冷却 横向槽^+ 流动传热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射流中心轨迹和扩展宽度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国能 林江 +1 位作者 李凯 郑友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the spread width in a transverse jet, a flow-visualization based experimental setup was built.A phase tunable laser and CCD system was employed, and several jet to crossflow... In order to study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the spread width in a transverse jet, a flow-visualization based experimental setup was built.A phase tunable laser and CCD system was employed, and several jet to crossflow velocity ratio (r=2, 4, 8, 12, 16) were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et to crossflow velocity ratio is the key parameter to control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the blending law of the jet, and that larger jet to crossflow velocity ratio resulted in much deeper penetration depth.The experimental data agreed well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s, and predicting formula was derived as the fitting equation y/rd=1.3615(x/rd)0.5608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9996.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r jet to crossflow velocity ratio is not the greater access to the spread width, and in this work, the case of r=8 obtained the largest spread width, and the spread width remains relatively large in a large penetra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射流 中心轨迹 扩展宽度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极板电收尘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满银 李立锋 +1 位作者 刘松涛 赵雪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1,共6页
对横向极板电收尘器内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模拟采用k-ε双方程模型,SIMPLE算法。利用有限体积法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采用GAMBIT前处理软件,收尘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采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计算结果与实测... 对横向极板电收尘器内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模拟采用k-ε双方程模型,SIMPLE算法。利用有限体积法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采用GAMBIT前处理软件,收尘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采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对不同异极间距和隙宽比下的流场均匀性进行了对比,得出最佳的配置是异极间距250mm,隙宽比为0.2。在此配置基础上,对横向极板电收尘器的流场和粒子轨迹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可以为电收尘器设计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极板 流场 数值模拟 均匀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形弯道建闸对水流运动特性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小娥 钟杰 +1 位作者 刘兴年 王协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49,57,共4页
试验研究在U形弯道上建闸后水流运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弯道设闸使弯道不同位置凹岸、凸岸及中线水位产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水面横比降变缓、水流动力轴线变光滑、流速分布变均匀,为深入分析建闸后弯道水流特性及建闸对泥沙运动、河床... 试验研究在U形弯道上建闸后水流运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弯道设闸使弯道不同位置凹岸、凸岸及中线水位产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水面横比降变缓、水流动力轴线变光滑、流速分布变均匀,为深入分析建闸后弯道水流特性及建闸对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建闸 水面横比降 水流动力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脉动特性分析及齿形设计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阁强 张龙飞 +2 位作者 韩伟锋 邓效忠 冯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针对普通渐开线齿轮泵流量脉动大、噪声大以及困油现象等问题,设计出一种以双圆弧斜齿轮为运动副的齿轮泵。对比分析啮合特性,得出双圆弧斜齿轮传动的优越性。以正弦曲线为过渡曲线,利用啮合共轭原理求解出双圆弧斜齿轮端面齿廓方程。... 针对普通渐开线齿轮泵流量脉动大、噪声大以及困油现象等问题,设计出一种以双圆弧斜齿轮为运动副的齿轮泵。对比分析啮合特性,得出双圆弧斜齿轮传动的优越性。以正弦曲线为过渡曲线,利用啮合共轭原理求解出双圆弧斜齿轮端面齿廓方程。采用等面积法求解了双圆弧斜齿齿轮泵的最大和最小瞬时排量,得出理论脉动趋于零的结论。利用FLUENT三维动网格技术,对比分析齿轮参数相同的双圆弧斜齿轮泵和渐开线斜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得出前者的流量脉动远小于后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斜齿轮 端面齿廓 流量脉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汇区MR血管成像研究及横窦血液流量测量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杰 刘怀军 +1 位作者 黄勃源 池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窦汇区解剖形态的MR血管成像(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用横窦血液流量MR测量方法对横窦的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进行量化。方法148例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用3DPC法进行窦汇区MR血管成像,对其中80例用2DPC法测量双侧横窦血流速度及血液... 目的探讨窦汇区解剖形态的MR血管成像(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用横窦血液流量MR测量方法对横窦的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进行量化。方法148例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用3DPC法进行窦汇区MR血管成像,对其中80例用2DPC法测量双侧横窦血流速度及血液流量。结果①横窦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占54例,基本相等71例,左侧为主23例。②按照上矢状窦、直窦和双侧横窦的吻合关系,将窦汇区MR解剖形态分为三型;Ⅰ型,分三个亚型:Ⅰa型,上矢状窦和直窦汇合成一个真正的总池,从总池发出左右横窦。Ⅰb型,上矢状窦和直窦在终末端分成两股,左右分支汇合后构成同侧横窦。Ⅰc型,上矢状窦在末端发出两侧横窦,直窦汇入一侧横窦。Ⅱ型,分两个亚型:Ⅱa型,上矢状窦引流入右侧横窦,直窦引流入左侧横窦。Ⅱb型,上矢状窦引流至左侧横窦,直窦引流到右侧横窦;Ⅲ型,分两个亚型:Ⅲa型,上矢状窦和直窦主要向右侧横窦引流。Ⅲb型,上矢状窦和直窦主要向左侧横窦引流。③右优势侧、双侧等势及左优势侧横窦的总血流量分别为(466.35±104.77)ml/min、(421.65±103.69)ml/min、(496.95±121.47)ml/min。结论MRI是显示窦汇区解剖形态及脑静脉血流的有效方法,对窦汇区解剖形态的分类和横窦血液流量测量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窦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横窦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